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龙腰?

什么是中国龙腰?

◎ 作者:郑焕坚

◎ 全文约25000字 阅读需要约50分钟

◎ 图片:图虫创意、摄图网

◎ 本文首发于【锦绣人文地理】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公元前597年,在长江边的郢都立国的楚国,决定向来自黄河流域的晋国再次发起冲击。

此前,楚晋两国已经多次交锋,但基本都以楚国败北告终,但眼下,楚国正由楚庄王执政,他急切渴望,通过击败中原大国晋国,来参与逐鹿中原。

为了争夺横亘在两国中间的郑国,楚庄王亲自率军,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部)与晋军展开决战,战争的结果,是来自长江中游的楚国,最终击败了晋国,随后,楚庄王继续率军北上威慑中原,奠定了自己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历史功业。

邲之战的胜利,本质上不仅仅是楚国的胜利,同时也是楚国核心所在的长江中游崛起的先声。

楚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就已建立,但由于所处的长江流域当时还处于蛮荒状态,经济落后,建国之初的楚国国力弱小,经过几百年逐步发展,楚国才慢慢拓展至长江以北的汉江流域,开始壮大国力,并最终通过邲之战击败晋国,使楚国跨入了鼎盛时期。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楚国的崛起,也是长江流域崛起的先声。图为湖北宜昌长江西陵峡清晨 · 图虫创意

楚国核心所在的长江中游,指的是长江从湖北宜昌至江西九江湖口段,其中从湖北宜昌至湖南岳阳城陵矶段俗称荆江。

荆江因为流经荆州而得名,长江在这里蜿蜒盘旋、滩多水浅,因为也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这里的长江“九曲回肠”,也因此诞生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说法。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长江中游全图 · 锦绣人文地理

史前时期,当时今天的江汉平原地区,存在着一个浩瀚广阔的云梦泽,当时的荆江在出三峡后,并没有明显的河床,而是在今天的湖北荆州地区汇入古云梦泽,然后再以漫流的形式,继续向东南分散倾注。

一直到周秦两汉时期,随着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淤积成陆,古云梦泽北岸出现了荆江三角洲,在江陵以下,荆江开始出现明显河床,但是在当时的下荆江地区,这里仍是广袤的湖沼地区,长江在此仍然呈现扇状分流水系。

到了魏晋时期,随着荆江三角洲不断向南扩张,荆江最终在今天湖北石首境内摆脱了漫流的状态,并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清晰的河床。

图片|云梦泽演变图

荆江河床的最终形成,与横亘在今天江汉平原的古云梦泽的最终消失,有很大关系。

早在西汉时期,文学家司马相如曾经在《子虚赋》中描述云梦泽说,“云梦者,方九百里”,但是随着长江泥沙的冲刷淤积,云梦泽不断南移、缩小,到了唐宋时期,云梦泽基本淤积成了平陆,促成了江汉平原的诞生。

古云梦泽虽然消失,但荆江在当时的江汉平原地区,南北仍然有多条河道,到了明清两代,随着荆江两岸大规模修筑堤坝,最终,荆江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统一的河床。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湖北阳新仙岛湖风光。千湖之省的湖北,很多湖泊来源于古云梦泽的遗留 · 图虫创意

虽然相对黄河流域,长江中游开发较晚,但是早在商代早期,中原文明就开始南下长江流域了。

1954年,考古队在今天的武汉黄陂地区考古时,发现了三面环水的商代早期古城,这座古城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周长1100米,城内面积约7.54万平方米,外城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

这样一座大概是商代早中期,距今大约3500年至3200年前的城址的发现,让考古人员喜出望外,工作人员挖掘发现,这座后来被称为盘龙城的城址内,其建筑格式与墓葬、出土文物,都与北方黄河流域的商国高度近似,据此人们确认,早在商代早期,北方华夏政权的势力范围,就已经拓展到了今天的长江中游地区,这也是长江中游华夏化的先声。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盘龙古城遗址 · 图虫创意

实际上,在接受黄河流域文明传播的同时,长江中游也开始不断向中原文明进行反哺。

1974年,考古部门在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发掘出了一个古代大型铜矿开发和冶炼遗址,根据探测,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开发使用,一直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早期,延续到了公元12世纪的宋代,在春秋战国以前,今天的中国地区仍然属于青铜文明时代,而来自湖北大冶铜绿山的古矿冶遗址,则从侧面证明了,长江中游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了与黄河流域进行文明与物质的互动传播。

从武汉的盘龙城遗址到大冶的铜绿山,夏商时期长江中游的不断开发,最终成就了长江中游文明的崛起。

1978年,考古人员在今天的湖北随州开始发掘一座古墓,在这座后来被称为“曾侯乙墓”的大型墓葬中,考古队共清理出了2万多件各类随葬品,根据发现的文物,考古学家确认这是战国早期的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

曾国,也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周朝开国后所分封的姬姓随国,曾、随属于一国两名,其始祖是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大概在公元前11世纪晚期,当时的周人击败商人建立周朝,此后开始分封公族和大臣,让他们分别镇守四方,而曾国,就是周天下遣派镇守长江中游的封国之一。

在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套共65件的编钟,这就是名震天下的曾侯乙编钟,除此外,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6000多件青铜器,以及15000多件礼器、乐器、漆器、金玉器、兵器、车马器和竹简等,堪称中国当代考古的超级宝藏。

