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山顶缆车变迁看香港历史

从太平山顶缆车变迁看香港历史

每个城市里都有那么一个贵不可言的地方,在香港,这个地方就是太平山——当地人称为“山顶”。太平山海拔554米,是香港岛的第一高峰,登上山顶,可俯瞰整个港岛,远眺维多利亚港,太平山夜景被誉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作为香港最古老的交通工具之一,连接中环与太平山顶的缆车自1888年5月启用以来,于海拔33米至396米之间穿梭百余年,虽全长不过1.27公里,但却是不少人心中的“香港标志”,是香港最久经风霜的生活见证。

在停运翻新一年多后,耗资港币7.99亿元的第六代山顶缆车于8月27日正式投入服务,吸引不少市民前往“打卡”。

从交通工具到旅游景点

香港权贵聚居太平山顶的历史已超过100年,但在1947年以前,华人被禁止在山顶居住。1888年和1904年,港英政府先后颁布《欧洲人住宅保留条例》和《山顶区保留条例》,前者规定,华人不得涉足欧式风格的小区和建筑场所,后者更加列明,“山顶一带为欧洲人居住区,华人除港督许可外,不得于该区度宿(佣人除外)”。

从太平山顶缆车变迁看香港历史

虽然港英政府称,实行条例的理据是当时瘟疫横行,隔离政策乃防止病毒传播,但显而易见,这实际上是殖民色彩的阶级观念和对华人的歧视。条例至1947年才被取消。

但即使在今天,太平山上的居民依然是非富即贵。普乐道、白加道、施勋道等“山顶”街区,过去10年间都曾多次拿下“全球最昂贵的街道”封号。

从1867年到1930年间,太平山顶为香港总督别墅所在地,只有少量达官权贵在此居住。一开始也没有缆车,权贵们聘用轿夫,以人力轿车作为交通工具。

1873年,苏格兰商人亚历山大·芬梨·史密夫在太平山兴建山顶酒店,人流逐渐增加。为增加酒店客流量,史密夫在1881年提议建造港岛缆车铁路。

1888年5月30日,第一代山顶缆车开始投入服务,成为全亚洲最早的缆车索道系统,首年客流量就达15万人次。

从太平山顶缆车变迁看香港历史

第一代山顶缆车(1888-1926)

最早的山顶缆车为木制车厢,由燃煤蒸汽推动,每次只能载30人。第一排座位预留给港督乘搭,椅背刻有“此座留座予港督阁下”的铜牌。其余车票分三等:头等只限殖民官员和山顶白人居民乘搭,二等为军警座位,少量三等站位供佣人乘搭和载货。单程依据车厢等级需要花费0.3到5港元不等。

山顶缆车之后历经多次改良,1926年,山顶缆车由燃煤正式改为电力推动。

1938年,山顶酒店不幸遭遇火灾,烧毁后便没再重建。原址后来成为山顶巴士总站,1989年决定改建为山顶广场,1993年开幕。

1959年,72座的全金属缆车车厢投入服务,动力系统亦引入现代科技,山顶缆车客容量不断扩增。

从太平山顶缆车变迁看香港历史

第四代山顶缆车(1957-1989)

去年6月退役的第五代缆车是1989年起投入运作的,伴随着港人经历了回归、金融风暴、非典,以至新冠肺炎等高低起伏。

在过去五代缆车中,前三代都主要是用作交通工具,第四代开始,缆车逐渐变为香港旅游工具,车款设计亦随其转化成观光景点及旅客需求;车上亦有中途站按钮,方便乘客在各个有历史特色的车站下车。

虽然经过多次翻新,第六代山顶缆车仍然沿用建于1888年的路轨运作模式,除更换列车动力、控制及信号系统、缆索、轨道外,还加阔了两侧的车窗,新增了透明天窗,载客量从上一代的120人增至210人,中环总站室内候车区扩建后可容纳1300人,候车时间将缩短超过七成。新车还设置了下行前向座位,不必如以往“倒头”落山,回程时仍可以观赏维港风景。

不过,因成本上涨、翻新工程超支1.2亿港元,成人来回票价亦由52港元涨至88港元。

从太平山顶缆车变迁看香港历史

第六代山顶缆车

新增五大“打卡位”

为了让游客更觉“值回票价”,除原有的凌霄阁、杜莎夫人蜡像馆等观光名胜外,山顶缆车亦加设五大体验区域供乘客逐一“打卡”:

1、“无限之眼”雕塑展览

翻新后的山顶缆车中环总站散发着艺术气息,门口矗立着逾10米高、由澳大利亚华裔艺术家李林迪创作的大型雕塑《无限之眼》。李林迪女士在谈到作品的创作灵感时表示:“香港的城市景观是独一无二的。矗立在城市里的瑰丽宏伟建筑,更有着环绕这独特景致的亚热带茂盛树林作衬托,而被大自然绿色所覆盖的众多岛屿更宛如一颗颗在南海当中的闪烁宝石。飞跃是香港的精神之一,而作为香港高峰之一的太平山,更糅合了城市、海洋和天空的美景,被誉为世界其中一个最美的景色。《无限之眼》正是受此启发。世上没有其他城市能如香港一般,能如此完美地表现出天与地、海洋及天空之间的紧密连结。”

从太平山顶缆车变迁看香港历史

中环总站外设有艺术雕塑《无限之眼》,灵感源自香港生生不息的“飞跃精神”。

2、“跃动的心”动力及拖曳系统展示

以声音及影像展示山顶缆车由1888年至2022年期间之车厢、动力及运作系统的演变,站在装置前还可听见齿轮、链条和烟囱所发出的低沉声音,相当有临场感。

从太平山顶缆车变迁看香港历史

3、“经典重现”第一代山顶缆车复制品

复制品精准地沿用相同物料和比例,栩栩如生地重现原本的长凳设计、外部尺寸和山顶缆车的设计精髓,标志性的乘客站立区和车厢间隔,带大家一起穿梭到1888年。

从太平山顶缆车变迁看香港历史

第一代山顶缆车的复制品,乘客可坐上复制品打卡留念,感受昔日情怀!

4、“穿梭时空”山顶缆车历史

透过超宽阔及高画质荧幕,影片用上“视差卷动”技术重现山顶缆车的起源,带领游客有如身历其境般,穿越过去,重温香港和山顶缆车过去一百多年的重要历史时刻。

从太平山顶缆车变迁看香港历史

5、“太平山的绿色宝藏”沉浸式展示幕墙

环绕式影像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描绘出草木茂盛的山顶自然景观,以及蝴蝶、野猪、雀鸟、昆虫等各种野生动物的动态。幕墙会循环展示一天之中从早到晚的光线变化,由灰暗的清晨、金光闪烁的中午、直到暮色降临的黄昏,晚上更会有萤火虫翩翩起舞。

从太平山顶缆车变迁看香港历史

以环绕式影像把太平山全日的动植物生态及景观在这打卡空间一一呈现。

现在至10月30日,票价还有不少折扣,有机会快点一起去打卡吧!

编辑丨东方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