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皇后为何不得光绪宠爱:年长珍妃八岁

隆裕皇后为何不得光绪宠爱:年长珍妃八岁

  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五日,慈禧太后为十七岁的光绪皇帝举行了“亲政大典”,宣布撤帘归政,然后以训政的形式操纵国家政权。此时,还有一件不能再拖的大事儿,那就是光绪皇帝的婚姻。

  慈禧决策,轰动朝野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十分重视人口的繁衍,怎样才能增殖人口呢?办法之一就是早婚。当时,十六岁就算成年人了,在此前后,男孩子要娶妻成家,皇帝是万民的表率,当然不能例外。所以,顺治、康熙皇帝都是十四五岁就迎娶了皇后,而此时的光绪皇帝已经到了十七岁的“大龄”,却还是个“单身青年”,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当时,中国的年轻人都没有婚姻自主权,一律由父母做主,这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家也是如此。当时光绪帝未婚,责任显然在他的养母慈禧太后。其实,慈禧之所以不给光绪帝张罗婚姻大事,说到底还是权力的贪欲。众所周知,结婚是年轻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光绪帝一旦举行大婚典礼,迎娶皇后,就不再是个孩子了,慈禧连训政的理由也没有了。为了使自己的权力不受损害,慈禧宁肯牺牲光绪帝的幸福,以致造成了光绪皇帝十七岁未婚的结果。

  转眼到了光绪十四年,光绪帝十八岁了,他的婚姻大事实在不能再拖了。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人们心中暗骂慈禧自私自利,不近人情。谁想到这年的六月十九日,慈禧突然宣布了两个决定:其一,将于明年正月举行光绪帝的大婚典礼;其二,光绪结婚后自己不再训政。为此,慈禧命令钦天监挑个好日子。群臣十分惊讶,不知慈禧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想跟慈禧客气客气,劝她继续训政,又怕得罪了已经成年的光绪皇帝。正在疑虑间,光绪下发谕旨,表示尊重皇太后的决定,并希望皇太后从此“稍资休息”,不要像以前那样忙得废寝忘食。既然光绪已经表态,群臣就更不好说什么了。

  可能有人会问,在慈禧确定光绪帝婚期的时候,尚未给皇帝选皇后,那么光绪跟哪个女孩子结婚呢?其实,这个问题大可不必挂心,皇帝想跟谁结婚就跟谁结婚,不用征询女方及其家长的意见。当然,实事求是地说,不是光绪想跟谁结婚,而是慈禧让他跟谁结婚的问题。那么,慈禧是什么意思呢?

  择立侄女,牺牲光绪

  慈禧早就胸有成竹,但按皇家传统,程序还是要走。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一面布置婚礼的各项程序,规划预算,一面以极大的热情着手选秀。有条件入选的女孩子被分批领进宫中,慈禧率领亲信女眷,集思广益,认真地品头论足。几经淘汰,到光绪十四年初冬,只剩下了五个女孩子,未来的皇后将在这五人中产生。

  中国人把婚姻视为终身大事,确实,将哪个女孩子立为皇后,不仅关系着皇室的血脉繁衍,也影响着皇室的和谐和睦。为了保证自己影响力的长盛不衰,慈禧一定要选一个中意的儿媳妇。当年同治皇帝选皇后的时候,慈禧还不能一手遮天,结果亲生儿子跟慈安太后一条心,把不合自己心意的阿鲁特氏立为皇后,现在不同过去,慈禧大权在握,信心满满。

  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最后拍板的时刻到来了。在体和殿,慈禧太后稳坐宝座,光绪帝第一次被叫来参与,很不自在地站在慈禧的身旁。后面站着慈禧的养女荣寿公主以及福晋命妇等人,气氛严肃,鸦雀无声。室外雨雪交加,寒风凛冽,说是为皇帝选皇后,但没有一点儿喜庆的气氛。

