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彻底崩塌,这个男人太冤了

人世间最大的冤屈,莫过于被冤枉了数百年,却不知道找谁说理去。

在包青天系列故事中,无论是小说描写还是电视剧演绎,都有一个贯穿全线的大反派“庞太师”。他就像同时期杨家将系列中的潘仁美一样,是个谗佞之臣,倚了国丈之势,每每欺压臣僚;又有一班趋炎附势之人,结成党羽,明欺圣上年幼,暗有擅自专权之意。

中国武侠小说开山之作《三侠五义》的作者石玉昆赋予了“一肚子坏水”的庞太师一个熟悉的名字——庞吉。庞吉不仅怂恿自己的儿子贪污赈灾粮款,供其挥霍;甚至还在天子脚下的开封府搞起了拐卖儿童的勾当,借此弹劾包拯等人治理地方多有疏漏。

之后近两百年的时间里,随着《三侠五义》的广泛流传,那些名字与“庞吉”同音的人,都遭到了莫名的诋毁。

这其中,最冤的当属北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庞籍

你看,庞籍与庞吉,不仅名字同音,而且生活在同一时代。最有趣的是,在北宋官方赐予庞籍“诰封三代”的荣耀中,他的祖上获赐官位皆为太师。

如此,姓庞,名籍(与吉同音),祖宗三代都是太师,还不是妥妥的庞太师?

1

1

但这一切,对于北宋仁宗年间的那个历史人物庞籍来说,太不公平了。

历史人物庞籍(988—1063),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庞格供职北宋最高学府国子监,为国子监博士(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教授)。

在家学熏陶下,庞籍27岁考中了进士。

与宋朝其他大儒名人一样,刚刚考中进士的庞籍也没有一来就做得大官。在他最初的工作履历中,所得的职位只是黄州司理参军(相当于八九品芝麻官)。不过,说来也巧,当时他的顶头上司是日后宋仁宗的另一位宰相夏竦。

据说,在庞籍任黄州司理参军期间,夏竦对这个仅比自己小几岁的同僚下属颇为关照。某次,庞籍生了一场大病,卧病在床,感觉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遂让人请来夏竦,对其交待后事。结果,夏竦见了他之后,直接哈哈大笑,称:“你小子这么年轻就想死?哪有那么容易!你听着,你不仅不会死,以后还会当宰相。只不过,你这宰相当的时间没我长,也是全天下最穷的宰相!”

庞籍一下子就被逗乐了,说:“夏竦你个老小子逗我是吧,天底下哪有宰相是穷人的道理?”

夏竦说,你为人正直老实,让你去干那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你肯定做不出来。如此,只老老实实拿工资本分做事,你如何不是那群宰相中,最穷的一个?

数十年后,夏竦之言,果然应验。在庞籍晚年退休之后,想起此事,还特地赋诗:“田园贫宰相,图史富书生。”

庞籍考中进士到黄州任职时,宋真宗已进入执政晚期。后来,继承宋真宗皇位的是年仅9岁的皇子赵祯,即宋仁宗。由于赵祯年纪还小,刘太后临危受命,垂帘听政。到了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临朝称制12年的刘太后薨了。临终前,刘太后除了穿上衮服到宋朝太庙中过了一把“女帝”的瘾外,还曾试图以一份《内东门议制》,将太后称制的权力过渡给自己的“好姐妹”——宋真宗的杨淑妃。

人设彻底崩塌,这个男人太冤了

▲刘太后画像。

对此,时年已23岁的宋仁宗心中极其不满。可是,在“以孝治国”的思想指导下,宋仁宗也没有多少底气敢夺回属于自己的君权。毕竟在父亲宋真宗去世后,陪伴和教导自己的只有刘太后和杨淑妃,两人就像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即使有时严厉,但出发点都是好的。无奈,宋仁宗只好将“大娘娘”(刘太后)留有遗诏,让“小娘娘”(即杨淑妃)继续垂帘听政的事情,拿到朝上让群臣议论。

