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古今女子的生活有何异同?11月30日起,南京博物院精选118组古代女性文物,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众里寻她——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展”,向今人展现古代女性形象、生活和才艺。

这次展览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环绕历代女性发型、妆容与服饰的时尚潮流变化;第二部分则透过古代女性的生活用品和饰物探索不同阶层的女性生活;第三部分则云集历代才女的书画、刺绣和文房雅玩,展现古代女性的卓越才艺;第四部分是透过艺术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让参观者一瞥传奇女性的悲喜人生。

118组展品中,21组是国家一级文物。展出文物跨越商代至晚清,通过画作、刺绣、陶俑、宫廷饰品等,诉说古代秀慧女子的传奇故事,观众可以从中看到汉代贵妇的美妆心得、唐代舞姬的妙曼姿态、明末秦淮名妓的悲欢离合,以及清代皇后的青云路等。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古代仕女行乐图》

历代才女的心灵手巧,亦尽见于展览所囊括的精工织绣以及书画真迹。如管道升、沈寿的刺绣;李因和马荃的花鸟名品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历代名媛的传奇故事扣人心弦,又因风流才子唐伯虎的《李端端落籍图》、金陵画派名家樊圻的《寇白门像》、周序的《董小宛像》等作品而流传于世。逾13米长的《古代仕女行乐图》及宫廷画家杨晋的《豪家娱乐图》将想象与现实中古代闺阁日常的闲情雅兴,展现眼前。

这次展览由香港赛马会独家赞助,展期至2023年2月27日,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至现场穿梭时空寻觅佳人倩影,众里寻她。

形塑

– 第一部分 –

从古至今,女性的容貌资质没有太大的变化,其主要变化在于梳妆形象及服饰装束的迁改衍变。梳妆服饰直接显现女性所处社会环境的特点和时代风尚,宽松与严苛,融合与创新所呈现的差异性,体现出女性的理想、信念和情感。这一单元集结了考古发掘出土的女俑以及各种材质为载体的画像、塑物,聚焦于汉唐以来女性容饰仪态的魅力风韵,以及她们所秉承的核心妇道“德、容、言、工”背景下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些浮现于历史长河中吉光片羽般的星点闪耀,去印证女性在文明美化的创造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击磬女俑,汉(公元前206—公元220) ,陶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俑像跽坐,中分发式,长发绾成团髻垂于脑后。着右衽交领深衣,双臂弯曲,前后高举,手中原应持有磬槌等器物。女乐俑原有彩绘,虽失,但仍有气定神闲之感。

2、《春日仕女闲居图》无款,明 (1368—1644) ,绢本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此幅描绘了古代闺阁典型的生活图景,刻画了深居庭院内女子的生活片段,她们或教子或读书或闲思或嬉戏,动静偕同,故可称之为“视觉化的魅影”,实为古代贵族女子生活的写照,以工笔重彩渲染女性温柔贤淑的清丽形象。

3、青花四妃十六子瓷盘,清 顺治 (1644—1661) ,瓷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明清瓷器上流行的画像多是古代价值观的表现。儒家文化中的“孝”,在民间的反映即多子多福,多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是当时社会安稳幸福,喜庆吉祥的核心。这款民窑盘上装饰的人物纹饰,称“四妃十六子”,四位长身玉立的仕女手持纨扇,与十六个活泼好动的童子在户外嬉戏游乐,有着天地一家亲的洋洋喜气,表达了安康祥和的民生意愿。

日常

– 第二部分 –

闲房长日,衣厨食柜,女性通过无怨无悔的家务劳作,辅助男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进取,形成古代社会的顺畅运转。男主外、女主内是两个不同的空间,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像二分法那样非此即彼。女子在主持家务的同时,也整饬自己的仪容,给生活带来亮丽的美感。正如卫泳在《悦容编 • 缘饰》中所说:“饰不可过,亦不可缺。淡妆与浓抹,惟取相宜耳。”若是贫寒家女,那么“典尽时衣,岂堪求备哉?钗荆裙布,自须雅致”。

展览展示的修容配饰、劳作器用等,涉及层面较广,其中不乏宫廷闺阁的精美华丽,亦有乡村俚俗的质朴简素。

1、金朝冠,清 (1644—1911) ,金、宝石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冠梁由金丝编成,冠形主饰由水红色玛瑙作花蕊的盛开金花,与环绕周围的花卉、云纹、 凤鸟等组成。冠檐底部是双龙戏珠纹饰,抹额上缀有金凤七只,冠顶另缀展翅金凤两只,中心并有长方形“恩荣”字牌一块,另有“日”“月”“奉”“天”“诰”“命”“朝”“冠”圆形字牌八块插饰冠表,整个朝冠金光璀璨,精美华丽。

