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于陈蔡,如丧家之犬。被迫子见南子。被怀疑误会。小孩都欺负他!路不让过。出题刁难他。各国国君不搭理他。吃没的吃,住没的住。到了绝境!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讲就和谐尊卑秩序,各安天命,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强调中庸隐忍,反对暴力,反对以下犯上。他的这套学说比较符合统治者的需求,按道理应得到各国统治者的欢迎,但是,他的这套学问比较适合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在春秋战国那样的群雄争锋乱世时期则显得过于迂腐,很难求得各国君主的认可和采纳。所以,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不是吃闭门羹就是被各国君主奉为上宾,敷衍了事。其主张很难推行。而且因其主张触及部分当权者的利益,还招来各种厄运。所以,孔子的一生,报负远大,推广很难。最后只能开门授徒,办起了教育。使儒家思想在中国广为流传,成为东方文化的核心部分。
孔子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受推崇的“圣人”。但人们只要提及孔子的生平经历,眼前往往会浮现出一位凄凄惶惶、到处奔波的身影。孔子在世之时曾积极入仕,参加国家政治活动,尽一己之力以宣扬文、武、周公的善政。据《史记》记载,孔子曾“干七十余君”,但在当时争于气力的时代,孔子的学说莫能用于世,同样也无法扭转周末的政治颓势。孔子还屡遭困厄,历尽艰难,他的这一人生际遇或者政治命运,似乎关联着他人生中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事件,这便是“厄于陈、蔡”。
“厄于陈、蔡”是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遭遇的最为险恶的一次经历。面对这种极端境遇,孔子表现出了谦和风范,为弟子阐明“穷达”之理:君子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孔子则回答以对待任何困境应有的态度——“君子固穷”。孔子一生讲求礼义廉耻,曾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样严格的行为要求,对面临困境的孔子来说是一次非比寻常的考验。通过“厄于陈、蔡”的记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门弟子在困境下所体现的“大德”与“小节”。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及弟子一行周游列国行至陈国。是年,吴国攻伐陈国,陈向同盟楚国求救。楚昭王答应出兵相救,听说闻名遐迩的孔子正在陈国逗留,因此派使者以礼相聘,孔子本着“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原则,也打算答应楚王之聘,心中重燃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师徒遂整装出发,前往楚地。楚国大夫们听说昭王要聘孔子问策,纷纷对孔子所言心生忧惧,担心会殃及自身地位不保,故私下派出徒役去围困孔子。孔子一行刚出陈国过蔡地负函(已经属楚地)时,便遭到了阻拦。孔子等人被围困在荒郊,既无法前行,又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整整七日未进主食,仅靠时有时无的野菜度日,“豆饭菜羹”仍“不足以接馁”,随行的弟子接连病倒。然而孔子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自己,在困厄中仍没有停歇地治礼习乐,并继续向弟子们讲学授业。
这天,就连个性张扬、善于言辞的宰予都已经疲惫的无法说话了,孔子还在屋里不停地弹琴唱歌。颜回正在室外择野菜,子路和子贡问道:“先生被赶出鲁国,在卫国和宋国接连遭到羞辱,现今在陈、蔡两国又陷入困厄的境地。可是先生还不停地弹琴跳舞,不曾中断过乐声。君子不知道羞耻竟能到如此地步吗?”颜回没办法回答,只好进去把这些话禀报孔子。孔子听后变了脸色推开琴,长叹一声说:“子路和子贡真是见识浅薄的人。叫他们进来吧。”
子路和子贡进到屋里。子路说:“像您现在这样的处境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君子通达于道叫做通达,不能通达于道才叫做走投无路。如今我信守仁义之道,而遭逢乱世带来的祸患,这是适得其所,怎么能说是走投无路!因此,我反省不感到愧于仁义之道,面临危难也没有丧失自己的德操。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陈、蔡之间的困厄,对于我来说恐怕还是一件幸事啊!因为君子不在困厄中历练,就无法成就功业;刚烈之人不经受困厄,他们的品性就不能得以彰显。当年,汤王困于吕,文王禁于羑里,秦穆公被困于崤,齐桓公困于长勺,晋文公困于骊氏。怎么知道不是在危难之时他们才开始发愤励志的呢。”孔子说完后威严地更换了瑟来奏起音乐,子路兴奋地拿着盾牌配合着跳起舞来。子贡说:“我真不知道先生是如天般高远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