  在慈禧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柄白玉如意、两个绣花荷包,得到玉如意的女孩子就是未来的皇后,两个荷包则送给未来的嫔妃。可见,在这最后一轮的选拔中,五个女孩子中将有一人成为皇后,两人成为嫔妃,其余二人淘汰出局。根据《花随人圣庵摭忆》记载,慈禧指着玉如意,对光绪帝说:这五个女孩子个个百里挑一,但毕竟是你自己的终身大事,一会儿皇帝看谁中意,把玉如意递给她就是了。

  光绪帝一半儿是客气,一半儿也确实是六神无主,赶紧回答:“此大事当由皇爸爸主之,子臣不能自主。”慈禧做出开明的样子,一定要光绪帝自己挑选,光绪帝没有再客气,应承下来了。

  五个衣着朴素、不染铅华的女孩子应召而至,依次行礼,自报履历,然后低头站在那里,任凭众多目光反复审视。光绪帝定睛一瞧,十分惊讶,原来,排在候选者第一位的就是慈禧的亲侄女!难道光绪帝认识慈禧的侄女?其实,何止认识,光绪帝的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

  所以,慈禧的侄女跟光绪帝是表亲关系,比光绪帝大三岁,是嫡亲的大表姐,小时候经常进宫,跟光绪帝做过游戏,算是童年的玩伴之一。光绪帝做梦都想不到表姐会成为皇后的候选人,而且,自己现在是“大龄未婚青年”,表姐其实就是个“剩女”,二十一岁还没有找婆家。她身高不矮但有些驼背,脸型不短却时常哭丧着脸,没有一点儿讨人喜欢的地方,跟其余四位佳丽相比,最好的形容就是把“鹤立鸡群”这句成语颠倒过来。

  光绪帝胸中顿时升腾起一股无名的怒火,他明白了,大表姐“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淘汰走到今天,就是慈禧事先安排好的,看来终身大事已成定局,却口口声声让自己挑选,真是虚伪到了顶点!光绪帝天生犟脾气,一方面不满慈禧的安排,另一方面实在是看不上表姐,他拿起玉如意,绕过表姐,审视起其他四位佳丽。只见风韵气质各不相同,他顿时感觉眼花缭乱,不知该把玉如意递给谁了。

  光绪帝踌躇了一会儿,拿着玉如意来到一个容貌秀美的女孩子跟前。这个女孩子是江西巡抚德馨的女儿。眼看自己的侄女即将落选,慈禧顾不上刚刚做出的承诺,厉声喊道:“皇帝!”光绪帝一回头,看到慈禧严厉的目光和示意的眼神,一阵心潮涌动。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他知道拗不过慈禧,只好步履沉重地走到表姐跟前,递过玉如意,然后掉头返回。表姐叩头谢恩,光绪帝理都没理。

  场面十分尴尬,桌子上还放着两个绣花荷包,那是给未来的嫔妃准备的,可光绪帝却不选了,他撅着嘴站在一边儿,眼睛看着天花板。慈禧索性包办到底,她让荣寿公主将荷包递给排在队尾的两个女孩子,结束了选秀,然后下发谕旨,向天下宣布:

  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着立为皇后……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五岁女他他喇氏,着封为瑾嫔。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三岁女他他喇氏,着封为珍嫔。

  这道谕旨真是“别致”,它交代了瑾嫔和珍嫔的年纪–十五岁和十三岁,偏偏回避了皇后的年纪。显然,这是不想让天下人知道皇帝娶了一个“大龄女青年”。按当时的标准,女子二十一岁是个应该隐讳的年龄了。古往今来,女性对年龄都比较敏感,其实,真正敏感的是那些已经不是女孩子,却依然要“冒充”女孩子的人。

  对慈禧的这一选择,该怎样评价呢?