2、七子梳妆奁盒,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 ,木、漆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奁盒主要用来放置化妆用品和梳妆器具。如铜镜、梳、篦、茀、铜刷、黛板、粉扑、假发、发饰、耳饰及其它小物件,有的多达一套九件、甚至十一件套。这套七子奁,布脱胎,盖作盝顶式,内装七子小奁,分别为长条形、正方形、马蹄形、圆形、椭圆形。奁外均通髹黑漆地,绘饰朱彩纹样。母盒盖顶中心向外朱绘三道纹饰带,顶心贴饰柿蒂纹银扣,朱彩纹饰有卷云纹,双叶纹、几何纹等;盒身饰朱彩云气纹、同心圆圈纹、双叶纹,云纹间贴饰银箔走兽。七件子盒的装饰与母盒大致相仿。

3、花轿,清 (1644—1911) ,木、纺织物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花轿来源于轿子,也叫喜轿,传统婚礼上专用。轿子原名“舆”,春秋时期已经使用。宋代轿子成为人们普遍的代步工具,把轿子运用到娶亲上,也是始于宋代,花轿娶亲遂成民俗。

这顶花轿为四人抬轿子,罩轿子的帷幔选用水绿色绸,绣有富贵花卉、和合二仙、菩萨送子等吉祥图案,轿子两侧缀以大红色吉祥穗子一排,以烘托热闹喜庆的欢乐气氛。

才媛集艺

– 第三部分 –

“流水题红,无非柔荑写恨;盈襜采绿,亦因纤素书情。故春日回文,逞掺掺于机锦;秋风捣练,响皎皎于砧声。是以魏殿神针,更夸巧制;玉奴弦索,不负时名。”明代才媛叶小鸾的这番话概括了古今女子对于书画翰墨、机杼织绣所倾注的热情。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女性的艺术作品流传不易,展览遴选的古代女子诗词、书画、织绣、制砚、紫砂、女红等佳品,仅仅揭开她们才艺创作的面纱一角,但诠释了她们的灵慧巧思和高逸情怀。女红是传统女子必学的手艺,也是闺淑所要秉持的艺能,可谓正宗的女子艺术,每一件都流光溢彩,艳丽纷呈。

1、《花蝶图》,马荃(生卒待考) 清 (1644—1911) 1760,绢本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马荃生于书画世家,祖孙三代皆擅画。父亲马元驭为蒋廷锡幕客时,马荃就是蒋廷锡女儿蒋淑的老师,她有众多女弟子,皆为同乡闺秀,其中不乏摹马荃花鸟能乱真者。马荃的花鸟画一般设淡色,不蓊染,虽说是供人焚香清赏的一类作品,但画中气势充盈。那些柔弱的花草纤芽在她的笔致下无不生机盎然,《花蝶图》是一幅尺幅颇大的绢画,画面气韵闲逸,花势芬芳。图中罂粟与拳石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妖娆艳丽, 一厚重笃实,挺生于拳石旁的数株罂粟花,或怒放或含苞,色泽鲜湛,“盖用丹砂、胭脂、花青等合墨细细渲染十数遍”,遂使花容精气内含,而英光外发。牡丹碧桃,罂粟蕙兰流露出其家学的渊源,家族的气质以及马荃作为一女性性灵的“如花”风貌。

2、端砚,顾二娘(生卒待考) 清 (1644—1911) 石、漆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顾二娘,苏州人,活动于清代雍正至干隆年间。嫁苏州制砚高手顾德麟之子为妻。顾德麟制砚以“自然古雅”名重于世,顾二娘在长辈那里继承了高超的制砚技艺。砚体做工不多,以清新质朴取胜,虽有时也镂剔精细,但却纤延合度、巧若神工。其制作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青睐。清代著名诗人、藏砚家黄任 (1683—1768) 极喜收藏顾二娘制砚,并有诗赞曰:“古款微凹积墨香,纤纤女手切干将;谁倾几滴梨花雨,一洒泉台顾二娘”,可谓对顾氏制作工艺的总评与发自内心的赞叹。

3、《观音像》,管道升,元 (1262—1319) ,刺绣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刺绣作为手工艺品,虽然于书画范畴之外,但“绣绘一体”,古代闺秀“女红之暇作画”为常事,织绣作品基本可以反映作者的艺术风貌,“凡绣,亦需画乃刺之,故画绣二工共其职也”。

