胡马新风入汉来——天下“王气”最重的地方:武川(上)

胡马新风入汉来——天下“王气”最重的地方:武川(上)

由呼和浩特北行,沿着九曲回肠的盘山公路,穿过群峰迭起的大青山,在不到50公里的阴山北麓,便会出现一个清新典雅、风格别致的小镇——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蒙古语意为“蓝色的山弯”)。初到这个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经济仍以农业为主的县城,大家多会觉得毫无神奇之感。但殊不知正是这个平淡且欠发达的地方,却在历史上铺展开各民族交流交融、共生互构的浓墨重彩的壮阔画卷。

说起武川的“王气”,要从中国历史上由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开始。发祥于大兴安岭北段大鲜卑山的拓跋鲜卑历经三次殊为惊人的大迁徙,完成了从狩猎经济—游牧经济—农耕经济,从原始部落联盟—雏形国家形态—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的蜕变,先后定都盛乐(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洛阳。这个从呼和浩特出发的王朝,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黄河流域的封建王朝——北魏。浩浩荡荡,对峙江南,两种色彩把整个中国版图一分为二。

北魏末年,以武川豪强为核心形成的军事集团——关陇贵族集团,是指北朝的西魏、北周至隋、唐期间,籍贯为关中(今陕西省)、陇西郡(今甘肃省东南)的门阀士族。汉胡混血、文武合流是其特色,并占据了当时的统治阶层。关陇集团不但以武川人为滥觞,数个朝代的肇造者亦出于武川,或武川人后代。534年西魏未建国时拥戴宇文泰者,十位中有七位出自武川;西魏建国后执掌朝中政治、军事重权的八柱国与十二大将军中,八柱国中武川人有其五;十二大将军,武川人有其四,几近一半。共创建了四个王朝——西魏、北周、隋、唐 (开创者宇文氏、杨氏、李氏共10 位皇帝、3位皇后均出自此)。清代史学家赵翼《二十二史札记》云:“周、隋、唐三代之祖,皆生武川, ……区一偏僻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周幅员尚小,隋唐大统者三百余年,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2019年正式考古发掘的位于武川县蜈蚣坝顶上西南1公里处的北魏皇帝祭天的阴山祠天坛——坝顶遗址更是充分体现了对华夏礼制的吸收与认同,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生动的实物见证。

胡马新风入汉来——天下“王气”最重的地方:武川(上)

军事重镇

武川辉煌的历史地位源于平城时代。随着都城南迁,鲜卑人一步步离开草原,整体移向雁北一带,原本占主导地位的内蒙古草原空虚了。424年,柔然大军南下,围云中,破盛乐。为拱卫首都、抵御柔然,北魏王朝在平城以北沿边地区设置了六个军事重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六镇”。并将降服的敕勒族(也称高车)安置在漠南的广阔地域内,此即“敕勒川”的由来。六镇,沿东西方向一字排开,构成了北方的军事防御体系,依次为: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武川镇(学界时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抚冥镇(今内蒙古四子王旗)、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怀荒镇(今河北省张北地区)。作为一线边防前哨,六镇一旦失守,柔然人就可跨过阴山直接进入都城。

胡马新风入汉来——天下“王气”最重的地方:武川(上)

北魏皇帝非常重视六镇,据《魏书》记载:“盛简亲贤,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不但不废仕宦,至乃偏得复除。”北魏朝廷将部分被编入军户的鲜卑贵族迁至六镇,令之为镇民兼军士,并设有镇将总揽当地军政。彼时六镇地位崇高,被誉为“国之肺腑”,身为六镇之民是相当尊荣的,且拥有仕宦(升迁做官)、复除(免除赋役)等特权,“当时人物,忻慕为之”。六镇之民多为鲜卑贵族,后来还有一部分汉人豪强。派往六镇的将领都是最亲近、最贤能的人,且高干子弟都要派往六镇去接受历练,之后才能回到中原为官,六镇就成为“官二代”“富二代”的回翔之地、发迹之地,国家的军事重镇。千古佳作《木兰诗》描述的“可汗”“燕山胡骑”“明驼”(是鲜卑民族文化传说中一种神骏灵异的骆驼),行军所过的“燕山”“黄河”字样,确知源于北朝,战争的双方被认为是北魏与柔然。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使得木兰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女英雄。

胡马新风入汉来——天下“王气”最重的地方:武川(上)

