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王室丑闻:法国王后与自己叔叔暧昧

接下来要讲述的是给中世纪带来巨大震动的十字军的故事。11世纪末,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的声音突然高涨。而在这之前,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通向耶路撒冷的道路一直都在拜占庭帝国的控制之下,虽属罗马帝国的控制范围之外,但仍然能接受朝圣者。

欧洲中世纪王室丑闻:法国王后与自己叔叔暧昧

  接下来要讲述的是给中世纪带来巨大震动的十字军的故事。11世纪末,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的声音突然高涨。而在这之前,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通向耶路撒冷的道路一直都在拜占庭帝国的控制之下,虽属罗马帝国的控制范围之外,但仍然能接受朝圣者。

  到了11世纪末,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方的游牧民族塞尔柱土耳其人开始入侵欧洲,击败拜占庭军队,逼近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提出,双方共同募集雇佣兵以击退敌人。然而他却没有预想到这一行为的后果。

  如前文所述,乌尔班过去曾与东罗马皇帝海因利希四世完全对立。为了能够和皇帝对抗,教皇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在格里高利七世担任教皇之时,曾将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一世驱逐出教。乌尔班担任教皇时决定解除驱逐令,借此修补与拜占庭的关系。就在这时,拜占庭帝国向教皇提出了寻求援军的请求。可是教皇又不能去请求海因利希四世(德意志国王)援助,所以,1095年,在克莱孟举行的教会会议上,乌尔班呼吁其他国王和诸侯组成十字军去援助拜占庭。于是,十字军运动宣告开始。

  以拯救圣城耶路撒冷为口号的呼吁得到了狂热的相应,十字军很快组成了。乌尔班二世向大批群众演讲道:“这是一次赎罪之旅!你们将在天国获得永久的荣耀。”这里的“罪”、“赎罪”、“永久的荣耀”等极具煽动力的词引人注意。“罪”、“赎罪”、“屈辱”这样的词已经和海因利希四世的“卡诺莎丑闻”互成表里,人们对名声和恶名的反应极其敏感,于是大家很快就陷入了狂热之中。

  “十字军”的狂热由于“流言”、“传闻”、“说教”的推波助澜一时成为全社会的流行现象。教皇承诺,如果与十字军一起远征,罪孽就会得到宽恕。于是人们纷纷开始在衣服上缝制红色的十字,启程前往耶路撒冷。

  法国的隐者皮埃尔等传教者带着教皇所写的信件在全国各地宣传,并放出流言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奇迹。人们纷纷抛家弃国追随隐者皮埃尔。第一批到达拜占庭帝国的就是皮埃尔和他聚集的一支像乞丐一样的农民队伍。拜占庭皇帝立即将他们送往耶路撒冷,准确地说是把他们赶走了。这群乌合之众在途中受到土耳其军队的攻击,被歼灭了。

  真正的十字军则是在1096年末由下洛林公爵戈德弗鲁瓦和弟弟鲍杜安的军队、南意大利诺曼王国的罗伯尔·吉斯卡之子博希蒙德和他的外甥唐克雷德的军队、图卢兹公爵雷蒙的军队以及诺曼底公爵罗贝尔·克鲁特斯和弗兰德斯伯爵罗贝尔二世的军队等四支人马组成。

  然而拜占庭皇帝并没有预想到会是这样的一只军队。他只是希望能够找一些雇佣兵来补充自己军队,而现在这些军队足够占领拜占庭。于是,他立即将他们派往圣城耶路撒冷。

  十字军攻击并占领了安提阿。然后继续向前进发,1099年,军队进入耶路撒冷,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下洛林公爵戈德弗鲁瓦成为国王。雷蒙公爵占领了的黎波里、唐克雷德占领了加里拉亚、鲍杜安占领了埃泽萨,并宣布其为自己的领土。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这与其时恰逢土耳其内乱有关。但是这个巨大的成果使欧洲人对十字军产生过高的期待,他们梦想着光荣与财富,又多次计划并派出了十字军,但却没再获得像第一次那样的成功。

