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元老之李石曾1909年巴黎开豆腐公司

民国四大元老之李石曾1909年巴黎开豆腐公司

  1909年,中国人在法国巴黎开了一家豆腐公司,老板,就是后来成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

  李石曾(1881年-1973年),本名李煜瀛,字石曾,清同治年间军机大臣李鸿藻第三子,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早年曾发起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李石曾随清政府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学习。他先是在蒙塔日的协奴瓦农业学校学习,3年后以全校第4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接着进入巴黎巴斯德学院学习生物化学,着重研究大豆。1907年李石曾用法文写成《大豆的研究》一书,其中介绍了中国豆腐,引起法国人的极大兴趣。

  李石曾还在《豆腐为二十世纪全世界之大工艺》一文中,极力推崇豆腐为替代牛乳之“极良食品”:“中国之豆腐为食品之极良者,其性滋补,其价廉,其制造之法纯本乎科学。”“西人之牛乳与乳膏,皆为最普及之食品;中国之豆浆与豆腐亦为极普及之食品。就化学与生物化学之观之,豆腐与乳质无异,故不难以豆质代乳质也。且乳来自动物,其中多传染病之种子;而豆浆与豆腐,价较廉数倍或数十倍,无伪作,且无传染病之患。”

  当时法国牛奶供应短缺,李石曾萌发在巴黎开豆腐厂的念头,邀同窗乡友齐竺山,在巴黎创办“豆腐公司”。据1946年1月上海出版的《海光》周刊载文,李于1908年“回国招股”,并到老家——河北高阳招聘豆腐工匠。首批招用的20多人,由后来被誉为梅兰芳“戏口袋”的齐如山率领,乘火车经西伯利亚,最终抵法。

  中国做豆腐用的是石磨,可巴黎哪有此物?李石曾尝试用铁磨代替石磨,可“铁质过了水,发生氧化铁,黄色铁锈混入白色豆浆中,怎样做出好豆腐、卖出钱”?

  李石曾在“极度困难中居然想出新方法,他摒弃旧法,利用酸性作用的化学方法,制造新法的中国豆腐”。1909年初,中国豆腐公司在巴黎西北郊的拉卡莱纳·戈隆勃正式投产,工厂经理便是齐竺山。

  “厂房主体为两层,内有电机设备和化学室,另有办公配楼和杂用平房,厂外还有工人宿舍。公司有40多名华工,还雇佣了70多名法国女工,规模相当可观。工厂的产品除了豆腐,还有法国人习惯食用的豆可可、豆咖啡、点心以及各种罐头食品。”开业当天,李石曾率队四处派发豆腐营养宣传单,巴黎人称他为“豆腐博士”。

  1909年6月,孙中山先生到豆腐工厂参观,“对于李石曾以科学态度研究和制作豆腐的思路颇为赞许”。后来,他在《建国方略》书中对“巴黎豆腐公司”还有专门论述:“近年生物科学进步甚速,法国化学家多伟大之发明。巴斯德氏发明微生物学,以成生物化学;高第业氏以生物化学研究食品,明肉食之毒质,定素食之优长。吾友李石曾留学法国,并游于巴氏、高氏之门,以研究农学而注意大豆,以与开‘万国乳会’而主张豆乳,由豆乳代牛乳之推广而主张以豆食代肉食,远引化学诸家之理,近应素食卫生之需,此巴黎豆腐公司之所由起也。”

  法国人第一次见到又白又嫩的豆腐,都觉稀奇,争相购买品尝,但毕竟习惯和口味不同,渐渐地购买的人少了,只靠当地为数不多的华侨捧场,豆腐店自然蚀本,不久就关门歇业。

  《海光》周刊认为,这并非因为豆腐不好,而是法国人不懂得豆腐的好处。“若豆腐店开在德国,李先生一定成功,不会失败。因法国人只晓得滋味好吃不好吃,并不考究滋养;德国人不然,若看到豆腐中所含何种成份一张表(宣传单),大家一定要吃这贵重滋养品了。”

  豆腐店创业的挫败,为李石曾日后组织开展旅法勤工俭学积累了经验。他和蔡元培、吴稚晖等人自1909年起发起勤工俭学活动,组织国内贫苦学生到法国,边打工边学习。他常常援引创办豆腐公司的例子,鼓励留学生“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用自己的劳动收入维持生活和学业。据统计,1910到1920年间,中国先后有17批2000余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包括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共和国缔造者。

  102年前,李石曾在巴黎创办的豆腐企业,不经意间填补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两个空白,一是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对外投资企业,二是实现了我国第一次有组织的对外劳务输出。他,既是赴法留学第一人,也是留学生在法创业第一人。1973年,92岁的李石曾仙逝于台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吾爱历史吾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