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世48周年了

李叔同去世后,学生丰子恺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

像弘一法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来,实在少有。

随后,丰子恺自我反思道:

我自己,也是一个心想做到十分,而实际上做得没有几分像“人”的人。

做人就要十分像人,这是他对于人的最高评价。他很惭愧,自己不如老师一样能做到“十分像‘人’”。

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已经默默做成了世间一个十足的“好人”。

“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巴金曾经如此说丰子恺。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病逝,享年77岁。今天,是他逝世48周年纪念日,仅此缅怀!

他去世48周年了

01

01

晚年,丰子恺家中的书架上,一直放着一本《人谱》。

这是明朝理学家刘宗周的著作。

丰子恺回忆起自己与《人谱》的第一次照面,是在老师李叔同的房间里。

那天,老师对着丰子恺等几位学生,缓缓翻开了那本常放在案头的《人谱》,指着其中一节,上边写道:

唐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贵显,裴行俭见之,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随后向丰子恺几人解释:

“先器识而后文艺”,译为现代话,大约是“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更具体地说:“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

当时正热衷于学习油画和钢琴的丰子恺听后,醍醐灌顶:“心里好比新开了一个明窗。”

从此,有些东西在丰子恺心里生根发芽。

后来,李叔同出家前一天晚上,将这本《人谱》赠给了丰子恺。

封面上有老师遒劲的手书“身体力行”四字,每个字旁分别加着一个红圈。

丰子恺视若珍宝,悉心保管。但20年后,在战火中丢失。

若干年后,丰子恺避难入川,在成都的街头旧摊上,看到了一部《人谱》。

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仔细带在身边。

尽管封面上再无带红圈的“身体力行”四字。

他去世48周年了

02

02

1912年,丰子恺在崇德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念书,是学校的第一届学生。

但学校刚办就遇到了经费困境,千想万想,校长最后提出要增收学杂费。

这让不少学生都陷入了沉默。因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无法负担,只能辍学。

丰子恺对此感到不忿,于是,他写了封信给校长,其中有这样两句话:

人的眼珠是乌黑的,银洋钿是雪白的。

校长的反应不得而知,但母亲的反应很激烈。

母亲对丰子恺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告诉他,为同学请命是好的,但不可对校长无礼讥讽。

人人皆知丰子恺淳厚纯朴,温润通透,但在世间种种不公的问题上,他从来都是个刺头。

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只是,本色如此:面对无理,“无礼”就是一种本能。

03

03

1920年,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教西洋画,上海唯二的美术专门学校。

当时,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西洋画为何物。

有的人以为美女月份牌是西洋画的代表,有的人以为香烟牌子是西洋画的代表……

丰子恺讲课时,向学生普及要忠实于自然的绘画理论。

随后,他便拿出自己当学生时逃了晚自修、私下在图画教室里费了17个小时才描成的维纳斯头像木炭画作为范例,鼓励学生忠实写生。

但过了没多久,他逛书店时看到了新出版的美术杂志,上面有最新的西洋、日本画界的消息。

他这才发现,自己从前在所得的西洋画知识,实在是陈腐又狭小。

从此,他再也不敢在教室中跟学生讲西洋画了:

我懊悔自己冒昧地当了这教师。

在教室里,当他对着一只充当写生标本的青皮橘时,满脑子都是糟糕的想法:

我自己犹似一只半生半熟的橘子,现在带着青皮卖掉,给人家当作习画标本了。

悲从中来。

为了不当一只青橘,不再卖野人头,他内心几经挣扎后,借了好些钱,只身一人前往日本进行了10个月的“苦学”。

一知半解的授教,于他而言,是一种冒昧。

他去世48周年了

04

04

1924年严冬,丰子恺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小杨柳屋。

他要筹钱办一所新学校。

之前,他在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那是一所十分注重情感教育的学校。

原本一切和乐融融,直到国民党要求党化教育进学校,丰子恺发现,这里已不是实现教育理想的园地了。

于是,他连同几位同道中人,“自立门户”,创办了立达中学(后更名为立达学园)。

万事开头难。

校舍因资金问题,曾几经搬迁,艰难困苦。

立达学园的宗旨是:“修养健全人格,实行互助生活,以改造社会,促进文化。”

建校目的明显,教育兴国。

他们主张“爱的教育”,师生住同样的宿舍,同桌吃同样的饭菜,用说服、感化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在这种优良的教育方式下,立达学园很快以教学质量闻名,成为沪上名校。

