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与清,同样是定都於北京城,那为何同样面临敌方即将兵临城下。明崇祯走不掉,而清咸丰、慈禧光绪却可以逃得任性洒脱呢(1860年,咸丰避英法联军於承德;1900年,慈禧光绪避八国联军而逃往西安)?而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明清有以下几方面不同而决定的。
其一,从民族基因上看,满清属渔猎游牧民族。迁徙乃是其生活常态,而彼时的满清虽已经入关两百多年,放弃了渔猎游牧而选择了城市定居生活。但是,从其文化传统上看,迁徙本来就是其文化基因传统。所以,当敌方即将兵临城下,无力固守而选择逃跑也就自然不是问题。
其二,满清是以华夏征服者而自居,当情况对其不利时,也就不愿意责任担当。二战时期,日军进攻东南亚,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当地驻守的英军就或撤退或投降了。其本质上,就是英军并不愿意为殖民地而牺牲。而满清也是一样,满人与汉人泾渭分明,深怕汉化而丧失权力。所以,在政治上,其采取了“联蒙制汉”的策略,杜绝与汉人通婚而与蒙古联姻。满清在其入关后不久,就驱逐辽东汉人到关内,而把东北列为禁地,严禁汉人的闯入。就是怕将来在中原立不住脚,还可以像元末时期蒙古退回大漠那样,退回到东北。既然,满清是以华夏征服者自居,那么也就不愿意为华夏而选择责任担当。
其三,明清两朝的政治制度其实并不同。通常有学者认为明清的政治制度是一脉相承,是“清承明制”。然而,其实并非如此,明朝中后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内阁制,皇权受到很大制约。所以,不但崇祯帝想迁都却迁不了,就连万历帝想立自己最疼爱的福王为太子也没能实现。而满清在骨子里是一个奴隶制部落,其入关后又将奴隶制与华夏帝制相糅合。
清朝的政治,在本质上是一种奴隶帝制,皇权藐视一切。所以,明朝时,大臣还可以与皇帝争辩,甚至还有骂皇帝昏庸的。而清朝的为官之道却是“多磕头、少说话”(历经”乾嘉道“三朝的政坛不倒翁曹振镛所总结出的为官之道),这也不能怪曹振镛的无耻,就连曾国藩在慈禧面前,也是奉行这一套官场哲学。
而据曾经服侍溥仪二十余年的末代恭亲王毓嶦所讲:“在溥仪眼中他只是臣子,奴才。溥仪可能认为自己是主宰世界的人,是天下万人之尊,别人在他眼里都是奴才,甚至连他的皇后也不过如此。” 由此可见,满臣在清帝面前,自称是奴才是很实实在在的。而汉臣的地位更低,连叫声奴才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当其主子要逃跑时,会有哪个奴才不识相,而出来阻拦吗?
确实是,明清两朝都定都北京,但是面对敌人入侵,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明清截然不同的表现
北京作为大明都成有过数次面临生死存亡,比如北京保卫战和李自成进京。
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领兵进攻北京,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了一场保卫大明都城的战争,后世称之为“北京保卫战”。
还有一次就是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
在这两次危急时刻大明天子最终都选择了留下来。
再看清朝时期,两次面对外来侵略,大清统治者的做法。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至承德。
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至西安,美其名曰“西狩”。
为什么咸丰和慈禧能够逃跑,而崇祯只能吊死
面对的敌人不同,逼迫咸丰慈禧两次出逃的敌人都是西方列强,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惩罚清朝,并不是以推翻其统治为目的,所以他们放任了咸丰和慈禧出逃。
而大明两次面临的强敌都是以推翻大明统治为目的,围城力度更强,目的性更明确,不会坐视皇帝逃走。
崇祯不是不想逃,而是错失了时机
李自成进逼北京之时,崇祯也曾召议众臣,商议迁都,其实大明迁都相对比较简单,南京有一整套的国家机器。
崇祯的想法是希望大臣提出迁都的意见,自己力辞,装装样子然后迁都,可是大臣们怕将来被算后账,无人敢提议。迁都一事始终悬而未决,拖到最后,想走都来不及了。
满清可以毫无牵挂的出逃的根本原因
作为外来少数民族的政权,他们对华夏民族的存亡没有责任心。
从满清入关的第一天,战败退回关外都是他们的后路,因为关外是他们的发源地,他们可以“毫无牵挂”的放弃中原的统治。
综合以上原因,咸丰,慈禧可以出逃,大清也可以在风雨飘摇中得以延续,对于崇祯来说,吊死煤山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起码留下了“君王死社稷”的美名,保留了明朝的气节。
面对强敌,清朝的咸丰、慈禧以及光绪都能逃之夭夭,东山再起,而崇祯皇帝却逃不了,最后落得自杀殉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是血性,从明初以来,明朝一直面临着北方的威胁,明朝之所以选择定都北京,就是为了“天子守国门”,明朝的皇帝虽然大多名声不太好,但却不是软蛋,从来没有因为强敌入侵而跑路,即使在土木堡之变后,面对瓦剌的威胁,明朝也没有迁都,而是积极备战,打退了敌人。当明末,面对清军以及李自成等农民军的进攻,崇祯皇帝还是很有血性的,一直坐镇北京,尽自己作为君王的守土职责。反观清朝的咸丰、慈禧等人没有血性,贪生怕死,一见到形势不对,就很不要脸地扔下百姓,自己跑路了,致使军心大乱,败得一败涂地,最后还去舔着脸找西方列强求和,割地赔款,卖国求荣,以牺牲国家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统治,实则民族败类,贪生怕死之徒。
二是客观条件的影响,明末,崇祯可谓内有外患,北有八旗兵的威胁,南有李自成等农民军的威胁,面对困境,也有大臣们提议南迁,但一直意见不统一,一误再误,最后崇祯没有想到李自成能够这么打到了北京城下,被包了饺子,这时候崇祯想难逃也是插翅难道;而清末,西方列强每次用兵都不多,即使八国联军侵华也只有几万人,慈禧等人见形势不对,想逃跑还是很容易的。
总之,咸丰、慈禧早就被洋人吓破了胆,不行就脚底抹油;而崇祯是自己的选择也罢,被自杀也罢,他也算践行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君王责任,值得尊敬。各位,你们说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