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珠江的清晨很恬静,若隐若现的雾气氤氲在江面上。不当大哥很多年的爱群大厦,伫立在江边,静静地看着远方:一缕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偷偷地溜进了石室圣心大教堂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恩宁路依旧清静,不远处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的后厨,厨师们正争分夺秒地准备点心。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这里是广州,美食之都,广府菜的发源地。

早茶:广府文化的首选打开方式

早茶,广府文化的官宣体。官宣时间绝对比赵丽颖和冯绍峰还要早,那是清朝咸丰年间。

从挂着“茶话”木牌的“一厘馆”(很小的茶档),到装修精致,点心讲究的茶楼,广州人渐渐养成了叹茶的“顽疾”。

在那个“不到南方大厦,不算到广州”的年代,鸡鸭还没有禽流感,年长的广州人早晨五六点就提着鸟笼,直奔茶楼,霸位叹茶一盅两件,操作行云流水。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后来SARS爆发,鸟笼销声匿迹,只有“霸位”侥幸残存。那些人气火爆的茶楼,能抢到位置已是万幸。愿意为心仪茶位贪黑起早的食客,绝对是有追求的美食家。

落座,选茶叶,摊开日渐式微的报纸;一壶茶,暖胃提神,品上几件点心,小酌几口茶汤,老广的胃才被正式唤醒。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1.广府茶俗

茶俗是文化的沉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

广州人务实的性格在饮茶文化中尽显无遗。去茶楼喝茶,没有繁文缛节,只有简单必要的规矩。

走进茶楼,服务员通常会问:“有多少人,喝什么茶?”

选茶叶,有讲究。在广州,每年有6个月的酷暑,3个月的潮湿雨季,3个月屡次入冬失败和阴冷天气切换的迷之季节,湿热是主旋律。所以茶水以温润馥郁的红茶为主,铁观音、普洱、大红袍、菊普、菊花茶在茶楼最常见。

茶水备好,广州人习惯用热茶清洗一遍餐具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拿热白开或滚烫茶水,顺着筷子倒出。用筷子迅速搅动茶杯里的热水,顺时针逆时针各五圈,然后迅速换成调羹,上下来回十下。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趁着水温还未降低,将茶水倒入碗中,将茶杯杯口置于水中转动,十下以上为最佳。

最后将碗端起,趁着余温,同样转动着碗口,使茶水均匀流过碗口之后倒入公用茶水碗。

万事俱备,只欠点心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按价格区分,点心有小点、中点、大点、顶点、特点、超点六个等级。这六个点不仅指代了价格,也代表了点心所花的时间与工艺,更暗含了厨师的点点心思。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旧时茶楼有二宝:点心卡点心车。服务员推着“车仔”(点心小车)来回走动。客人要是相中心仪之物,叫停小车,待服务员在点心卡上盖印,再取走食物。这种默契,维持了很长时间。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但岁月易逝,年华易老,自助式点餐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陈规。车仔不见了,点心卡逐渐被点心单取代,更甚者,直接手机微信下单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源于对新鲜的渴望,现点现做,成了现在广州茶楼的主流。顾客根据菜单选心头好,下单后食物由服务员送上。

若干点心下肚,几口茶汤润喉。倒茶时来个一气呵成,收茶水时速度要快;水柱须细,有 “胆大心细”之意;当对方给自己斟茶时,用两指轻叩桌面,即可致谢,但倒无妨。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如要续水,则将茶壶盖揭至三分之一或一半,静待服务员加水;如果生意太好,服务员长时间不搭理,就需要发动狮哮功:靓女(或靓仔)加水了。

看着茶中的烟袅袅升起,山河远阔,人间烟火,这顿早茶开始走心了。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2.四大天王

因为有心,因为用心,广州人赋予了食物更多的灵性,做出了无数精彩的点心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4000多种点心,23种皮,46种馅料。数字不仅明示了种类丰富,也暗示着三个字:包容性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四大天王”集中体现了广纳百川为粤味

