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试落第称为“倒楣”

古代考试落第称为“倒楣”

  现在人们望文生义,把“倒楣”写成“倒霉”或“倒眉”。其实在我国古代,考试落第才叫“倒楣”。

  先看看这个“楣”字。《说文解字》曰:“楣,屋边联也。齐谓之檐,楚谓之梠,秦谓之楣。”《礼记》也说,“主人阼阶上当楣”。“公当楣北乡皆是也”。明·袁宏道《十景园小集》:“苍藤蔽檐楣,楚楚干云势。”可见,一直到我国明代,屋边联还叫做“楣”。而“倒楣”一词正是源于明代。

  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到明代达到了鼎盛时期,科举也成了读书人出人头地的独木桥,成了读书人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激烈的科场竞争,让科场作弊之风甚嚣尘上。为求吉利,临考前,不少家庭便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就像屋边联一样——人们把这根旗杆也称作“楣”。

  考试过后,榜上有名的学子家里人当然觉得很光彩,门前的“楣”便照竖不误。一旦谁家的学子,名落孙山,这家人会自觉地把“楣”放倒撤去。这就是“倒楣”。

  人们把“倒楣”写成“倒霉”或“倒眉”,反倒是并没什么根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文史君文史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