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当大都督几年(鲁肃为什么能当大都督的官)

三国历史之中,是个英雄辈出的历史年代。武如:关羽、张飞、赵云……;文如:诸葛亮、庞统、周瑜……在东吴,武要数周瑜,而文要数鲁肃。但鲁肃是有何才能,在周瑜死后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鲁肃在一般人的认知之中,只是一个乐善好施之人。

在三国演义之中,最著名的桥段就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借谁的呢?吴国;而推动之人就是鲁子敬。那么,历史中的鲁肃确实如三国之中描写的那样吗?那么,只能说是个有德无才之人了。然而历史上的鲁肃和三国演义之中有出入的,他才有接管全军大都督之才。

鲁肃当大都督几年(鲁肃为什么能当大都督的官)

乐善好施,喜结良友

鲁肃从下跟随祖母一起生活,但家境富足。地产是相当的丰富。周瑜曾做居巢县令之时,因粮食匮乏,拜访鲁肃请求给一些粮食资助。鲁肃当时家中有两仓的粮食,随即将其中的一仓粮食赠与周瑜。周瑜觉得此人非一般人,于是两人结为好朋友。这也为将来鲁肃投奔吴国和接任大都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天下结乱之时,鲁肃也怀揣一番抱负。鲁肃原先是要投奔郑宝的,是在半路途中遇到了周瑜,经过周瑜的引荐才到吴国效力。这也是后来周瑜死之后,周瑜力荐鲁肃的原因之一。三国志之中,这样描述,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

审时度势,孙刘抗曹

孙刘抗曹,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条主线。在三国演义中,因为蜀国势小,所以诸葛亮游走吴国劝说吴君结盟抗曹,因为曹操势力庞大。其实然也。历史上,曹操是准备东下灭吴的,对于刘备没有根据地可言之人曹操还没放在眼里。

当时孙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召集大臣谈论如何相对。大部分人的意见就是“投降”,曹操势大,吴国毫无取胜的机会可言。但只有鲁肃没有发表任何的言论。等到朝堂结束之时,孙权问道:“肃有何感想,为何今日只字未说。”鲁肃的建议就是:“联合刘备一同抗击曹操。”

孙权大喜,鲁肃就前往游说刘备。见到刘备之后,鲁肃说道:“吴国的势力和主公的意图。”诸葛亮听后欣然同意。作为三国之中谋略的第一人,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懂的。曹操灭吴之后,其他的势力想必会被曹操一一的消灭。诸葛亮便和鲁肃一起前往江东,表明刘备的立场。这也是后来鲁肃成为大都督的重要原因。三国志之中,这样描述:惟肃劝权借之,共据曹公。

雪中送炭,据理力争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成为了鲁肃政治生涯的污点,确实如此吗?刘备当时败逃之时,为解救刘备与为难之中,把荆州借与刘备。后来刘备得到益州之后却拒还荆州。就现在来看,失信也是不能忍受的。吴主大怒遂两国开兵交战。但是,鲁肃采取的态度确一直是安抚,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来收复荆州。这是为什么呢?别人都这样欺负你了,你还采取如此怀柔的姿态。

鲁肃借荆州的真实目的就是希望刘备生存下去,这样孙刘才能坚持走抗曹的道路,不采取武力收复荆州,是不想削弱双方的实力。鲁肃就和关羽谈判,想要回荆州。这时有个人说了,土地是有德的人才能拿到,不是说归于哪一方的。鲁肃是大声斥责,关羽也是提刀让那人退下去,最后就是双方以湘水为界。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战场上,鲁肃也得到关羽的足够尊重,关羽作为三国之中如此心高气傲之人,都给与尊重。想必鲁肃确有非同一般的才能,那么又有何不能,成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鲁肃年仅四十六岁就去世,孙权这样评价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可见作为吴国的君主孙权也是如此的看重鲁肃的。试问一下,如此一个眼光深远、审时度势之人,如何不能成为江东的都督呢!其次,吴国自从周瑜死之后,处于一个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加之周瑜的力荐和吴君对周瑜的信任,鲁肃就安然的当上了大都督,当然也没枉费周瑜的一番好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人物说人物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