别误会,“四大天王”不是刘德华、郭富城、张学友、黎明这四位老人家,而是水晶虾饺、叉烧包、广式烧卖、蛋挞。因为太经典,是广州几乎所有茶楼都会出品的点心。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嫣红浅笑半含痴。

细啖顿感流香液,

不枉岭南独一枝。

水晶虾饺皮薄馅靓,虾仁嫣红,浅尝之下,淡淡香液。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据资料记载,由广州的一家小茶楼所创。茶楼靠河,得益于此,老板能每日采购鲜虾,加上猪肉、笋等作馅料,倾倒众生,后逐渐传遍广州的各大酒家。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虾饺皮原本厚不光亮,后来经过点心师傅的不断改良,将皮的原料面粉改成“澄粉”,才有现在这般晶莹的效果,成为粤式点心的“四大天王”之一。

环球姐科普

如何判别虾饺好不好?

虾饺讲究三成制作,七成加温。意思是造型再漂亮,加温把握不好就是失败。

辨别方法:虾饺端上桌后别急着吃,趁着还热气腾腾,用筷子翻看虾饺底部。如果底部颜色与顶部颜色不一致,说明虾饺蒸没蒸透。吃起来,顶部和底部的口感也会有差别,给个差评就对了。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学语孩童常细喃。

皮感力回藏润泽,

定留欢乐满人间。

高身雀笼型,大肚子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这就是广州老牌名点——叉烧包

还记得被网友吐槽成翔的《舌尖3》吗?里面那个做叉烧包的94岁老爷爷(至18年)就是粤点泰斗陈勋。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做了80年点心的他,说起叉烧包,依然眉飞色舞。陈勋强调:叉烧包要馅多、有汁,包子皮要有8至10个褶子,虽有爆口但又不能大到走馅。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作为一个不喜欢油腻的女生,既讨厌馅料里肥油横流,又怕肉太瘦,一口咬下去干巴巴。

但一个达标的叉烧包,完全不会有以上顾虑。按照陈勋所说:“叉烧馅料的瘦肉占6成,肥肉占4成,口感最佳。”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当包子蒸熟后,皮软馅靓,微微露出的叉烧馅,渗发出阵阵蜜汁香气,还没入口环球姐就感觉口水漫延。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掰开胖嘟嘟的包子皮,里面香浓的酱香开始扑鼻而来,瘦中有肥的叉烧馅,这是赤裸裸的“叉烧诱惑”。

一口下去,顿时感觉皮既松软又有嚼劲,配合浓香的叉烧肉和酱汁,相得益彰十分野味!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玉洁肤娇乳交融。

烧卖原为北风送,

喜临南粤情意浓。

广式烧卖,在广州也叫干蒸烧卖。本地土著通常简称“干蒸”。

烧卖源自北方,经改良才成现世模样,严格来说叫广式烧卖最妥当,再简称也应该叫烧卖。不过既然本地人叫“干蒸”已成习惯,也罢。

怎料无知骚年,说起烧卖非要纠正环球姐一句:“我们这,叫干蒸。”图样图森破,姐必须好好说道说道:“干蒸”是烹饪技法,即将原料装盘后,只加调料,不加汤水,在蒸的时候阻止蒸汽水分进入。用一个技法名称指代菜品,终究不太严谨,不是环球姐的风格。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干蒸,哦不,烧卖,广式烧卖,讲究一个“鲜”字,精选肉质饱满细嫩的上等猪腿肉,每口下去都是紧实有弹性的肉,吃起来不油也不干,很有层次感。

淡黄色的外皮,包裹着7分瘦3分肥的肉馅,若再来些清香爽口的香菇粒,必定更鲜、更甜、更滑、更嫩、更多汁,令人食指大动。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尤似鸟巢卵破浆。