学校搬迁到江湾后,一切较为稳定。直到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立达学园在战火中损毁,多年心血付之一炬。

此时,丰子恺已离开江湾。

收到消息后,他设法搭乘战地摄影新闻记者的汽车抵达江湾。他看见了走前亲手栽下的棕榈树,在坍塌的旧寓旁,还青青地活着。

一切总归还有希望的。

他去世48周年了

05

05

1937年,日军侵袭崇德县(今嘉兴桐乡)石门湾,丰子恺皈依佛教后的住所缘缘堂成为炮击对象。

举家逃难。

事后,丰子恺在文章中恶狠狠地下了道“战书”:

无论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或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在最后胜利之日,我定要日本还我缘缘堂来!东战场,西战场,北战场,无数同胞因暴敌侵略所受的损失,大家先估计一下,将来我们一起同他算算账!

丰子恺在《我与手头字》中曾经说过,“美术是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

简而言之,艺术必须现实化。

避难途中,他写下了《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

读漫画不费时间,容易理解。故在目前是最有力、最普遍的宣传工具,其效率远在文字之上。这可说是笔扞抗战的先锋。

古语云:“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我可以说:“百篇文章不及一幅漫画”。最后胜利已经在望了,全国漫画家一齐冲锋!

抗战期间,丰子恺不但自己画下许多抗日宣传漫画,集结成册。还热心奔走,曾提出编制抗战宣传画一套,让全国五百家以上乡村各置一份,名曰“抗战建国室”。

真正的艺术家,从不脱离现实,也不推诿责任。

他去世48周年了

06

06

丰子恺曾在桂林住过一段时间,又当上了教师。

课堂上,他给学生讲抗战宣传画,有一幅画是描写敌机轰炸的惨状:一位母亲背着孩子,逃向防空洞,但她不知道,婴儿的头已被弹片削去。

谁知,这幅凄惨的画一挂出,旋即惹来哄堂大笑。

原因是“没得头”。

丰子恺顿时火冒三丈。

他没想到,这些学生对于真实的战争惨象,竟然如此没有同情心。

第二天,他给学生开讲座,开腔便是一顿训斥:

今天要我来讲漫画宣传技法。但我觉得对你们这种人,画的技法还讲不到,第一先要矫正人的态度。一切宣传,不诚意不能动人。自已对抗战尚无切身之感,如何能使别人感动?

作画先做人。

这是他铭记一生的教诲,也是他一生的信仰。

他去世48周年了

07

07

抗战期间,有人告诉丰子恺,谁谁谁说你的《护生画集》可以烧了。

意思是,当前无需护生,该提倡“救国杀生”。

丰子恺认为,此论调有些荒唐。

从皮毛上看,我们现在的确在鼓励“杀敌”……但是,这件事不可但看皮毛,须得再深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杀敌”?因为敌不讲公道,侵略我国;违背人道,荼毒生灵,所以要“杀敌”。故我们是为公理而抗战,为正义而抗战,为人道而抗战,为和平而抗战……我们是为护生而抗战。

由于这位提议的朋友曾于流难中请自己吃过一顿饭,所以,丰子恺写下这篇《一饭之恩》,以作答谢。

顺道给人留些全新的思考角度。

他去世48周年了

08

08

还是围绕《护生画集》,有人曾质问:要人勿杀食动物,又勿压死青草,那么人只能吃泥土砂石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丰子恺解释说:

护生是护自己的心,并不是护动植物……残杀动植物这种举动,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而把这残忍心移用于同类的人。

一次,丰子恺带着女儿阿宝给一只黄狗喂食镬焦(锅巴)。

镬焦引来了一群蚂蚁。

在父女的眼里,由于镬焦很大,蚂蚁在扛抬之中遇到了许多切实的困难:两根横卧在水门汀上的晒衣杆,如同高山;漏水的浇花壶让运粮大道上出现了没顶的深水,如同深渊。

看得入迷,丰子恺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想起来自己是“人”,可以用人力帮助它们。于是,便让阿宝去帮忙。

经过一番折腾,蚂蚁来到了安全的平地后,丰子恺才从蚂蚁的世界里抽身。

然而,一阵疏忽,险些酿出“大祸”。

只见庭中忽然来客,大步向前,左脚正正落在了这群蚂蚁的上方。

千钧一发之际,丰子恺急忙去抓住他的手臂,用力上提,连连大喊:“踏不得!踏不得!”

