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卡扎菲:曾欲从中国购原子弹消灭以色列

卡扎菲掌控下的利比亚,没有政府,没有宪法,各部部长都称为“秘书”,而卡扎菲本人,则自称为“人民兄长”、“革命导师”,靠革命委员会遍布全国的密探实行统治……

狂人卡扎菲:曾欲从中国购原子弹消灭以色列

  1969年,27岁的卡扎菲与他的革命兄弟,发动武装政变,推翻了国王伊德里斯一世的政权。希特勒式的目光和着装,似乎预示着另一位枭雄的诞生。

  文|刘火雄

  卡扎菲掌控下的利比亚,没有政府,没有宪法,各部部长都称为“秘书”,而卡扎菲本人,则自称为“人民兄长”、“革命导师”,靠革命委员会遍布全国的密探实行统治……

  对于卡扎菲,西方国家再熟悉不过,掌权40多年来,他一直按照自己的独特方式去管理国家和人民,在他统治下的利比亚没有政府,没有宪法,他本人自称为“人民兄长”,“革命导师”……

  列强的“练兵场”

  利比亚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为柏柏尔人,因位居北非、濒临地中海,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帝国列强你方唱罢我登场。

  公元前7世纪,迦太基人占领此地。在反抗迦太基统治的斗争中,利比亚一度于公元前201年成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当时东方的中国正值西汉开国。此后,罗马人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消灭了迦太基,利比亚转而臣服于罗马的铁蹄。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利比亚,传入伊斯兰教。好不容易相对安定,16世纪中叶,利比亚再次易主,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近代以来,利比亚命运同样坎坷不平。1912年,意大利打败奥斯曼帝国,利比亚从此沦为意大利殖民地。“二战”期间,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覆亡,利比亚被英法占领,直到1951年12月24日才宣告独立,由三个具有自治性质的省组成联合王国,即西北部的黎波里塔尼亚、东部的昔兰尼卡以及西南地区费赞。

  利比亚建国后,61岁的昔兰尼卡酋长伊德里斯受西方扶持,出任利比亚国王。伊德里斯一世既可选择自己的继承人,又可随意任命或裁撤内阁总理,他不但没能消除派系之间的争权夺利,还禁止组织政党,取消报刊言论自由。在很多人看来,当局提供军事基地换取西方经济援助的方针更是“丧权辱国”,南部石油产业同样受西方控制。

  上世纪60年代,利比亚石油所得的收益大多流入官僚阶层。国王年事已高,因病无法理事,王室国戚陷于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1967年,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联合抵制对英、美等国的石油供应。作为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利比亚民众袭击了英国和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许多犹太人不得不逃亡意大利等国避难。内忧外困下,利比亚新的变局暗潮涌动,终于在1969年引爆军事政变,领导者正是年轻军官卡扎菲。

  九一革命开启卡扎菲时代

  卡扎菲来自利比亚海滨中部城市苏尔特附近一个牧民家庭,其父在抗击意大利殖民统治的战争中失去了一只眼睛。伴随着故乡的沙漠和帐篷,卡扎菲放羊、种麦,学习《古兰经》,度过了童年时光,其后辗转苏尔特、首都的黎波里等地求学。因为交不起住宿费,他一度只能住在清真寺里,为此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说他是乡巴佬。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闯出一条血路来。

  伊德里斯一世王朝建立第二年,利比亚东部邻国埃及发生了革命运动。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纳赛尔推翻王朝统治,建立共和国。在纳赛尔名著《革命哲学》感召下,卡扎菲认定“革命是唯一出路”,于是考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军事学院。卡扎菲效仿纳赛尔,联合中下级军官,组建了“自由军官组织”,他要求成员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不近女色,按时祈祷,努力学习,积蓄革命力量。