  实事求是地说,慈禧做得过分了。在清朝的历史上,对皇后的选择大多并不是出于皇帝个人感情的取舍,为了国家的利益,皇帝往往要做出牺牲。比如,清朝皇后中蒙古女子不少,因此跟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保证了国家北部边疆的稳定。然而,此次光绪帝虽然做出了牺牲,但并不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慈禧太后及其家族的私利。

  慈禧太后出身于破落的官僚家庭,祖辈都在官场上度过,但都没有担任过显赫的官职。比较而言,父亲做过四品道员,算是最大的官儿了。早在慈禧年幼的时候,爷爷因户部银库的亏空案被投进刑部大牢,因此几乎倾家荡产。咸丰二年她被皇帝选为贵人的时候,也是她的家族处于最低谷的时候。

  谁能想到,十年后时来运转,咸丰帝驾崩,儿子继承皇位,慈禧母以子贵,升为太后,并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执掌国家政权。按说破落的娘家必将重振门楣,但事实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关键是她那两个兄弟较着劲儿地一个比一个不争气,抽大烟、玩鸽子、斗蛐蛐,靠着姐姐吃软饭。一见到这两个败家子,慈禧的气就不打一处来,轻则不理不睬,重则一顿臭骂。

  当然,骂归骂,还不能撒手不管。哥哥死在光绪初年,遗属生活困难,慈禧每月给哥哥家里大人四两白银、小孩二两白银的生活费,维持勉强糊口的生活状态。比较而言,弟弟桂祥境况稍好些,挂名副都统的闲差,有职无权,虽然也不争气,但一口气儿生了一串儿闺女。慈禧把这些侄女陆续指婚给王公做福晋,弟弟因此跟皇族攀亲,虽说是吃软饭,但毕竟是靠女儿、女婿养活,比直接靠姐姐接济硬气些。这回慈禧把他的女儿选为皇后,桂祥因此成了不折不扣的皇亲国戚,从此脱胎换骨、扬眉吐气了,慈禧也跟着脸上有光。

  其实,慈禧将侄女选为皇后,固然是为了照顾娘家,但自己的利益才是根本的出发点。随着光绪帝大婚,慈禧将移交政权,儿子大了不由娘,娶了媳妇之后更容易跟她这位养母分心眼。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她选择侄女做皇后,目的是为了在退休后继续操纵皇帝。可见在光绪帝选皇后这件事儿上,慈禧私心很重。最出格的是,既然光绪帝已经屈服,将玉如意递给了慈禧的侄女,慈禧也应考虑一下光绪帝的感受,将他相中的江西巡抚德馨的女儿选为嫔妃,可慈禧怕这个貌美如花的女孩子对其貌不扬的侄女构成威胁,居然把她淘汰出局。可见,慈禧除了个人私利以外,一点儿也不考虑光绪帝的幸福,不能不说做得过分了。

  焦头烂额,深宫大火

  慈禧如愿以偿,光绪却憋了一肚子气。将心比心,慈禧也想做些补偿,所以,她决定把婚礼办得隆重些。

  古往今来,婚礼无疑是最劳民伤财的事儿了,皇帝的婚礼更是这样。慈禧召集了内务府、户部、礼部官员反复磋商。以前顺治、康熙、同治三位君主迎娶过皇后,有例可循,在程序方面问题不大;在支出方面,则需要五百五十万两白银,此时全年国库收入八千万两白银,可见这笔支出的庞大。国家财政尽力拨款,不够的部分由各省摊派,勉强凑齐了款项。

  光绪帝对婚礼的筹备一概不过问,冷眼旁观着闹哄哄的繁文缛节。十一月初二日,举行纳采礼。所谓“纳采”实际上就是订婚,在民间,经过议婚,男女双方就婚姻达成一致后,男方家要向女方家送礼。皇帝大婚,不存在皇后家同意不同意的问题,所以,纳采纯属形式。这天中午,光绪帝例行公事地派大学士率人前去送礼,一共送去了四匹白马、十副甲胄、一百匹缎、二百匹布、一个金茶筒、两个银盆,还有几桌酒席。桂祥率全家男性成员在门口跪迎,三跪九叩,收下礼品,然后享用了皇家送去的酒席。

