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提到唢呐,你能想到什么?想都不用想,那自然就是它“百器之王”的称号。只要唢呐一出场,全场乐器立刻黯然失色,无一幸免,堪称乐中神器。

唢呐传入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早已演变为中国传统乐器,广泛流传于民间。如果问及当今中国哪个地方盛行唢呐,那么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必然是备选答案之一。

听过了那么多唢呐曲子,你知道唢呐的结构吗?▼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作为中原地区传统核心地带,原汁原味的传统自然村落极多,唢呐在流传过程中,与当地民风文化不断融合,也使得这里的唢呐拥有了别样的味道。

谁,创造了华北平原的唢呐

华北平原的面积很大,其范围并不只今天中国行政区域中的华北,许多中部或者南方地区也处于华北平原的范围。而在华北平原之中,处于中国南北方分界一线的苏鲁豫皖交界地带,则为相对而言一个较为特殊的细分区域。

四省交界,必不简单 ▼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此处水文条件较为复杂,从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包括黄河以内的相关重要河流,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的大循环摆动。

河流在改道与变迁的过程中,以黄河为代表的河流,冲积下来的泥沙养育了一方水土,使得这里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不过,另一方面,也会给该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方便之处。

黄河历史上在这片区域多次南北变动

塑造了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 ▼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特殊的地理环境并不一定具备特殊的战略要地,而苏鲁豫皖交界处,则具备双重条件,著名的“徐州之地,优势在我”的徐州,便属于这个大地理环境。这里历来是军事家们纵横驰骋的古战场,战争也在影响着此地人们的思考能力与认知方式。

在长期的战争环境熏陶下,时间紧迫,人们没有闲工夫谈天说地,长期以往养成了当地人干脆利落的习惯表达方式。没有客套,三言两语就把事情搞定了。

干起活来也利利索索的(图:图虫创意)▼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正处黄淮大地的苏鲁豫皖交界地带,一马平川。无遮无拦的土地塑造了心直口快、粗狂豪爽的当地人。同时培育出了当地的草莽英雄与叛逆文化。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相关人物事件,尽出于这里。

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刘邦项羽楚汉之争,再到曹操鏖战中原,以及晚唐掘墓人黄巢、扬名于水泊梁山的一百单八将,都出自这里。

楚汉之争,成就一代霸王(图:图虫创意)▼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唢呐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碰撞,会产生什么火花?那必然是完美融合。在我国众多的传统乐器中,唢呐可谓是重要俗乐。也正是因为它的俗,它被社会各阶层中的农民及城镇市民接受度较高,这一点与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的民风环境极度相似。或许有人会问,是唢呐精神塑造了地方民俗,还是地方风俗塑造了这里的唢呐异质性,其实更多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共同融合奠定。

地处黄淮大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的马庄村,便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唢呐村”,影响范围覆盖苏鲁豫皖四省。其实在严格意义来说,马庄村并不是属于在民政部正式备案的村子,它是一个自然村,隶属于柘城县洪恩乡白桥村(行政村)。

马庄村头处,歪斜的标示牌彰显这里天然的气质 ▼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其实,在中国一个行政村管理多个自然村的现象十分常见并不稀奇。但要注意的是,行政村是一个范围,一般而言它的主村,或者说是它的中心,往往会放在经济较为发达、知名度高的村子上面。

但是马庄村的情况却反其道而行之,远近闻名的“唢呐村”知名度,明显盖过了白桥村,这个村子是如何做到特殊化的呢?这就得从马庄村的来历说起了。

马庄村和白桥村、柘城县的位置关系图 ▼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中国的传统村落很多,但是自发产生形成村庄后一直延续到现今的很少很少,大部分都是以移民的形式产生。马庄村也不例外,根据当地资料记载,明朝时期有马姓移民迁居于此,并定名马庄,同时还把祖传的唢呐演奏艺术和唢呐传统制作技艺带到了马庄。

柘城县作为河南的传统农业地区,马庄自然也不例外,人们平时工作还是以农作物生产为主。农忙过去之后,在农闲阶段,掌握唢呐技艺的人员平时会搞一些唢呐演出活动,也算是又一种谋生手段,代代相传,直到现在。

马庄村的家庭唢呐乐队 ▼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然而,危机隐隐就在面前。

万幸存留,仍有危机

现在的人们,在网上刷着手机,不时就会看到唢呐表演的场景。如果仔细观察作品创作者,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来自于苏鲁豫皖四省。如此现象,便会给人们一个十分刻板的印象,这就是这里的人们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更喜欢唢呐,甚至为全国独有的规模级相关民俗活动。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随意翻开一本有关唢呐的专业书籍,便会清晰地标明“唢呐,流行于全国各地”。这并不是一种泛泛而谈的模糊用语,或者是客套话,而是一个十分明确的信息。

南方的唢呐在表演形式上更多样

而北方唢呐则着重于丰富的吹奏技巧

(图:shutterstock)▼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根据各种典籍信息统计以及相关的实物留存依据,唢呐确实流行于全国各地,例如诸多保留下来的乐谱,福建、东北、云南、四川、陕北等地的历史留存量,并不比华北平原诸省留存少。可以说,它曾经是全民“现象级”乐器,就和如今的某些“网红”乐器性质相似。

村里张罗什么文艺汇演,唢呐的身影必不可少

(图:shutterstock)▼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华北平原唢呐在网上传播“一枝独秀”的现象呢?说来也巧,恰恰是和城镇化发展有关。如果采用专业术语,可以阐述为非城镇化地区的人口密度越高,唢呐留存几率越高,因此得到传播的几率也就越高。

基于这个表述路线,唯有华北平原地区符合,至于有着非珠因素的广东、成都因素的四川、以“十三太保”著称的江苏,虽然人口数量同样众多,但都因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外加原汁原味的自然村落同步衰减(包括非城镇化的移民),导致唢呐留存几率降低

传统文化在今天大多数时候

也只能依托传统的土壤存在和延续

(图:图虫创意)▼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不过,时代的浪潮终究阻挡不了,众多地区实现城镇化其实都是早晚的事,区别只是时间问题。到了今天,城市里的生活习惯或方式,已经潜移默化地向乡村地区有所辐射。

就以唢呐经常出镜的婚丧嫁娶为例,其中的“嫁娶”,在中式婚礼承办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唢呐迎亲。但是当代人的观念在改变,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更希望采用西式婚礼,而对中式婚礼有所“摒弃”。

如此一来,唢呐人的生计收入就有了问题,传承何谈呢?

传统的中式婚礼必请唢呐乐队

现在随着婚礼仪式的变化,唢呐师傅的生计也受到影响

(图:shutterstock)▼

河南,这种东西正在消失

不止马庄村,也不止河南,苏鲁豫皖乃至全国的唢呐匠都在面对着现代化对他们所带来的冲击。城镇化与工业化,势不可挡,无法回避。

马庄唢呐村,只是时代洪流下的一个传统村庄的典型缩影。

东方财经杂东方文化杂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东方文化杂志的头像东方文化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