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在近现代,能够称之为先生的女性是少之又少。

我们熟悉如宋庆龄、冰心、许广平、冯沅君、张允和等等。而她,却是毛主席都称之为先生的女性。

她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还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她不仅是丹青圣手,也是诗坛“一枝梅”,更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国的第一次公开纪念活动就是在她的号召下顺利举行……

她就是何香凝!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她披荆斩棘,为女性之崛起而奋斗,被称为一代女杰!

“剪”开女性的束缚

何香凝的非凡,从她小时候起,就可见一斑。

1878年,何香凝在香港出生。父亲何炳桓是当地著名的富商,母亲陈二因为一双大脚被何家嫌弃,只能委屈当妾进了门。当时在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们,几乎个个都是三寸金莲。陈二不想女儿重蹈覆辙,日后受委屈,便在何香凝七岁时强行给她裹脚。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中国封建社会习俗——缠足

然而何香凝是个桀骜不驯的犟脾气,白天被迫裹足,晚上她就擅自将那束得紧紧绷绷的裹脚布剪个稀碎,面对父母打骂,她也不惧怕,坚决反抗缠足。父母对她实在没办法,只得放任她长成一双“天足”。正常的双脚让这个女子“到处飞奔,上山爬树,非常快活”。

而“剪碎裹脚布”更是她爽朗乐观性格的一个缩影。以后的日子里,无论什么困境,在她看来不过是块裹脚布,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就迎刃而解。

当时那个年代,社会上充斥的都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别的富家千金都热衷于穿衣打扮,可何香凝却热爱读书。

她爱看书,父母也没有阻拦,由她去看,但尽管已经可以在书海中畅游,何香凝仍然觉得不满足,整天缠着父亲要去学校上学,父亲被她软磨硬泡得没办法,只能答应让她进“女馆”接受了几个月的学校教育。在“女馆”和书本中,她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接触到了女权思想。加上她无畏勇敢的性格,当大多数女性还在封建思想里挣扎时,何香凝已经在身体和思想上都追求自由与平等,逐渐走向了一条革命的道路。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年轻时的何香凝

天造地设的“天足缘”

年少时的不凡让何香凝在众多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17岁时,父亲就让她担任自己的经济助手,承担起管理家庭财务的工作。然而另一方面,父母也因为一双大脚而对何香凝的婚事忧心忡忡。

在那时,一双精致的小脚就是通往一段好婚姻的敲门砖。而何香凝的一双大脚早已传遍大街小巷,纵然家庭甚好,一双“天足”,也只能让媒人和众多豪门公子们望而却步。

真可谓缘分巧合,廖仲恺适时登场。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廖仲恺

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是客家后代,侨居旧金山多年,亲身经历了旅美华侨所遭受的种种歧视,深知小脚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所以曾留下遗嘱:儿子必须娶个没有裹脚的女子为妻。可是,在19世纪末,中国妇女几乎都裹着小脚,社会上见不到多少大脚妇女,尤其是上层社会里,不缠足的大家闺秀更难找到。在香港,未曾被人为压制生长的自然之脚,大概只有何香凝一人。

于是,何香凝和廖仲恺一拍即合,两人于1897年在广州结婚。

婚后,何香凝随廖仲恺读书、吟诗、作画,其乐融融。何香凝曾有诗云“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故将其爱巢命名为“双清楼”。何香凝后来号“双清楼主”,终其一生都在追述着这段永难忘怀的美好时光。

有人评价他们的婚姻,是“天下无巧不成书”的天足缘,何香凝的一双大脚让她收获了知己爱人和美满的婚姻。但最终促成两人的其实是何香凝超越一般女子的思想格局,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何香凝吸引到同样优秀的知己爱人。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廖仲恺夫妇与亲属在双清楼前。

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出类拔萃者,必有良人相识。

为国为民的“女战士”

19世纪末,清政府越来越腐朽衰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此时的廖仲恺一心寻求革命之法,力图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远渡日本留学。有着同样救国抱负的何香凝为了帮助丈夫实现理想,不顾家人反对,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又变卖了陪嫁的珠宝首饰,于1902年冬,追随廖仲恺来到日本,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上预科。而在当时,赴日留学的中国女性还不足10人。

1903年9月的一个晚上,何香凝随廖仲恺到神田中国留学生会馆参加集会时,意外遇到了孙中山。孙中山号召中华优秀儿女投身革命运动的演说,深深打动了他们。随后,他们决定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亲自主持加盟仪式,何香凝成为最早的同盟会女会员之一。这一年的9月1日,廖仲恺也加入了同盟会,担任外务部副部长等职务。廖何二人在东京的公寓,也成了同盟会日常工作的据点,很多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因为他们的工作需要高度的保密性,何香凝甚至把帮佣也辞掉,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亲自当起了后勤员。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孙中山何香凝会议图

