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2个月内,4次批示工作,治理淮河为何那么困难?

毛主席在2个月内,4次批示工作,治理淮河为何那么困难?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建国初期治理黄河、治理洪泽湖的问题。今天,我们聊聊建国初期治理淮河的问题。淮河是我国重要河流之一,曾经屡屡发生决口和涝灾,淹没了大量的耕地和村庄。1950年,毛主席在2个月内,关于治理淮河的问题,先后4次批示、进行指导。那么,治理黄河到底有多么困难呢?

毛主席在2个月内,4次批示工作,治理淮河为何那么困难?

淮河是我国重要河流之一,起源于河南省桐柏山附近,长度1000余公里,途径了河南、安徽、江苏等几个省份。由于淮河的存在,出现了一系列以淮命名的城市或者区域称呼,例如淮北、淮南、淮阴、淮安、淮滨、淮阳、淮左、淮右等等。在我国古代军阀混战时期,南方政权基本上都会控制淮河以南大片地区,从而抵御北方政权的骑兵集群南下,出现了“守江必守淮”的说法。

但是,对于淮河,沿岸各地的百姓们,正是又恨又怕。因为,淮河屡屡发生决口或者溃堤,淹没周边的大片耕地和村庄,造成大批的农民无家可归,沦为流民。从宋朝到清朝,历朝历代都在努力治理淮河,但都始终无法根治。尤其是进入16世纪以后,淮河的泛滥问题越来越严重。黄河夺淮以后,淮河河床抬升,淮水倒灌。

毛主席在2个月内,4次批示工作,治理淮河为何那么困难?

按照统计数据,淮河甚至出现了100年时间内发生94次水灾的问题,几乎是年年决口。因为,淮河两岸的群众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不置产业。因为洪水袭来以后,即便是富丽堂皇的高宅大院,也会被洪水吞噬。1949年,新中国建立。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

“盼水水不来,恨水水不走。”一句民谚道破淮河儿女曾经对水的复杂情感,穷于水、困于水。

毛主席在2个月内,4次批示工作,治理淮河为何那么困难?

1950年6月、7日,淮河流域遭遇了长期的暴雨,造成了淮河水位大大提高,洪水开始淹没两岸的耕地和村庄,部分群众躲避不及,出现了群众伤亡。按照统计,淮河流域的耕地受灾面积高达4687万亩,造成了农作物的大面积减产。受灾群众达到了1300多万,房屋倒塌89万间,情况非常危急。

1950年7月20日,关于淮河流域的灾情报告,递交到了毛主席的桌前。读完报告以后,毛主席立刻做出了重要批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请邀请有关人员讨论(一)目前防救、(二)根本导淮两问题。如何,请酌办。”

毛主席在2个月内,4次批示工作,治理淮河为何那么困难?

1950年8月5日,阅读了皖北行署区递交的灾情报告以后,毛主席热泪夺眶而出,他用笔在下面重重地画上横线,说:“解放了,老百姓还受这么大罪!”随后,做出了第二次批示:“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八月份务须做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如何,望酌办。”

由此可见,对于淮河流域的灾情,毛主席非常关心,也非常急迫。要求8月份必须做好报告,准备下一步的计划。但是出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淮河流经了河南、安徽、江苏等几个省份。每个省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需要筹备的人员和各种器械、物资也大不相同,这需要协调各省的工作。只有几个省份紧密配合,才能彻底治理淮河。

毛主席在2个月内,4次批示工作,治理淮河为何那么困难?

针对协调各省治理淮河的问题,1950年8月31日,毛主席做出了第三次重要批示:“导淮必须苏、豫、皖三省齐动手,三省的工作计划均要以导淮为中心,重新进行安排”。

鉴于治理淮河刻不容缓的问题,尤其是进入秋季以后,秋雨连绵不绝,这是大问题。1950年9月21日,关于治理淮河问题,毛主席做出了第四次批示:“现已9月底,治淮开工不宜久延,请督促早日勘测,早日做好计划,早日开工。”在2个月内,毛主席4次做出重要批示,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治理淮河。

毛主席在2个月内,4次批示工作,治理淮河为何那么困难?

1950年10月14日,我国发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1月6日治淮委员会成立,同日苏北运河整修工程开工,豫皖苏三省干部群众携手奋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彻底治好为害八百年的淮河水患。淮河流域掀起一轮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力量奔赴淮河两岸,数百万民工活跃在治淮工地上,红旗猎猎,呼号震天。

每一个见证这种场面的人,都不会怀疑这个新生国家的旺盛生命力。为了早一天完工,治淮人员连续数月都睡在工地的泥地上;缺吃的,大家喊着号子忍住饿;缺工具,许多人将家里唯一挡风的门板都劈开了……

毛主席在2个月内,4次批示工作,治理淮河为何那么困难?

截至1951年春,淮河安徽段干支流复堤工程基本完成,共修复堤防903公里,完成土石方2281立方米。住在淮河边的人再也不用担心“夜半响锣”,也无需再惊慌失措地“跑水反”。当然,治理淮河并不是1950年这1年时间完成的,而是历经了好几个阶段的规划,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规划都不一样,例如以防洪除涝为要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

通过控制工程同上下游的水库、分洪道和行蓄洪区密切配合,精准调度洪水,削峰错峰,大大减弱了洪水的成灾能力,使整个流域无一人员伤亡,无一堤防决口,无一水库溃坝,无一城市被淹。这是人们应对淮河洪水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中国治淮史在三代人的努力下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毛主席在2个月内,4次批示工作,治理淮河为何那么困难?

淮河上如今已建成四大灌溉体系,实灌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不足1500万亩增加到1.36亿亩,“十年九旱”的贫瘠之地,变成了今天的大粮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万里繁华的头像万里繁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