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处的是东周时代,诸侯大大出手,相互攻讦,孔子那套“说教”在那个时代没市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没有统一的,拳头就是真理。
孔子主张施仁政、克己复礼等,这些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被采用的;诸侯们为了生存,为了土地的扩张,极力重视军队、暴力和严刑峻法的作用;所以法家的学说最有市场;法家的王霸之术十分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商鞅变法就是以法家学说为指导的;后来秦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还用法家作为统治思想,就有点不合时宜了。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秦国得益于法家学说灭了六国;可统一了全国还采用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就有问题了。严刑峻法,过度透支民力,秦最终二世而亡;随后的西汉就学聪明了,兼收百家之长;先采用道家的黄老之学,采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恢复自秦亡以来饱受战乱的农业生产;后来把儒家、纵横家等学派的思想全纳入进来,哪个实用用哪个,也就是说儒家没在汉朝独尊儒术;
孔子的学说在大一统环境中最有市场;在所有学说中,儒家学说是最有可能被大一统国家采用的学说。然而孔子出生在分崩离析的中国,可以提出这样的学说,但没有应用的市场。
孔子面对的是诸侯的相互攻伐,百姓流离失所,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孔子才主张德政、仁政还重视教育的作用,他十分崇尚周礼,也就提出了克己复礼。孔子全是为那个时代开的药方,可是他的学说只适用于大一统环境,所以一生不得志。
孔子也是人,那个时代儒家,仅是一个思想流派;儒家思想,仅是一种学说;只是后来的儒生,为了迎合统治者,神化了孔子,又在儒家思想里面添加了新的成分而已。
孔子是奴隶主后代。奴隶制已经彻底地崩溃了。他不甘心其灭亡,将奴隶主的孩子们组成了学团,到处游说列国,推销“克己复礼”、“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体系。妄图复辟奴隶制,新兴的地主不买他的账,被围攻或驱逐,到处碰壁,似丧家之犬。因为他逆流而行,所以,没人用他。
根据儒家“大德必受命”的观点,孔子一生不得志(“未受命”)肯定是因为缺德。
孔子曰:“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他自己不但跑官要官十四年还一无所获,未得其位,未得其禄,留下一个官迷的名声,痛苦的活了个高寿。中国古人总结人生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这三大不幸,孔子占全了。三岁丧父,十六丧母。中年离异。五十丧子。
不但未受命,还受了这么多天谴,是因为太缺德了吧。
比如他夹谷之会时,以不合“礼仪”的名义腰斩多名无辜的喜剧演员,根本就是邪教的礼,缺了大德吧;比如他把女人不当人,缺了大德吧。
当代人还尊孔的,非奸即盗,缺德不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