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化”的艺术是不是当代艺术?

毕业季结束,又一轮青年艺术家群展陆续开幕。细看近几年的众多艺术家群展,不乏具有文艺气息,注重形式美感,给人感觉各种“萌萌哒”的绘画,这种“小清新化”的艺术风格已然形成一种新的流行趋势,尤其是在年轻女性艺术家中尤为明显,她们用看上去清新、唯美的画面诠释着自己的小情绪、小趣味、小叙事,这样的艺术创作与文学、电影一样,已经逐步形成一种亚文化现象,受到众多文

“小清新化”的艺术是不是当代艺术?

青年艺术家群展现场

毕业季结束,又一轮青年艺术家群展陆续开幕。细看近几年的众多艺术家群展,不乏具有文艺气息,注重形式美感,给人感觉各种“萌萌哒”的绘画,这种“小清新化”的艺术风格已然形成一种新的流行趋势,尤其是在年轻女性艺术家中尤为明显,她们用看上去清新、唯美的画面诠释着自己的小情绪、小趣味、小叙事,这样的艺术创作与文学、电影一样,已经逐步形成一种亚文化现象,受到众多文艺青年和都市白领的追捧。对于“小清新”的美学风格,艺术界褒贬不一。

“小清新”绘画的是与非

青年策展人胡斌在2014年7月份举行的“青年叙事与现实”主题论坛上首先谈到了这个话题,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旋构塔———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中,我们三个策展人达成了共识,虽然没有明确打出拒绝什么作品的口号,但我们是把小清新、小趣味、小叙事、小情感宣泄的作品排斥在展览之外的。如今的社会问题非常严峻,青年艺术家却依然沉醉在个人的小天地里,有一种严重的责任缺失。”

看到这样的观点之后,一位80后艺术工作者不忿的说:“艺术家需要这么大的责任感?我这种卖萌小清新的孩子是没救了,比起大家华丽的反思,我只希望我家的猫能爱新买的罐头,追求原来也是有级别的。”这就是当下青年人普遍的心思,他们关注身边日常的生活题材,着眼于表现令她们感动的一草一木一小景,微观提取图像,定格美好瞬间。表现在艺术上,也是如此,油画、国画、摄影等不同艺术形式都透露出类似的审美取向。

青年批评家付晓东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也认为其实没有必要去反对小清新,随着当下的社会审美,小清新是绝对会流行的,这是大众解放的阶段,包括小资白领阶层的大众都喜欢这种风格的艺术品。强调“小清新不是当代艺术”是人为的造成一种区别,有人喜欢崇高的艺术,同样也有人喜欢小清新的艺术。

虽说不少人把“小清新化”当做贬义词,但这并不能阻挡很多90后的新新人类对“小清新”的自我标榜,“小清新艺术的出现不是偶然,是我们当时认识的美的一种表达方式 ”90后年轻女性艺术家刘一儒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谈到:“最开始接触小清新是小清新的摄影,当时就觉得那些照片的颜色很好看,给人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感觉,女生对待这种比较唯美的色彩本身没有太大的抵抗力。之前认为好看的颜色、题材很重要,现在发现除了这些,整个画面的构图、趣味感和自己对画面整体的掌控感也挺重要的, 不过最终,还是要回到艺术本身。”

似乎,生活中泛文艺小清新化的90后年轻女性艺术家往往有一个特点:爱生活,爱摄影,爱插画,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绘画只是表现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

与还在读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90后艺术家观点有很大不同,不少画面形式感也趋于“清新化”的70、80后青年艺术家并不太愿意将自己定位成“小清新”,但总是能看到外界此类评价。“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有人说我是‘小清新画派’。”80后艺术家孙莹对于这样的称谓并没有欣然接受,她说绘画只是自己内心真实的一种表现,“我不是很愿意把自己归类为小清新”。

