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啥都有:为听戏落狱丢乌纱

历史上啥都有:为听戏落狱丢乌纱

 

洪昇杂剧绘像

 

    故事发生在清朝时的北京城里。

    查嗣琏是清初有名的诗人。他的诗写景意境壮阔,写时事慷慨愤激,写民间疾苦则情真意切,是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有人赞他:“功力之深,则香山(白居易)、放翁(陆游)后一人而已。”

    查嗣琏得中进士之后,到翰林院深造,因成绩优良,获“编修”之职。

    康熙二十八年,查嗣琏三十九岁。八月,他到好友洪昇家听戏,戏班子唱的是洪昇所作《长生殿》。

    洪昇是位戏剧家,他的《长生殿》是当时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剧作之一,跟同时代的《桃花扇》齐名。

    这《长生殿》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前一部分“写实”,真实地描摹了皇帝和贵妃的爱情悲剧;后一部分“写幻”,叙述两人情感执著,感动了上苍,终于双双飞升月宫而团圆。这种“亦真亦幻”的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人间真情,颇受京师观众追捧。被时人谐称“热闹的《牡丹亭》”。

    这一天,洪昇给自个儿过生日,邀集了亲朋好友,大伙欢聚一堂,又是饮宴,又是赏戏,一切似乎都很正常。但是,主人和客人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时政新闻”——当今圣上的佟皇后于一个月前病逝。

    洪昇也不是完全没顾及这一层。他的生日在七月,正是因“国丧”推迟了月余才办的酒席。但这在当时依然为朝廷所不容,因为此时仍在百日之内。甭说北京,据说光绪时,天津一位官员丧期召艺人在茶园演戏,就被锁拿问罪。侯宝林在相声《改行》中说的就是清末“国丧”期间艺人们的惨状。

    结果,洪昇被人告发,锒铛入狱。而且跟查嗣琏一块儿来看戏的五十多位官员,也齐刷刷一起被摘下顶戴花翎!

    查嗣琏丢官后,深恐封建礼法之严酷,一咬牙,一跺脚,竟把自己的名字都改了——名改为“慎行”,把“字”换成“悔余”。

    他在给一同被革职的朋友写的诗中说:“……荆高市上重相见,摇手休呼旧姓名。”意思是:“即使像荆轲、高渐离这样的铁哥们儿,在街头跟我相遇,也别再称呼我原先的名字(嗣琏)了。”——真是刻骨铭心啊。

    后来,查慎行重又做了官,可事事谨慎,如履薄冰,才得以在云谲波诡的政治漩涡中全身而退。在极端皇权的重压之下,封建文人的命运就是如此不堪。

 

    牙齿可能透露主人真实身份 

 

历史上啥都有:为听戏落狱丢乌纱

 

2号墓中年长女性的牙齿与头骨,其主人可能是卞夫人

 

    在安阳召开的学术会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驰一个解答疑问的机会。

    “在安阳考古工地的库房里,我有机会近距离地看到了年长女性的牙齿。看过后,我对年龄的鉴定结论产生了疑问。”

    刘驰研究员告诉记者,在学习历史之前,他曾经在医院的口腔科工作过,“经验告诉我,眼前的这副牙齿,它的主人应该不止50岁。”

    刘驰说,就牙齿而言,古代人的和现代人的不一样。相同年龄,古代人的牙齿比现代人磨损厉害,因为古代的食物比现代的要粗糙;同样是现代人,因为阶层不同,食物有差别,因此即便同龄,牙齿磨损的程度也不一样。2号墓里的年长女性,在当时的社会阶层里属于贵族,因此,她的食物相对精细,也就是说,这副牙齿的主人,她的年龄应该更大。“我判断,应该在60岁以上,具体的年龄数字则无法下定论。”据此,刘驰有这样的观点,“我觉得,如果此推论有可能,2号墓中的年长女性,则不宜将卞夫人排除在外。”