管道升 (1262—1319),原名道升,字仲姬,一字瑶姬。青浦小蒸人,赵孟頫妻。元仁宗即位后,帝后对赵孟頫全家都很欣赏,“圣眷特隆、恩意优渥”,延佑四年 (1317),赵孟頫擢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她则被加封为“魏国夫人”。管夫人在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工词章,擅书画及刺绣。更令人钦佩的是管夫人不仅“天资开朗,德言容功,靡一不备,翰墨词章,不学而能”,而且“处家事,内外整然……夫族有失身与人者,必赎出之。遇人有不足,必周给之无所吝。至于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所以“夫人之亡,内外族姻皆为之恸”,与游者无不称夫人为“万古是式”的才媛典范。

此幅绣像落款为:“元至大己酉 (1309) 年”,是元武宗海山在位的年号,管夫人已是47岁。像中观音手持佛珠、跣足而立,线条简洁明快。在刺绣技法上,针脚转接自如,运针娴熟精巧。再看观音披肩的丝发似风散云鬓,美仑美奂。衣带飘举时衣纹随风而动,简括帅气。整幅绣像工细而不失精气贯注,使得大士眉目神灵,毫发欲动,绘画与工艺结合得圆融无碍。

笔端容功

– 第四部分 –

主要由男性书写的中国文化史较少关注女性如何“掌中馈”“内助良伴”或者“母教”,但这不等于他们的内心不佩服她们的才艺禀赋。对于那些凤毛麟角、在各种禁锢中脱颖而出的各类不凡女性的赞美,在朝代更替的晚明清初如火山爆发般喷涌,“淑质丽藻”“节烈文才”,中国女性文静淑美,内敛坚贞的性格在社会生活中得以传播颂扬。以往大量被视为女性于历史变革中无足轻重的说法通过男性笔端的描述直接挑战了那些成见。展览辑选的“人像”注重于画中女子实有其人,以那些杰出画家的想象及技艺去回忆,以他们集中笔端的柔情与崇敬来呈现妇德的光辉。

1、《董小宛像》,周序(生卒待考) 清 (1644—1911) ,纸本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董小宛,江苏苏州人,性好清静,每到泉林山壑就眷恋不舍,因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小宛才艺出众,能诗善画,尤擅抚琴,十六岁时已是芳名鹊起,与柳如是等同为“秦淮八艳”。后来小宛偶尔在苏州半塘与乡试落第的冒襄相遇,二人一见倾心,从此小宛的命运被重新谱写,经过一再的努力,她脱籍正名,最终成为冒公子的宠姬,进入到文人的家庭里,并开始文雅优越的艺术生活。有关他们的故事流传甚广,而董小宛明丽温婉的形象也就成为美人的蓝本,再三被画家描摹。

周序此本《董小宛小像》是根据萧云从原作临摹而来,图绘董小宛拈花状,低头闻香,杏眉小眼,樱桃小嘴,面目刻画丰满,衣纹写意,体态端庄,略显微胖。

2、《酴醾春去图》,改琦,清 (1644—1911) ,绢本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根据题画诗,该作是改琦(1773—1828)临摹唐寅的仕女人物画,描绘的是李清照形单影只,伤春悲秋的情境。

李清照 (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李清照的前半生过着锦衣玉食、吟诗颂词的安逸日子,美满的爱情和家庭为她提供了优越的创作环境,其闺房诗词以感情细腻、辞藻清丽而闻名一时。然而好景不长,伴着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美好而宁静的生活随之破灭,他们开始了流寓南方的孤苦后半生。建炎三年 (1129),49岁的赵明诚在流浪途中不幸病逝,留下李清照孤独一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

画中女子衫裙长禙,凝神静立,她微微颔首嗅着一束荼蘼花枝,仿佛若有所思。面部仅以细线勾勒,几只朱钗点缀在乌发之间,人物没有锦衣华服,却透出秀逸温雅的气质,虽有妙龄少妇的美态,却流露出凄凉惆怅的抑郁情绪。

3、甲骨刻辞,商(约公元前十六至十一世纪),牛骨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妇好是商代后期中兴之主武丁的三个法定妻子之一,妣辛。她具有非凡的个人能力,是王后、母亲也是率兵打仗的女将,又是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商代作为祭司主持大典的女祭司。她参加过对羌方、土方、巴方和夷的一系列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

这块甲骨上的刻辞为:丁巳卜,争贞:妇好冥,不其。十月。“争贞”是占卜官的名字。

4、织锦诰命,明 (1368—1644) 1481,绢本

众里寻她!香港马会带你看古今女子生活有何异同

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一般用五色或三色纻丝织成的。由于各官员的品级不同,诰命封赠的范围及轴数、图案也各有不同。

诰命由翰林院撰拟,有固定的程式,用骈体文,按品级高低增减字句,由内阁颁发。此诰命是成化十七年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秦纮为“中宪大夫”,封其妻子刘氏为“恭人”的。钤印“制诰之宝”。

编辑丨马小闲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