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当皇后大概是上天注定的。
她母亲在怀她的时候,曾梦到过一轮圆月进入自己的腹中。在古代,这种异象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诞生之人的不平凡。
成年后的王政君先后嫁过两任丈夫,夫家通通暴毙。
直到她爹王禁听信了一个江湖术士之言,认为女儿贵不可言,将其送入宫后,王政君自带“克夫”Buff的命运才由此发生转变。
抽签式宠幸
那一年,第三次嫁人的王政君芳龄十八。
王禁听闻术士之言后,若有所悟,认为自己的女儿大概只有身为九五之尊的汉宣帝刘询,也就是那个出生在牢里大难不死的刘病已才配得上。
于是,他便托人找关系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为“家人子”(汉代后宫中无品级的备选女子),供皇上享用。但当时身为皇帝的刘询已近中年,再加上自己对故皇后许平君的一往情深,王政君等新进宫的“家人子”们都无缘侍奉皇上。
所幸,深宫寂寞的日子很快便过去了。
王政君进宫一年后,太子刘奭最宠爱的司马良娣突然暴病身亡。由于司马良娣临死前说自己是死于后宫姐妹的流言蜚语,因而在司马氏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奭都把自己锁在寝殿内,谁都不见。
汉宣帝一看,这样不行啊,且不说太子是“国本”,在自己百年之后要继承大汉江山。就算是个普通人,看到自己的儿子整天闷闷不乐,呆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不见人,当父母的哪有不担心的。
既然太子不满东宫诸妾侍,那换一拨新人,说不定刘奭的心情就会大好。
在汉宣帝刘询的安排下,太子的养母王皇后(即后来邛成太后)亲自领着王政君等到东宫探望太子。
▲汉元帝画像,这个时候的他还沉浸在爱妃离世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见到自己的母后来了,心情不好的刘奭也不便发作。他十分明白,此刻母后与父皇宫中的家人子驾临东宫所为何事。说实话,此时的他,还沉沦在司马良娣去世的哀伤当中,根本就对选宫人没兴趣。不过,既然母后亲自驾临,想要随意推脱也是不可能的,那还不如干脆点,直接做出选择。于是,刘奭随口说了一句:“就她吧,看着还凑合。”
当时,王政君的座位离太子最近,着装与他人不同,在家人子中很是出众。
王皇后以为刘奭喜欢王政君,赶紧命宫人将其梳洗打扮后,送入东宫。
说来也是奇怪,在王政君被送入东宫以前,包括去世的司马良娣在内,东宫已经有十余名太子姬妾了,她们中居然没有一人为刘氏皇族生下一儿半女。而王政君不同,第一次被临幸,即为汉宣帝留下了一名皇长孙。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王政君诞下一子。汉宣帝颇为高兴,亲自取名刘骜(骜,千里马之意),赐字“太孙”。
母凭子贵,王政君在东宫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可有可无的皇后
黄龙元年十二月(公元前48年1月),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登基称帝,是为汉元帝。
此时,汉元帝膝下仅刘骜一子,故刘太孙顺利升格为“皇太子”,入主东宫。太子之母王政君顺理成章成了王皇后。
自古皇后这个位置,能坐得舒心的人就不多,王政君也是如此。尽管西汉尊奉所谓的“帝后一体”,但王政君本身对汉元帝而言,就是无奈之下随便做的一个选择。如今,她为自己诞下一名皇嗣,倒是为刘氏皇族作了些许贡献,得了个皇后之位,也不算辱没了她。因此,自打王政君生下刘骜后,汉元帝就几乎没搭理过她,甚至还一度因太子之事想掀了她的后位。