展现人前如亮镜,

平凡美食确无双。

蛋挞,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挞(Tart)和派(Pie)都是西式点心,两者的区别在于挞的馅料外露,派则全包。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英国人早在中世纪时代就发明出用牛奶、鸡蛋和糖做成的点心,后来在20世纪中英文化交流最盛的时代,英国人把这种用果酱、牛奶、蛋浆做成的挞带到广州。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1920年,广州各大百货公司为了吸引顾客,每周都会要求公司的厨师设计一款“星期美点”招揽客人,聪明的广式点心师傅就把中式炖蛋与西点挞结合,蛋挞就此诞生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在第二届全国烹饪比赛中,陈勋建议把传统的水晶虾饺、叉烧包、广式烧卖、蛋挞拿去参赛,终不负众望,获封“四大天王”,扬名四海。

陈勋说广式点心离不开这24个字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中西并举,南北结合。

既有传统,也有创新。

3.美食地图

每一个会吃的老广都是孤独的美(dà)食(xì)家(jīng),这里环球姐给你们一个既视感。

Wow……入口即化,口感咸鲜软糯,仿佛跟随厨师回到那孕育这一切的乡间。每一口都是羊城地道风物的印记,每一口都有沁人心碑的魔力。作为一个低调的中国厨(xì)艺(jīng)训练学院优秀毕业生,兼中国烹饪协会终身美食评论家,不能暴露身份,不能仁慈,评价要绝对公平公正、心狠手辣,要让那些吃(èr)货了解一下什么才是行业间最犀利的美食见解。

Emmm……这是一位在吃萝卜糕的老广。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又比如艇仔粥。你读到的是三个汉字,在老广眼里却是广州的人文风土。

艇仔粥又名荔湾艇仔粥,是西关的名片。那时的荔枝湾,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看,江上人家撑着艇仔(粤语指小船)沿江卖粥。

荔湾涌上穿梭忙,

艇女频呼艇粥香。

选料都为小艇样,

群蹲河畔争先尝。

若能在品粥的同时有西关小姐作伴,夫复何求。要知道,西关小姐是优雅、时尚、才学兼备与大家闺秀的代名词。不是常说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吗?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这种发散性思维,是孤独的美食家之正常发挥。

沧海桑田,艇仔粥早已上岸。如今无论是街边食肆还是高档茶楼,都有艇仔粥的身影,只是不知西关小姐今安在?

别过小姐,来到白云山下。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古时,住在白云山下的人,常用山上流下来的水来清洗鸡爪。后来发现,用山泉水清洗的鸡爪比自来水、井水清洗的更加美味,腌制后也更加爽脆。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因此,人们就将这种做法的鸡爪称为“白云凤爪”。

至今仍有不少老广甘愿做大自然的搬运工,提着水瓶上山打水。因为泉水不仅能洗鸡爪,还能用来做一种南粤著名小吃——肠粉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起源广州,出现于清末,后经蔡澜“开光”的肠粉,是广东地区一款十分常见的街坊小吃,繁华闹市、骑楼小巷都能寻觅。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肠粉现常见的有布拉肠粉和抽屉式肠粉。

布拉肠是用米粉、澄面、玉米粉和生粉混成粉浆置于白棉布上蒸成,以品尝馅料为主。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抽屉式肠粉是用纯米浆置于蒸屉中蒸成,主要品尝肠粉的粉质和酱汁调料。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风味各有千秋,皆可一试。

环球姐科普

还有一种窝篮拉肠已濒临失传。

窝篮和蒸炉都是量身定做的。先在窝篮里刷上一层煮过的花生油。再把磨好的米粉浆倒入窝篮中,不断旋转360°,让粉浆流满整个窝篮。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放好馅料后再放入蒸笼蒸熟。蒸好后上面会留有编制竹篮的痕迹。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据说用窝篮制作拉肠,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水蒸气漏掉,做出的肠粉更加口感爽滑皮,薄如蝉翼。

吃过肠粉,不妨再品一品半塘马蹄糕。能把地名带上,预示着这个地方的不俗。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半塘”是对古时广州城以西的郊外旧称。很久以前,由于这片区域地势低平,多半为池塘、洼地,故被人们称作“半塘”。

半塘出产的马蹄(荸荠bí qi)特别甘美。当地人选用优质的马蹄粉蒸制成马蹄糕,糕体金黄透明,咬一口弹牙爽口,带有马蹄的清香。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从郊外入城,走进市井里弄会发现:街头巷尾多为卧虎藏龙之地,比如这位。