孙莹是一位在豆瓣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2008年,她的“小熊日记”系列绘画开始受到众多豆瓣文艺青年的关注,她绘画中温暖的色调、甜美的气质被称为是治愈系。用色靓丽、人物粉嫩,孙莹用各种兔子、松鼠、大鹅、鲸鱼等单纯至极的画面打造出一个美好世界。

“太有爱了”“颜色真温暖”“美丽梦幻,还有忧伤!” “好喜欢啊”“拿来做头像,同事也都好喜欢”……上万的点击率和无数留言让孙莹在豆瓣赢得了无数自信:“在豆瓣上发作品,最初觉得只是一个平台,后来得到一些回应、关注和交流之后,感觉挺好的,找到一个比较归属感的地方”。

孙莹的成长与生活也是典型的80后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备受家里的呵护,所以算得上拥有一个单纯快乐的童年。”如今的孙莹依然是80后的性格:“很宅,除了画画就是看电影,喜欢旅游,但也不是经常出去。”

孙莹说自己画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在题材上画的则多是女孩儿,这种对内心的表达或许引起了同龄人的共鸣:“很多人问我画的是不是我自己,可能是我自己的一个影子,但是有很多人说画的是她们,每个人都从画面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我的画就是反映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情感,一些情绪。在最开始画这些画的时候,我拿给自己的妈妈看,她是看不懂的,她说你画的是什么,她也发现不了画面想传达的信息,因为不是同一个时代人,没有共同语言。”

刚刚在HI艺术中心开幕的孙莹最新个展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来观展,这些观众从高中到大学,再到都市白领,大部分年轻观众并没有收藏孙莹作品的经济条件,在很多学生“买本画册都觉得贵”的年纪,对于孙莹的画是纯粹的喜欢。即使不愿意被归类,但这种唯美、精致、温暖的艺术的确是中国当下青年艺术家创作的一种新趋势,也成为众多都市白领和中产阶级喜欢的对象。

时代促生小清新

无论小清新化的创作在当代艺术发展中是否有意义,探讨青年艺术家的这种创作方向,要从这个眷恋“小清新”气息的时代说起。

就像“伤痕美术”的产生受到“伤痕文学”的影响,“小清新”也并非起源于美术界,这种说法最早源自于上世纪80年代英国的一种音乐流派,以旋律优美清爽为特点。流行至今,中国的年轻人偏爱清新、唯美的文艺作品,包括文学、摄影、音乐和艺术。不少人认为小清新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青年人的成长有关,也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有关,当下的大学扩招、物价飞涨、社会压力大,青年人在步入社会之后面对这些,希望从中找到安慰心灵、让自己放松的方式,与这种“混乱”“浑浊”的社会现状所对应的正是清新、唯美、温暖、治愈的“小清新”,理所当然就成为当下青年人追捧的风格。

学者张柠在研究文学课题“小清新一代”,他也同样关注着当下青年人的状态,他认为现在的青年人不会像上一代年轻一样对权利进行非常激烈的反叛,“就像是妈妈到学校,要跟女儿在桃花丛中合影。可能90年代读书的女孩子会拒绝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照相,她们喜欢玩酷,喜欢穿黑衣服,喜欢在废墟面前照相。但今天的女孩子不会拒绝她的妈妈,她一定会跟妈妈一起到桃花丛中照相,但是在桃花中照相的农耕文明的审美观念她是不能接受的,她会在摁动快门的那一个瞬间把舌头伸出来或者是做鬼脸,她的表情破坏了人与桃花的古典美学。这是我在研究小清新一代的课题里研究的一个问题。”

代表着小清新风格的青年人对于继有的各种各样的权利不会去进行激烈的反抗,在张柠看来这叫做“微抵抗”。她们不会打扮成堕落天使,她们也不喜欢奢侈品与大牌,她们喜欢穿帆布鞋、白T恤、棉布裙、LOMO相机……这样的变化在表象之下体现出还包括青年人对文学作品喜好的改变、观看电影审美标准的变化,甚至更多领域的变化。

