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为何钟情于山洞藏宝?

台北故宫为何钟情于山洞藏宝?

台北故宫博物院被曝3件文物毁损,近日引发舆论挞伐。为平息社会争议,11月7日,台北故宫破天荒地打开创建近60年、鲜少对外开放的山洞库房,在院长吴密察和两位副院长的带领下,向60名“立法委员”和记者,说明与展示文物的保存与整理情况。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包括铜器、玉器、陶瓷、书画文献等,但书画文献的纸质脆弱、铜器必须高度控制湿度,因此另设有专门的书画库房及青铜器库房,只有陶瓷存置在山洞库房中。

据吴密察介绍,山洞库房建于1965年8月,内设洞库A、B两座。库内共存置历代陶瓷器18608件,约为院藏陶瓷器总数的七成,收藏于1028只铁箱之中。留在山洞库房的都来自北京故宫,被称为血统最纯正的“故瓷”,而来自沈阳故宫、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的瓷器则被另存放于正馆地下室的库房。

台北故宫为何钟情于山洞藏宝?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吴密察

此次引发轩然大波的三件损毁文物: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清乾隆青花花卉盘,都属于“故瓷”。

山洞库房的入口,就位于台北故宫正馆三楼的一个通道后。库房戒备森严,要一并携带磁卡、钥匙,还得用指纹辨识,两人以上结伴同行才可出入。据称,许多故宫人一辈子都进不了山洞库房,就连吴密察也曾坦承他只去过两次。

台北故宫为何钟情于山洞藏宝?

故宫山洞库房的每道门都设有精密的锁。

山洞库房主要是由一个个铁箱排成的“铁壁”组成。铁箱有的来自大陆、有的曾远渡重洋到过伦敦,但多数是在台湾打造,从箱上的封条便可知道其身世与走过的路程。

台北故宫为何钟情于山洞藏宝?

故宫文物在70多年前抵台后,先是在台中雾峰北沟山洞贮藏了15年,现又存在这山洞库房中,在战火中迁徙的博物馆也不少,为什么独独台北故宫钟情于山洞?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庄严之子庄灵认为,这可能跟故宫第一个藏宝山洞——贵州安顺读书山华严洞有关。

这一切,还得从故宫文物南迁开始说起。

1931年,“9.18”事件爆发,东北沦陷。随着日本关东军逐渐逼近北平,北京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部分文物分批南迁。当时负责此事的国民党高官宋子文还曾誓言“北平安静,原物运还”。

台北故宫为何钟情于山洞藏宝?

1931年,集聚在午门前准备南迁的故宫文物。

1933年2月6日,一场史无前例的国宝迁徙就此展开。南迁文物抵达上海后先经仓库存放,随后又运至南京的朝天宫库房。

没想到,“南京故宫”动工没多久,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南京沦陷在所难免。为躲避战火,南迁文物又开始迁徙,分流全国各地,部分于1938年1月抵达贵阳。

1938年10月,贵阳也受到日机轰炸的威胁,贵州安顺县读书山下的华严洞被选作新的藏宝之地。华严洞是一处天然石灰岩洞穴,有40米高,洞口朝向东北,洞内向山体延伸,洞深约500米,较宽敞的洞厅有5个,达数千平方米,深处下有暗河,但因有后洞通风,洞中湿度适当稳定,且地形隐蔽,易于守护。随后,80箱共计1022件国宝于1939年初被转移至此保存。

台北故宫为何钟情于山洞藏宝?

华严洞洞口

故宫文物此前多贮藏于人工建筑,这是故宫文物在大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藏宝山洞。据悉,这批秘藏华严洞中6年的国宝中有唐寅的《山路松声》、马和之的《闲忙图》等,如今都是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这批文物运到安顺不久,敌机轰炸贵阳,安顺虽然报警,但文物安然无恙。

庄灵猜测,华严洞美好的贮藏经验,让故宫工作人员到台湾后也决定挖人工山洞藏宝,才有了今日的台北故宫山洞库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北平到南京,又“分流”到各地的13427箱故宫南迁文物,于1947年全部重返南京时,竟然一箱不差。

1948年秋天,国共内战形势逆转,南迁文物的命运再次被改写。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讨论,文物转移的下一个目的地被圈定为海峡的对岸。

台北故宫为何钟情于山洞藏宝?

1948年12月至1949年初,2972箱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南迁文物被先后从南京运往台湾,虽数量上只占南迁文物的四分之一,但大多为精品,并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的主体。

而留在南京的10455箱故宫文物,从1950年起陆续运回北京故宫博物院,剩余2221箱留于南京库房,划归南京博物院所有。

运抵台湾的文物开始并没有合适的展出场地,被暂存于台中糖厂仓库。当时的台湾局势还不稳定,宝物此前又屡次因存放于大城市担心遭遇轰炸而疲于奔命,于是台湾文物管理部门决定寻觅山麓之地,借势开挖防空洞,建筑专用库房,经多方查探,最终选中了台中雾峰北沟山麓。

台北故宫为何钟情于山洞藏宝?

兴建中的台北北沟库房

雾峰山区因常年湿雾笼罩而得名,本是泰雅族原住民的世代居住地,地处偏僻,远离都市,距离台北的行政核心更是相当偏远。

不过雾峰山高云深,并无现成的建筑可以存放文物,一切得从零开始。1950年4月,雾峰北沟库房修筑完工,建造了4座地上库房、办公室、职员宿舍、陈列室等,南迁文物陆续搬入新家。这里后来也被大家习惯称为“北沟故宫”。

北沟时期是台北故宫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据相关文章介绍,从1951年开始,“北沟故宫”展开大规模清点工作,前后费时四年时间,最后确认全部迁台文物共24万余件,为之后的文物管理打下坚实基石。

台北故宫为何钟情于山洞藏宝?

“北沟故宫”展开大规模清点工作。

虽然地处深山,但南迁文物落脚于北沟故宫的十五年间,到此造访的除了蒋介石夫妇、胡适、张大千等,还有国外政要,如泰王普密蓬、日本首相吉田茂等等,甚至还远赴美国参加了一次世界博览会。

直到1965年,“北沟故宫”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无法继续承担保存工作;又兼地处偏僻,展览设备简陋,无法发挥这些宝物应有的社会价值。台湾才又另择台北市士林“外双溪”风景区,兴建了如今我们所见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不变的是,新馆背倚群山,凿山成洞,作为文物的库房。

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新馆落成揭幕,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2月,北沟库房里的故宫文物开始北运,迄1966年3月结束,完成了这历史上少见的文物大迁徙。

台北故宫为何钟情于山洞藏宝?

北沟库房文物迁运台北 故宫博物院。

编辑丨马小闲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