  尽管如此,由于土耳其的分裂,耶路撒冷王国得以延续。但伊斯兰教徒掀起了反十字军的圣战,开始反攻。1145年,他们夺回了埃泽萨(安提阿东北部)。

  针对此次事件,欧洲开始计划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教皇的使节贝鲁纳特巡回各地,传达教谕。这次的十字军以法国国王路易七世为中心,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也参与其中。但十字军和拜占庭帝国之间甚不融洽,得不到拜占庭帝国的支持,而且在十字军内部,路易七世和康拉德三世也势如水火,不能共同作战。最后他们被伊斯兰军队逐个击破,兵力损失掉了四分之三。

  路易七世无视阿提拉侯爵雷蒙的意见,强行带着剩余的兵力进军耶路撒冷,结果被敌人击退。这次的东征完全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反而劳民伤财。虽然第二次的十字军东征以大失败告终,但却在丑闻史上留下了让人瞩目的事件。

  当时流传路易七世的王妃埃莉娅诺身着华服出现在耶路撒冷,并和她的情人们一同嬉戏。路易七世没有听取阿提拉侯爵雷蒙的忠告,也是因为怀疑王妃和雷蒙有染。而那个时代的年代传记作家理查德·迪瓦茨在1192年意味深长地写道:“这个王妃与第一任丈夫在耶路撒冷时的事,王妃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但是谁都知道了。不,我不能说得更多了,反正我知道得一清二楚。”那么,这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皇后埃莉娅诺是怎样一位女性。她可以算是中世纪皇室的关键女性,和欧洲的多位皇帝有过不寻常的关系。后世更是将她作为中世纪的吟游诗人来崇拜,她是美貌、高贵的妇女的象征,被认定为“行吟诗人的女王”。但在同时代,她又被看做是一位荒淫、罪孽深重的女人,各种恶名缠绕其身,使她成为一位丑闻女王。

  她的一生可以看做是一出跌宕起伏的戏剧。

  埃莉娅诺出生于1122年,其家族是位于法国西南部阿奎丹的领主,那片领地还包括波尔多的大片葡萄园。她的祖父阿奎丹公爵威廉九世是一位诗人,因四处勾引女性而闻名天下,据说他还抢夺家臣的妻子当做自己的情人。威廉九世的妻子向罗马教皇控诉了丈夫的不忠。威廉九世被驱逐出教,但他毫不在意。最后他的妻子一气之下进了修道院,并死在那里。后来他娶了自己的情人罗莎为第二任妻子。罗莎让自己的女儿艾诺娜和威廉九世之子威廉十世结婚。两人生了埃莉娅诺。

  由于威廉九世被认为是吟游诗人的奠基人,所以诗人和音乐家们受到阿奎丹宫廷的保护。埃莉娅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作为美丽的女主人频频出现在那些浪漫诗篇里,传遍法国。

  兄长去世后,埃莉娅诺成了拥有广袤土地的阿奎丹领地的女继承人。因为她是一位绝世美女,又继承了这样一笔巨额的财富,于是前来求婚者络绎不绝。父亲威廉十世让自己的女儿和法国国王路易六世之子路易七世订下了婚约。虽然对方是法国国王,但其实也只是巴黎周边的巴黎大区领主而已,其封地范围还没有阿奎丹大。

  这桩婚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威廉十世在旅行途中突然去世,年仅15岁的埃莉娅诺成了阿奎丹和葛司克地区的女公爵以及普瓦特的女伯爵。由于路易六世的长子菲利普突然坠马死亡,进入修道院修行的路易七世成了王子。国王不久去世,于是路易七世成了法国国王。而埃莉娅诺则顺理成章地成了法国的王妃。两人居住在巴黎,但埃莉娅诺将法国南部华丽而招摇的风俗带了进来,引起了北部人的反感。

  路易七世原本在修道院修行,其信教之心很重。于是他响应教皇乌尔班三世的号召,决定参加十字军。让人吃惊的是,埃莉娅诺也对十字军充满了热情,并表示自己也要一同前往。

  或许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成功让人们怀抱了美好的梦想。于是王公贵族们带着衣着华丽的家眷们踏上了前往耶路撒冷的征程。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收获的却是一场场惨败。德意志康德拉三世的军队更是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皇帝的头部也负伤了。