1908年9月25日,何香凝在东京生下儿子廖承志的半年后,便复学转去日本私立女子美术学校学习画画。

后来,据廖承志介绍,何香凝之所以改学绘画的重要原因是“孙中山要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因而需要人设计,把它画出来”。何香凝本就有绘画基础,于是让她去学习回来当同盟会的设计师,再适合不过。

在学校里,何香凝除接受老师端馆紫川先生讲授的山水、花卉画外,还每周两次向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璋学画狮、虎等动物。她想要以自己的画作警示国人“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伟”。何香凝还给小女儿取名“梦醒”,意为祖国如雄狮觉醒。

在之后的革命生涯里,美术成为了何香凝的斗争武器之一。她不停地拿起画笔,表达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无情鞭挞。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何香凝《虎啸图》,1910年

之后,两人为了革命事业回国继续奔走。然而革命的道路,注定难走。

1922年,留守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为了“锁住孙中山的钱箱”,掌管财政的廖仲恺被扣押囚禁。

何香凝为了解救爱人四处奔走,历经千难万苦,数次想要放弃。然而,廖仲恺的诀别诗让她重燃斗志,“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她最终坚强起来。

8月,陈炯明在白云山主持会议,开会当天大雨滂沱,何香凝一身湿漉漉地冲进会场,面对在场冷肃的军官们,何香凝毫不畏惧,厉声道来陈炯明扣押廖仲恺的无理无据和不仁不义。陈炯明担心事情会闹大,也只好放人。后来何香凝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也说到,成功营救他,是我一生中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尽管何香凝拼尽全力救回爱人,可是三年后廖仲恺还是遇刺身亡。失去了至亲的爱人,何香凝伤心至极,但是她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投身到革命的浪潮中。

1928年,为了反对国民党清共,何香凝公开发表声明与蒋介石决裂,辞去国民党中的一切职务。虽然放弃了自己的职务,但何香凝从来没有放弃过救中国,因为这不仅是她的抱负,也是爱人的愿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她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发表《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宣言》,并集海上名家举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为抗日救亡筹钱;随后,她和宋庆龄创立了妇女抗战后援会,发动妇女参加革命;还组织了“爱国入狱”运动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建立伤兵医院,救助因抗日受伤的士兵。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1931年,《上海画报》刊登的《何香凝主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宣言》。

何香凝始终走在抗争的第一线,心中满是大仁大义的爱国之情。

了不起的“女权先驱”

1903年6月,何香凝撰写了《敬告我的同胞姐妹》一文,刊发在革命刊物《江苏》杂志上,成为中国女权主义的先声。之后,她一直致力于女权运动和妇女解放,呼吁男女平等,发表演讲宣传妇女解放,助力女权发展。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敬告我的同胞姐妹》 报纸

1921年1月,她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妇女在法律上、社会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议案,得到通过,并直接推动了1924年中国第一个“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的举行。活动上,何香凝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讲,介绍了“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及纪念的意义,痛述了广大妇女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鼓励妇女坚持自求解放的道路。

庆祝大会结束后,何香凝同与会者一起举行示威游行,高呼“保护童工孕妇、革除童养媳、革除多妻制,禁止蓄奴纳妾,废除娼妓制度”,号召了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到妇女解放和国民革命的洪流中。

在这次的三八妇女大会后,全国逐渐开展妇女运动,越来越多的女性被发动投身到妇女解放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中去。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何香凝不仅坚守救国之志,抗日救亡,还依然坚守在妇女解放的第一线。7月22日,她成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妇女抗日团体——中国妇女抗敌救援会,号召全国妇女组织起来,为中华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是全国妇女的空前团结。

何香凝不仅自己勇于撕下世俗强加给女性的标签,更鼓励其他女性也要自我觉醒、思想解放,成为独立自由的自己。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中国女性,新时代的妇女应该要自爱自强。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1937年在上海为慰劳抗日将士举办妇女慰劳会时,与史良(左二)、胡子婴(右一)等合影,坐在中间的是何香凝。

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何香凝从香港迁居桂林,靠卖画为生,蒋介石曾派人送来巨资,被何香凝严词拒绝,她还附信道,“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

晚年的何香凝却偏爱画梅兰竹菊,历经了人生起伏,见证过风波大浪,最终还是归于平静,流露出最真实的自我。但尽管是淡然的梅兰竹菊,枝干的坚硬挺直,也突显出了何香凝一生高洁的情操与不屈的品格 ,正如她在画作《菊石图》上所题的那样,“唯石与菊,天生硬骨。 悠悠清泉,娟娟皓月”。 她既像坚硬的石头,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添砖加瓦; 也如傲然的菊花,为后世人们留下永久的芬芳。

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只为鼓舞女性之崛起

编辑丨余一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