年轻女性在自拍时普遍会选择诸如美图秀秀、美拍、微拍等各种拍摄照片或视频的自动美化功能,她们想呈现一种不同于现实的氛围,唯美?清新?怀旧?总之,要有美感,说到底,“是心灵需要慰藉”。

全民审美的转变

“小清新的出现可能是跟后现代社会状况相关的,后现代社会是一种全面的审美社会。”在《美术》杂志副主编、青年批评家盛葳看来,当下的整个社会已经开始进入到一种全面化的审美进程中,小到化妆整容、身体塑形、美妆节目,PS照片、个人网络空间,大到矫饰的城市造景、街心花园,“为什么韩国的整容业如同中国的建筑业一样发达?其实就说明他们进入到这样一种的全民审美的阶段当中去了。”

艺术的小清新化也是与社会审美进行的转变相关的,盛葳认为当下艺术行业的小清新是指那些“比较漂亮,日常的、审美的,跟上一代艺术家的那种社会批判拉开差距的艺术,不太关心深度精神,不太关心哲学、形而上的内容,也不太关心社会现实,主要关心自己内心的想法或是某种审美理想为主的艺术。”

作为艺术研究者的盛葳坦言,自己并不支持“小清新化”的艺术是当代艺术的观点,他与不少批评家的观点一致,并认为当代艺术能够从另外的反面来印证小清新,他认为当代艺术是一种反叛性的思维,当代艺术拥有批判性的实践,而这恰恰与小清新偏向于设计、唯美等艺术实践是相反的,譬如美国行为艺术家奥兰自我整容的作品,正好和所谓“小清新”的化妆相反,“小清新并不能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在精神上的追求显然是要弱一些”。

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才有,盛葳谈到:“这种东西在历史中也出现过,可能不是今天这样一种形态。比如说荷兰小画派、十八九世纪的风景画,在法国的沙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以题材论高低,最高级的题材是宗教,其次历史,再次人物,再其次风俗,最后风景,因为风景是挂在一个市民化的家庭空间里,它起到的作用是装饰,它并不带有深度精神性的理想,它的作用也就是给当时人的心灵带来一种慰藉、一种安慰,今天的小清新类似于这种类型,虽然形态不一样,它的社会功能是一样的,能够受到被广大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跳出专业艺术研究者的身份来看,‘小清新’在整个社会中也有它的需求和合理性。”

当然这种趋势也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和奈良美智的市场表现就印证了这一点,韩国也是如此。几年前盛葳去韩国做展览,他所看到的韩国画廊的状态也已经进入这种审美阶段,体现出来的就是大量小清新化的艺术品的出现:“你要找一个像中国这样‘苦大仇深’,带有强烈社会批判色彩的艺术区或者画廊是找不到的。”仁寺洞是首尔比较大的艺术区,但是属于将商业画廊和古董混杂在一起的场所,有点像中国的798和潘家园混杂在一起,那里基本上没有中国式的“批判艺术家”,但是他们也不粉饰现实,他们要做的都是可以挂在家里的,特别漂亮但是不大的画,是那种可以随时拿回家挂在卧室的画。

同样,在鸟叔“江南style”描述之下的江南富人区中也有很多画廊,都集中在街区的一楼、二楼商业区,就像是北京王府井或者西单商业街的橱窗,盛葳说中国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街区:“你进去看之后也是有很多这样的作品,他们注重细节的装饰性,他们的受众也都只是需要为他们带来愉悦就够了。这种唯美、精致、小清新化艺术的出现跟后现代的社会发展相关,后现代社会倾向于用审美来改造社会、改造世界。”

无论“小清新化”艺术的意义是否重要,在大量青年艺术家群展不断涌现的今天,艺术也被裹挟在多元的社会发展中,众多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形态慢慢揭示出来,“小清新”作为当下青年艺术家创作中的倾向之一,的确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