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历史上的评价(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大重要转折点。

具体说来就是,从明朝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走向内敛化。

首先,从政治制度上看,自秦以来,君主专制逐渐加强,并试图削弱和分割相权。而进入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直接废相,导致中国历史上存在一千多年的相权彻底消亡,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明朝在历史上的评价(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自此皇权不再有相权的制衡和牵制,极大扩张了自己的权力,中国在君主专制的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从经济上看,明朝之前中国是有新经济形态的萌芽的,像宋朝、元朝商业都是很活跃的。到了明朝,又转向了小农经济,商业被压抑。

明朝在历史上的评价(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再有,从思想观念上看,朱熹理学成为官方思想,并广泛为士绅和民间所接受,由此妇女的地位在明朝大幅度下降,夫死守节这样的事大量出现,三从四德才开始提倡。而且,明朝政府实行海禁,导致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可以说整个国家的风气都趋向内敛、封闭和保守。

明朝在历史上的评价(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总而言之,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在明朝出现了一个重大转向,我个人觉得这个转向可以被称为“内敛化”。也就是政治上完全缺乏制衡,君主权力极其放肆,毫无约束;经济上小农经济,商业萎缩,死气沉沉,新经济的形态被掐灭;思想观念上趋向内敛、封闭和保守,理学被广泛接受,等级观念被进一步强化。

明朝对中华民族有再造之功己成为史学界的共识。盘点朱元璋的历史功绩,笔者以为朱元璋推翻了以蒙古贵族为统治主体的半封建专制制度,使被压迫民族和底层人民看到了提升生存质量的希望。

明初,针对社会现状,朱元璋铁腕整肃风气。复汉家之周礼,正华夏之衣冠。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五百余年的异族统治下的北方汉人胡化现象得到遏制。发展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解放民力是历朝统治者维护皇权的施政出发点,明代概莫能外。

永乐一代,迁都北京,大批次移民实边,为今天的中国奠定了屹立千古的根基。

从朱元璋到朱见深,前后约一百年是明朝的鼎盛时期。文治:《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收书最多最全的综合性百科全书。武功:郑和率领宝船七下西洋,传播华夏文明,成祖五征漠北,三犁虏庭,南取中南半岛,内归越南。东北设置奴尔干都司,西南建哈密卫,开辟万里海疆,瓜蛙丶马来均设有建置,实施管控。故清史有言: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成功竣烈,卓然盛哉!

明代中后期盛极而衰,虽出现过短暂治世,但统治者颓废之气始终未能扭转,欣喜的是王阳明在对程朱理学的理论完成突破以后,”心学”的诞生给垂死的明代政治生态带来了黎明的曙光,后经黄宗曦丶顾炎武等人的广泛传播,很快,扎根于社会。可惜明代内乱外寇,江山易主己成事实,不过早一天晚一天罢了。北人大毛佩琦教授说:明代中后期文化是由衰落走向蓬勃。

纵观有明一代,对后世有功有过。功远远大于过。明朝奠定了现今中华的版图,作实丶作大、作强主体民族,使之成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因此说,明代对中华民族有再造之功!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作为统一的国家共16帝延续276年

现在我们研究明史的人比较多,我想与朱元璋从一介布衣到一个皇帝的传奇,以及大明王朝作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短则几十年、长则几百年,大都逃不过历史周期率的影响,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王朝建立初期往往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但是随着时间增长,统治阶级腐化、吏治腐败,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周而复始。

那么明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这绝对不能用简单的功过是非来评判,明朝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我们经常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明朝的皇帝,虽然明朝也出了不少的奇葩皇帝,如迷恋仙风道骨的、因为国本之争不上朝的、一心想当木匠的、喜欢玩促织的,等等。

但是明代的皇帝不和亲、不称臣,崇祯皇帝宁愿吊死煤山也不撤退,还是有骨气的,明朝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盛世的时候也确实是中国历代王朝里面可圈可点的,有不少值得书写的功绩。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一、疆域范围

明朝在洪武、永乐两个朝代不断开疆拓土,领土面积达到全盛时期,据《明史·志第十六》记载:

“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明朝在疆域最广的时候,在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在西藏和青海设置了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在新疆东部设置了哈密卫,在安南设置了交趾布政使司,在这些地方实行的羁縻统治,与中央王朝建立朝贡制度,明朝能够控制的领土范围空前扩大,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比较大的了。明朝在历史上的评价(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二、君主专制达到一个新高度

明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罢中书省,废丞相,亲理政务,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促使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新高度。但是由于皇帝亲理政务压力太大,故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后来进一步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权。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后,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

三、对外交往

由于明朝初期的海禁政策,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明朝是比较封闭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当初朱元璋禁海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倭寇,但实际上海禁政策在明朝整个初中期一直是处于时紧时松的状态

到明成祖时期,为宣扬国威和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明朝在历史上的评价(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明朝在历史上的评价(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而且即使有海禁,陆上与西方各国的交流未被禁绝,明成祖曾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子鲁出使撒马儿罕、吐鲁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国,加强了明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到了隆庆皇帝的时候,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这个时候明朝就对外完全开放了,自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所以说,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四、经济实力

明太祖朱元璋刚刚定国的时候,建立里甲制度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使朝廷能够加强对基层的治理,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稳固政权、提高赋税。

到明中叶,由于赋役苛重,人民纷纷逃亡,生产受到破坏。自嘉靖至崇祯年间进行赋税改革,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大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开创万历新政的局面,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明末也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大家都知道打仗是需要钱的,万历28年不上朝听政,为此背负了千古骂名。但是,万历执政期间,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宁夏副总兵官哱拜起兵反叛、西南又发生杨应龙叛乱,朱翊钧被迫三路出征,史称”万历三大征”,历时十余年,丧师数十万耗银数千万两获得全胜,足以说明当时明朝经济实力的雄厚。

当然,再雄厚的实力也经不起各代帝王的挥霍和瞎整,由于领导无能、政治腐败、军队软弱、内忧外患,最终明帝国还是灭亡了,1644年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后来清军入关,完成了王朝的更迭。清朝以后,仍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王朝的统治,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另一个历史周期。如果明朝不亡,也许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商人集团会走上政治舞台,中国的社会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可惜这都是笔者一厢情愿的臆测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人物录人物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