  1969年初,“自由军官组织”决定发动军事政变,已升任上尉的卡扎菲把行动日期定为当年3月21日。不巧的是,埃及著名女歌唱家乌姆·库尔舒姆将于同一天在班加西举办个人演唱会,为巴勒斯坦革命组织法塔赫募捐。为了不影响巴勒斯坦兄弟的革命事业,卡扎菲决定延期举事。

  8月初,伊德里斯一世外出希腊疗养时,将大臣和议员们召集到度假地雅典,突然宣布退位。政府军总参谋长谢里兄弟领导的宫廷集团准备在9月初接管权力。消息传来,利比亚局势更为动荡。

  已推迟政变的卡扎菲见状决定先发制人。“告诉纳赛尔总统,我们将这场革命献给他。”9月1日凌晨2时30分,卡扎菲行动了。

  在班加西,卡扎菲亲自出马,带队前去占领电台。行至半道,卡扎菲突然发现路上只剩下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原来后面的车辆在岔路口转弯时跟丢了,以致“革命”队伍绕城一周,竟没有找到电台,只好无功而返。在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指派助手米海什接管军营。米海什下飞机后拦了一辆出租车赶赴军营,却把武器和子弹丢在了车上。城外负责接管防空部队的战友,指挥着600名士兵,到行动时才发现只有1050发子弹可供使用。

  好在整个政变只在突袭班加西国王卫队时双方发生了短暂交火,随即卫队司令及军政要员均被拘捕。卡扎菲后来对《现代非洲》杂志的记者说,政变时他们虽然掌握了一些英式坦克,但没有弹药。“我在那天早上驾驶着一辆空坦克来到班加西大街,在警察部队营房门前驶过,炮口对准营房,炮膛里空空如也。国王的士兵一看到坦克马上就投降,只要求不要开火,给他们一条生路。”

  清晨6时,的黎波里广播电台开始播放军乐曲, 6时30分,卡扎菲在班加西广播电台发布了震惊世界的第一号公报:腐朽的伊德里斯王朝寿终正寝,崭新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取而代之??由于事前谁都没有想到要准备公报,卡扎菲临时取来一张纸,仓促写了个提纲,其他内容便即席发挥了。

  据中国前驻也门、叙利亚大使时延春记载,留守国内的王储兼首相哈桑·里达王子听到枪声,从宫中逃出,藏到游泳池里,同样于次日被抓,他随即表示效忠新政权,利比亚从此进入“卡扎菲时代”。这一年,卡扎菲年仅27岁。

  培植“锦衣卫”镇压反对派

  政变成功后,革命阵营分裂为两派。卡扎菲一派主张利比亚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实现阿拉伯的统一,另一派以艾哈迈德·穆萨等为代表,他们强调利比亚应先实现现代化和建立民主制度,并表示军队可以不服从政府。这些观点与卡扎菲截然对立。

  1969年12月12日,卡扎菲宣布艾哈迈德·穆萨策划的叛乱阴谋被粉碎。据称,穆萨计划摆鸿门宴,宴请一些支持卡扎菲的军官,趁机除掉他们,剪除卡扎菲羽翼,然后占领广播电台,释放在押罪犯,成立新政府。虽然对这起阴谋的指控并没有足够证据,卡扎菲这一招“杀鸡儆猴”的手段,一举在政治上扫清了道路,也统一了思想。

  利比亚政体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这里没有宪法,人手一册都是卡扎菲撰写的《绿皮书》,各级政府被取消,代之以“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各级首脑都称为“秘书”,卡扎菲要把利比亚打造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正如《绿皮书》所描绘的,利比亚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共产主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伊斯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由人民治理而没有政府机构的国家”。但为了巩固统治,卡扎菲掌权不久即成立了只听令于他的革命委员会。

  革命委员会是卡扎菲的“锦衣卫”,他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意逮捕、处决违反“革命法律”的人。卡扎菲还在社会各阶层广布“民兵团”,实际上就是探子,他们把各种对卡扎菲不满的信息上报。因为自己是兵变上台的,因此,卡扎菲对部队并不信任, 逐渐削弱部队实力,另一方面卡扎菲则从索马里等地招募雇佣军,对不满者实施“革命”。卡扎菲甚至派暗杀小组,到国外追杀被放逐的政治对手,他之所以能够主政利比亚40多年,与其铁腕手段不无关系。

