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用天人感应学说推广自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理念,这个政治理念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后世各王朝的正统。
每一个王朝的兴衰成亡都有自己的气运,明朝的气运始于元末乱政导致经济崩溃,朱元璋以农民起义领袖的出身不断攻伐并购同样的起义军势力从而获得江山,他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明确律法,他以唐朝《唐六典》和配套《唐律疏议》作为大明律法的蓝本,明朝的法律包罗万象且接地气,每一个明朝国民都有一本《明大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普法运动。
通过全民的普法运动,朱元璋建立起来一整套的统治方案,他一方面用特务机构监督百官建立恐怖统治,另一方面严刑峻法整顿元末乱世社会风气。明朝的士大夫阶层在朱元璋特务统治框架内被剥夺了治国大权,他废除了丞相制度而建立中央集权的内阁制度,实际上就是大权归于皇帝乾纲独断。
朱元璋为了自己的治国理政理念可以世世代代贯彻下去,他亲自参与编纂了《明皇祖训》作为后世君主的治国指南,这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政治教科书,但是却有着时代局限性。明朝后世君主没有突破朱元璋的《明皇祖训》,即使最强有力的张居正改革变法也是在税赋和吏治上做微创新而没有突破朱元璋特务统治制度和霸道为国本框架。
对于明史,王国维和辜鸿铭都是了然于胸的,这是汉文化的一次回归。但是,对于满清归化儒学建立的康乾盛世和大清帝国成就,王国维和辜鸿铭也是非常推崇的,他们都是经历帝国八股取士的,君父如同耶稣一样在他们心中处于极高的地位。辜鸿铭出身南洋,他有机会接受英式资产主义教育获得英美文学思想熏陶,他被改造成了一个西方社会认可的文明人,但是他却保留身后的辫子要留住做人根本。王国维没有辜鸿铭那么幸运,他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在戊戌变法中支持君主立宪,在辛亥革命中支持君主立宪,即使在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中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这种不合时代的政治主张让他郁闷悲愤,政治上不得志,文学和治学历史却得到巨大成就。王国维研究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对比希望找到一个融合之道,文学上的融合是思想上融合基础,人们往往由感性进入理性。
不过,大清最终还是彻底的亡了。
1923年春,当时溥仪要选海内硕学之士,王国维经升允推荐,到北京充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按清代惯例,在南书房工作,大都应是进士、翰林以上学问渊博的著名人物,王国维虽只是布衣出身,但以他的学识,与杨钟羲、景方、温肃三人同时入南书房工作,有幸得窥大内所藏,曾检理景阳宫藏书。
1924年冬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因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清朝),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接受了清华学校的礼聘,此时,他名义上仍是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伴逊位天子读古书。
1926年中秋刚过,长子潜明在上海病逝,王国维痛惜万分,短暂的好时光从此结束了。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早起盥洗完毕,即至饭厅吃早餐,餐后至书房小坐。王国维到达办公室,准备给毕业研究生评定成绩,但是发觉试卷、文章未带来,命研究院的听差从家中取来。卷稿取来后,王国维很认真地进行了评定。随后,王国维和研究院办公处的侯厚培共谈下学期招生事,相谈甚久,言下,欲借洋二元,侯给了五元钞票,王国维即出办公室。王国维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王国维吸完一根烟,11时左右,跃身头朝下扎入水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
事后人们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遗书中写道“五十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短短数言,却给了后人无数的猜测。
王国维在圆明园投湖自尽,他无法接受的侮辱是什么呢?冯玉祥北京政变驱逐宣统皇帝溥仪,这样的君父之辱吗?他要效忠清帝国而不食民国俸禄吗?
而同为清朝遗老的辜鸿铭却没有王国维这么多情善感,他留着的辫子不是为帝王而是要保持中国人的温良,他翻译的《论语》《大学》《中庸》成为西方人了解东方文化重要教科书,他的《中国人牛津运动》《中国人精神》将中国文明深入西方学界人心。
1923年,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辜鸿铭也紧随辞职。不久,经人推荐到一家日本人办的英文报馆当总编。
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由台湾远亲鹿港辜家的创始人辜显荣招待。4月23日,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辜鸿铭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北京前门车站迎接。同年,见溥仪。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故国。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荐他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综合而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个君在王国维心中是君父,而在辜鸿铭心中则是中国人的精神。
既然是汉人,就应该知道长幼有序,贵贱有别,食君之禄,怀君之忧,天地君亲师,三纲五常,四维五伦,道德礼仪,君臣父子,宗族文化等才是儒家的根啊……华夷之辩,或者血统问题,自古以来根本不重要,所谓入华夏则华夏之……
别说什么清朝是蛮夷一类的,西周是西戎,商朝是东夷,可是这些都是正统中国朝代……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也把元朝列为正统,并多次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大意差不多就是此生无悔入大元……
当然朱元璋,后来多次辩解,他本无意反元,只是不小心误入(红巾)贼中,后来取得的国土,也都是从贼人(陈友谅,张士诚)手里获得的……也就是大明得国很正,没有造反,是从贼人手里建国的……
当然他怎么想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王国维,辜鸿铭这些大师,是中国文化最倔强的存在,面对新时代,西方思想入侵下,他们仍然坚持儒家不合时宜的旧理念……
也许他们更像是行为艺术大师……也许他们只是想在这场洪流中,做一个孤独的逆行者,想继续为传统文化保留一点颜面……
问题是,皇帝没了呀,已经是民国了啊,人人平等了,他们只能寻找上一个保留中国正统儒家的时代了……何况王国维,和辜鸿铭本来就出生在清朝啊……
清朝完全继承了儒家的道统,程朱理学也一直保持到科举制的终结,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旧文化的遗老们,自然会尊崇清朝?
至于崇明,他们可是没有食过一天明禄的人,那么虚无缥缈的事物,何必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