原来,性格谨慎的太子刘骜随着年龄渐长,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松弛了。以前在父、祖膝下孜孜以求的模样发生了转变,如今的他终日沉湎玩乐,花天酒地。更有甚者,当从小与自己一块游学的小叔叔、中山哀王刘竟去世的时候,前往吊唁的太子居然一滴眼泪也没流。种种迹象,让汉元帝看在眼里,痛在心中。
▲不成器的太子刘骜,即未来的汉成帝。 图源/电视剧照
此时的汉元帝,也早已不是当年独宠司马良娣到要“生死相许”的那个痴心少年。在这后宫之中,如今最受宠的当属两人——傅氏和冯媛。两人皆为汉元帝诞下皇子,其中傅氏所生的皇子刘康,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深受汉元帝宠爱,早早即受封定陶王,常与皇帝“坐则侧席,行则同辇”。爱屋及乌,汉元帝特别设立昭仪(仅次于皇后)的品级授予傅氏和冯媛,以提升两人在后宫中的地位。
刘骜与刘康,两相比较,立判高低。汉元帝常常想借故废掉刘骜,改立刘康为太子。然而,刘骜到底是曾获汉宣帝认可的继承江山的人选,汉元帝也不好轻易忤逆先皇的意思,只能继续让其在太子之位上呆着,对太子的生母王政君则更加地冷淡了。
汉元帝在位时间不长。在“昭君出塞”后不久,汉元帝病入膏肓,于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崩于长安未央宫。
害怕失权的太后
此时,在皇后位置上提心吊胆过了15年的王政君,已经39岁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由皇后升级成太后的她,终于可以摆脱束缚,活出自我了。
也就是从此刻开始,靠着王政君的“裙带香风”,王氏家族的“五将十侯”即将登场。
▲太后王政君,即将开始数十年的“扶弟魔”生涯。 图源/电视剧照。
王政君认为,自己之前不得先皇重视,是因为自己家族的底子不够厚,势力不够强。当年深受汉元帝宠爱的昭仪冯媛,是左将军冯奉世的女儿。为汉元帝生下阳阿公主的卫婕妤,其姑姑为汉宣帝的卫婕妤。就连那个死去多年的司马良娣,也是太史公司马迁的曾孙女。而自己呢?父亲王禁在自己入宫前,不过是一个秩比三百石的廷尉史(相当于今天的处级干部),在西汉政坛上默默无闻。怎么看自己都不是过去那些“情敌”的对手啊。
因此,她必须给予家人足够的权力和地位,才能抚慰那颗卑微脆弱的心灵。
借着操纵朝政的便利,王太后开始大肆分封自己娘家。大哥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统管朝政。其他兄弟如王谭、王音、王崇、王商、王根等皆封侯,食邑万户。
这还不够,王太后把家里能封的人都封赏了,封完兄弟,封子侄,甚至连不姓王的同母异父弟苟参,她也想封。以至于朝廷之上,“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职”。这可比汉武帝时期执掌军权的卫、霍家族厉害多了。
对于这些,新登基的汉成帝刘骜并不是不清楚,只不过这会儿他也无可奈何。一来,掌握大权的这些人不是他舅舅就是他的表兄弟,牵一发而动全身。二来,王氏家族的“五将十侯”势道气焰嚣张,汉成帝也没能耐动他们。
当时,王太后的弟弟、成都侯王商生病,为了方便疗养,他伸手向汉成帝要来宫殿避暑,想享受皇帝待遇,丝毫没把汉成帝放在眼里。皇帝自然心里不痛快,拒绝了。结果,王商直接绕过汉成帝,派人凿穿长安城,引渭水到自家庄园。这不仅坏了长安城的风水,也僭越了该有的规矩。
这还不算什么,王太后的另一个弟弟、曲阳侯王根更加嚣张,直接在自己府邸里原样复刻了未央宫白虎殿,享受起帝王般的生活。
汉成帝再能忍,也忍不了这些逾制行为。他决定给这俩舅舅一点颜色瞧瞧。谁知,还没等汉成帝动手,这俩国舅就自行前往太后宫中认罪,来个恶人先告状。汉成帝见状,也不好直接忤逆太后,只得作罢。
可以说,汉成帝的声色犬马,不理朝政,一定程度上是被母族强大的外戚政治逼出来的。不让朕好好当执政,朕宠幸后宫,总行吧。
不好意思,当妈的王政君并不这么想。她还是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舅舅、老表们的帮衬下,处理好政务的。