    通过牙齿判断死者的年龄,为何会出现将近10多岁的误差?采访完刘驰研究员后,记者带着这个疑问,又找到了刘庆柱委员。刘庆柱告诉记者,出现这种误差,是完全有可能的。

    “判断2号墓中的年长女性,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主要是依据她头骨的骨缝愈合程度,还有牙齿的生长磨损程度。一般来说,对于孩童,根据骨缝判断年龄是比较准的;对成人来说,就不太准了,无法精确到个位数。而且,因为黄种人的体质人类学标准尚未建立,因此我们现在的判断标准,根据的是西方,也就是白人的标准。这样一来,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就又大了。”

    刘庆柱还对史书记载的卞夫人年龄表示怀疑:“卞夫人出身歌姬,在嫁给曹操之前,社会地位并不高,古代的史学家居然能报出她出生的具体年份。真实性颇值得怀疑。我根据多种因素综合推测,卞夫人死时应该是60多岁,而非史书记载的70岁。所以,就目前的证据来看,2号墓中的年长女性,不排除是卞夫人的可能,年轻的这位,或许是她的婢女。不过,等到1号墓挖掘清理出来后,也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

    从5月2日起,新版电视剧《三国》在几家卫视频道同步播出。一时间,关于新《三国》的评论铺天盖地而来。不过,就在网友热火朝天地点评新《三国》时,胡阿祥教授的关注点,却显然和一般观众不同。

 

    千年之误

    “三国”是指魏蜀吴?千年讹误!!

    “三国”到底指哪三国?

    “你说说,‘三国’指的是哪三国?”听记者说起新《三国》,胡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让人颇感意外的问题。记者怀疑这是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但思索半晌,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魏,蜀,吴。”

    “错,三国鼎立的时代,并没有蜀国。”胡老师这句不容置疑的反驳让记者大吃一惊。陈寿在《三国志》中明明白白写了《蜀书》,而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三国演义》,更是推崇“汉室宗亲”刘备建立的蜀国为正统。作为一部小说,《三国演义》存在虚构的成分还情有可原;可是,作为史书的《三国志》,为什么要为一个不存在的国家写史,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见记者满脸狐疑,胡老师笑着解释:“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国,是指由曹丕、刘备、孙权先后建立起来的三个政权。三国之中,曹丕政权国号为魏;孙权政权国号为吴;成都的刘备,则因他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所以定国号为汉。”

    胡老师说,刘备是否真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这一点是无法证实的,但不管怎样,刘备正是凭借着“帝室之胄”的身份,用兴复汉室为旗帜,逐渐形成其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势力。“我们现在所说的‘蜀’,实在是后人对刘备政权的误称,这一误就是一千多年。”

    把刘备政权当“蜀”,《辞海》也错了

    胡老师的话,让记者想到了已被奉为经典的唐国强版的《三国演义》。那么,关于刘备政权的国号,它会如何称呼呢?记者看到,这部连续剧片头展示的战争场面中,刘备一方的军队出场时,都高举绣有“蜀”字的大旗。

    记者随即又观看了正在热播的新版《三国》。可惜,新三国的片头片尾,士兵手中所举战旗,都是远景,根本无法看清上面的字。不过,记者在百度贴吧中倒是看到,有位网友称,在他看过的新《三国》片花里,诸葛亮在临死之前有段雷人的表白,大致意思是说:如果上天假我以时日,我一定让蜀国多存在几年。如果这位网友没有记错的话,新版《三国》也犯了“蜀”“汉”不分的错误。

    对于电视剧中所犯的错误,胡阿祥老师如此评价:“实在不应该。一部电视剧不管怎样演绎,最起码的史实还是要尊重。你想想,刘备怎么可能允许他的士兵打‘蜀’旗,而作为汉丞相的诸葛亮,又怎会称自己的国家为‘蜀’?”

    作为通俗化的电视剧,因编剧对历史的不了解,出现讹误在所难免,那么,在正规的出版物中,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错误能否避免呢?

    记者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意外发现,无论是1979年版还是1999年版,其后所附《中国历史纪年表》中,都赫然出现了“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文史君文史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