  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的利比亚,境内分布着上百个部落。为便于统治,卡扎菲往往在“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中任命很多首领,并且经常替换新的首领代表,使之互相争权夺利,结果谁都认卡扎菲这个当家的。虽是利比亚实际掌权者,卡扎菲却不出任总统一职,宣称自己不过是“人民兄长、革命导师”。在国际会议上,有人曾称他为“总统”,卡扎菲立即打断对方的话说:“我不是总统。如果我是总统,我就不得不面对4年一次的选举……”利比亚动乱发生后,对于要求他下台的言论,卡扎菲据理力争:“我没有任何职务,辞什么职!”

  “盖这些楼房就是给你们住的”

  刚开始,卡扎菲对民生颇为关注。利比亚石油资源探明储量超过400亿桶,潜在储量超过1000亿桶,居非洲第一。卡扎菲掌权以来,以石油产业为经济支柱,依靠每年数百亿美元的财富,经过十几年积累,600多万人口的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突破1万美元,一跃成为非洲首富,国民享受免费医疗和教育。

  利比亚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的黎波里市郊盖了一批公寓楼房后,有待分配,结果被附近许多居民抢占入住了。当地主管部门没有办法,只好向上级反映。卡扎菲知道此事后,对这些居民说:“利比亚是民众国,人民当家做主,你们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盖这些楼房就是给你们住的,大可放心继续住下去!”话音刚落,掌声爆发,众人振臂高呼“卡扎菲万岁!”“九一革命万岁!”

  卡扎菲本人十年如一日住在首都阿齐齐亚军营里,其父长期“蜗居”在沙漠的帐篷中。卡扎菲曾发誓,要等利比亚人民都有了舒适的住房后,他和家人才会搬进像样的房子。不过利比亚民众后来在各大城市都为他修建了豪宅。

  因局势动荡,卡扎菲一座位于班加西城北部的避暑行宫日前被媒体曝光。该行宫拥有40个房间,一个游泳池、一个篮球场和一座风景宜人的花园。行宫地下还有核掩体,掩体装着一扇9英寸厚的防爆门,通过一条加固的隧道后,里面是多间卧室及安装了各种生活设施的大洞穴。此外,洞穴中还配置有发电机,空气过滤系统等。

  除了豪宅,卡扎菲还是一位时尚达人。他常穿着样式各异的阿拉伯长袍出现在公众面前,衣服上印有绿色非洲版图图案。卡扎菲对高层楼房有恐惧症,一次最高只能上35级台阶,难怪他从不下榻高层酒店,无论到哪都带着帐篷。因热衷文学创作,据说每当忧伤的时候,他就独自一人到沙漠帐篷里静思,聆听真主的指点。举止乖张的卡扎菲,要么带着三四十位美女保镖浩荡出行,要么在国家庆典上安排表演“上吊”、“绞刑”的节目,以为助兴。作为天文爱好者,卡扎菲斥资1300万美元向法国定购了先进的望远镜。为了改善本国交通问题和车祸频发的状况,他甚至设计出前端和尾部形状分别像火箭的汽车,美其名曰“利比亚火箭”。

  作为穆斯林,卡扎菲以《古兰经》为利比亚法律和道德的准则,为维护伊斯兰教的纯洁性,卡扎菲上台后在利比亚提出了“文化革命”的口号。

  卡扎菲一声令下,位于首都的罗马天主教堂被改成了清真寺,十字架被换成象征伊斯兰教的新月和星星。利比亚关闭了所有的夜总会,像根绝鸦片一般禁止了一切含酒精的饮料;所有以西方文字书写的招牌、路标,一律改用阿拉伯文书写;海关禁止外国书籍、画册、报纸甚至外文字典入境,以防止利比亚人民在精神上受到污染;大学生把大批西洋乐器清抄出家门,在的黎波里市中心绿色广场“付之一炬”,他们弹奏起阿拉伯民族乐器,载歌载舞。