英文“Wonton”,粤语“云吞”。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云吞源于北方的“馄饨”。传入广州时,因粤语中“馄饨”与“云吞”的发音相近,再加上它的外表似绉纱,颇像一团云,取其“一口一颗”之意,于是将“馄饨”改称为“云吞”。现在,很多国家都把馄饨叫作“云吞”,可见其影响力之广。

云吞与的CP(搭档),更是大有来头。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在广州,旧时云吞面分大蓉”、”中蓉”和”细蓉”三种,分别代表不同的分量,”大蓉”的分量是最多的,有 2 两面和 8 颗云吞,是”细蓉”的两倍。”

一碗上乘的云吞面,有“三讲”:一讲面,必须是弹牙爽口的竹升面;二讲云吞,用三七开肥瘦的猪肉和鲜虾球制馅,成品要有“剥剥脆”(粤语音译,很脆口的意思)的口感;三讲汤,要用大地鱼和猪骨熬成的浓汤。

说到竹升面,大家并不陌生。毕竟只要是美食纪录片,安利到广州面食总会带上他。传统的竹升面用纯面粉、鸭蛋做成,不添加一滴水。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面团搓好后,做面师傅骑在粗大的竹竿上,均匀地碾压面团。反复碾压一两个小时,再将薄薄的面皮揉拉成银丝般幼细的面条。这样的面条,柔韧有弹性,可口爽滑,有着浓郁的蛋香味。

从艇仔粥到云吞面,由荔枝湾到骑楼下。不觉间夜幕降临,芸芸众生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而孤独的美食家却早已穿越时空,梦回当年的广州夜市。

因为那里有一只传奇的鸡,糯米鸡。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最初的糯米鸡只在夜市销售,没有荷叶,只用瓷碗装着生糯米、酱腌鸡肉、香菇,隔水蒸熟而成。

但这不方便肩挑售卖,精明的广州人开始改用干荷叶包裹成方块状。随着不断改良升级,馅料变得丰富起来,增加了叉烧、腊肠、虾米、咸蛋黄。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德禽尽在腹内含。

饭荷香馅成绝配,

四处明楼可尝珍。

荷香、饭香、馅香三位一体是绝佳的配合,现在,走出夜市的这只鸡在酒楼均可享用。

这就是广州,从民间小吃、面食点心到西式糕点,仅是广式点心就能让老广从早吃到晚。广州人的觅食轨迹,便是一幅羊城美食地图。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粤菜:重原味,清淡鲜美

网上常有文章反驳:广东菜不一定清淡。

是的,若按照现在的行省划分,粤北等地的菜品确实不满足清淡鲜美的特点。但环球姐本篇说的广东菜,是指广府菜。

以广州为核心的广府菜,绝对清淡。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清淡鲜美”是粤菜之灵魂所在。广府菜没有刺激味蕾的重油重辣,却能在清鲜中透出五滋六味;菜品集合了南海、顺德、东莞、顺德、中山等地风味,吸收京、杭、苏、扬等外省菜优点,借鉴西方菜之所长,自成一家。

两个字:好吃。

1.钟情本味

钟情本味的广州人,不简单。

繁花落尽,洗尽铅华,有成熟,有睿智,更有一份淡泊的态度,这或许是老广人爱吃本味的原因。

因为讲究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所以粤菜在烹调过程中,大多只会用到姜、葱、糖、盐、生抽、米酒、淀粉和油。在广州人看来,香料是用来掩盖食材不新鲜的味道。所以吃粤菜有一个法则:香料的用法与用量和食物的新鲜程度成反比。

此外广州人强调不时不食,这是时令的概念。吃,就要挑最佳时机,那一刻那一味才最美,只有老广明了,这种美妙的滋味。环球姐列举一些俗话,让你感受一下:

吃鱼以“秋鲤、冬鲈”为佳。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吃虾有“清明虾”,正所谓三月黄鱼四月虾,五月三黎焖苦瓜。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吃蛇讲究“秋风起吃三蛇肥”。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吃蔬菜则“北风起,菜心甜”、“笋分四时”。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什么季节,吃什么,广州人都是一套一套的。

