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刘镇华秘事:曾扒墓掘尸割白朗首级请功

当年白朗死后,一直吃败仗的刘镇华派兵扒墓掘尸,将白朗的首级割下送往开封,向时任河南将军赵倜请功。赵下令将白朗的人头挂在开封南门上示众。

白朗的人头挂在开封南门上示众

白朗的人头挂在开封南门上示众

  当年白朗死后,一直吃败仗的刘镇华派兵扒墓掘尸,将白朗的首级割下送往开封,向时任河南将军赵倜请功。赵下令将白朗的人头挂在开封南门上示众。

  刘镇华出身同盟会,但军事生涯可以说起于草莽。

  当年游说王天纵在豫西反清时,刘镇华不过是刀客中的一员,现如今经过张钫的极力推荐,刘镇华已经是民国政府委派的镇嵩军协统兼豫西观察使及豫西剿匪总司令,麾下有数千之众。但这不能改变河南都督张镇芳对刘镇华及这支军队的猜忌。

  为了改变这种处境,刘镇华决心整顿军纪、努力剿匪。属下张治公、憨玉昆等将领也主张“大义灭亲”,与过去彻底决裂。镇嵩军本来就是土匪出身,对豫西土匪的习性了如指掌,很快就将伊川、洛宁、嵩县一带的匪患基本剿平,当地治安有了很大改善。镇嵩军总算得到了张镇芳的赞赏,在豫西站稳了脚跟。

  但豫西匪患并没有因为镇嵩军的围剿而销声匿迹,洛阳一带的匪患刚平息,平顶山一带就爆发了震动数省的白朗起义(详见拙文《末代将白朗系列》)。

  1911年,白朗在宝丰一带揭竿起事后,刘镇华的镇嵩军被调往剿匪前线。但刘镇华深知,在那个乱世,有枪才是草头王,刚刚拉起的这支镇嵩军不能充当剿匪的炮灰,就出工不出力,消极应付,结果接连几次败于白朗。

  袁世凯得知剿匪连连失利后,勃然大怒,下令处分了一批军官,刘镇华也以“剿办不力”被撤职,戴罪立功。

  1914年6月,远征陕甘的白朗军大败而归,并于当年7月回到老家宝丰,不仅队伍只剩下数百人,而且士气低落。政府随后调动镇嵩军、毅军、巡防营等多路军队合围进剿。

  刘镇华立功心切,便指挥镇嵩军追剿,结果被白朗军打了个埋伏,损失惨重。

  7月底,田作霖的巡防营将白朗围困在三山寨,白朗率部突围,途中受重伤,后不治身亡。白朗死后,部下将其秘密埋在张庄村附近。

  在围剿白朗过程中一直大丢脸面的刘镇华,从一叛徒口中得到白朗埋葬的地点,异常高兴,派兵扒墓掘尸,将白朗的首级割下来连夜送往开封,向时任河南将军赵倜请功,还编造谎话说他如何派人秘密打入白朗军内部,探知白朗行踪,里外夹攻,击毙白朗云云。赵倜下令将白朗的首级挂在开封南门示众,并向北京的袁世凯报喜。袁世凯也来电嘉奖:“刘镇华开复原职,授为陆军中将”,还授予勋章,奖赏镇嵩军十万元现大洋。

  随后,巡防营统领田作霖控告刘镇华冒功邀赏。袁世凯弄清真相后,勃然大怒,撤销了嘉奖令,本欲对其严惩,后经段祺瑞等人说情,不了了之。

  兴办教育礼遇鲁迅等学者

  刘镇华冒功邀赏在袁世凯那儿碰了一鼻子灰,但他很快攀上了另一高枝:北洋政府实权派人物段祺瑞。

  段祺瑞是皖系军阀的首领,在袁世凯死后一直有武力统一天下的愿望,因此对虽不属于皖系但实力不容小觑的地方军阀也予以收编,在豫西逐渐壮大的镇嵩军正符合段祺瑞的要求。这些地方军阀和段祺瑞的关系不外乎相互利用:地方军阀在各地为段祺瑞出力,而段祺瑞利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为其谋取更大的地盘,更高的位子。

  机会说来就来。

  1917年冬,陕西革命党人郭坚、耿直等人响应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号召,率靖国军围攻西安,讨伐投靠皖系的陕西督军兼省长陈树藩。陈树藩兵力单薄,急电向段祺瑞求援。段祺瑞就近调派刘镇华的镇嵩军入陕,解陈树藩之围。

  当时刘镇华也苦于地盘太小,兵员粮饷没有更大发展空间,但老奸巨猾的他并不急于入陕,而是要吊一吊陈树藩的胃口,甚至发电故作扭捏地说:“在陕西没有什么名义,不便深入。”陈树藩心知肚明,表示甘愿让出省长之位。得到陈的保证后,刘镇华立刻率镇嵩军西进,击退了靖国军。1918年3月,刘镇华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陕西省省长——这一次,镇嵩军不仅要威震嵩岳,更要镇一镇三秦大地,这一镇,就是八年。

  从1918年起,刘镇华以省长身份主政陕西,基本上是声名狼藉,陕西的诸多史料鲜有说他好话的,甚至在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里,老百姓痛骂“流氓军阀刘军长”的故事也有不少片段。