  拟购买原子弹消灭以色列

  不屑与西方阵营为伍的卡扎菲,毕生只崇拜两人,一位是先知穆罕默德,一位便是埃及总统纳赛尔。为此,在利比亚外政上,卡扎菲亦追随埃及对抗以色列和美国。1970年1月,纳赛尔告诉卡扎菲,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在重要武器对比上差距明显。卡扎菲却表示:“没什么值得害怕的,以色列只有300万人,我们有1亿人口,应该立即发动全面战争,消灭以色列。”纳赛尔提醒说如果以色列走投无路的话,会毫不犹豫向阿拉伯人扔原子弹。“我们有原子弹吗?”卡扎菲问,“没有”,纳赛尔颇为无奈。

  卡扎菲随即指派革命兄弟、利比亚二号人物贾卢德少校去了中国,准备从中国购买一颗原子弹,交给埃及以威慑以色列。中国总理周恩来告诉来者,中国研制原子弹是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而不是用来出售,贾卢德空手而归,卡扎菲拟购买原子弹干掉以色列的计划随之流产。

  对于以色列的盟友美国,卡扎菲也不手软。他不但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还驱逐了六千多名美国军事人员。这意味着美国失去了在非洲最大的桥头堡——一个直接监视苏联在黑海和地中海军事动向的前哨阵地。卡扎菲成了美国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1970年利比亚“九一革命”一周年庆典上,美国中情局派出美女杀手莎菲娥伪装成护士,准备刺杀卡扎菲。当她见到卡扎菲时,两人四目相对,莎菲娥居然被对方的眼神俘获。她忘记了刺杀的使命,一周后还与卡扎菲闪婚,成为其第二任妻子,美方赔了夫人又折兵。此后几十年,利比亚与美国和以色列基本处于对抗状态。

  蛊惑埃及潜艇艇长炸掉英国豪华邮轮

  1973年2月21日,一架前往埃及首都开罗的利比亚客机莫名其妙地飞到以色列占领下的西奈半岛,结果被以军击落,机上108名乘客遇难。此事再次激起卡扎菲对以色列的报复。卡扎菲向新任埃及总统萨达特请求,允许利比亚战机经埃及领空轰炸以色列海法港作为报复,遭到拒绝后卡扎菲很是不满。

  当年5月,以色列准备庆祝建国25周年,欧美不少犹太富翁租下英国豪华邮轮“伊丽莎白二世”号前往助兴。得到消息后,卡扎菲连忙召见停泊的黎波里港的一艘埃及潜艇艇长,“我以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和利比亚武装力量总司令的名义和你讲话,你能辨别出航行在地中海上的‘伊丽莎白二世’号邮轮吗?”得到肯定回答后,卡扎菲又问:“你能否用两枚鱼雷瞄准它,把它打沉?”艇长表示没问题,但需要行动命令。“好,我这就给你下命令。假如你要书面的命令,我就写给你。”卡扎菲告知艇长。

  埃及艇长就此事向埃及方面作了汇报。萨达特得知后指示潜艇立刻返回。他说:“卡扎菲想陷害我们,他企图在海上无端攻击非武装民船,这可能引起复杂的国际纠纷。”事后,埃及方面以“潜艇未能发现‘伊’号邮轮”为托辞,打发了卡扎菲。

  在反对以色列方面,利比亚历来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盟友,曾资助巴勒斯坦“黑九月运动”。上世纪70年代,该组织因杀害参加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的以色列运动员而臭名昭著。卡扎菲认为巴以地区不可能建立两个国家,这就如同两只脚穿一只鞋子。肯定要冲突。在他看来,以色列必须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联合国监督下,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进行自由选举,建立一个“以色列—巴勒斯坦国”,耶路撒冷对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开放。

