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失传的传统文化(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居然失传了)

这里只提供部分消失的中国传统节日 消失掉的节日之——上巳节(女儿节 )

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国人称为女儿节。另外,每年公历9月1日,也是四川广元一带的女儿节。

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

女儿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女儿节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女儿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直到今日,女儿节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消失的节日之——花朝节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这一天,女孩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

消失的节日之—— 寒食节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在4月5日左右)。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寒食净肠:去野外采集野菜,吃清淡的食物,净化肠道。

消失的节日之——天医节

农历八月一日 宋代以为天医节,祭黄帝、岐伯。

民间的百姓会在这一天收集草尖上的露水,然后中午时分用上好墨砚磨成汁,然后使筷子沾墨点儿童的心窝及四周,谓之“点百病”

临朐一带,八月朔采豆棵上的露水储存起来,据说这是龙的汗水,用来做饭可以医治百病。

当地还有用这露水和老桃叶作桃叶膏的习俗,凌晨(日出前),用一块洁净的布,到豆地里采露水,把露水和老桃叶一起放到锅里,以破布鞋底为燃料,将桃叶熬成汁,捞出渣子,再将桃叶熬成稠糊,这就是桃叶膏。桃叶膏治疗腹中郁积病,十分有效

济南地区农村在这天吃黍米,叫作“来丰糕糜”,鲁西北地区叫“来丰糕”,阳信一带还献糕祭场,以祈丰年。天医节忌雨喜晴,农谚说:“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意思是此日下雨,来年必定春旱。

消失的节日之——人庆节

“人庆节”,又称“人胜节”、“人日节”等,在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传说女娲创造苍生,并於第七天造出人,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

每年“人日节”这天,人们都希望天气晴好阳光普照,这样,就代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如果是阴雨天气,便代表这一年运气不好。所以,人们便会在这天举行祈祷活动,祈求一年康顺!

人庆节除了祈祷活动之外就是饮食风俗,因地区而不同,有的地方吃面条,取健康长寿之意;有的地方吃用芹菜(勤快)、大蒜(划算)、葱(聪明)、韭菜(耐久)以及鱼(有余)、肉(取富足之意)、米果(取团圆之意)等做成的“七菜羹”,借七种菜的谐音或寓意,祝福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家庭美满幸福。

汉代时 人庆节的主要风俗是占卜活动 据《占书》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到了魏晋,老百姓在正月初一时,把鸡的画像贴在门上,或画在门上;正月初七则要把人像贴在帐子上,据说可保家人平安。

古人在人庆节这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有多种庆祝活动和礼仪活动,如戴人胜、登高、逐鬼鸟等。人庆节登高与重阳节登高的消极避祸的观念不同,人日节登高更具有积极祝颂祈福的内容

首先,告诉提问者无知者无畏,文化这个盘子太大,这个问题你就弄一帮教授,关屋里管饭管酒讨论,没两天也没戏。其次,有些有才人能模糊回答你提问的,人家创作文章发表不好么,干嘛告诉你呢。最后,今心情好,给你絮叨两句,当然具体答案自己总结。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文化具有对外来风俗的包容性、具有对其他民族人民的同化性,具有传承的持续性。但也正是具体文化种类太多,有些小手工阶级生产类文化和改朝换代的社会人文文化消失也是难免的,毕竟文化在于政治和人群的需要。譬如青铜武器铸造技术和战车的使用。譬如传统节日里重阳插茱萸和清明早祭祖步骤。譬如部分民族音乐与戏剧曲艺的失传。

那是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中华文明,世界文明古国全都灭亡,巴比伦早已荡然无存;埃及只剩下狮身人面像,但无思想传承;印度史诗除了史诗摩诃波罗多,就算是一泡牛屎或者一头牛,一只猴子都可以当成神来供,更是宗教教派众多,并无统一思想;而中国早在元朝或者清朝,就已经被灭亡,但是看看故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文华殿武英殿,中和殿太和殿保和殿……无一不是你看不起的那些文化的写影,中国可以被灭亡,但是我们的文化不会,卜筮算命更不会,其道理和天气预报一样,只是由于某些人的无知或者别有用心,而把当成了迷信。

只要有易经这个根存在,中国的文化就不会失传或者消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乐历史乐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