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仁义礼智信(说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的五个计谋)

我粗略地看过三国演义,我有自己的看法:作者倾向刘备和诸葛亮,并尽力美化。真正有本事,有才能的是曹氏父子。虽然最后三国归晋,也就是归了司马之家,但司马义是小人,却是机会主义的胜利者。至于你提问的诸葛亮的仁义礼智信,是作者的匠心美化。

诸葛亮仁义礼智信(说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的五个计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

,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

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

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

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

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

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仁义礼智信(说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的五个计谋)

1.仁.《后出师表》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

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

,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

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在蜀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任不忘讨贼兴汉..

作为诸葛武侯我想在其心中一定是为天下黎

民苍生安定 海晏河清为己任的仁者之心之下

才会有六出祁山到五丈原谢幕不屈之壮举.

诸葛亮仁义礼智信(说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的五个计谋)
2义.《七擒孟获》

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

孟获斗智斗勇,先后七次擒住孟获。前六次

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蜀营大将都不理解

,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

让人心服。而德的最基本就是义.义到极致才

能配得上德 .到了第七次,诸葛亮智破乌戈

国藤甲兵,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心悦诚服,

南中于是安定。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

仍要继续放他走。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

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您代表着

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这

也代表孟获对于仁义的长者一种义的回报了
诸葛亮仁义礼智信(说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的五个计谋)
3.礼.《三顾茅庐》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受徐庶推荐,

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

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

宜屈尊以相访。” 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

弟,礼贤下士,草庐三顾拜访诸葛亮出山辅

佐.以上可以看出一个对礼要求如此严格的人

反思自己难道会比别人低吗.更何况我们中华

民族向来都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礼仪

之邦呢.
诸葛亮仁义礼智信(说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的五个计谋)
4.智《空城计》

《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

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

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

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其情节为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

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

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

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

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

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诸葛武

侯在当时所处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

对方的如此高明策略可谓中国民间智慧的化

身.

诸葛亮仁义礼智信(说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的五个计谋)
5.信《白帝城托孤》

最经典是刘备脱孤时候对诸葛亮说的这句话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

定大

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

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

足失措。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

之节,继之以死!”后六出祁山到五丈原病逝.

来践行自己对先主的承诺.

此时想起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

心中感慨万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人物说人物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