听闻太后特别留有遗诏说明皇权的交割,众臣谁也不敢轻易违抗。朝堂上,一下子鸦雀无声。

这时,站在角落里的殿中侍御史庞籍突然站了出来,高呼支持宋仁宗亲政,并要求皇帝当场烧掉太后留下的《内东门议制》。

有了庞籍的行动支持,宋仁宗也终于下定决心,亲自临朝听政,尊杨淑妃为保庆皇太后,奉养后宫,颐养天年。

就这样,宋朝的“仁宗盛治”如期而至。当时主管宋朝言官系统的御史中丞孔道辅对庞籍评价颇高,认为他是真正替皇帝考虑的“天子御史”,有别于那些看权贵脸色办事的人。

2

2

不久后,庞籍即被宋仁宗任命为开封府判官,负责协助开封府尹办理地方政务。

开封府判官虽然权力较大,但天子近畿,达官贵人云集,是非极多。想要平衡各方关系,处理好地方政务,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庞籍刚到任,就遇到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当时,宋仁宗极度宠爱的尚美人派内侍前往开封府传教旨,要求免除开封府境内工人的商业税。众所周知,教旨乃是皇太子或诸侯王一级对其下属颁布的命令。一个小小的美人,在宋朝后宫中仅位居四品,也敢扯出虎皮当大王?

人设彻底崩塌,这个男人太冤了

▲宋仁宗的宠妃尚美人和杨美人,来源:剧照。

但这个尚美人还真不是一般后宫货色。仗着官家的宠爱,她不仅胆敢联合当朝宰相吕夷简,怂恿官家废掉郭皇后;还敢结交宗室,卖官鬻爵。就连之前在宋、辽战争中被俘虏的王继忠叛变投敌后,其儿子王怀德也曾通过尚美人的关系,获得了宋朝的官位。而这些,官家宋仁宗睁只眼,闭只眼。可见,尚美人在后宫之中势力的强大。

当尚美人的教旨传到开封府时,身为判官的庞籍却拒不接旨,而是转头上奏宋仁宗称:“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的确,尚美人此举颇有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意味,可这不都是他宋仁宗给惯出来的?庞籍本意或许想借此事让宋仁宗警醒,惩办尚美人一伙。

宋仁宗接到庞籍的奏疏后,不痛不痒地批复道:“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以后宫中再有人乱传旨意,地方官不能接旨。既表明了自己不愿处罚尚美人的心思,也承认了庞籍的功劳。

自那以后,宋仁宗一朝,鲜有后宫干政之事。

在庞籍从政生涯中,他始终看不惯朝中的结党营私现象。当时,同为地方官吏的范讽特爱结交权贵,庞籍没少借用自己上疏的机会,弹劾这位同僚。但范讽早先已拜在宰相李迪的门下,庞籍弹劾他人之事,很快就被李迪获知。为防止范讽东窗事发,李迪不仅利用自己的职权把庞籍的奏折压了下来,还特地向宋仁宗上奏,庞籍纯属闲着没事干,疯狂弹劾一位好官,理应严惩。

宋仁宗知道庞籍并非蛮不讲理的官员,只不过在奏疏中缺乏证据佐证范讽的“犯罪事实”。因此,对庞籍的判决是轻罚其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到地方上负责社会民生及部分官员察举监察事务。

人设彻底崩塌,这个男人太冤了

▲庞太师庞吉,来源:剧照。

但庞籍嫉恶如仇,对宋仁宗的宽容,并未见好就收。到广南东路上任后,他还不忘给宋仁宗再上一道奏折,称自己上次弹劾范讽时,奏疏中所提及的一些事情,范讽还没交待,建议有司从重处理范讽交结权贵、危害朝廷正常行政秩序等问题。

与上次一样,庞籍的奏疏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随即,他从广南东路转运使的位置上,被改贬为太常博士,被召回京到国子监教书反省去。

与此同时,跟宰相李迪交好的范讽在党争的过程中,成为了宰相吕夷简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吕夷简的“神助攻”下,范讽终遭贬官。

3

3

在宋仁宗长达41年的执政生涯中,宋朝除了要面对北方实力强大的契丹辽国,国境西北边也崛起了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西夏。

景祐五年(1038年),西夏创始人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正式登基,称国大夏。李元昊大封群臣,并以臣子的身份,遣使给宋仁宗上表,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西夏政权,并遣使互市友好。

尽管兴庆府所属的灵州,在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时就已由党项族人占据,但从李继迁到李元昊的父亲李德明,两代人都是本本分分地给宋朝当臣子。如今李元昊居然悖逆祖先,擅自称帝,宋朝上下岂能坐视不管?