  两天后,举行大征礼。跟纳采礼不同,大征礼是向女方家下聘礼,或者说送彩礼。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给未来的皇后的,用七十四座龙亭分载,礼物大多是名贵的衣料首饰等;另一部分是给皇后父母的,由五十四座采亭分载,有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两,还有各种金银器皿、布匹绸缎、马匹、甲胄、朝服等等,十分实惠。送礼的队伍浩浩荡荡出东华门,直到东城朝阳门内方家园胡同的桂公府,沿途百姓夹道围观,喜气洋洋。现在桂祥被封为“承恩公”,所以他的宅邸被叫作“桂公府”。以前,皇室贵族没人把桂祥放在眼里,只是看他姐姐的面子,才对他稍加敷衍,但今非昔比,桂祥荣升为皇帝的老丈人,所以贺客盈门。他满面春风,跟一拨又一拨贺喜的人寒暄道谢,忙得不亦乐乎。

  别看桂祥表面上春风得意,其实心中叫苦不迭。十月初五日那天上午,闺女被选作皇后,下午坐着八抬大轿,吹吹打打地回了家,他的府第立即就被“军管”了,进出人员都要受到严密的盘查。而闺女住的西院已经被戒严,里面由太监、宫女侍候,门口站着威风凛凛的乾清门侍卫,所有男性成员一概不得进门,连他这位皇后的爸爸也不例外。皇后的妈妈虽然可以进入,但见到闺女也要磕头请安。

  读者可能困惑,虽说男女有别,但皇帝总不能连自己的老丈人也不放心吧?其实,难怪不让桂祥迈进西院一步,因为里面不仅住着未来的皇后,选中做嫔妃的长叙的两个小闺女也暂住其中,等着一起被娶进紫禁城。在跟皇帝“洞房花烛夜”之前的几个月里,要保证“白璧无瑕”,为此,皇家的侍卫在桂公府西院的大门口画上了“警戒线”,男性成员一律不得跨越。今天的人们可能难以理解,姑爷娶小老婆,送到岳父家寄存,又怕岳父“近水楼台先得月”,派一群如狼似虎的侍卫前来看管,这算怎么回事儿?别忘了,那是万恶的旧社会。

  当然,这些不便是暂时的,几个月之后举行大婚典礼,皇后、嫔妃进宫,桂公府的“戒严状态”自然就解除了。而且,跟皇家攀亲,子孙前程似锦,眼前又得了大笔彩礼,已经脱贫致富,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其实,真让桂祥愁眉苦脸的恰恰是经济问题。谁家嫁闺女能不陪送?婆家送来的彩礼摆满了几个屋子,这嫁妆也不能太少。本来,清朝皇帝迎娶皇后,老丈人出的陪嫁由姑爷买单,也就是由国库报销,但娘家毕竟不能一毛不拔,至少得给姑爷送几件礼物吧。桂祥愁的是,即使只“拔一毛”,他也得破产。

  在清朝的“国丈”中,桂祥差不多是最穷的一个,祖上既没留什么遗产,自己也没担任过有职有权的肥差,平时吃“副都统”的俸禄,再加上女婿们的接济,勉强维持一大家子的温饱而已。以前皇室跟蒙古王公结亲,各部落视为无上的荣誉,纷纷送礼,一掷千金,桂祥当然无法跟人家相比。这回家里出了皇后,虽说也收了一些礼物、礼金,但数额并不大,再加上皇家下的聘礼,估计全得赔到嫁妆上。刚刚脱贫致富,眼瞅着又要脱富返贫,桂祥心情并不愉快。

  且不论桂祥如何着急上火,就在大婚典礼纷纷扰扰又有条不紊地进行的时候,一件令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为之胆寒色变的事情发生了。

  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距大婚典礼还有四十多天的一个深夜,慈禧太后在睡梦中被叫醒,太监报告:太和门失火了,宫外有数千人前来救火,请示是否开门放人。慈禧一时乱了方寸,不过听到太监宫女大呼小叫,看着窗外火光冲天,慈禧很快回过神儿来,做出了开门放人的决定。

