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唐代汉藏关系好不好?名画《步辇图》给你最直接的答案!

原标题:钩沉 | 唐代汉藏关系好不好?名画《步辇图》给你最直接的答案!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名画《步辇图》

经公众号人文万象(微信号:renwenwanxiang)授权转载。

在我国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建的雄伟的历史博物馆隋唐部分,展出了一幅1300年前,由当时著名的人物画家阎立本画的《步辇图》。这幅名画描述了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即现在的我国西藏地方)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禄东赞的生动场面。这幅画的一侧是:唐太宗坐着“步辇”,六名宫女肩负着这个坐具,两名宫女掌着扇,一名宫女持着红色伞盖。另一侧是:站在前面红袍虬髯的可能是当时的典礼官员;中间一人穿着绣有动物花纹的民族服装拱手致敬的,当是吐蕃使者禄东赞;后面一白衣人,可能是译员。

这幅画的作者阎立本,是唐太宗的主爵郎中,曾为太宗画过肖像,太宗遇有重大事件或游晏,常召阎去画画。这幅画人物生动,情景逼真,它为1300年前汉藏两大民族的友好往来和至今还在西藏流传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婚的美丽动人的故事作了有力的历史见证。

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唐太宗求婚,是在唐贞观十五年。使者名叫禄东赞(藏文史书中称为“伦噶尔”),他从逻些(即今拉萨)出发,经过数千里的草原,到了唐朝京城——长安(即今之西安),向唐太宗献了黄金五千两,还有其他许多珠宝为聘金。唐太宗以汉藏友好为重,答应了这门亲事,以宗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特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入藏。松赞干布也到河源亲迎公主。

文成公主入藏图

文成公主是一个献身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单从这一点来说,她也是值得歌颂的。因为过惯了宫廷豪华生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献身精神的。但是,文成公主的成就还不只如此,她还在那个时代,充当了沟通汉藏两大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她出嫁,从内地不仅带去了大批的生活日用品,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大批的汉族各色工匠和谷物菜蔬的种子,以及医药历算等书籍,从而使西藏人民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显著变化。据新旧唐书记载,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婚后,看到汉族的“服饰之美”,非常羡慕,他从自己做起,“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在文成公主入藏以前,西藏人民“以毡帐而居,无有城郭屋舍”,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结婚以后,“自以先未有婚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据《卫藏通志》载:最初的布达拉宫,就是松赞干布创建的。松赞干布还修建了现在的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以供养文成公主从长安请去的释迦牟尼佛像。文成公主自己又修建了小昭寺,这些事实也证明,文成公主当时从内地带到西藏的大批汉族工匠中,包括建筑工人和裁缝工人。

松赞干布对于汉族人民的先进文化,非常羡慕。为了向汉族人民学习,他派遣“酋豪子弟”到长安,“入国学习诗书”,并请汉族的文人学士到拉萨去,“典其表疏”。吐蕃贵族子弟在长安学习汉文的情况,唐时其他书籍中也有记载。如《册府元龟》载称:吐蕃大臣仲琮,“诣太学生例读书,颇晓文字”。《全唐诗》也说唐中宗时,为柏梁联句,吐蕃舍人明悉腊也参加,他联的诗句是:“玉醴由来献寿觞”。可见这些贵族子弟在长安学习以后,在汉族的古典文学方面,造诣很深。

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唐绣

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以后,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源源不断地传入青藏高原,如《旧唐书·吐蕃传》中载称,唐高宗时,松赞干布派人到内地“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就是一例。西藏流传下来的一首歌颂文成公主的民歌中,说文成公主曾从内地带来大批的工匠、谷物种子和畜种,歌词大意如下: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

给西藏的粮食仓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这首歌词可能有些文字上的夸张,但绝不是毫无根据,可以肯定自从文成公主到西藏以后,汉族地区的谷物种子、优良畜种和各色工匠,源源不断地被送到青藏高原。这对当时西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给西藏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际幸福,这就是西藏广大人民到现在还怀念文成公主,并对她抱有深厚感情的原因。