  “向开罗进军”谋求阿拉伯世界统一

  “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皮埃蒙特统一了意大利,利比亚这个小小的民众国也将扮演这样的角色,统一整个阿拉伯民族。”卡扎菲深受纳赛尔泛阿拉伯主义影响,热衷其世界大同的理想图景——打造一个从波斯湾横亘到大西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卡扎菲坚信利比亚和埃及可以把资源、土地、人民和经济合并起来,经过10年左右的整合,形成掌控亚非大陆桥咽喉的强国,这个国家将承担统一整个阿拉伯世界和“把以色列赶进地中海”的历史使命。

  几乎每次碰到萨达特,卡扎菲都要兜售其“利埃合并方案”,萨达特则打起了“太极”,他告诉卡扎菲,“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先成立一些合并机构,研究未来新国家的国体问题”。合并运动搞得磕磕绊绊,报复以色列又被“萨达特兄弟破坏了”,卡扎菲越想越心灰意冷。1973年6月22日,卡扎菲宣布辞职,带着家眷飞往开罗“隐居”。这可把利比亚的革命兄弟们急坏了。为使卡扎菲回心转意,利比亚革命委员会领导者组织了4万利比亚民众,决定“向开罗进军”,准备强行同埃及“联姻”。

  队伍从的黎波里出发,冒着沙漠酷暑,一路上挥舞旗帜,高呼口号,浩浩荡荡徒步向开罗开进,行至两国边界处,他们捣毁了海关大楼的设备,美其名曰“拆除两国人为边界的象征性行动”。冲开利埃边境哨卡的人越聚越多,埃及总统萨达特见状不妙,不得不给卡扎菲打招呼,在萨达特保证1973年底实现合并后,卡扎菲下令停止进军,随即回国。

  当年10月,埃及、叙利亚突袭以色列,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一度失利,但依靠美国的援助,最终兵临开罗。卡扎菲给萨达特打电话,希望他迁都利比亚城市继续抗战。萨达特却决心与对手妥协,并于4年后造访以色列。

  卡扎菲大骂萨达特:“我们同你们一样筋疲力尽,但我们什么也没得到,最终你们却忘恩负义,成为美国的朋友,承认了以色列。”利比亚人随即发起第二次“向开罗进军”行动,要求“真正的埃及爱国者”站出来,和他们一起反对“屈膝投降的萨达特集团”。他们在利埃边界被埃及士兵用棍棒驱散,随后引发持续4天的军事冲突,利埃从此交恶。

  与埃及合并未果,利比亚又先后于与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阿拉伯国家签订过“统一”、“联盟”协议,最终只开花不结果。受卡扎菲阿拉伯大一统思想指导,因干预乍得内战,利比亚甚至被拖入长达7年的战争深渊。

  出兵乍得败北

  1980年2月,乍得政府主席古库尼与国防部长哈布雷两派爆发武装冲突。古库尼向利比亚求援。利比亚于12月派出1. 5万名军队参战,将哈布雷的部队赶到靠近苏丹东部边境的地区。此后几年,随着法国、美国等势力的介入,哈布雷卷土重来,与利比亚军队展开拉锯战,互有攻防。1986年,古库尼势力瓦解并倒戈,卡扎菲恼羞成怒,亲自率1万大军发动进攻,乍得内战逐步演变为利乍两国交战。

  当年2月,志在统一全国的哈布雷把部队推进到法亚—拉若绿洲附近,逼临利乍边境。此时哈布雷的部队装备了日产丰田越野车,车上还配备有米兰导弹等先进武器,非常适合沙漠机动作战。卡扎菲连忙在前线部署约1.5万兵力,为夺取主动权,他决定夺取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北部门户法绍达,派出两个装甲旅向南包抄潜行。

