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凤
香港日前发生罕见的残暴碎尸案,28岁的香港名媛蔡天凤惨遭肢解烹尸,凶手很快被锁定其前夫邝某一家,虽然全案尚在调查之中,但凶手手法之凶残,人神共愤。内地也有大批网友涌入蔡天凤妈妈的抖音号慰问,强烈要求法律严惩凶手。
以牙还牙、血债血偿,是大多数中国民众支持死刑经常援引的理由,在他们看来,一命抵一命,天经地义。
不过,香港在1993年已正式立法废除死刑,即使凶手再丧心病狂,最高刑罚也只能是终身监禁,犯人甚至有可能提前出狱。这令很多民众感到不公,社会上呼吁香港恢复死刑的声音再次高唱入云。
废除死刑是现代文明社会极具争议的话题。根据大赦国际2021年的报告,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已经透过立法或在实务上废除死刑,有108国(超过全球半数国家以上)已经全面废除死刑,144国在法律或实务上废除死刑,仍有55国保留死刑。
但即使像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对死刑的存废也举棋不定。美国在1967年一度废除了死刑,不过在保守派的压力和居高不下的谋杀率的情况下,1976年又恢复了死刑。目前全美有31个州仍有死刑,联邦政府与军方也保留死刑,其余19个州都废除死刑。
亚洲大多国家都保留死刑。菲律宾是亚洲首个废除死刑的国家,早于1986年就废除死刑,不过仅隔一年社会就出现恢复死刑的声浪,为了打击贩毒等恶性犯罪,1994年恢复死刑,2006年6月再次废除死刑。
日本社会至今对死刑的支持度仍相当高,不过依据日本法律,执行死刑须由法务大臣签署执行令。而多数法务大臣普遍不愿意充当“刽子手”的角色,从而导致日本实际执行死刑的非常之少。截至2021年底,日本全国仍有超过100名死囚尚待处决,羁押时间最长的一位,在1970年11月就已确定死刑,羁押时间已超过52年。
日本的死刑执行方式也非常特殊。在绝大多数国家使用枪决、注射等方式的现代社会,日本依旧使用“绞刑”这种“原始”的方式。
日本的处刑室及前室佛像
中国在“废除死刑”的议题上曾发生过激烈讨论,但内地现行刑法按“保留死刑、严格控制”的原则进行死刑判决。2007年开始,所有死刑需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避免地方司法单位滥权错判。
而基于“一国两制”原则,香港和澳门回归后均沿用原有法律体系。其中,澳门早于1886年正式废除死刑,该决定在1995年《澳门刑法典》中得到重申,而且澳门现行法律体系中最高刑期就是30年,没有无期徒刑或终身监禁。香港也曾执行死刑,不过从1967年至1993年期间,香港法例虽保留死刑,但没有执行,并以终身监禁代替,直至1993年立法废除死刑。
中国台湾的刑法仍存在死刑,但几乎很少执行,台当局也曾想废除死刑,但都没成功。一旦有重大命案发生,台湾民众反对“废死”的声音便会反扑,令当局进退维谷。
而这次,蔡天凤碎尸案掀起死刑存废激辩,背后是两股思潮之争。
支持死刑的一方被称为“报应主义”派。他们的逻辑依据便是“罪有应得”“杀人偿命”,这个想法植根于人类历史之中,早在数千年前的巴比伦帝国法律中就有相似的概念,《希伯来圣经》中也存在“以眼还眼”概念,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天赋正义观”。支持死刑派认为,把重罪犯关在监狱里,不仅对受害者及家属无法交代,还得用纳税人的血汗钱养他们,这不合理。而且根据相关调查,重大罪犯的再犯率非常高,没有人能保证他是否能被教化。所谓的教化可能,至目前为止也仅是“可能”,大众更得因此承受罪犯有可能假释出狱重返社会的恐惧。
提倡废除死刑的一方被称为“效益主义”派。他们认为,死刑对社会没有好处,应该废除:一是因为未有决定性证据表明死刑能减降犯罪率,二是事实上要维持死刑司法系统非常昂贵。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冤假错案,人头落地不能挽回,司法史上有很多错判而处死的事件,都让司法正义蒙上污点。
论死刑的实际效用,对阻止罪案发生来说未必大,可能更多的是对受害者及家属的心理补偿,是最能平息民愤之举。但根据香港现行的法律,邝某一家即便判处终身监禁,扣除了假期与各种保释条件,很可能不到二十年左右就可以重获自由,这真的公平吗?
确实,很多立法问题,本来就是价值取舍,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言,但如何确保人世间正义的最后防线,不会被丑陋的人性冲垮,这不仅是香港司法界,也是全球司法界应有的思考。
编辑丨马小闲
东方财经杂志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