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并阳的重阳节

九九重阳节是一个很老的节日,和我们今天一样,古人也是数字崇拜,以九为阳,两九合在一起,谓之日月并阳,重阳节就是这样得来的。如今,将重阳节赋予了敬老的含义,对老人美好祝福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日月并阳的重阳节

 

    民俗的传统,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有意思,表面看起来的是饮食男女,儿女情长,积淀下来的却是民族文化流淌的血脉。
           
    九九重阳,今又重阳。在重阳节,国人自古已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花糕的风俗,而尊老敬老、关爱老人的传统文化内涵,更是重阳节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九九重阳节是一个很老的节日,和我们今天一样,古人也是数字崇拜,以九为阳,两九合在一起,谓之日月并阳,重阳节就是这样得来的。如今,将重阳节赋予了敬老的含义,对老人美好祝福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重阳节,老北京人以前讲究要登高的,城北要登天宁寺,城南要登法藏寺,登高的同时,还讲究要喝菊花酒、插茱萸、吃花糕。

    重阳花糕,自明代开始就有,来自皇宫,传至民间。过去的竹枝词里说“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对应的是老百姓心底里“层层登高,步步高升”的吉祥愿景,既是对老人,也是对所有人的一种祝愿。我们民族饮食的博大精深,讲究把万般不同的心愿,和时序拧结一起的悠久的民俗传统,随季节变化而花样翻新,不像西方一年四季点心都是一样的蛋糕和面包。

    在老北京,重阳花糕有两种,一种是上下两层、三层或更多层的,里面夹着枣泥、山楂、核桃仁和果脯。按《京都风俗志》里说,糕上面还应该印有双羊图案,是“重阳”的一种谐音化的印记,而不仅仅是扣上一枚“重阳花糕”的方章。另一种,则是用黄米和江米蒸成上下两层,中间裹以枣栗等果仁,叫做上金下银,图个金银满堂的吉利。当然,前者价钱贵,后者便宜,有人说重阳花糕和北京杂拌一样,也分糙细两种。后者在登高的寺庙前和山道两侧热卖,摊子旁要插着各色旗子,让人一目了然,知道是卖花糕的,人称“花糕旗”。登高的人们奔着“花糕旗”去买花糕,就像过去春节逛厂甸必要买一长串大糖葫芦回家一样,或者如现在情人节里必要买一枝玫瑰捧在手里一样,成为重阳节热闹而醒目的一景。清竹枝词里说:“今日登高遇佳节,去寻市上卖糕人”,说的就是这一景。

    今日,我们强调重阳节是敬老节,特别讲究的是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在老北京,这一天,特别彰显的是长辈对下一代尤其是女儿的关爱。明《帝京景物略》一书就记载着重阳节也是“女儿节”的来历。这一天,父母必定要在家里迎接出阁的女儿回家,回家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目,就是吃花糕。如果这一天没有迎来出阁的女儿回家吃这一口花糕,“母则垢,女则怨诧,小妹则泣望其姊姨。”民俗的传统,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有意思,表面看起来的是饮食男女,儿女情长,积淀下来的却是民族文化流淌的血脉。

    如今,“女儿节”的传统,早就没有了。但是,吃花糕的传统,毕竟又续上了香火。其实,父母和子女围坐一起吃点儿花糕,重阳节便既是“敬老节”,也是“女儿节”。无须父母迎候,做子女这一天提一盒重阳花糕主动上门,让爱成为一个连在一起的圆,彼此循环,其乐融融,让重阳这一天长辈和晚辈团聚,真的是日月并阳,好事成双。那么,重阳节,其实也就是爱的节日。

    如果有聪明的店家,在重阳花糕做点儿文章,进一步开掘传统,把如今的双层再“层层登高,步步高升”,将以前曾经有过的三层乃至更多层的花糕推出,中间夹着枣栗果仁再丰富多彩一些,如寿桃一样,中间做一个多层大的花糕,四周围一圈小花糕,让孩子买回家孝敬老人,一定会大受欢迎。那大花糕就是老人,而一圈小花糕就是他们的孩子们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