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大明王朝1566》是最好的国产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作为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剧情可以说与历史完全不符,只不过是借用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没有“改稻为桑”

改稻为桑是《大明王朝1566》里面最重头的一场戏。故事开头严党和清流派就围绕“改稻为桑”进行激烈的博弈,随后司礼监、沈一石、海瑞、胡宗宪、高翰文等都卷入这一漩涡,搅动了整个朝局。

“改稻为桑”的目的是弥补朝廷国库亏空。因为当时西洋人对东方的丝绸需求量很大,出价很高,所以向西方出口丝绸对整个大明王朝来说是一笔好生意。制作丝绸需要大量蚕丝,而浙江作为朝廷种桑大省产量严重不足,所以严党提出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因为种桑的收入远大于种田的收入,所以嘉靖就同意了这一看似完美的方案。就连科举正途出身的大才子高翰文都举双手赞成,并提出了“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策略。然而,“改稻为桑”真正推行起来,却远没有想象中这么顺利……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改稻为桑

在真实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改稻为桑”这回事。翻遍所有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都没有“改稻为桑”这个词。如果硬要扯,“改稻为桑”倒是与明初实行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有点关系,但是很牵强,其目的和概念也大不相同。

1368年,朱元璋曾发布硬性规定:

凡农民家有四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如果有田十亩以上,则种植面积加倍。

这种做法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恢复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百姓衣食条件的作用。但是发展到后来,却让明朝的经济变得有些“脱实入虚”,甚至动摇了“以农为本”的立国根基。

嘉靖年间张居正、严世藩和赵贞吉都没有入阁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张居正

《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开头,张居正就是内阁成员,任兵部侍郎。但是在历史上,嘉靖时期的张居正一直在翰林院供职,后来担任国子监司业,成为裕王的侍讲侍读。直到隆庆元年,张居正才进入内阁。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严世藩

电视剧中的严世藩也一样,是朝廷的内阁阁员,任工部侍郎,被称之为“小阁老”。在严嵩年老力衰之后,严世藩成为事实上的严党核心。历史上的严世藩,单目失明,“短项肥体”,但是青词写得极好,严嵩经常让严世蕃代写青词,深得嘉靖心意。自始至终,严世藩都没有进入过内阁。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赵贞吉

电视剧中的赵贞吉因为逢迎嘉靖会做官,被嘉靖钦点进入内阁,可谓平步青云。但是在历史上,赵贞吉并没有这么圆滑,恰恰相反,因他性格耿直、争强好胜,一直得不到重用。隆庆年间,赵贞吉才进入内阁,但是很快就因与高拱不和而致仕归乡。

历史上没有吕芳和沈一石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吕芳

《大明王朝1566》中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但是塑造得却极为成功。吕芳陪伴嘉靖四十多年,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心思缜密、聪明绝顶,最后得以善终。仔细想想,这么完美的一个人物,如果在历史上真实存在,那才叫不正常呢。历史上与吕芳最接近的人物是李芳,明穆宗隆庆帝时期的内官监太监,因为忠言进谏,惹怒了明穆宗朱载坖,被下入大狱。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沈一石

沈一石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一个浙江首富,织造局的官商,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沈一石也是编剧刘和平最为钟爱的一个角色。临死之前,沈一石留下一封绝笔书: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北邙。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后,君复伤。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

历史上的胡宗宪污点很多、下场很惨

《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胡宗宪,有大才、识大体、做大事、堪大任。他是浙直总督,主持东南抗倭大局,堪称国之柱石;他会做媳妇两头难,既不能让浙江百姓饿死,又不能违抗嘉靖圣意,还不愿背叛恩师严嵩,一个字:难!东南倭寇平定之后,胡宗宪致仕归乡。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胡宗宪

在真实的历史上,胡宗宪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战方略,苦战数年,弭平倭患。胡宗宪对国家做出的历史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根据正史记载,胡宗宪的一生,污点也很多。《明史·卷二百零五·列传第九十三》记载:

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久之,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帝大悦,将复用矣。

历史上的胡宗宪交结权贵、趋炎附势,侵吞军饷、生活奢侈、好色,也是不争的事实,有“总督银山”之称。

嘉靖四十一、四十四年,胡宗宪两度因“严嵩案”入狱。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三,胡宗宪在狱中写下: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然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隆庆年间,朝廷为其平反。

