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春秋和战国的著名的战役分别有哪些)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历史上战争爆发次数相当密集的一个时代。

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春秋和战国的著名的战役分别有哪些)

一、邯郸之战

公元259年,战国后期,赵国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大败秦军。

长平之战以赵国惨败为结局,赵孝成王一度许割六城与秦议和。但是赵国利用战争间隙,重新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

当秦昭王得知赵国毁约后,不顾白起关于赵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遣五大夫王陵率军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

赵国军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秦军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龁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

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与士卒,坚决抗击秦军。同时,接连遣使赴魏求援,又亲自前往楚国陈说利害。

最终魏国出兵10万救赵,同时楚军也出动救赵。

秦军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2万人降赵,赵、魏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

这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秦国灭亡六国的进程因此受阻。

二、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前后耗时三年。秦国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因为这场惨败失去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兵力,直接从一流强国被打成弱国,在失去了争夺天下资格的同时,也失去了阻挡秦国东进统一六国的能力。

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此战后,六国均不再有单独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三、桂陵马陵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而齐国则挟战胜之威,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

四、长勺之战

春秋初期,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春,齐国发兵攻鲁,鲁国人曹刿自告奋勇,请随庄公出战。

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形势, 在长勺迎击齐军。两军列阵毕,鲁庄公欲先发制人,被曹刿劝止。

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冲击,均未奏效。齐军疲惫, 士气沮丧。鲁军阵势稳固,斗志高昂。

曹刿见战场形势已呈现“彼竭我盈”的有利变化,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将士一鼓作气,击溃齐军。

五、即墨之战

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为首联军攻打齐国的一场战争,燕军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

前283年,齐襄王死守莒城以抗燕军,并号召民众起来抵抗。齐国宗室田单在即墨率领全城军民抵抗,双方交战五年。前279年,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最后,田单用火牛计反击,最终将燕军赶出齐国。

六、襦葛之战

春秋初年,周王室衰弱,郑庄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周桓王十三年 (公元前 707年) 秋,桓王调集陈、蔡、魏等国军队联合攻郑,战于襦葛 (今河南长葛东北)。交战开始,郑军先从两翼发起进攻,陈军一触即溃, 蔡、魏军纷纷败逃,周军左右两军阵脚大乱,中军更加孤立。随后,郑军从左右向周军中军实施钳形攻击,中军主力亦投入战斗。周中军三面受敌而大败。

桓王中箭受伤,急忙退军。从此,周王室威信扫地,大国纷争四起。

七、崤之战

春秋中期,秦国欲霸中原,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

晋国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

秦军重返崤山,疏于戒备。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最终全歼秦军。

八、河西之战

公元前419年,魏军在河西的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修筑城池,两军在少梁交战,魏军击败秦军,继续筑城备战。秦军则沿黄河修筑防御工事,阻止魏军向西扩张。

公元前413年,魏军开始向河西地区的秦军发动进攻,深入至秦纵深的郑(今陕西省华县西南)地附近,大败秦军。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命太子击(魏击)率军攻克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驱其民而占其地。

到公元前408年,魏军攻克洛阴(今陕西大荔县西南)、郃阳(又作合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两城邑,完全占领河西之地。

此后秦国多次进攻该地区,但大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公元前329年才完全收复该地区。

我是月关略萌,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如题,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不少,在此列举八个最著名的战役。篇幅有限,萌月关在这里仅作简单概括介绍,就不详细的一一展开来说了。

1、邯郸之战

由于秦昭襄王没有正确认清局势,错误的判断和使用了失败的策略,让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第一次获得胜利,这场战争也推迟了六国灭亡的进程。

2、长平之战

秦、赵的长平之战是那个时代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战争之一。这一战的杀伤程度之巨也是极为罕见的,这正是这一战让秦国歼灭了赵国的主力,为后续消灭赵国创造了条件。

3、合纵攻秦之战

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期间“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为战争战略水平的发展和提升做出了极大的推动和贡献。

4、桂陵之战

这一战中,齐威王手下的军师孙膑创造出了闻名后世的“围魏救赵”的战略方法。避实击虚 、攻其必救,这种战略方法后来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史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桂陵之战可谓是战略战法上的又一次突破。

5、马陵之战

此战与桂陵之战类似,运用的还是“围魏救赵”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还运用了设伏歼敌的方法,是一场典型的设伏歼敌获胜的著名战例。也是这场战役,大大削弱了魏国的实力,让其逐渐没落的重要原因。

6、长勺之战

这一战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彼竭我盈”战法。我们熟悉的小学课本中讲到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出自此战役。这种战争策略方法可谓别具一格,耳目一新,是谋士谋略的极致体现之一,最终这种战法也取得了成功。

7、三家分晋

此战让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这一战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线之战,自此中国进入了战国时期。并且司马迁的《资治通鉴》的记载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可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赵破匈奴之战

此战是李牧大规模反击匈奴的围歼战,针对匈奴骑兵的特点,实施坚壁清野,很好的抑制住了对方的优势。而这一战中“以步制骑”的战术对后世步兵歼灭骑兵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资料为萌月关查阅整理而成,仅供大家参考。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欢迎大家留言点评和关注,感谢各位的阅读。

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春秋和战国的著名的战役分别有哪些)
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春秋和战国的著名的战役分别有哪些)
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春秋和战国的著名的战役分别有哪些)

一 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单纯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秦强赵弱,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置魏、楚援军于不顾,在作战指导上亦欠稳妥,因而导致失败,推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此战表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桂陵之战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围魏救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将领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三、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白起大破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人 四、马陵之战 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始终居于主动地位。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着名战例 五、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六、 合纵攻秦之战 在群雄角逐的复杂环境中,充分运用外交与军事相结合的合纵或连横战略,使战略发展到新的水平。中原各国合纵攻秦失败,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只顾暂时利益而不能建立牢固的联合。秦国改革彻底,国富兵强,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再结合连横战略,获得最后胜利。特别是“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对最后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3)
每日人物每日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