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北宋/金 钧窑天蓝釉紫斑小碗(局部) 成交价640万港元

201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钧瓷,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自然窑变艺术,打破了宋代单色瓷独步天下的局面,成为中国陶瓷技术发展史上成就光辉的一页。古人曾有诗赞曰:“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

据考古发现,钧瓷的烧造历史始于晚唐,盛于北宋,遗续于金元,前后长达700余年。产地以禹县“古钧州”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延伸,古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云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之说。可见其规模之大和影响的深远。

钧窑有官钧和民钧之分。民钧是商品,可自由买卖,多是小巧玲珑之器。官钧,顾名思义是有着官造背景的钧窑,多为尺寸较大之用器。以往的说法是,北宋时期,钧台窑因烧制规模和产品质量都为禹州诸窑之冠,而被宋徽宗看中,遂在钧台设置官窑烧制皇家用瓷。

不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对于这种官钧窑的年代认定,学术界开始产生了巨大的争论,一是北宋时期没有任何关于钧窑的直接记载,且至今尚未发现一件带有北宋纪年款的官钧。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禹州市钧台钧窑窑址

从古籍记载看,元代早期始有“钧州”窑业记载,钧州窑之名最早出现在明弘治年间,明嘉靖之后“钧州窑”记载渐多,暗示其地位逐步提高。明万历之后避明神宗朱翊钧之讳,被记为“均州窑”。明代后期的《宣德鼎彝谱》提出“柴汝官哥均定”,应是钧州窑成为名窑的源头。清乾隆年间出现钧窑之名,被说成是“官窑”,有了其始于北宋的说法,嘉庆年间被认为是“出钧台”,“宋初所造”。晚清以后钧窑被列入宋代名窑,直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宋代五大名窑说法的最终形成而跻身其列。

随着愈来愈多考古证据出土,目前主流学术界及拍卖界已将官钧窑的年代定成了元末明初,但河南和北京故宫的一些专家仍然坚持官钧窑北宋说的说法。

钧瓷的魅力在于它的窑变无双,在古代,由于对窑变产生原因的认识不够,人们将窑变视为无形之手的神来之笔,认为其可遇不可求,“十窑九不成”是常态。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曰:“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泑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

即使在人们对窑变现象有了相当认识和了解的今天,人们对窑变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往往是招之不来、不期而至,更添钧瓷之艺术魅力。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宋元瓷器多为“惜釉”,钧瓷却一反常态,以厚釉为显著特征,瓷坯先经素烧稍冷后上釉正烧,经1200—1300度的高温烧造成器后出现窑变,就算釉料配方一样,亦会因色釉厚薄、入窑烧制位置、温度而千变万化,达到万件无重样的神奇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钧瓷釉色除了常见的天蓝釉以外,最受人称道的是所创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窑变釉,按变化的程度及色彩不同被赋以玫瑰紫、茄花紫、丁香紫、海棠红等美誉。对钧瓷釉色之美,明代张应文著文称,“钧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黑色者次之,色纯而底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

由于钧瓷釉层较厚,素烧过的坯体再次入窑烧制时就会产生裂纹,而釉料中的各种元素重量不等,在将裂纹填平的同时,釉面沸腾时重量较轻的元素向上翻滚,比重大的元素如铜、铁则向下流淌,高低补齐之后,釉层里往往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线条,有的就像雨过天晴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这便是钧瓷最为典型的“蚯蚓走泥纹”。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钧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是钧窑之特点也。”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元/明钧窑玫瑰紫葵式花盆

与窑变一样,所有这些蚯蚓走泥纹、牛毛纹、泪痕等都不是人为设计或者雕饰出来,而是源于自然的“无为”之作,这也正是钧瓷不同于需要各种勾线填色的青花粉彩等、让人如痴如醉的地方。

相对遇冷?

虽说收藏界关于钧窑的俗语不胜枚举,“黄金有价钧无价”“钧瓷挂红,价值连城”“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但在现今如火如荼的艺术市场中,相对于某些古窑瓷器如青花彩瓷等的“大热”,钧瓷其实相对“遇冷”,这种反差,既有整体艺术市场投资潮流的影响,也有钧瓷自身的原因。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钧瓷虽然数量大,但实用器较多,能完整保留下来的就更不容易,工艺水平也比不上陈设器的精湛,成交价也会相对低些。加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数国人不识古钧瓷,大量古钧瓷以低廉的价格流入欧美市场。伦敦大维德基金会、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哈佛赛克勒美术馆所藏钧瓷,大部分购于20世纪早期。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收藏市场兴盛后,人们才发现这类老窑瓷大部分早已在欧美市场流通,然而国内却少见。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窑花盆 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藏

正因为东西少,行家买到宋明代钧瓷精品后一般都自己收藏起来,没有特殊原因不再出手,因此,在一级市场中,能见到的古钧瓷可谓凤毛麟角,形成成交量少的“冷”局面。不过,这种“冷”,只是相对于青花、彩瓷等,与同时期的官、哥、汝窑制品相比,近20年来成交的宋明代钧瓷器,整体数量是远远超过的,与定窑器旗鼓相当。

拍场上成交的高价钧瓷有两类:一类是以花盆、盆托、鼓钉洗、出戟尊等为代表的陈设瓷;另一类是以传统碗、盘为代表的日用圆器,炉、坛、缸、罐等较少见。上世纪90年代前,高价钧瓷多在纽约、伦敦市场成交,2000年以后香港市场的钧瓷精品增多。陈设类钧瓷价格整体高于碗、盘类瓷器,但数量远少于后者。

此处特整理近年史上拍卖价格最高的钧窑作品,以供广大藏家欣赏、收藏和参考之用:

2022年10月,香港保利秋拍 , 明早期钧窑天蓝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三” 字款以港币2220万元成交。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2021年4月,香港苏富比 春拍, 宋钧窑紫斑折沿盘 以港币2679.5万元成交。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2019年5月,香港佳士得春拍,明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水仙盆以港币1452.5万元成交。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2018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明初钧窑天青釉花盆以人民币4885万元成交。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2018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拍,明初钧窑天蓝“四”字仰钟式花盆以港币3370万元成交。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2018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北宋钧窑紫斑盌以港币2412万元成交。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2008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明15世纪初钧窑天青釉仰钟式花盆以港币3952.75万元成交。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2013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明15世纪初钧窑天蓝玫瑰紫釉棱口花盆以港币1684万元成交。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编辑丨东方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