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
古有何不食肉糜(何不食肉糜来历)
何不食肉糜是晋惠帝执政时期的一个名词。指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出自原文“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
-
三虱相讼的道理(三虱相讼的故事)
《韩非子·说林下》有一则寓言“三虱争讼”: 三虱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说林下》…
-
赏罚不明的典故(赏罚分明成语典故)
赏罚分明,意思是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出自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关于赏罚分明历史上有很多典故。 典故一 汉宣帝时期,渤海、胶东一带盗贼十分猖獗,他们四处作恶。汉宣帝派大臣张敞…
-
秉烛夜行的典故(师旷秉烛夜游的典故)
秉烛夜游,意思旧时比喻及时行乐。出自《古诗十九首》。它的背后故事还要从三国时期说起,与曹魏皇帝曹丕有关。 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深爱洛阳牡丹。他知道牡丹花期短,“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
咏絮才高典故300字(咏絮才的典故含义)
咏絮才高,意思是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说的是我国东晋时期的政治家西安有一次在冬天宴请全家,搞了一个大聚会,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文章,当时正值…
-
青梅竹马出自哪个典故的成语(青梅竹马,出自哪个典故)
青梅竹马,意思是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也借指自幼亲密玩耍且陪伴长大的青年男女。出自《长干行》。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五言古诗《长干行》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今南京中华门外)…
-
羊车望幸图片(羊车望幸指什么动物)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一句诗叫做:“后宫佳丽三千人”,它形容了作为皇帝拥有的老婆是非常多的。可是皇帝只有一个,后宫里的女人却那么多,所以就难以宠幸的过来,这就导致了很多女人在后宫里虚度年华,就这样深…
-
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窃符救赵的成语故事)
窃符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历史典故。前260年,赵孝成王在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结果导致赵国的大败,40多万兵士被秦国坑杀。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
-
完璧归赵是什么时期的典故(完璧归赵典故出自哪位文官)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
-
逐客令的读音(下逐客令是什么意思)
逐客令,源自战国时期秦王嬴政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成语故事 在战国的末期出现了一个集大学者、大权谋家、大政治家于一身的人,他就是李斯。李斯本是楚国人,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