北魏六镇分布图

鲜卑人原本尚武,虽然都城南迁,但尚武的精髓仍然存在于民族的肌体之中,因此戍边六镇的军人,或是鲜卑贵族子弟,或是军中精英,也有来自中原的“强宗子弟”。他们带着这个时代的风尚与草原民族的豪雄前往六镇,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个人实现抱负、赢得资历的途径。当一切本按着应有的轨迹前行,但随着都城进一步南迁到洛阳,以往的所有都改变了。

祸乱之源

北魏洛阳时代,武川成为祸乱之源。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而一统北方,结束了130余年十六国分裂局面。后经文成、献文、孝文三代,冯太后两次临朝听政,推行了一系列全面汉化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改革,成为鲜卑拓跋部历史上最辉煌的阶段。极具远见和天下雄心的北魏孝文帝,494年迁都洛阳,无疑是伟大的历史壮举,开辟出崭新天地,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从平城到洛阳,彻底改变了六镇的命运,也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轨迹。

胡马新风入汉来——天下“王气”最重的地方:武川(上)

迁都洛阳的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太和年间,柔然和高车对抗,北魏的北面国防压力大减。孝文帝欲向南经营,迁都洛阳远离边境,政治、经济与外交重心随之南移,使六镇的战略地位大不如前。柔然只能侵袭北方地区,南下困难,北方少数民族对都城难以构成威胁,北方六镇不再具备平城时代深远的意义。

六镇之民远在边境,汉化迟滞,逐渐与洛阳的鲜卑贵族在文化上形成差距,经济上亦处于弱势。随着孝文帝讲汉语、改汉姓、穿汉服、葬汉地、娶汉女等一系列汉化改革政策的深入,六镇之民被转为府户,军户身份被免除,特权被取消,社会地位大幅下降,受内地人歧视,“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朝廷甚至将罪犯发配六镇为兵,形同流放之地;当地对于改革的反感不断累积,保留鲜卑旧俗的六镇鲜卑与汉化的洛阳鲜卑之间的矛盾亦不断激化。

胡马新风入汉来——天下“王气”最重的地方:武川(上)

北魏武川镇遗址:柱础石

与汉族女子通婚后的鲜卑人,服饰、饮食等各种主要生活习惯都随汉族,越来越文质彬彬;子女们身着宽袍大褂,不再学习骑术,而是进入学堂去读书,以后做官的也是这些被汉化了的子弟们。洛阳的鲜卑贵族逐渐汉化,接受内地生活方式的同时,放弃了尚武的传统,更忽略了六镇的存在。

而远在北方边陲六镇的子弟们,就显得格格不入,导致本是同源的族群隔阂愈深。草原上生活简朴,流动生活中没有奢华,没有铺张,更没有恢宏的宫殿、锦衣玉食。仍驻守在寒荒之地的六镇军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荣耀,也失去了前程。洛阳时代的高官都出自高门大族,像汉人一样,六镇人被排挤在中央的圈子之外了。《魏书》记载:“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原来能到中央做官的北魏将领,已与中央政治无缘。镇将及其子孙的地位身份下降,“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年轻人在六镇边地已无法求名师、长学问,无仕进之路。前途无望、缺乏荣誉感的镇将,贪污腐败、克扣镇兵钱粮、虐待殴打镇兵时有发生,镇将和镇兵之间的矛盾激化。

胡马新风入汉来——天下“王气”最重的地方:武川(上)

河阴之变

中央和地方、鲜卑人和汉人以及镇将和镇兵的矛盾,使得武川及其他边镇不再是英才云集的地方,而成为北魏后期矛盾重重的火药筒。宣武帝时,六镇饥荒,终于引爆六镇之乱,北魏全国陷入严重动荡。523年,六镇在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的率领下发动起义。后来起义被镇压,契胡将领尔朱荣趁机进入洛阳;利用孝明帝母子冲突,发动了“河阴之变”,将胡太后、大臣、王公等两千余人沉入黄河,拥立孝庄帝登上帝位。此后,朝政为尔朱氏所把持,皇帝成了傀儡。

参考资料:

1、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版;

2、蒙曼:《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 《今日头条》 2017年8月22日;

3、韩茂利:《大地中国》上海,文汇出版社,2023年;

4、张文平:《北魏武川镇若干问题考辩》《边疆时空》,

2022年7月29日;

5、赵菲 张文平:《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的“古都”地位》河南,《博物馆探索》 2023年第1辑;

6、张文平 包桂红:《内蒙古魏晋南北朝考古综述》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2019年11月25日。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