  路易七世的法国军队抵达了安提阿。安提阿位于地中海的东部,其东南侧是埃泽萨。1144年,埃泽萨被伊斯兰军队占领,对安提阿形成威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博希蒙德成了安提阿地区的领主。第四代耶路撒冷国王昂儒公爵弗雷克让自己的女儿康斯坦斯和雷蒙·德·波狄埃结婚,自己则成了安提阿的诸侯。而雷蒙则是埃莉娅诺父亲威廉十世的弟弟。

  作为比埃莉娅诺大八岁的叔叔,同时又是一名身材健硕的骑士,雷蒙在埃莉娅诺少女时代就喜欢上她了。所以,当十字军抵达时,雷蒙一定很期待再次见到埃莉娅诺吧。他对这位漂亮的侄女表示出了极大的欢迎。于是立刻就有流言说两人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这遭到路易七世的嫉妒。

  路易七世和雷蒙的关系逐渐由嫉妒转向对立。路易七世主张尽快向耶路撒冷进发,而雷蒙则认为在那之前应该先攻击敌人的据点阿里波,并夺回埃泽萨。而且这项方案还获得了埃莉娅诺的赞成。

  此举更加深了路易七世的嫉妒,于是他执意带着妻子前往耶路撒冷。妻子必须追随丈夫。但埃莉娅诺却肆无忌惮地反驳,夫妻?我们真的是夫妻吗?我们其实是四代以内的血亲,而法律是禁止近亲结婚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婚姻关系是无效的。

  路易七世听完后大吃一惊,如果这件事传了出去,会变成一桩大丑闻。于是,他将妻子关了起来,趁着夜色向耶路撒冷进发了。

  在耶路撒冷,路易七世和德意志的康德拉三世汇合,并向大马士革发动了攻击,但却以失败告终。于是,第二批十字军在毫无成果的情况下不得不踏上了回国之路。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留下的只有关于埃莉娅诺的应有尽有的流言。甚至还传出她和塞尔柱土耳其人的英雄萨拉丁暗地勾结设下骗局这样让人震惊的内容。

  而和叔叔雷蒙之间这段被禁止的恋爱也成为一桩公开的秘密,被传得街知巷闻。甚至还被人添油加醋,说她在圣城耶路撒冷穿着华丽的衣裳,在众人眼前公然淫乱。就这样,埃莉娅诺作为淫妇和坏女人而出名了。

  “欧洲皇室的不道德关系对于12世纪的年代传记作家来说是充满魅力的。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也一样,名人之间的不道德关系对于被我们称为记者的年代传记作者来说,也是心驰神往的内容。”(托马斯·卡希尔,《中世纪的秘密——科学·女性·城市的繁荣》)

  12世纪开启了一个与现代丑闻有关联的时代。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出现了像埃莉娅诺这样带有强烈个性的女性。她们打破现有的伦理道德,引发激烈的批判,但她们同时又成为更具魅力的丑闻女王。

  埃莉娅诺被描述得如此可恶,她被认为是造成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完全失败的原因。人们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将坏女人带到了圣城,对圣城造成了亵渎。无能的国王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被强加到他们妻子的身上了。

  路易七世强忍着怒火,避免与妻子在耶路撒冷的激烈争吵,终于回国。在罗马教皇的调解下,他和妻子恢复了关系。据说教皇邀请他们两人到自己的别墅,并让他们同房。结果埃莉娅诺怀孕,生下一个女儿。

  但最终两人仍然分手。至于理由是她无法生育能够继承王位的男孩还是她又有了新的恋人,这就不得而知了。

  她的新恋人是安茹伯国的亨利。亨利的父亲是安茹伯的杰弗里,带给他安茹伯、立缅因和诺曼底三处领地。亨利的母亲是英格兰女王亨利一世的女儿、人称“值得畏惧”的马蒂尔德,而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德意志国王亨利五世,之后她和杰弗里再婚。

  热情好色的亨利与像修道僧一样的路易七世形成了鲜明对比。1151年,亨利在巴黎见到了比他年长10岁的埃莉娅诺,一下子就被她迷住了。两人于第二年结婚,当时亨利19岁,而埃莉娅诺29岁。