由于汉藏两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交流,这就必然导致汉藏两族在政治上的联合。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事实也正是如此。自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婚以后,他不仅“以子婿礼”恭敬地对待江夏王李道宗,而且对唐太宗自称为“臣”。当唐太宗征服辽东毕,回返长安,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京致贺,并上书说:“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渡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据《唐书》记载这只金鹅“高七尺,中可买酒三斛”。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派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出使天竺(今印度),在途中遇到叛军的劫掠,玄策派人去西藏向松赞干布借兵,松赞干布即发精兵1200人,又调泥婆罗(即今尼泊尔)兵7000人助之,平定叛乱,这对加强当时中印友好关系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新唐书》和《旧唐书》有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记载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逝世,松赞干布派大臣到长安吊丧,“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置太宗灵座之前”,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赐物二千段”。松赞干布致书当时的唐朝宰相长孙无忌,信上说:“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这说明松赞干布珍视汉藏友好,把保卫大唐帝国的安定作为人臣应尽的职责,因而唐高宗很“嘉许”他,并且由“西海郡王”又晋升其为“宾王”。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称“臣”,以及接受唐朝皇帝的历次封号等历史事实证明,唐朝时期西藏地方已经和唐朝建立了亲密的政治关系。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其孙芒松芒赞继为赞普。他遣使到长安报丧,唐高宗派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赉玺书往吊祭吊”。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继续致力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的伟大事业,和西藏广大人民一起,又生活了30年,到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才逝世。在这30年当中,虽然汉藏两族的上层统治者之间,也曾发生了失和与战争,但友好仍然是主流,而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唐文》独孤及《敕与吐蕃赞普书》云:“金玉绮绣,间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赞普宁忘之乎?”正是当时的友好往来的准确反映。

在这期间,不仅汉藏友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西藏,唐朝人民与天竺(印度)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也有了加强,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有,唐朝僧人玄照等八人,通过吐蕃前往天竺,又从天竺经吐蕃回内地,来去都得到文成公主的资助,这只是一例。

位于青海藏区玉树的文成公主纪念馆

文成公主自从680年逝世以后,到现在已经1336年了,但是消失的是她的肉体,她的精神永远生活在西藏僧俗广大人民的心中,西藏人民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纪念着这位有功于汉藏两大民族的友好团结,有功于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的伟大女性。到过拉萨,参观过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人们一定记得,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都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从艺术角度来看,布达拉宫的塑像是最佳的,栩栩如生,代表了西藏人民在雕塑方面的极高的水平。

在西藏的历史和文学著作中,也有大量关于文成公主的记载,只要有松赞干布,就必定有文成公主。例如西藏著名的萨迦历史学家索南坚赞所著的《西藏王统与佛教历史》(汉释名《西藏王统记》)一书,专章叙述了文成公主,不过所有这些著作都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有着许多虚构的成分,这也正反映了西藏僧俗人民对于文成公主有着崇高的信仰,认为她是神仙的化身。

西藏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

在西藏人民的歌曲中,也有很多歌颂文成公主的歌曲,前面我们引证的就是一例。但是值得特别指出的,乃是藏戏中的传统优秀剧目《文成公主》,每个藏戏团都以能演出《文成公主》为极大光荣。

一千多年来,通过戏剧、歌曲、文学、雕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的宣传,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在藏族地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广大藏族人民群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每个藏族人民都知道,远在千百年前,汉藏两大民族就已经结成了血肉相连、不可分离的深厚友谊,并在此基础上,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些对中国人民不怀好意的人,硬要否认历史事实,并且企图按照他们的主观愿望,歪曲汉藏两大民族的友好关系,挑拨离间,这只能证明他们对中国人民怀有敌意和极不友好而已。

本文原载《民族研究》1960年第3期,文章署名为“子元”。原文标题为“文成公主与汉藏友谊”,现在收入《牙含章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好 文 推 荐

她是香港左派电影界的头牌巨星,金庸的暗恋女神,红遍香江和南洋,走完了传奇一生

毛泽东、周恩来都曾接见过夏梦。而鲜为人知的是,林彪在1971年“九一三”叛逃事件的前一夜,在北戴河官邸放映了一部电影——夏梦主演的《甜甜蜜蜜》。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人物 | 他管钱穆叫四叔,他是理科奇差的文史天才,为救国改学物理,终成中国力学先驱

在当年足球九连冠的成员中,有一个人身高只有1米49,却是清华足球队的绝对主力,高考物理只考了5分,却是当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头名,他的名字叫钱伟长。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廓尔喀佣兵是如何被贴上“亚洲最优秀的士兵”标签的?

二百多年来,英国陆军中一直存在着一支独特的部队——来自尼泊尔的廓尔喀雇佣兵。在西方媒体的包装下,这支部队成为“亚洲最优秀的士兵”,俨然具有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声望,但事实的真相果然如此么?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获得本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国家人文历史的头像国家人文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