何以见得呢?在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俩出现以前,汉成帝喜欢男宠张放,《汉书》说张放平日里“与上卧起,宠爱殊绝”。皇帝出巡还带着他,以家人相称。本来这也没多大事,汉朝皇帝喜欢男宠是一项“传统”,汉文帝的邓通、汉武帝的韩嫣,基本都这样。只要不影响传宗接代,问题就不大。但在王政君眼里,这就是不行。最终,张放被以“莫须有”的罪行流放外地,离开了汉成帝。
王政君并非因为道德伦理的原因看不惯张放的所作所为,而是担心张放是汉成帝的“枕边人”,很有可能获赠后宫中的部分权力。
历代后宫中的权力争斗都是非常惨烈的,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没有情面可讲。而王政君作为在汉元帝朝被冷落了十几年的皇后,虽然没有被废,但等同于“无”的存在,或许也让这个女人更加害怕权力的得而复失。
不管是被流放的张放,还是后来宠绝后宫的赵合德、赵飞燕姐妹,王政君对他们,心里多少都会有些不痛快。不为别的,就是权力。
权力这玩意让王政君又爱又恨。一方面,她必须通过紧握手中的权力来维持自己尊崇的身份。另一方面,她又得紧盯着家里那几个兄弟,防止他们有篡位之心。因为从根本上而言,她毕竟是汉室的太后、皇帝的生母。
如果刘氏王朝改姓王了,她能不能当太后那还得两说呢。因此,即便当时皇上的权力被架空了,她也没有趁机夺权,而是从旁尽心辅佐,尽力维护大汉江山,不致于使其一朝灭亡。
好在,她的这些兄弟们,虽然飞扬跋扈,权势熏天,但多少还是给老姐妹几分薄面,一起辅佐大外甥汉成帝做好劝课农桑、交结邻邦的工作。
篡位者出现了
老一辈的人能这么想,年轻的可就不一定了。王氏家族的众外戚中,还真有这么一号人物想尝试捅一下汉室的天,看看会怎样。
他就是王莽。
▲王莽画像,这个不老实的侄子准备捅破大汉朝的“天”。
王莽他爹王曼是当朝太后王政君的兄弟,可惜死的早,当年王政君封五候时,他没赶上。但老姐妹是不可能亏待自家兄弟的,王曼即便一早就死了,也还是被追封为新都哀侯。
由于父亲早逝,没能赶上王家发迹的好日子,王莽在王氏一门中并没有多显贵的地位。相反,孤儿寡母无依无靠,过得甚是凄苦。
不过,这并没有妨碍王莽日后飞黄腾达。这小子年轻时是个聪明孩子,懂得钻营,啊不,那叫“懂得感恩”,对有心提拔自己的叔伯长辈们谦逊有礼。据说伯父王凤病重,王莽日夜侍奉,亲尝汤药,衣不解带,愣是把自己的堂兄弟们比了下去,以至于王凤临终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孝心可嘉的侄子,极力向汉成帝保荐。
王凤死后,得到保举的王莽进入朝廷中枢,历任黄门郎、射声校尉,继承了他爹留下来的新都侯爵位。由于他早年一直以谦恭有度、清廉简朴的面目视人,常常接济穷人,帮扶百姓,在民间素有贤名,与他那群“敢把自己当皇帝”的叔伯们很不同,因此,即便他姓王,汉成帝对他也很放心。
汉成帝去世前,王莽已经接替诸位叔伯成为西汉王朝新的大司马大将军,跻身王氏第二代的实权代表人物。
天有不测风云。正值壮年的汉成帝在纵欲过度后,突发心脏病驾崩了。身后没留下一儿半女,皇位也传到了当年王政君“情敌”之一傅昭仪的孙子,定陶王刘欣的手中。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去世后,刘欣即帝位,改元建平,史称汉哀帝。
汉哀帝登基后,王政君从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身份更加尊贵了。不过,汉哀帝并不信任王氏家族,见到满朝姓王的官员,他也有样学样,先后尊奉自己的生母丁姬为丁太后,祖母傅昭仪为太皇太后,让他们与汉成帝的生母王政君、皇后赵飞燕并列。随后再找机会把王氏外戚集团成员一个个踢出权力中心,王根、王莽等先后被罢职回家。取而代之的是,汉哀帝的母系丁氏家族。汉哀帝舅舅丁明担任大司马、骠骑将军,辅佐朝政。丁太后的叔叔丁望为左将军,戍卫京师。丁氏一门为大将军、九卿、侍中者,亦有十余人。
