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穿越”一词最早应是来源于科幻小说,通过某种科技跨越时间和空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武侠作家黄易创作了一本名为《寻秦记》的小说,开武侠穿越小说之先河。随后进入到网络小说创作的大时代,“穿越”成为了诸多小说的必要条件,确实也出现了不少内容、深度俱佳的作品,甚至有些还成为了电影、电视剧、游戏等诸多领域追逐的优质IP。

与西方科幻小说的横跨过去和未来的概念不同,我们的网络作品大多都喜欢往古代穿越,然后用自身超越时代的科学知识或者熟读历史的预知能力纵横捭阖,诸如《步步惊心》《宫锁心玉》《庆余年》等。很明显,作者们是为了给角色获得一个优先级的设定,方便剧情的发展,以及防止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尴尬。这十数年穿越作品超级泛滥,使得“穿越”一词已经成为人们下意识的反应之一。

于是,人们开始下意识地发现,中国历史上有一些人,好像真的获得了某些权限一般,存在着超越历史的能力,这些人与时代格格不入,他们的所作所为看起来好像真的是从后世“穿越”回去的。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穿越剧《庆余年》

王莽

社会主义者

阝 勹

廴 匚

公元9年,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婴年仅五岁,他在毫无知情权的情况下将帝位禅让给了权臣王莽。历时215年的伟大的西汉王朝,到此结束。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时年54岁的王莽改国号为新,打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获得帝位的先河,也给后世留下了权臣篡位的标准流程。这种避免流血战争的改朝换代就极其不符合封建王朝的背景,要知道,那可是一个为了帝位兄弟相残、亲戚开战的时代。

称帝后的王莽也与此前的大多数皇帝不太相同,他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政治抱负。作为儒家学者,他希望将所学付诸实践,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世界。他在之后为了改善社会的不公平以及铲除造成不公平的因素投入了极大的心力,做出了一系列超越时代的改革。也正因如此,在“穿越”思维蔚然成风的今天,王莽被很多人称为是“穿越者”。

其实,他的理念源于儒家思想里的“崇古”,儒家学者认为人人平等远古时代是最美好的,王莽也是深以为然。不过,他颁布的一条条新政并没有完全效仿远古,反而给人一种千年之后才出现的“社会主义雏形”的感觉。

首先,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按家庭人口分配。

其次,冻结了奴隶制度,禁止奴隶买卖。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第三,强迫劳动。对无业者施以罚款,无力缴纳者则需劳役,并由政府供给衣食。

第四,统一发行货币。盐、铁、酒等实行专卖制度。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政府开采。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王莽改制时的钱币

第五,建立贷款制度。百姓因祭祀或丧葬需要,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但为了经营农商事业而贷款,则政府收取纯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第六,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食粮布帛之类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按成本收买。求过于供时,政府即行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

第七,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卜卦、医生、旅馆,以及妇女们家庭养蚕织布,都征收纯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税。政府用这项收入作为贷款或平抑物价的资金。

以上这些政策,看起来都相当熟悉,有一些与现在仍在施行的政策并无二致。人们很难想象这是2000年前的皇帝所施行的新政。但是,这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事实。可惜,超越时代太多是无法真正施行的、是不合时宜的。这些政策太过理想化,社会缺少承托这些政策的能力,人们也无法接受他们不能理解的东西,反而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再加上高门大阀的既得利益被损害,以及旱、蝗、瘟疫 、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新政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百姓生存难以为继。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王莽所颁布的新政,有一些与现在仍在施行的政策并无二致。

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公元23年,新朝灭亡。

王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而如今,有人称呼他为“穿越者”,或许他真的是一位从社会主义新时代穿越回去的“有为青年”。

路温舒

人权斗士

阝 勹

廴 匚

路温舒所处的时代比王莽更早,作为一位小小的司法官,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他的事迹除了旧时少儿读物上《编蒲抄书》的故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写给汉宣帝的一篇奏章,名曰《尚德缓刑书》。这篇寥寥千言的奏章闪烁着超出时代的人性光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争取人权的呼声。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少儿读物中的《编蒲抄书》

这篇奏章收录于《古文观止》,字里行间写满了路温舒对司法改革的建议,以及希望朝廷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主张“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

汉代法制承继秦代,即过分重视、重用“治狱之吏”。身为司法系统官员的路温舒对当时法制之弊端深有所感,他在文中写道,“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这些人(执法者),“上下相殴,以刻为明”,“败法乱正,离亲塞道”。他们竞相追逐,滥施刑罚,以“治狱”越苛刻越好,量刑、判刑越重越好。结果,造成“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处死)之计,岁以万数”,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早期法制的残忍之处。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路温舒