  路易七世对此感到愕然。这桩婚姻将会从他手中夺走半个法国。于是路易反对这桩婚姻,并对亨利发动战争,但最终败北。

  而之后,亨利被请求继承英格兰的王位。但在亨利一世之后,史蒂芬·布鲁瓦成了英格兰国王,他是亨利一世妹妹的儿子。而亨利一世的女儿马蒂尔德则主张应该由自己的儿子亨利继承王位。于是英格兰爆发了内乱。

  和埃莉娅诺结婚后的亨利来到英格兰,并最终夺取了王位,成为亨利二世,开创了金雀花王朝。于是,埃莉娅诺从法国王妃华丽地变身为英格兰王妃。

  在当法国王妃时,埃莉娅诺生了两个女儿,而在成为英格兰王妃后,她生了八个孩子,使金雀花家族走向了繁荣。八个孩子中有五个男孩,但其中的三个都夭折了,只留下了三子理查德和五子约翰。而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当时的王室,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家族网络。

  和亨利结婚之后,埃莉娅诺似乎成了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子,以前那些广为流传的绯闻也都销声匿迹了。但亨利却很快对这位王妃失去了兴趣,繁忙地往来于各地,并和多位女性发生恋情。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开始反抗自己的父亲,而背后的推手正是埃莉娅诺。她的前夫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她的孩子们结盟,与亨利二世展开了战争。最终,亨利击败了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的军队。埃莉娅诺想要女扮男装骑马逃走,却被抓住了。亨利将她幽禁了十六年。

  在英国,人们对埃莉娅诺操控自己的孩子反抗父亲的行为进行了严厉且恶毒的批判,并将她写成欺骗法国和英格兰两国国王的狐狸精,是一个绝世毒妇。

  最终,亨利解除了对她的幽禁。在这之后,埃莉娅诺为了缓解亨利和法国国王的关系,充当和事老,调节当时矛盾重重的父子关系。那时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策划阴谋的可耻的坏女人了。

  1187年,土耳其人占领了耶路撒冷。亨利和他的三子理查德以及法国国王菲利普二世计划进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但当时亨利和菲利普正在领土方面开展争斗。而理查德由于和菲利普的妹妹爱丽丝有婚约,因此他站在法国一方。

  1189年,在儿子的反叛下,亨利二世去世了,理查德成为国王,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开始。当时他让埃莉娅诺留守,并将英格兰委托给她。理查德离开后,亨利二世的小儿子约翰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夺取哥哥的领土。

  而原本关系亲密的理查德和菲利普之间也产生了芥蒂。理查德不愿与爱丽丝结婚。据说是因为发现了父亲亨利和爱丽丝有染的丑闻。

  第三次十字军以德国的腓特烈一世(红胡子)为中心,他统帅了十万大军,并击败了土耳其军队。但在渡过小亚细亚的萨列法河时,腓特烈一世意外溺水,大军变得七零八落。理查德(狮心王)和菲利普(尊严王)的援军姗姗来迟。菲利普很快回国,只留下了理查德独自指挥十字军作战,由于孤立无援,最后理查德不得不回到英国。

  可是在归国途经奥地利时,奥地利的利奥波德公爵将理查德逮捕,并囚禁了起来,以报在耶路撒冷时被理查德羞辱之仇。

  在英格兰摄政的埃莉娅诺想尽了各种手段想要将理查德救出来,最终她在1194年同意了对方屈辱的条件,才得以让利奥波德释放理查德。

  埃莉娅诺为了救出理查德,费尽心力。她在晚年时进入丰特夫罗修道院,并于1240年去世,享年82岁。而在1199年,理查德去世,软弱无能的约翰继承了王位,但他却将埃莉娅诺的遗产——大片法国领土丧失殆尽。

  埃莉娅诺可以称得上是12世纪的杰出女性。

  “她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自由选择丈夫,第一位参加战争并进行军事指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历过多位国王统治的女性。”(托马斯·卡希尔)

  埃莉娅诺自己选择丈夫,强迫法国国王和她离婚,并与英国国王再婚。这件事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很深的触动。虽然她是一名丑闻中的女人,但却留下了美丽坏女人的传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