  但实事求是地说,刘镇华在陕西并非一件好事也没干过。兴办教育、聘一流学者来陕讲学、尊师重教,这一点,刘镇华应该说做得还不错。鲁迅先生在其日记中就曾记录了他在西安受到的礼遇。

  1923年,在刘镇华的支持下,陕西创办了后来很有名的西北大学,校长为著名学者傅铜。当时国内一流学者都在沿海大城市,如何让西北之地的新高校在教学质量上快速提升,傅铜就和陕西省教育厅协商,筹备设立了“暑期学校”,聘请知名学者在暑假期间到西北大学讲学,鲁迅就是被邀请的学者之一。

  1924年7月,刘镇华的驻京代表王捷三在北京款待过鲁迅、蒋廷黻、李济之、陈定谟、孙伏园后,亲自陪同他们坐火车到西安。7月20日,西北大学为暑期讲学的学者举办了隆重开学仪式,还请人拍照留影。当时西安城内的照相馆寥寥无几,一个暑期学校还请人照相,这让鲁迅感到惊讶,在日记里专门作了记载。

  鲁迅在西北大学讲的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总共讲了11课。刘镇华得知后,很感兴趣。当时刘镇华在西安办了一个讲武堂,专门培养陆军军官。鲁迅应刘镇华之邀到讲武堂讲演,他对着讲武堂的学生们讲的依然是小说历史。

  7月24日晚上,刘镇华在省政府公署设宴,款待鲁迅等人。鲁迅还在宴会上饮了酒。当时鲁迅先生已经名满神州,官员宴请婉言谢绝是很平常的事,可见鲁迅对刘镇华这次尊师重教的礼遇还是很满意的。

  8月3日,鲁迅和孙伏园要先行回北京,刘镇华派人送来了讲课费200元。这个报酬是很优厚的,鲁迅在西安也就待了十几天,讲了12个课时,当时在北京任职的鲁迅一个月薪酬也不过200多元。当晚,刘镇华还在易俗剧社设宴,给鲁迅饯行。一边饮酒,一边演戏,在当时是很高规格的礼仪。随后,刘镇华又赠送了书籍一部和当地特产数盒。鲁迅都一一笑纳了。

  刘镇华的这种行为,不管是惺惺作态的作秀还是因为文化水平不高而产生的仰视,但善待知识分子,尊师重教,总不是坏事。

  两面三刀扩大自己实力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刘镇华是河南军阀的“后起之秀”,陈树藩是陕西军阀的老牌人物——当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一命呜呼,民间有挽联: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指的就是彻底断绝袁世凯翻盘希望的三个人:陈树藩、陈宦和汤芗铭。

  刘镇华的镇嵩军进入陕西后,表面上和陈树藩还算融洽,在开放烟禁区等问题上两人合作还算不错,但刘镇华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利用围剿靖国军的机会,将郭坚部收编为自己的直属部队,还相机兼并了关中西部诸县。刘镇华初到陕西时,兵不过三路,枪不过数千,两年多时间便发展到几万人。

  但陈树藩在陕西名声不好,陕西民众数度发起驱陈运动,在京陕西籍官员、名流也纷纷响应。陈树藩处境很艰难。客居陕西的刘镇华,很明白自己与陈树藩同坐一条船,也不希望陈树藩倒台,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又不能不为自己打算。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几天之内,皖系战败,段祺瑞下台,直奉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这样,原属于皖系的陈树藩、刘镇华失去了靠山。为了保住地位,陈、刘二人派亲信携重礼奔走于张作霖、曹锟、吴佩孚、王占元等直奉将领门下。但是,陕西民众借机掀起了规模更大的驱陈运动,陕、京、沪等地遥相呼应。

  1921年5月,直、奉军阀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决定,任命陆军第20师师长阎相文取代陈树藩出任陕西督军。

  刘镇华得知这一消息后,又开始玩弄两面派手法:他一方面对陈树藩表示愿与陈树藩共进退;另一方面,暗中与直系勾结,投靠曹锟、吴佩孚。

  在刘镇华的鼓动下,陈树藩拒不接受北京政府的任免令。曹锟、吴佩孚以此为由,加上有刘镇华作内应,于是调阎相文、吴新田两师人马入陕驱逐陈树藩。

  1921年7月初,直军攻陕,刘镇华不仅把陈树藩的防御计划暗中送给吴佩孚,还电令憨玉昆不作抵抗。憨玉昆十分气恼,连夜赶回西安,斥责刘镇华不应背叛陈树藩,但刘镇华固执己见。

  直军到达潼关后,刘镇华的部队引导直军一路挺进,直逼西安,企图活捉陈树藩。刘镇华的这种做法连他的老部下张治公都看不下去了,暗中向陈树藩通风报信,陈树藩才如梦初醒,携带眷属逃离西安。

  7月5日,直军进入西安。

  由于刘镇华背叛陈树藩并投靠直系,取得吴佩孚的信任,不仅稳住了省长的宝座,而且兼并了陈树藩的残部,扩充了镇嵩军。较之刚刚主政陕西的时候,镇嵩军的实力更加强大了,更重要的是,刘镇华又找到了一位新靠山——冯玉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