《大明王朝1566》这部优秀历史剧,是由张黎导演指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一班实力派演员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该剧的主线是讲述嘉靖帝(朱厚熜)与海瑞的故事,以此展开嘉靖三十九年的大明王朝的历史背景:当时嘉靖帝一意玄修,刚愎自用,将内阁推到朝前,退居幕后,把控着大明朝的经济、军事、政治的大权;以至于首辅严嵩逢迎上意,竖党专权、官场贪墨、民不聊生;一介举人海瑞,耿直如斯,为家、为国、为民,不惧强权,勇于向封建皇权发起挑战。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通观全剧,该剧剧情紧凑,只言片语中都透露出官场种种的勾心斗角,大的方向是符合历史的,最终徐阶斗倒了首辅严嵩,取而代之,但毕竟是电视剧,为剧情饱满,或叙事铺垫,或塑造人物形象,难免虚拟出一些人或事,下面简单说一下该剧与历史不符的地方:

其一:改稻为桑事件

该剧开篇通过嘉靖三十九年腊月二十九,钦天监周云逸上书直谏“朝廷开支五度,官场贪墨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天怒人怨”,遭到东厂提刑太监冯宝打死一事,扒出大明真实底裤:国库没钱。引出嘉靖帝、内阁大臣、司礼监的御前财政会议,以严嵩为首的严党与以徐阶为首的清流针锋相对,严嵩借张居正“开通海上商路,丝绸贸易”一话,提议改稻为桑,继续为嘉靖帝的挥霍填补财政窟窿,以维持皇帝尊严与严党利益。由此围绕着“改稻为桑”这一国策,开始了严党与清流的内斗。

历史中明朝根本没有改稻为桑这一国策,该剧也是通过这一国策的执行,引出剧内各方势力与人员,借以推动剧情发展。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其二:内阁顺序

该剧中小阁老严世蕃,高拱、张居正、李春芳、陈以勤、赵贞吉都在嘉靖朝入阁拜相,实际中几人的入阁时间如下:

严世蕃:从没入阁;

高拱:隆庆(嘉靖的儿子)五年;

张居正:隆庆六年;

李春芳:隆庆二年;

陈以勤:隆庆元年;

赵贞吉:隆庆三年;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其三:胡宗宪为人

该剧中为胡宗宪搭建的人设是:“抗倭忠臣、老成谋国、清廉正直、忠于老师”。

历史中胡宗宪的上位及为人却不能称为“清廉正直、忠于老师”。据明史记载:“帝(嘉靖)命张经为总督,李天宠抚浙江,又命侍郎赵文华督察军务。文华恃严嵩内援,恣甚。经、天宠不附也,独宗宪附之。文华大悦,因相与力排二人”,“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文华死,宗宪结嵩益厚,威权震东南”。可见胡宗宪属严党无疑,执政东南,搜刮民财,眉上贪权,直至严党倒台,赋闲多年,还“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以谋求复出为官。

但其中“抗倭忠臣、老成谋国”确实无可争议,胡宗宪自嘉靖十七年中进士到坐镇东南后,广纳人才、出奇计、并戮力抗击剿灭倭寇,妥妥的大明东南一柱、民族英雄。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胡宗宪

以上是史君个人观点,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大家好,我是梅子雨summer。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必然存在许多的漏洞,主要是由于导演和编剧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研究员。在这里我稍微提几个漏洞:

1.张居正和海瑞不是一路人

剧中张居正向裕王力荐海瑞去浙江,平衡当地的势力。

但是张居正一向用人都是重干吏循吏,轻视清流,而海瑞则是清流派的抗鼎人物,张居正断不可能为自己树此大敌。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2.高翰文作为翰林官员不可能外放到杭州当知府

剧中高翰文调任杭州知府,而且说是“宠遇”,明显是贬官,“京官外放升半级”是自古已有的规矩,这是“明升暗降”。

而且高翰文本身是翰林官员,他外调应该担任按察副使,掌管教育类的职位,绝无可能调任地方官员。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3.赵贞吉的确进了内阁,但绝不会先担任南直隶巡抚

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赵贞吉从未外放巡抚一职,而是从翰林院慢慢升至内阁的。

担任巡抚的任一般出自督察院。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4.高翰文是探花,应被授予编修一职

明朝制度,状元郎授修撰一职,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一职。

所以剧中高翰文被授予修撰一职是错误的。

但是我们不能用这么严格的要求去苛求一部影视作品,影视作品毕竟是文艺创作,不是真正的史实纪录片。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不错的国产历史正剧!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神剧(大明王朝剧评高分)

这就是我的想法啦~,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人物说人物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