路温舒认为 ,判案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处死的人不能复活,人被砍断了肢体不能再接起来。执法者与犯人并没有私人恩怨,他们求得自身安全的办法就在于剥夺他人的自由和生命,没有比这更悲哀 的事情了。

路温舒在文中指出,造成冤狱的原因在于口供主义,“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人们安乐时愿意活下去,痛苦时则求早死。严刑拷打之下,要什么口供就会有什么口供。一旦犯人不能忍 受酷刑,就会接受问案人员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罪状。再加上用种种方法修改增删,使它天衣无缝,每字每句都贴合法律条文。这样的结果就是,即便圣人看到了也会觉得犯人死有余辜。

路温舒最后写道,“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汉宣帝对此也深以为然,他于是下了一道诏书,命全国官员办理案件时要宽大公平。当然,仅靠行政命令无法改变悠久传统,这一切都源于“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路温舒的人权宣言最终随时间消逝,甚至此后很多年再无类似的声音出现。但他主张的“可杀可不杀者不杀,可治罪可不治罪者不治罪”,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如前所述,路温舒此人实在是籍籍无名,远没有王莽的关注度,可他能在两千年前就为人权发声,称之为“穿越者”也是实至名归。

李淳风

大预言家

阝 勹

廴 匚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各家学说在自由的环境里蓬勃发展。除了著名的儒家、道家、纵横家、墨家、法家之外,还不乏自然科学的学派,诸如,医家、杂家、农家等。可是到了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人们可以学到的知识除了文学、历史、政治之外,再难见到自然科学的影子。到了隋唐,科举制度诞生之后,人们更是削尖了脑袋要从写文章中找到跨越阶级的捷径。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很显然,在唐代能出现李淳风这样的人无疑是个奇迹,他身兼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于一身,几可称之为“东方的亚里士多德”。放在今天,相当于文科班里出了个理科状元。

来看他对自然 科学做的贡献吧。

在数学方面,李淳风编定和注释著名的十部算经。这十部算经后被用作唐代国子监算学馆的数学教材。

对于气象学,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根据树木受风影响而带来的变化和损坏程度,创制了八级风力标准,即:“动叶,鸣条,摇枝,堕叶,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飞砂石,拔大树和根。”

在历法方面,麟德二年(665年)李淳风编成新的历法,经司历南宫子明、太史令薛颐、国子祭酒孔颖达参议推荐,最后由唐高宗下诏颁 行,并命名为《麟德历》。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乙巳占》

最后就是星占学 ,李淳风“集其所记,以类相聚,编而次之”著《乙巳占》10卷。李淳风于书中“采摭英华,删除繁伪”,全面总结了唐贞观以前各派星占学说,经过综合之后,保留各派较一致的星占术,摈弃相互矛盾部分,建立了一个非常系统的星占体系,对唐代和唐代以后的星占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化史典籍,《乙巳占》中除去星占方法和应验情况外,还保留许多科学史料。如天象的记录,天象的描述,当时分至点的位置,浑仪的部件及结构,岁差的计算值,等等。在《乙巳占》中,李淳风就曾详细地记载了彗星与流星的区别,不得不让人叹服。

除此之外,精擅星占学的李淳风还在袁天罡的配合之下,推演出了预言奇书《推背图》。

据记载,唐太宗曾下令,让知阴阳、懂五行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推算大唐未来的国运。李淳风于是就开始推算,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下子推了60象,也就是2000年后,袁天罡这时候用手推了李淳风的后背,意思是告诉他天机不可泄露太多,到此为止最好,最后这60象汇编成一本书,取名为《推背图》。

那些疑似“穿越者”的古人们

李淳风在袁天罡的配合之下,推演出了预言奇书《推背图》。

这本书流传着诸多版本,不仅精准地预测唐朝之后的武则天称帝、杨贵妃马嵬之变、黄巢起义等事件,还推演出赵匡胤黄袍加身、王安石变法、土木堡之变、闯王灭明甚至还有日军侵华……如此神异非作者“穿越”不能解释。

客观地说,目前可以看到的《推背图》一书确有后来历朝历代补充的痕迹,诸多学者也提出了各种疑问。但对笔者来说,更愿意相信李淳风是一名后世的“穿越者”——他是为了纠正“重文轻理”发展轨迹而留下诸多科学著作,为了饱受劫难的华夏留下了积极避险的预言《推背图》……这一切只因为,“逆天改命”是每一个在现实中踯躅前行的普通人最朴素的美梦。

END

图片丨网络

东方财经杂志东方文化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注明来源: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