  3月19日,利方第1个旅仅推进约50公里就被乍军截住,全旅384人战死,47人被俘。一天后,另一旅又被乍军丰田突击队打垮,467人被歼。得到消息,利军慌不择路向后方撤退,不想闯入自己事先铺设的地雷阵,在乍军的追击中,又有1296名利军阵亡。为了彻底粉碎卡扎菲的战斗意志,哈布雷集结2000士兵,于9月5日晚,乘坐丰田车和骆驼越过边界,深入利比亚腹地110公里,突袭了比什拉基地,击杀利军1713人,基地内26架战机和70辆坦克被毁。

  受此重创,卡扎菲不久同意停火。绵延7年的战争,使得利比亚损失5000名士兵,占国内总兵力的1/10,大伤元气。利比亚军官团为此遭到集体贬官,卡扎菲撤销了国内所有上校以上的军衔。

  近年来,卡扎菲继续引领利比亚宣扬泛非主义思想,呼吁建立“非洲合众国”。他不时语出惊人:“非洲国家单凭各自的军队无法有效保家卫国,我们必须建立一支拥有100万士兵的军队”,这支联合部队应该“负责保护非洲陆上与海上疆界,维护非洲的独立,与北约、法国和英国等抗衡”。

  叫板美国,沦为“流氓国家”

  由于卡扎菲的言行已对美国的中东战略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从肉体上消灭卡扎菲,美国接连部署了一系列刺杀计划,尤以“黄金峡谷”行动为最。

  1986年4月15日凌晨2时,美国百余架战机飞抵的黎波里上空,另一部飞往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随之而来的爆炸声惊醒了整座城市,在美军超低空轰炸中,利比亚至少40人因此丧生,另损失了14架飞机和5座雷达站。美军轰炸前,卡扎菲正在的黎波里阿齐齐亚兵营一座帐篷里举行会议。散会后,他为了能睡个好觉,没有回到经常下榻的帐篷和官邸,而是走进了另一个帐篷,最终在“真主的保佑下”逃过一劫,但他只有15个月大的养女被炸身亡。卡扎菲另一女儿阿伊莎当时只有9岁,亲眼目睹了妹妹的惨死,事后她面对媒体镜头愤怒挥舞小拳头的画面,被电视台反复播放。

  刺杀未遂事件发生后,卡扎菲加强了安保,动辄两队武装护送车向相反方向开出,两架飞机一齐起飞,他乘坐的飞机在其登机前两个小时还不知道是否会起飞。就在大家猜测卡扎菲如何报复的时候,他却毫无动静。直到两年后,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爆炸,270人丧生,其中多为美国人。英美认定卡扎菲是幕后黑手,利比亚为此被扣上“恐怖主义”、“流氓国家”的帽子,不久遭联合国长达11年的全面制裁。

  步入21世纪以来,利比亚对美英等国方针由“拔刀”逐步转为“收剑”,同意为洛克比空难事件中270名受害者家属支付赔偿,总额共27亿美元。卡扎菲还先后访问了法国、意大利。西方垂涎于利比亚的石油,利比亚需要西方的技术,双方一拍即合。

  受联合国制裁,利比亚蒙受了4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因长期反对私有化,近年来利比亚难以为百余万青年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工作,失业率近30%,以致北非革命风潮席卷而来,利比亚反对卡扎菲统治的行动如火燎原,迅速蔓延。

  由来已久的东西部矛盾,同样火上浇油。利比亚全国600多万人口中,1/3分布于东部,2/3位于西部,扮演国家经济命脉角色的石油却2/3位于东部,1/3位于西部。出身西部的卡扎菲把许多资源投给了黎波里,而不管东部的班加西,导致矛盾愈来愈深。这次动乱的源头正是出自班加西。

  卡扎菲梦想着把利比亚带入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国,结果陷入遍地烽烟之困局。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总有新东西出自利比亚”。只是这里最近出产的,除了动乱,便是杀戮,交织着鲜血和石油的非洲版《红与黑》还在上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