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民国时期的学术文化大师有哪些)

从清代到民国,朝代更替,战乱不休,学术思想争鸣,各种大师出台,这是很正常的。比如春秋战国时代,比如明末清初,比如清到民国,比如三国两晋。

社会不安定,政权反复更迭,会引起人们深入的思考,各种声音互相争鸣,对于社会进步是有好处的,但是证明了当时是一个乱世。

但同样是争鸣,留给后世的东西却大不相同。春秋战国给我们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中华传统文化从那时候就建立了根基。三国争吗也给我们留下了建安文学和魏晋文化。对于国家政治和民生方面没有什么建树。明末争鸣没有什么大的用处,基本上导致了明朝的灭亡,王阳明的理论是明中期的产物不是明末争鸣的产物。实际上,明朝中后100年间,一直在一个争论的环境当中,这期间出现了大量的大师级人物。而实际上对后世有贡献的,值得纪念的人物也是屈指可数,最后明朝也是在争论中灭亡了。所以可以说这些争论大部分都无益于国家民族。

清末民国的争论也类似于明末的争论,它也导致了清朝和民国的灭亡。这要归功于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是他们在孜孜不倦的追求者着国家的出路和人民的幸福,为国家找到了一条共产主义的方向,在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建成了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很多人不服气,认为胡适梁启超康有为徐志摩王国维也是一代大师,名气很大啊!但是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运动失败了,当时他们办报纸做演讲结社,影响很大,但确实失败了,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胡适主张全盘西化,简直就是亡国之论。徐志摩的新诗写得很不错,但影响也很有限。

从文化道德方面说,这些名人过着贵族生活,挣钱多,老婆多,成天追着美女跑,是一种腐朽生活,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以后的成百年之中,中国的文化道德一直混乱。社会价值观一直没有形成。

为什么很多人一直推崇民国的大师呢?他们是羡慕大师的贵族生活。既拿了很高的工资,也有三妻六妾,家里红旗飘飘,外边彩旗不倒,还招来社会上很多人的羡慕。

清到民国的社会特征主要就是引进外国的思想文化,但仅仅是开始而已,它的深度和广度和今天远远不可同日而语。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18大以来,中国社会的制度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超过了民国时代,作为一个儒者,入世解决问题是儒者的使命,不用怀念那些过时的大师,你们完全有能力做当代的大师。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民国时期的学术文化大师有哪些)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民国时期的学术文化大师有哪些)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民国时期的学术文化大师有哪些)

首先呢,我觉得众多顶级学术大师这个说法是不太准确的。

首先来讲,当时的中国,刚刚推翻封建王朝,整个国家不论思想文化还是政治经济,全部处于一个极度落后且贫瘠的状态。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是,在一个大学里传道受业的老师教授,当然都是高知分子,但是如果在幼儿园里教授只是,只需要专科生也许就可以了。所以说,大环境下的贫瘠学术土壤,让很多豆芽菜都成了参天大树。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民国年代的确有很多各行各业的精英,但是每个时代都会有出类拔萃的人,如果非要说“民国时代拥有众多顶级大师”,就未免太过言过其实了。

而且,很多人的大师地位,在于他开创了先河,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好比胡适,且不评判其学术水准,单看其创作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白话诗”《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我想大家读完了,心里都会有自己的评判。

当然了,开创先河从来不容易,我们不能拿长时间发展后的现代成果去评判前人,就好比不能说波音七四七的设计者比莱特兄弟伟大一样。

但是坦言之,民国时代绝没有所谓的井喷式的大师涌出,只能说时势造英雄吧。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民国时期的学术文化大师有哪些)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民国时期的学术文化大师有哪些)

民国时期大师多就是一个错觉,哪来这么多大师

在国内教育还未普及的年代,大多数大师们的能力在国内可能是顶尖,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就没什么可吹嘘的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人物说人物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