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云南人对菌子有多热爱?去了云南,与一位司机师傅聊天,说起菌子,他可以滔滔不绝。叫一位云南朋友去爬山,他多半是不去的,除非约他去捡菌子,他可以凌晨4点起床。当走到山野时,人们已是三五成群,都在不辞辛劳地细细翻找,只为捡到那些心心念念的珍馐美味。

每年的7—10月份是云南人心中的“菌子季”。据云南本地人讲,“雨水到,菌子笑”。炎热的天气,下过一场大雨后,太阳出来的高温一蒸腾,山坡林地里就会很快长满新的菌子。捡菌、吃菌,就成了云南人的头等大事。

在云南的山野中有多少种菌子?据相关数据统计,云南野生菌分为2个纲、11个目、35个科、96个属、约250种,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2/3,被誉为“真菌王国”。而这些丰富的菌子资源,都是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形和气候,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所形成的。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每天早上5点,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来说,要捡菌子,就必须得出门了。据当地的一位捡菌老手讲,早上背上篮筐,拎着棍子,沿着熟悉的山路走遍各个山头;凭着个人多年的经验,可以准确地发现菌窝,才能很快寻得一群聚集的菌子,但同时还要能分辨哪些是可以食用的,否则吃完进医院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个捡菌老手,一个上午,运气好的话,每天可以捡到5公斤多的菌子,少的时候也大概有2公斤以上,这大概是比较好的成绩了。

刚刚捡回来的菌子,新鲜的还带着泥土、粘着草叶、挂着露珠,有青头菌、奶浆菌、谷熟菌、铜绿菌、扫把菌、鸡油菌、干巴菌、一抹绿、松茸、松露……,个个饱满新鲜。但要做菜,云南人依旧要把它们划分了三六九等,不是按价格,而是按口感,配以相应的烹调方式,激发出菌子本真的味道。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云南菜市场正在售卖的菌子 。

昂贵的松茸

采摘松茸,云南人有句话说:“宁可不吃肉,也要趁着时令,抓紧吃松茸!”松茸的主产区有四个,但以云南香格里拉的松茸品质和口感最优。

刚采摘回来的松茸,清洗极为讲究,要快速冲洗,不要浸泡,就为保留上面黑黑的菌衣,这是香味的主要来源。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它的食用方法很多,但最传统的是炭烤松茸——将松茸切成4毫米厚的片,锅里放入小块黄油,直接将厚片两面煎至略带一点金黄色,撒上一点点的海盐就可以了。 这种简单的方式——短时间的高温烹饪,能极大地保留了松茸的香气和鲜味。 当然还可以直接生吃,口感细腻鲜甜。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炭烤松茸

“江湖杀手”牛肝菌

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写到: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汪曾祺所写的牛肝菌,最有可能是黑牛肝,除此之外还有黄牛肝菌、红牛肝菌和白牛肝菌。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黄牛肝菌、红牛肝菌、黑牛肝菌、白牛肝菌

红牛肝菌,雨水后采摘时会越加粉嫩,闻起来还有一股葱香味,又被称为葱菌;因用手摸到会变青色,又叫见手青。它肉质肥美,但同时又是中毒率最高的菌类之一,还是要适量进食。云南最常见的吃法是:洗净切片,和辣椒蒜头一起爆炒。炒熟炒透,就可以出锅。

对于它的喜爱,还有前不久访华的美国财长耶伦。这位老太太抵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云南菜,据说光是见手青就点了四份,其他还有香草烤鱼、炒牛肝菌、大理雕梅小排等。当被认出时,她还回应了满足的笑容。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其 它的,黄牛肝和黑牛肝,安全系数高于见手青。 白牛肝是安全无毒的品种,食用历史也最久。

流奶的奶浆菌

奶浆菌又叫牛奶菌,奶汁菇,因其弄断菇体任何一个部位都会流出类似牛奶一样的液体而得名。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奶浆菌可以生吃,据当地人讲,当进山里捡到奶浆菌时,直接在山泉水里洗洗就可以吃了,味道清甜无比。云南人经常用来凉拌,但为安全起见,还是做熟了吃最好。可以清炒奶浆菌,只放入大蒜爆炒,香味就能让人止不住流口水了。

在云南芒市,景颇族有句俗话,“舂筒不响,吃饭不香”。景颇族人有舂野生菌的饮食习惯,其中舂奶浆菌是最常见的,味道鲜美,香味四溢。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舂奶浆菌

物美价廉的青头菌

一场场淅淅沥沥的大雨过后,物美价廉、口感清爽的青头菌上市了。它们主要出现时间是在6—9月份,是云南非常普遍的一种菌,头顶着个“绿帽子”,基本上人人都敢买,还要买“小骨朵”。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云南人吃的青头菌要配上云南火腿,不用放任何调味料,加几瓣大蒜,味道是相当的“板扎”(昆明地方特色词汇),夹起一块放到嘴里,滋溜一下就滑了进去,口感爽滑,汤汁还下饭超爽。

最多的鸡枞菌

鸡枞种类众多,在云南就有20余种。它是云南较早出现于文人视野的野生菌,如明朝皇帝朱由校,每次吃鸡枞,都偷偷独享。在《南园漫录》中就有写到:“鸡枞,茵类也。惟永昌所产为美,且多”。

云南人把鸡枞也叫“三把菇”“三堂菇”“伞把菇”。鸡枞一般三丛连生,本地人一般把一丛称为一堂,故称“三堂菇”。三堂鸡枞每堂数量不等,有的一堂只有几朵,捆起来成为一把,三堂可得三把,也许这又是称作“三把菇”的原因。当然也有一堂几十上百朵的,有可能一下子就能捡两大背篓,收获感颇丰。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也有只生一朵的独鸡枞,比丛生的更大更粗壮,最大的有斗笠那么大,菌柄有碗口那么粗。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鸡枞可以单独做菜,也可以和其他食材混合做了四五十道菜,但不论何种烹调手法,都不能改变鸡枞的鲜美。

有仙气的竹荪

竹荪,云南昭通的最为有名气,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它是一种寄生在竹子根部的菌类植物,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美丽,被人们称为“真菌之花”,有浓郁的香味,味道特别鲜美。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云南人们喜欢把竹荪放进排骨汤里煮。煮熟的竹荪,用云南的辣子和野生花椒做蘸水,蘸着蘸水的竹荪口感鲜嫩,是独特的云南味道。

个大鲜亮的鸡油菌

鸡油菌多于生在混交林的地上,在云南省西北部出产的鸡油菌个大,颜色鲜亮,菌伞边缘内卷且突出表面很光滑,中间凹陷,肉质紧实肥厚,菌肉为白色或者是淡黄色,特别之处在于有种典型的杏香味,也被叫杏菌,香气浓郁。

云南人吃鸡油菌,主要是煲汤或作为配菜炒肉,要炖得久一些,特别的香味才会出来,营养价值极高,汤色诱人,鲜美可口。

云南人的快乐:捡菌子、吃菌子

当然,云南人喜欢吃的菌子还有很多。一到菌子季,他们就喜欢往山上跑,去捡菌子。但菌子好吃却不好洗,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洗菌人”应运而生,是云南人硬“吃”出了的一个职业。而外地人没有当地人的带路,一般是捡不到菌子的,但可以去菜市场看看,最热闹的地方,聚集着捡菌子的山民,售卖的各类菌子,让人眼花缭乱。

近期雨水增多,野生菌大量上市,价格 据当地人讲还有了明显的回落。本地人可以实现吃菌子自由,外地人可以各类菌子都尝尝鲜。

编辑丨果然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