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不同流派中的爱情 浪漫不是主要特征

提起法国或法国电影,中国人总有思维定势,无可避免地要跟浪漫爱情联系起来,这就像提及美国好莱坞,众人首先想到的则是大片。近年,法国电影也在接连打破历史票房纪录,先是《欢迎来到北方》,再是现象级的《触不可及》。往前追溯,最受欢迎的也还是一部喜剧:《虎口脱险》(中国观众应该相当熟悉)。如果按照观众总人次,那么,爱情片的排位并无优势,成绩最好的一部法国爱情片,已经是排到近五十名的《天使爱美丽》。

法国电影不同流派中的爱情 浪漫不是主要特征

《天使爱美丽》剧照

提起法国或法国电影,中国人总有思维定势,无可避免地要跟浪漫爱情联系起来,这就像提及美国好莱坞,众人首先想到的则是大片。近年,法国电影也在接连打破历史票房纪录,先是《欢迎来到北方》,再是现象级的《触不可及》。往前追溯,最受欢迎的也还是一部喜剧:《虎口脱险》(中国观众应该相当熟悉)。如果按照观众总人次,那么,爱情片的排位并无优势,成绩最好的一部法国爱情片,已经是排到近五十名的《天使爱美丽》。

只需列出以下这些电影,那几乎代表了国人对法国电影的大致印象。《广岛之恋》、《朱尔和吉姆》、《情人》、《蓝白红》、《新桥恋人》以及《天使爱美丽》。非常巧合,它们都是爱情电影。声名远扬的法国爱情电影可能还包括《罗丹的情人》、《屋顶上的轻骑兵》、《巴黎野玫瑰》、《芳芳》、《两小无猜》等等,不一而足。

好在,数据并不代表什么。正常人都应该知道,票房成绩并不等于电影好坏。观众是在用脚投票,但电影在分类上是一门艺术。

特吕弗通俗可看 戈达尔曲高和寡

严格说起来,真正代表或专属于法国电影的名词大概是新浪潮,最有名的导演大概是特吕弗和戈达尔。《四百击》是特吕弗的成长自传不说,他一生中倒是拍了不少爱情电影。除了《朱尔和吉姆》,还有《日以作夜》、《射杀钢琴师》、《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特吕弗的爱情电影要么很通俗,要么会在形式上做点文章,加入一些惊悚悬疑或者戏中戏之类的元素,增加了可看性。与特吕弗相反,无论电影是否关乎爱情,戈达尔真是曲高和寡。在拥趸上,他不见得比特吕弗少,但直接学成的,一个都没有。相反,如果学特吕弗,那确实要容易好多。

吴宇森的《纵横四海》直接致敬了《朱尔和吉姆》,三人行的故事发生在法国不说。周润发饰演的角色是祖,张国荣的角色是占,《祖与占》恰好是《朱尔和吉姆》的香港译名。

侯麦:情爱只是起点 话题无限展开

新浪潮其他几员虎将也对爱情片多有涉猎。而真正一生致力于拍摄爱情片的,则是最文艺的侯麦。侯麦的魅力在于,他确实在讲男女的情爱。但这个情爱只是电影的原点,他会把话题展开,从宗教到文学,从谚语到道德,从食物到哲学,从绘画到旅行,无所不包。一般人总要以为,爱情就是拉手接吻结个婚,侯麦却把爱情复杂化了。爱或不爱,它会演变成一个无法收拾的问题。也许因为太复杂了,不少人讨厌侯麦。爱情这么美好的事情,他怎么可以拍得这么没劲。每每又是这些人,受了点情感磕碰、尔虞我诈,又跳出来说,感情这事谁都不懂。你看,这种局里局外的糊涂劲,可不就是侯麦毕生在研讨的。

“左岸派”:爱情片更像前卫实验电影

其实,在法国爱情片领域,侯麦的段位不低,但也并非最高。至少,你还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出他爱情故事的题旨。但在“左岸派”导演那里,爱情电影几乎不叫爱情电影,更像前卫实验电影。《广岛之恋》,呓语、画外音、交叉剪辑,或许在结构上,它是意识流电影的代表作,但真要说到“好看”二字,它真的远远不是。与之相等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可能要清晰一些,但观众最好能读过剧本,否则那些对话会像炮弹一样把你打晕。不过,无论如何,阿伦·雷乃都是值得被铭记的一位老前辈,其他人要么作古,要么自废武功,他却还在拍片,实在感人。

新浪潮和“左岸派”鼎盛之时,法国还有不少出色的导演,像雅克·德米、路易·马勒等。除此以外,由于各种原因,还有些人受到的关注度要低出太多。以莫里斯·皮亚拉为例,有人会觉得,他更擅长表现激烈、偏执的题材,但单说爱情电影这一特定类型,他的《我们不能白头到老》就是极其出色的。

《情人》:看法国电影的“敲门砖”

1984年,特吕弗去世,法国电影似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涌现出来的导演包括夏侯、泰西内、加莱尔、阿萨亚斯、卡拉克斯等等,往后更年轻的则有欧容、劳伦·冈泰以及去年夺得金棕榈最佳影片的柯西胥。