来者被吓得不知所以,像化石一般顶着脚尖一动不动,丰子恺连忙搬开他半空中的腿,落到一旁。

阿宝看得惊险,发现蚁群无恙后,拍拍心口说道:“还好还好,险险乎!”

来者俯身看了一看,起来后也拍了拍心口,说道:“还好还好,险险乎!”

客人走后,丰子恺轻声告诉阿宝:

这染匠司务不是戒杀者,他欢喜吃肉,而且会杀鸡。但我看他对于这大群蚂蚁的“险险乎”,真心地着急;对于它们的“还好还好”,真心地庆幸。这是人性中最可贵的“同情”的发现……我们所惜的并非蚂蚁的生命,而是人类的同情心

护生者,护心也。

他去世48周年了

09

09

丰子恺自小不爱吃肉,按他自己的说法,这是半生理性的习惯,一旦吃肉就想作呕。

自他皈依佛门,母亲逝世后,更是基本吃素。

接近十年的戒守,最后竟在一次宴请中破戒。

但他不是为美味佳肴所惑,只是“恐引起主人不安”。

在萍乡,丰子恺偶遇立达学园的学生萧氏夫妇,便受邀作客。

在奔波逃难的历程中,丰子恺深感受人款待的不便,于是,为了减少主人家的麻烦,他决心开荤,随人吃肉边菜。

背后,则默默忍受呕吐的不适感。

他总是这样,不愿麻烦别人,翩翩有礼。

他去世48周年了

10

10

1947年,丰子恺写了一篇《口中剿匪记》,记他的拔牙经历。

里边说,把我的十七颗牙齿,比喻成一群匪,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这匪不是普通的“匪”,而是官匪,贪官污吏。

它们原是我亲生的,从小在我口中长大起来的……它们站在我的言论机关的要路上,帮助我发表意见。它们真是我的忠仆,我的护卫。讵料它们居心不良,渐渐变坏。起初,有时还替我服务,为我造福,而有时对我虐害,使我苦痛。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为我造福的能力,而一味对我贼害,使我奇痒,使我大痛……

文章刊发后,原本又该是一记反讽官场的武器。

谁知,报社因为害怕得罪当局,竟偷偷把“官匪”二字删去。

得知后,丰子恺甚为恼火。

年近半百,意气不仅不输当年,反而更盛,直戳社会的痛楚。

他去世48周年了

11

11

许多年前,丰子恺曾对“晨梦”发表过一番感慨:

天一亮,小孩子就醒,像鸟儿在我耳边喧聒,又不绝地催我起身。然这时候我正在晨梦,一面隐隐地听见他们的喧聒,一面作梦中的遨游。他们叫我不醒,将嘴巴合在我的耳朵上,大声疾呼“爸爸!起身了!”立刻把我从梦境里拉出。有时我的梦正达于兴味的高潮,或还没有告段落,就回他们话,叫他们再唱一曲歌,让我睡一歇,连忙蒙上被头,继续进行我的梦游。这的确会继续进行,甚至打断两三次也不妨。

他将这种情形总结为:

一面在热心地做梦中的事,一面又知道这是虚幻的梦。

等到孩子大哭,或是梦完结了,此时的丰子恺也清醒了。

于是,他毅然起身,披衣下床,转而满脑都是“今日有何要务”的思考。

这时,晨梦中的种种妄念已被抛诸脑后,再不得一丝留恋和计较。

想起古语“人生如梦”,丰子恺察觉,这是种当头棒喝。

无穷大的宇宙间的七尺之躯,与无穷久的浩劫中的数十年,而能上穷星界的秘密,下探大地的宝藏,建设诗歌的美丽的国土,开拓哲学的神秘的境地。然而一到这脆弱的躯壳损坏而朽腐的时候,这伟大的心灵就一去无迹,永远没有这回事了。

人生与晨梦的相似,在于两者终将消逝,在时空中了无痕迹。

丰子恺说,梦醒之后有“真我”,人生之外,也应当有“真我”。

他说,我们都有“真我”的,不要忘记了这个“真我”,而沉酣于虚幻的梦中。我们要在梦中晓得自已做梦,而常常找寻这个“真我”的所在。

在世间“热心做人”,又能保持清醒,这就是丰子恺。

他去世48周年了

参考文献:

丰子恺:《丰子恺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

盛兴军编:《丰子恺年谱》,青岛出版社,2005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最爱历史的头像最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