2.烹技揭秘

粤菜的烹饪方法有20多种,在此不能一一赘述,环球姐从中挑选了8种,让大家感受感受。

(zhǔ),是将处理好的食材放入足量汤水,用不同的加热时间进行加热,待食材成熟时,即可出锅的技法。

广州素有“无鸡不成宴”一说,这只“鸡”便是白切鸡。清代大美食家袁枚写道“鸡功最臣,诸菜赖之,故令羽族之首……”懒得翻译,就是很牛!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得此美赞的白切鸡就是煮出来的

煮鸡时水要一次性放足,以没过整只鸡为准。过程讲究三浸一泡一凉,即水开后关火,掂鸡头将鸡身浸烫几秒后提起,如此三次为“三浸”;随即把鸡放热水中泡20-30分钟,取出控水后马上入冰水冷却,是为“一泡一凉”。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这样一来,鸡肉表皮紧致弹牙,美味无比,再配上姜蓉油碟,堪称完美。这道菜大宴小席皆宜,深受老广喜爱。

环球姐科普

鸡一般选清远鸡、文昌鸡、三黄鸡。以雏母为佳,皮薄骨细、肉质鲜嫩。

(zhě),这一技法颇具广府特色,将火候发挥到极致,追求食物的新鲜生嫩。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猛火急攻,力求缩短烹饪时间,利用沙煲的传热性,把煲里的食材焗热,中途不加汤汁,完全靠食材本身所挥发的蒸汽来焗熟材料。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当然,在有追求的菜馆,厨师还会煞费苦心地控制火力与计算“抄起”沙煲的时间,当沙煲离开炉灶奔赴餐桌的路上,烹饪仍在进行,只有当揭开锅盖的那一刻,菜品才算完成,正式登场。

如果你来到广州,没有此待遇,环球姐只能建议:可怜的吃货啊,再换一家餐厅试试吧,人与美食终究要讲缘分。

(jú),指利用蒸汽使密闭容器中的食物变熟的方法。实操起来,方法丰富多样,比如盐焗、锅上焗、烤炉焗、鼎上焗等。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焗制的菜肴原汁原味浓香、厚味浓香,颇具粤味。如上汤焗龙虾、盐焗基围虾等。

(kòu)。与扣字相关,莫过于家喻户晓的扣肉,以香芋扣肉为例。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把已调味的五花肉和芋头整齐排放入扣碗之中,然后进锅隔水蒸,热力的作用让食材彼此渗透,完成味与形的合体。

蒸熟出锅,把香芋扣肉覆扣入碟中,再泼上勾芡或其他调料,大功告成。

(zhuó)。常言道:“死猪不怕开水烫”,这只死猪大概在经历“灼”。用煮滚的水或汤,将生的食材烫熟,称为“灼”。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灼分两类,一是“原质”灼法,就是什么都加,直接把食材烫熟,这样才能符合广州人的要求——味鲜,如白灼虾。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另一种是“变质”灼法,烫之前要对食材加料加工,使其变爽,鹅肠、猪腰常用此法。

(chāo)与灼类似,把生的食材投入滚沸的汤水中,将食物迅速加热至刚熟,制成的一道热菜,上碟后配以调好的蘸料食用。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焯这一烹技将粤菜的“清、鲜、爽、嫩、滑”体现得淋漓尽致。

(bāo),多用瓦煲,因其有透气性好、吸附性强、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利于水分与食材的相互渗透。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由此可见,煲法主要用于汤品烹制,最忌大沸大滚,害怕汤汁混浊,一般用文火慢熬,待食材煮烂后再加调味品。

(qū)是“熏”的意思,将食物直接放入镬(锅)中或瓦罉(煲)中,加入大量姜葱等香料料头,盖上盖,以慢火烧至香味散出,食材成熟。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来到广东顺德的朋友,可以尝尝此类煀制菜式,像“煀活河鲤”、“瓦罐煀水鱼”。