实际上,由于年代远近的关系影响,中国观众对90年代以后的法国电影来得更加熟悉。这不仅是受益于吕克·贝松这种更加注重商业元素的导演,同时由于获取途径的便利、年轻观众的急剧增加,很多脍炙人口的电影也能流传开来。这其中,爱情电影便是首当其冲。

《情人》是一部带有浓厚东方(中国)元素的电影,那不仅是有梁家辉出演的缘故,更受益于杜拉斯的声名。如今,导演让-雅克·阿诺直接在拍《狼图腾》了,不愧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与《广岛之恋》类似,《情人》讲述了两个世界的纠缠,只不过相比《广岛之恋》的高度文学性,《情人》却拍得极为通俗商业。少女情事,成长迷失,加上越南西贡风貌,《情人》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观看法国电影的敲门砖。

吕克·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它不是爱情片(也有一些亚文化的解读),就像《碧海蓝天》,你也会被大海所吸引。此君非常擅长故事包装,融入动作等类型元素。他拍了超过十部的电影,但要吹毛求疵的话,就像别人质疑他没有继承法国电影的正统,罪证就是他根本没有一部完整的爱情电影。

卡拉克斯:只有恋爱了 才能拍电影

在这个阶段,精于爱情电影的法国导演有卡拉克斯。这家伙有句名言,只有当他谈恋爱了,他才能拍电影。于是乎,从1999年的《波拉X》到2012年的《神圣车行》,他有整整十三年没拍摄电影长片,那么,我们就默认他是孤家寡人好了。好在,卡拉克斯真是身体力行的电影人,他的头几部长片,全部是关于爱情的,大有戈达尔《精疲力尽》的新鲜意思。这其中最轰轰烈烈的,不逊色于蔡国强在塞纳河畔放烟花的一部片子,当然是打上时代烙印的《新桥恋人》。也许,这种近乎杀人放火的砸钱行为,的确是不人道的。但拍电影这回事,确实好像是疯子才干的事情。到了繁复的《波拉X》,卡拉克斯愈发癫狂,以至于无法收场。到了《神圣车行》,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事,几部旧作又被翻出来把玩一番,但这一回,他拍的不是爱情片,而只有一些残章絮语。

基耶斯洛夫斯基:填补法国人无法到达的爱情盲区

如果说,法国人在电影领域有无法到达的爱情盲区,那么,波兰人基耶斯洛夫斯基帮他们完成了。没错,蓝白红三色会被划到法国电影里面。如果用一种相近的艺术来描述老K的电影,我想,那可以是歌剧。相反,无论泰西内等人怎么努力,最多,他们是完成了《野芦苇》这样偏私密的青春爱情,或者是热内《天使爱美丽》这种人人都喜欢的国际化电影。长长短短,红红绿绿,可要走到更高、更神圣的爱情殿堂,那么,艺术上的升华则是必需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做到了。

另类题材 法国电影未缺席

欧容是相当有代表性的一位法国导演。他的电影明丽轻快,洋溢着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随性。他拍摄了不少题材的电影,但真正一炮走红的,却是去年的《登堂入室》。

关于另类爱情电影,有一个标志性事件,那就是去年《阿黛尔的故事》的登顶。它至少从两个方面满足了阐释的需求:一是蓝色,一是阿黛尔的名字。正如在卡拉克斯和欧容身上,我们也能轻易找到新浪潮和后新浪潮的影子(很遗憾吕克·贝松不能)。这种潜移默化或者是自作多情的联想,却印证了法国电影的脉络存在。

《阿黛尔的故事》有以下特征:它没有刻意去表现同性恋的不同,而是将其日常生活巨细无遗地交代出来;更准确地说,这部电影其实是关于一个女人,或者说,是一个寻常人都会有感触的爱情故事。

爱情片告别田园牧歌时代

法国的爱情电影发展到了现阶段,它们已经不再试图去靠煽情来打动观众,而是让你置身其中,感受到主人公的每一次内心冲撞。新浪潮时代的《朱尔与吉姆》,那还是典型的异性恋世界,有追逐有同乐,理想到近乎美好——以至于无法继续下去。再不然就是爱情与世界的隔空对话,结束不久的二战、阴云笼罩的冷战,让人谈个恋爱也不能安心,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在关心大的东西。但从60年代到70年代开始,性解放和民族解放运动交织在一起,世界往和平的方向走,爱情电影似乎可以不那么累了。不过,很多导演还是要把爱情拉回到他们熟悉的那个时代,这点上法国人尤其擅长。

进入新世纪以后,所有电影人都遭遇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许多题材已经被拍过了,大众对一切不再好奇了。实际上,爱情电影的拍摄也会遭遇此类问题,爱情早已不在郎才女貌、青梅竹马的田园牧歌时代。作为电影,它们也有一些陈旧老套的刻板印象。更多的法国导演不再满足于拍摄那种纯粹的罗曼剧,而是糅合不同电影类型,掺杂一些社会议题,令爱情成为最精美的那道主餐。当好莱坞已经在拍人和机器的恋爱,它们的商品属性一直没有丢弃。对法国人来说,他们有自己的艺术属性,绕不开的文学历史,就像巴黎这座梦幻的城市。只有你一一了解这些爱情电影的历史,就像了解法国那样,你才能更好地看待一部电影的出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