眼看丁家比王家更牛逼,自己手上的权力被一点点剥夺,大概这世界上没有人比身为太皇太后的王政君更着急的了。可这也没辙,现在的皇帝不是她的亲孙子,她想掌权,门都没有。
但王政君身子骨硬朗,硬是熬死了自己的“情敌”傅太皇太后和汉哀帝之母丁太后。而继承汉成帝皇位的汉哀帝,也是个短命鬼,在位仅7年就驾崩了。
汉哀帝无子,身后只留下一个命运多舛的男宠董贤,以及一个成语故事“断袖之癖”。
汉室再次陷入“皇帝荒”。
汉哀帝绝嗣,意味着汉元帝留下的三脉中,两支已断后。仅汉元帝冯昭仪所生的中山王一系,还有个9岁的小娃娃刘衎[kàn]。皇位毫无疑问地落到了刘衎头上,是为汉平帝。
汉平帝年纪还小,亲政是不行了。奶奶辈的王政君相当清楚,此时正是咸鱼翻身的好机会。为了防止再次大权旁落,她决定先发制人,一边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召新都侯王莽入宫治丧,辅佐汉平帝;一边指使朝中大臣弹劾董贤在汉哀帝卧病时不亲侍医药,逼令董贤自杀。
经过一番布置后,王氏外戚集团重回汉室朝堂,王政君也以太皇太后的身份重新掌控后宫。
只是她不知道,重新返回朝堂的王莽,已经不甘心再给汉室娃娃皇帝打工了。他要改朝换代,让天下姓王。
王氏再度崛起
此时,王政君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
从18岁那年入宫,久居深宫50余载。虽然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她先后扳倒了与自己分享老公的一众“情敌”,靠着王家的势力,坐享权力带给她的红利。但一个少女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深宫,未免也太过于悲哀了。特别是,赵飞燕、傅氏等曾经想要分享她的权力的人一个个退出“游戏”之后,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就更加明显了。
对此,重掌大权的王莽又怎会不清楚。为了让老太太高兴,也为了让自己更方便地掌控汉室朝政,他一方面继续以谦恭的行事作风拉拢朝臣,让他们对自己歌功颂德;另一方面,加紧讨好自己那老姑妈,他提议王政君放心将权力交托给自己,多出宫走动走动,看看美好的大汉江山。
王莽此议,正中王政君下怀。
毕竟这些年老太后除了在后宫中为了王氏一门的权力忙前忙后,也没干过别的事情了。如今年纪大了,再看看身边有个名声人人夸、又为自己考虑的大侄子,老人的心里大概是相当宽慰的。
此后7年间,王政君在大侄子王莽的安排下,过着舒适的半隐退生活。而王莽则利用这段时间,一步步地将朝堂上重要位置的人选换成自己人。继王莽之后,成都侯王商的儿子王邑、安阳侯王音的儿子王舜相继入朝担任大司空、大司徒等职。自此之后,西汉朝堂上,位高权重的“三公”,皆出自王家。
王氏的再度崛起,即将敲响汉室的丧钟。
与后世诸如曹操、杨坚等实力爆表的王朝终结者一样,王莽也热衷于让前朝皇室拥有自己的血统。为了保障王氏家族权力长盛不衰,王莽谋求与皇家“亲上加亲”。在太皇太后的默许下,王莽将自己的女儿王嬿送入宫,给汉平帝当皇后,史称孝平皇后。
送女儿入宫当皇后,并非仅仅为了混乱皇室血统,更重要的一点是,万一皇帝又驾崩了,自己的女儿就成太后了,那他王莽就是太后的生父。
元始五年(公元5年),汉平帝崩于未央宫,时年14岁。死因存疑。有人说,他是被王莽谋杀的。不过,在汉平帝病重时,王莽却曾经摆出一副“我愿折寿十年换天子平安”的模样,因此,在汉平帝死后,朝堂之上,还是以王莽为百官之首。
至此,汉元帝三支血脉已彻底绝后。
▲赵飞燕,传闻汉成帝就是死于她身边。 图源/电视剧照
王莽主张立汉宣帝玄孙刘婴为新皇帝,刘婴时年两岁。此举引发了汉室皇族的集体不满。汉元帝绝嗣,但汉宣帝除了刘婴这个玄孙外,还有好几个曾孙。王莽却仗着朝中的威望,愣是无视了皇室宗亲的意见,立了年仅两岁的刘婴。用意已昭然若揭。