宋仁宗听到此事后,立即下令对李元昊实施“削夺赐姓官爵”等处罚,并停止边境互市,在宋夏边境发布檄文,重金悬赏李元昊首级。而李元昊也在摸清宋朝的态度后,遣使辽朝,借机与辽国结盟,共同施压大宋。

在此情况下,宋朝与西夏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从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的三川口战役开始,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宋夏之间爆发了三场重要战役,宋军每战必败,损失惨重。为扭转战场形势,挽救败局,宋仁宗曾派遣名臣范仲淹、韩琦等到前线督战。但令人意外的是,范仲淹等人的到场,并未能给武备本来就极度羸弱的宋军带去多少希望。反而,在之后的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中,宋军再度遭遇惨败,大将任福、葛怀敏、曹英等以身殉国,其下士卒死伤惨重。

人设彻底崩塌,这个男人太冤了

▲范仲淹,来源:剧照。

值此危难之际,已回朝升任左谏议大夫的庞籍向宋仁宗上疏,要求朝廷削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加大边军军费补给与支出,对于奋勇杀敌的将士要不吝赏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庞籍的建议,无疑给了宋仁宗在惨败战局下一丝希望。宋仁宗不仅完全同意庞籍的建议,还急调他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协助韩琦、狄青等人布置对西夏的作战。

延州是西夏与宋朝数次战争的前沿要地。庞籍到任后,映入眼帘的是,宋朝百姓因战火而流离失所的情景,城中遍布残垣破瓦,土地失耕,杂草丛生。还有十万戍城将士,无处安居,散落城中各个角落。

为了扭转颓废的军心,保护城中的百姓,庞籍对尚留在城中的将士约法三章,并组织众人修复城池。城中逐渐恢复生气。或许因庞籍早年间两度抗旨皆无事的缘故,驻守延州的宋军没有一人敢忤逆他的命令,延州的治安及城防焕然一新。

随后,考虑到西夏军队兵抵延州需经过一个叫桥子谷的地方,庞籍先下手为强,派狄青领着万余部队到此驻扎屯田。如此一来,西夏大军想要再东进就困难了。

待局势稳定后,庞籍让军中年纪较大的士兵提前退休,回家务农,全力保障军需粮饷的输出。这样,身强力壮的士兵在前头冲杀,不用再担心回城后没有吃喝。宋军以战养战的持久性作战思想,正式形成。

而随着宋夏关系恶化,西夏在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也尝到了国中经济崩溃的恶果。史料记载,在这段时间里,宋朝停止了对西夏的经济援助,禁止西夏所产青白盐入境,导致西夏境内的粮食、绢帛、布匹、茶叶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奇缺,物价昂贵。

更惨的是,作为西夏的盟友,辽国还有自个儿的“小算盘”。这个第三方一直想借用新兴的西夏作为“敢死队”,替辽军南下打开战略通道。

没办法,宋夏战争最后逼得李元昊提前遣使求和。

不过,再怎么说,李元昊也是这场战争明面上的胜利者,于是他耍了个“小聪明”——派亲信野利旺荣修书一封,说明自己愿意接受招安,并询问宋仁宗能否对派去的官员也一并封赏为太尉。

像这种明目张胆要官的议和,搁在平时,宋仁宗铁定不会同意。可是,宋夏战争对两个政权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此时,宋仁宗只想尽快结束战争,所以同意了李元昊的说法,让庞籍照这个意思,拟信一封给李元昊,要对方尽快将议和提上日程。

庞籍却看出了其中的问题。他赶紧上奏宋仁宗:“太尉位居三公,不是一个使者应该享有的官阶和官职。即便官家您不计较,您细想下,他野利旺荣是李元昊手下,野利旺荣都是太尉三公了,那李元昊还能乖乖称臣?”

宋仁宗一听,问题确实大了。遂命令按照庞籍的意思办理,要求李元昊重修书信。

4

4

宋夏最终停战议和,庞籍功不可没。在李元昊再度臣服宋朝后,宋仁宗论功行赏,庞籍获升枢密副使,随后又升至枢密使,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真的成为了当年夏竦口中的庞宰相。

作为宋夏战争的功臣,曾先后与韩琦、范仲淹、庞籍等人共过事的名将狄青也获得了职位的提升。狄青出身不好,因少年时期与人打架斗殴被捕黥面,发配充军。脸上的刺青,常常让人想起他就是个囚犯。为此,狄青发迹后,宋仁宗曾想让他把脸上的刺青去掉,但狄青没有同意。

人设彻底崩塌,这个男人太冤了

▲名将狄青,来源:剧照。

在宋朝“以文抑武”的环境中,加上狄青脸上的刺字,朝中文官少有能看得起他的。故在宋夏战争之后的侬智高叛乱中,宋仁宗想起用他为宣抚使,带兵平叛,却遭朝中多数官员反对。

宋仁宗只好找来庞籍询问对策。

庞宰相到底是跟狄青共过事的人,极其清楚狄青的个人性格,故对宋仁宗表示,战场上最好能让狄青当机立断,避免文官掣肘,这样打赢战争的概率很高。

宋仁宗听从了庞籍的建议,让狄青独断军务。

狄青一去,果然捷报频传。宋仁宗可高兴了,对庞籍说:“这都是卿的功劳啊。等狄青回来,朕干脆让他当枢密使,晋同平章事,做宰相如何?”