  太和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之一。在清朝的时候,紫禁城的正门从南边数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进了太和门就是太和殿了。有资格走正门的人有三类:皇帝、皇后、状元。晚清的皇帝很少出宫,若非重大场合,即使出宫也未必走正门,皇后迎娶进门的时候经过一次,百年之后抬出去再经过一次,状元三年一科,所以,这些门平时不开。其他人只能走紫禁城的东门东华门、西门西华门,或者北门神武门。

  太和门虽然一般不开,但太和门东西各有一个小门,东边的叫昭德门,西边的叫贞度门。尤其是贞度门,平时有些人进进出出,为此,设有值班看守人员。然而事情就坏在这些人身上了,据事后查明,在贞度门值班的是两位年老的护军,熬到半夜,哈欠连连,按制度规定,值班人员不许熄灯,所以他俩把灯笼挂在柱子上就去睡觉了。结果,蜡烛烤燃了柱子,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无法扑救了。

  由于慈禧下令打开了宫门,王公大臣率领七千多官军得以进宫救火,然而,众人依然束手无策。现场北风呼啸,烈焰冲天,大火已经蔓延到了太和门。这座宫门是楠木结构,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高度相当于四五层楼,现在成了一座“火焰山”,根本无法接近。而且救火者最大的难题是没有水源,虽然太和门前有一条叫“内金水河”的景观河,但砸开一尺厚的冰层,水深只有几寸,根本无法利用。无奈,大家决定拆毁附近的建筑,隔断火路。但这些明朝留下来的建筑物坚固无比,尽管刀锯齐下,却岿然不动。最后召来木匠,在大梁上拴上绳子,几百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喊着号子,忙活了两个小时,才把房梁拉倒,还付出了几十人负伤的代价。

  这场大火烧了两天才熄灭,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太和门以及附属的贞度门、昭德门和东西朝房化为灰烬,损失惨重。慈禧惊魂未定,光绪帝惶惶不可终日。一则宫殿失火有损皇家的颜面;二则这是个不吉利的预兆,按迷信的说法,可能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慈禧近年大兴土木,在光绪帝已经成年的情况下依然揽权不放,朝野舆论颇多不满,若有人借这场大火说三道四,慈禧将十分被动;更严重的是光绪帝的大婚典礼迫在眉睫,而太和门又是皇后进宫的必经之地,现在却成了一片废墟,真是个火烧眉毛的难题。

  慈禧决定变被动为主动,她将此次事故定性为“护军失职”,点灯睡觉的两名年老护军被判了“斩监候”–秋后处决,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等被降级罚俸。同时她大张旗鼓地表彰救火有功人员,指挥救火的官员获得嘉奖,出力的兵丁每人得到二两银子的奖金。根据《清德宗实录》记载,慈禧为争取主动,也做了一点儿反省,宣布停建了颐和园的某些建筑。这样一来,这场火灾就算掩盖过去了。

  太和门势必重建,原来的太和门是楠木结构,这种大型楠木在国内已经很难找到。若从东南亚进口也很费周折,即使采用北方常见的松木、柏木,从准备材料、设计招标到建筑施工,没有几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建成。而距皇帝大婚仅有四十多天的时间,鬼斧神工也束手无策,怎么办?

