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梁羽生的文学天赋九岁脱口“老婆吹火筒”

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中法战争结束后,不甘失败的法国侵略者在中越边境沿线驻屯重兵,并在边境一带针对中国修建了各种明碉暗堡及其它军事工程,有意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随时威胁着中国的西南边疆。

揭秘梁羽生的文学天赋九岁脱口“老婆吹火筒”

  范云梯(1863~1940)字步月。广西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县)东平里水窦村人。因在崖州知州任上所题的“南天一柱”而名扬四海,他与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梁羽生同为广西蒙山人,尽管两人年纪相差61岁,却发生过一段有趣的文字之缘。以致后人每每忆及此事,总会说出这段佳话。

  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中法战争结束后,不甘失败的法国侵略者在中越边境沿线驻屯重兵,并在边境一带针对中国修建了各种明碉暗堡及其它军事工程,有意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随时威胁着中国的西南边疆。

  当时苏元春任广西提督兼广西军务督办,此人戍边十九年,为防御法国侵略者卷土重来,花大气力进行边防建设。鉴于当时的形势,永安州的一些有识之士、热血青年纷纷投到苏元春帐下准备为国效力,抵抗法国军队的侵略。

  梁羽生的外祖父刘瑞球有一位叔父叫刘安济,当时在苏元春大营任幕僚。在他的这位叔父的引荐下,二十岁出头的刘瑞球来到边关,投奔到苏元春的大营时刻准备为抵抗法军效力。

  苏元春与这位小老乡交谈后,觉得他聪明伶俐,而且文武双全,确实是个可造之材,便悉心培养他。不久便送他到日本留学,专习军事。学成后,苏元春又推荐他到自己部下、同为永安州人的广西防军统领马盛治部下任标统,大致相当于现代团长一级的军官。

  当时,范云梯由廪生考选拔贡,参加朝考获一等第二名,因病不能复试,后考取八旗官学教习,亦因戊戌之变不能赴任,到吏部以直隶州州判注册后南归,也来到广西边防大营。苏元春久慕范云梯的才干,便安排他到马盛治营中办理文案。

  这样,范云梯和刘瑞球成为同事,闲暇时常有文酒之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范云梯由苏元春推荐,得入京由吏部引见,授广东琼崖兵备,由此开始了他在海南从政的生涯,而刘瑞球则继续从军。

  光阴如梭,斗转星移,很快就到了民国22年(1933年),这时的范云梯已辞官回乡,在蒙山县修志局任职。刘瑞球也于几年前解甲归田,含饴弄孙,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培养外孙梁羽生这件事情上。

  这年梁羽生刚刚9岁。他与一些天才作家一样,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他五岁认字开始,父母便教他念唐诗,到七岁便能背诵不少诗词。梁羽生说过:“我的作品以武侠小说为主,其次是联语;但我对联语的爱好则比武侠小说为早,外祖父是我的启蒙老师。”

  从五岁那年到十二岁。梁羽生读小学期间,每年的两个假期都要到外祖父家去。外祖父教了梁羽生三样东西使他终生受用:其一为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向来有“诗中之诗”的美誉。

  梁羽生的父母都有较厚的国学功底,整个家庭充满着书香之气。梁羽生天资聪颖,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又得到外公的悉心传教,文学潜质迅速表现出来。外公是从对联的基本功教起的,先是学单字对、双字对,如天对地,夏对冬,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在这个过程中,梁羽生不知不觉学会了很多实用的格律知识。一次外出游玩,外公有意考他,故意不用书中的例句,而是随便以身边的实物作上联,外公道:“文统,我要以这‘四眼井’为上联,你如何作下联?”梁羽生不假思索地想起家中的“八角亭”对了下联。

  外公听后大感意外,难掩喜悦之情。这年,梁羽生的堂兄陈文奇在法国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归来,广西当局委任他为广西镇南关(现友谊关)的专员。赴任前,家中置办酒席饯行,宴请的亲朋好友之中就有刘瑞球和范云梯。范云梯早就听说过梁羽生会吟诗作对,于酒酣之际将梁羽生拉到身旁:“来来来,我出个对子让你对,你看好不好?”

  梁羽生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亮起嗓门说:“世翁请出。”范云梯当即出一句上联:“老婆吹火筒。”筒,蒙山话读“洞”,属仄声,梁羽生觉得他的上句出得挺有意思,他略为思索了一下,便脱口对出下联:“童子放风筝!”

  范云梯一听,击节而叹曰:“老婆、童子,天上、地下,你对得好,真是后生可畏呀!”在场者无不惊叹梁羽生的聪明才智,此后,这一段佳话一直在蒙山民间流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历史365历史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