庞籍一听,慌了。他以官家太老丈人曹彬为例,向宋仁宗劝谏道:“昔太祖时,曹彬平江南,擒李煜,欲求使相,太祖不与,曰:‘今西有河东,北有幽州,汝为使相,那肯复为朕死战邪!’”你看,像曹彬这种于国有大功者,在英明神武的宋太祖那儿都捞不到枢密使兼同平章事的职务,狄青凭平定侬智高叛乱和参与宋夏战争立功,就封这样的官爵,太容易了吧。

庞籍的劝谏打消了宋仁宗的念头。但念及狄青为国付出甚多,宋仁宗还是坚持己见,将狄青封为枢密使。

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是宋仁宗对朝堂过于扬文抑武的一次矫正,目的是为了打压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但事实上,狄青的任命问题也许没有这么复杂。毕竟庞籍与狄青相知相熟,狄青不适合官场党争,庞籍也是知道的。正如当初言官反对狄青出任宣抚使一样,朝廷给狄青的定位就是“武人”。让狄青这样一个只适合战场的宿将,加入纷繁复杂的朝廷党争,或许只会害了他。

果不其然,在狄青就任枢密使之后,他的人生开始走入下坡路。最终,在朝廷一堆文官的反对下,一代名将被贬陈州,发病死,享年49岁。

5

5

在宋仁宗一朝,庞籍除了有举荐狄青、结束宋夏战争之功外,在晚年还向宋仁宗进言,请求选择宗室内有才少年为皇太子,以便为多年未有子的宋仁宗及前途未卜的大宋王朝留条后路。

这样一个人,绝对算得上是大宋的功臣与忠臣。

回过头来,《三侠五义》中的庞太师,到底是谁?在历史中是否有原型?

还真有。但绝对不是莫名其妙“躺枪”的庞籍,而是宋仁宗一生挚爱的温成皇后张氏的伯父、三司使张尧佐

众所周知,宋朝中央,相权被一分为三,除了中书门下省的长官外,枢密使和三司使同属宰相级别。张尧佐所任的三司使管天下财赋,大致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部长,可谓位高权重。

可张尧佐在担任三司使时,宋朝天下却不大太平。据说,在张尧佐主持天下财政大计期间,大宋境内地震频发,黄河改道,洪水泛滥,民生凋敝。为此,张尧佐没少被宋仁宗手底下的言官指着鼻子骂。这其中就包括当时身为言官的包拯。

这已经不是包大人第一次弹劾张尧佐了。想当年,张氏为了让自己家族的门第更高,还曾请宋仁宗对张尧佐加官进爵。对于爱妃的要求,宋仁宗当然一百个答应,可到了包大人这儿,包大人却劝官家“断以大义,稍割爱情”。说话的距离较近,包大人的口水还喷到了宋仁宗脸上。

人设彻底崩塌,这个男人太冤了

▲包青天,来源:剧照。

但随着温成皇后的地位提升,宋仁宗对张尧佐越来越好,在其去世后,还特地追封其为太师。

明清以后,包大人的美名随着公案小说的流行而广为传播,那群曾经被他怒怼过的同僚,自然成了小说家笔下的“大反派”,当然也少不了某太师。只不过,当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被具象文字呈现时,所有的小说家都需要给不确定姓名的“某太师”安上姓名。

结果,《三侠五义》的作者阴差阳错地创造了个名叫“庞吉”的庞太师。从此以后,真实历史上的庞籍,就不明就里地跟小说中的庞吉勾连在了一起,再也说不清楚了。

真实的庞籍病逝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享年76岁。追赠司空,加侍中,赐爵颍国公,赐谥“庄敏”。庞籍死后不足一个月,宋仁宗驾崩,世间只留下一段谁也想不到的历史变形记。

参考文献: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中华书局,1989年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97年

张雷:《北宋名臣庞籍军事思想初探》,《贵州文史丛刊》,2019年第2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最爱历史的头像最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