  结婚亲政,有名无实

  有人给慈禧太后出了个主意:皇帝的大婚典礼如期举行,赶紧清理火场,然后再找能工巧匠,搭建一座临时性的彩棚应付一下。慈禧太后同意了。

  于是,紧急征召北京的裱糊匠前来当差。天寒地冻,正是他们工作的淡季,很多人前来应聘,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忘我地工作,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搭起了一座华丽的彩棚。虽然跟雄伟壮观的太和殿一点儿也不协调,但花团锦簇,也透出一丝喜气,慈禧看后喜出望外。大婚典礼环环相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大婚典礼拉开了序幕,皇后妆奁开始进宫。所谓妆奁就是嫁妆。当年同治大婚,皇后家的妆奁是“六百抬”,分六天运进皇宫。光绪岳父桂祥的家底儿有限,除了皇家买单的部分以外,自己添的钱不多,所以,妆奁仅有“二百抬”,分两天运进宫去。这些妆奁有衣服鞋帽、钟表首饰、家具摆设、生活用品等等。送给姑爷的礼物是两柄轻飘飘的金如意,装在漂亮的盒子里,由四个身穿花衣的壮汉抬着。内务府和步军统领衙门派人沿途照料,维持秩序。

  正月二十七日,光绪帝身穿红色的龙袍,前来慈宁宫给慈禧太后行礼,报告婚礼即将开始。光绪面无表情,例行公事地行礼之后,就前往太和殿,布置娶亲事宜,派使节前往桂公府册封皇后。此前,两位“姊妹花”瑾嫔和珍嫔已经进宫,她们将在皇后进宫的时候跪迎。

  跟民间娶亲不同,一则皇家按照古代的规矩,在天黑的时候举行婚礼;二则皇帝是不会上门迎娶的,他在乾清宫等着。接近午夜,迎亲的队伍出宫前往桂公府,差不多是第二天凌晨的时候,皇后乘坐十六人抬的大轿,从大清门进入了紫禁城,在乾清门下轿,跨过火盆、马鞍,被搀扶到坤宁宫,跟光绪帝行合卺礼。大婚礼成,光绪又到慈禧住处请安,然后还处理了几件国家大事,中午陪慈禧看戏,忙活到晚上,才来到坤宁宫,跟皇后共度洞房花烛夜。按民间的规矩,还有一道程序–闹洞房,但皇帝的洞房无人敢闹,所以宫中悄无声息。据皇族后人传说,光绪帝在洞房中痛哭流涕。按说他对表姐并无反感,他反感的是让表姐做自己的终身伴侣。可见,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的选择,不仅毁了光绪帝的幸福,也造成了侄女守活寡的悲惨结局。

  二月初四日,在天安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光绪帝颁发诏书,宣布亲裁大政。他终于走出了需要太后扶持的幼稚时代。按说光绪帝应该像列祖列宗那样执掌国政,成为大权在握、乾纲独断的一国之君。然而,他心中明白,慈禧的训政虽然结束,但她依然操纵着国家政权,因为在此之前慈禧做出决定:今后“各衙门引见人员,皇上阅看后拟请仍照现章,于召见臣等时请旨遵行”。也就是说,在任命官员的时候,皇帝接见后,仍须向太后请旨,太后批准后才算数。可见,慈禧依然把持着高级官员的任命权,而且,这跟以前的“垂帘听政”和“训政”不同,根本没有期限,只要慈禧活一天,光绪就一直是个傀儡。

  光绪帝不甘心永为傀儡,加上婚姻不如意,爱情不自主,所以,沮丧到了极点。按例,大婚典礼之后皇帝要出面宴请皇后娘家的全体成员,以示谢意,届时朝廷重臣、王公贵族都要出席作陪,场面也很隆重。但光绪拒绝出席,理由是“身体不适”。如此不给皇后娘家面子,引得京城传言纷纷,最后由皇后出面,主持宴会。桂祥逆来顺受,一顿饭草草吃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慈禧对此稍感不快,但总的来说还是喜大于忧。虽然已向皇帝归政,但各方面都按自己的意思安排,实际权力并没有太大的损失;而且几十年来自己应付了一场又一场危机,还培养出了一位皇帝,真是功德无量,也算有功于社稷,对得起列祖列宗了。然而,正当慈禧暗自高兴之际,一个突发事件惹得她勃然大怒,多少年来,她时刻提防的事儿终于发生了。光绪帝也因此陷入尴尬的境地,不知该如何表态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吾爱历史吾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