此时,王莽已经51岁了,眼见自己那老姑妈还活着,估计他自己也不想等了,决定撺掇群臣向太皇太后上奏折,希望册封自己为“摄皇帝”。
久未涉及朝政的王政君这才明白过来,大侄子敢情从一开始就想当皇帝,用尽全力讨好自己就是为了早日实现“梦想”。此时朝廷上大家都记住了王莽的好,哪有她老太太说话的份儿?
王政君之死
王政君只得顺水推舟,让王莽做了“摄皇帝”。只不过从此刻开始,王莽那忠孝两全的好形象,在王政君那里已经稀碎。
第二年,不满刘婴当皇帝的汉宣帝曾孙刘信在东郡太守翟义的扶植下,首先发难。消息传到长安时,王政君特别开心,逢人便说:“我就知道王莽那小子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如今汉家宗室人人揭竿而起,王莽的好日子大概到头了。”
王莽找来一个叫哀章的人弄了两本小册子,大致的意思是,汉高祖刘邦觉得汉室江山应该托付给王莽,国家才能太平。
随后,王莽堂而皇之地改定国号为“新”,自立称帝。
消息传入宫中,王政君明白,要对付王莽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唯今之计,只能拿稳手中那方从秦始皇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他王莽想当皇帝,没这块印,这皇帝再真也是假的。
王莽也明白这道理,登基第一时间就派自己的堂弟王舜去找老姑妈要玉玺。可怜老太后,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见到王舜,王政君心里有万般的不情愿。她说:“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王舜到底还是顾念点亲情的,没有硬夺,而是心平气和地告诉太后,王莽对玉玺志在必得,您老两腿一伸,走了,王莽照样能拿到他想要的,您应该不想身后落得个弃尸荒野的下场吧。
▲今天的西安,曾经的长安城。 图源/图虫创意
王政君一辈子争来的这点权力,现在要全部让出去。她始终还是不肯,于是史上诞生了经典的一幕:
她怒掷玉玺于地,愤愤地说:“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
王莽篡位后,到底还念及了一点血缘关系,给王政君上了新的尊号“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同时自作主张把汉元帝的庙宇毁了,给自己的姑妈盖新宫殿,名曰长寿宫,祈求太后长寿无疆。只是不知道曾身为汉元帝皇后的王政君住进这宫殿中,心情到底有多复杂。
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历事五朝、坐尊四朝汉家后位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终以84岁高龄离开人世。东汉史学家班彪曾对其评价:“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
王政君这一生,活的就是一个字——“权”。大概没有什么比权力更让她安心的了。只是,位高权重,到头来终是一场空。
她没有灭西汉,但西汉却因她而亡。正如王夫之所说:“亡西汉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
参考资料: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9年
陈其泰:《<汉书·元后传>:西汉后期政治危机的集中写照》,《求是学刊》,2018年第6期
张海丹:《王政君新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2期
吴贝贝:《元城王氏与西汉后期政局研究》,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