烹技的多样,侧面反映了粤人尚“吃道”:地上走的,除了四只脚的桌凳,凡有脚的,皆为席上佳肴;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凡有翅膀的,都是盘中美餐。

于是人人都拿他们口不择食作梗,其实老广并不恐怖,反而有几分可爱,爱吃不只为了果腹,更是一种追求,这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老火汤:广州人养成记

如果广州人是一种植物,那平时打理起来不是浇水,而是淋汤。

老广都是被汤汤水水灌大的。他们爱喝汤,会煲汤,而且最好喝的汤往往不是出自酒楼大厨,而是妈妈的那碗老火靓汤。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好友告别时,偶尔会来一句“得闲来我屋企饮碗妈子靓汤”。

市场街坊碰见,不忘问上一句:“今日煲咩靓汤啊?”。

酒楼用餐,服务员通常询问一句:“要不要来一煲今日靓汤?”

从高档菜馆到街边快餐,“明火例汤”、“招牌靓汤”、“老火汤”等字样随处可见。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老火汤,顾名思义这汤要熬制得久一些。所以主要食材要用质地粗老,耐得住寂寞和长时间加温的荤料。通常是切大块,整件放入,炖的温度一般在90-95℃,时间2-4个小时不等。近年来,由于科学的普及,老火汤的熬制时间已渐渐缩短至2小时以内。

环球姐科普

专家建议肉类汤煲1个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2个小时;以鱼类为食材的汤,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每周喝汤不应超过3次,注意合理搭配,多吃蔬果。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广州人依照四季的变化,把汤水分为“驱寒除湿”、“消暑退热”、“滋润肠燥”、“补益强身”四种功能。

如春雨绵绵的季节,要来一碗赤小豆鸡汤。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炎炎夏日,要煲西洋参冬瓜老鸭汤。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秋天干燥,煲一锅霸王花菜干猪肺汤。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寒冬时节,则要喝一口暖暖的桂圆花生排骨汤。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环球姐科普

“三高”人群,尤其是肾病的人群,都不宜经常喝汤。高尿酸血症或痛风人群要少喝嘌呤含量高的老火汤,特别是用海鲜、肉类、蘑菇、动物内脏等食材煲的老火汤。

肥胖人群要少喝脂肪含量高的老火汤,宜喝清淡的蔬菜滚汤。

高血压人群要少喝浓味的汤,喝汤要尽量清淡,控制盐的摄入,每天少于6克。

小孩要注意少喝用补益类药材(人参、鹿茸等)或性腺(鞭类、雪蛤)等含激素的食材煲的老火汤。

汤,是最有家庭感的暖胃美食,它不仅能暖胃,更能暖心,传递着浓浓亲情。

广州人煲汤更像精心布局一出戏,从天气变化到调料加减,都要一一琢磨,细细思考。

吃瓜群众冷嘲热讽,煲汤不就是将食材扔进水里煮嘛。很多研究也指出:任何形式对食物的加工都会让其营养流失。但这丝毫没动摇老广的信念。

广州人依然坚持煲汤,视时节而变,视体质而调,视症状而改。

环球姐觉得,这煲汤,已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与爱人、亲人交流的桥梁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愿老广永远好吃下去

领略过早茶,才懂得老广的期待,等待明天,期盼早晨,原来早餐真的是一天中最初的期待。

聊过粤菜,方知能吃辣固然厉害,但品本味,才是更高境界。

品过靓汤,最让人感动。滋补药膳,四时养生,八个字创造了无数煲汤由头,暖胃的汤水延绵不断,里面浓缩的是爱。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世间唯一不变的恰是变,若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上。若不能改变世界,至少尝试一下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愿老广永远好(hào)吃下去。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

本期足迹:广州(点心、粤菜、靓汤)

文 |环球姐

诗 |何世晃点心大师

静态图 |摄图网正版授权

部分来自网络、环球姐亲友

动态图 |来自网络

带上这份指南和三个胃,去广州吃吃吃{“type”:2,”value”:”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6845809920/641″,”gif”:””,”desc”:””,”width”:641,”height”:973,”length”: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锦绣人文地理锦绣人文地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