曾侯乙墓的考古发掘,也从侧面证明了,进入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早期,长江中游已经与中原文明开始进行互动交流,发展出了辉煌灿烂的古文明。

什么是中国龙腰?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堪称国宝 · 摄图网、图虫创意

进入战国中期后,曾国被日益壮大的楚国所吞并,到了楚威王熊商(?-公元前329年)时期,楚国吞并越国,势力扩张到长江下游的江淮地区,楚国在这一时期,也扩张成了一个国土面积北至今河南中部、西至今陕西东南部、东至东海、南起南岭的超级大国,国土面积在战国初期、中期,在战国七雄中最为辽阔。

延续约800年的楚国,对中国先秦和两汉时期的哲学、文学、音乐和宗教影响至为深远,楚国不仅诞生了屈原、宋玉这样的大文学家,更是诞生了影响了中华文明2000多年的老子。

传说,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也称老聃。老子出生于春秋晚期的楚国,曾经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入周的时候,曾经向老子问礼。

春秋末期,天下大乱,看到周室越来越衰微,于是老子决定弃官归隐,在出函谷关时,当时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对老子说,先生可以远行出关,但是请您将毕生所学写成一部著作,来传予后人。

于是老子便在函谷关停留数日,写下了一篇五千多字的著作,这就是后来传说的《道德经》(也称《老子》)。随后,老子骑着大青牛东出函谷关,不知所踪。

《道德经》后来与《易经》《论语》一起,成为影响中国哲学最为深远的三部著作之一,可以说,《道德经》的源流,正是来自于长江中游的楚国。

作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与生在宋国的庄子合称“老庄”,后来,老子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到了唐代,老子更是因为与李世民家族同姓,而被追认为李姓始祖,道家地位也因此更加尊崇。

从长江中游的地理区位来看,长江中游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策源地,这不仅体现在长江中游区域诞生了像老子这样的超级哲学家和道家创始人,更体现在龙虎山、武当山等道家圣地的发展上,由此可见,长江中游对于孕育道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老子所代表的楚国文化,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来源之一 · 摄图网

在经历两年攻战后,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破楚国国都郢都(位处今天湖北江陵西北),迫使楚国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在听闻郢都被攻破后,楚国贵族、大诗人屈原在悲愤之中,于当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争相向汨罗江中投掷粽子,以求鱼族保护屈原,后来,这些风俗逐渐演变成了后世的端午节。

而屈原在《离骚》中所歌唱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名句,也成为了长江文学的不朽代表。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屈原、端午节及其所衍生的赛龙舟等风俗,本质上是长江文化的象征 · 摄图网

楚国在长江边的国都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虽然被攻破,但荆江区域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于是秦国转而在郢都附近,兴建起了一座新的城市,这就是江陵(荆州古城)。

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通江达海的门户,两汉时期,当时的荆州地界涵盖了今天的湖南湖北全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形势中,由刘表镇守的荆州却太平繁荣,成为汉末三国乱世中的避风港。

当时,避难进入荆州的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打动诸葛亮请其出山。在为刘备分析当时天下大势的隆中对中,诸葛亮分析指出,荆州北据汉江,东连东吴,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这也清晰呈现了荆州在三分天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荆州古城 · 摄图网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的李白离开四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由水路乘船远行,沿着长江,经巴渝,过三峡,来到长江中游的楚国故地,开始了他壮游天下的旅程。

渡过荆门山后,与巴蜀截然不同的两岸景色映入眼帘。自蜀东流的江水,与年少远游的李白结伴同行。诗人心怀一缕思乡情,以一首《渡荆门送别》书写壮阔的山川: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长江三峡西陵峡风光 · 摄图网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楚地的名山大川,由灿若群星的湖泊点缀,几千年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历史悠久的荆楚文化,在这里完美交融。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湖北省地图,审图号:GS(2019)3333号 · 自然资源部

位于宜昌市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的荆门山,自古被视为三峡东口的标志,上收蜀道三千之雄,下锁荆襄一方之局,与长江北岸的荆州古城遥遥相望。

江水流到荆门山后,因两山夹持而变得横流湍急,宜昌以下,江面顿时开阔。

当年,李白正是在乘船经过荆门山时,为江水东流发出慨叹。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长江三峡西陵峡风光 · 摄图网

作为长江中游的核心,荆州的军事地理区位非常险要,但是由于荆江段河曲弯道众多,这就使得一旦发生洪水,长江就会自然裁弯取直,以致江水泛滥成灾。

根据考证,仅仅从明朝初期的公元1376年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573年间,荆江河段就发生了267次洪灾,其中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洪灾,更是造成荆州境内“兵民淹毙无数,号泣之声,晓夜不辍。”

为了护卫荆江两岸民众,筑堤就成了重关重要的选择。早在东晋时期的公元4世纪中期,当时镇守长江中游的荆州刺史桓温,就开始命令修筑荆江大堤,此后,荆江大堤不断向下游延伸,到了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历经千年的断续修建,全长124公里的荆江大堤最终联成一线,史称万城大堤(也称万安大堤)。

但万城大堤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洪灾中决口,以致江陵城被淹。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为了保卫江汉平原,国家组织力量,最终将荆江河段的新老堤坝整合成为全长182公里的荆江大堤,这段大堤,先后经历了1954年和1998年大洪水的冲击考验,最终牢牢护卫了荆江两岸人民和江汉平原,力保了长江中游太平。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长江与汉江汇合处风景。长江两岸,关系着万千黎民安危 · 图虫创意

荆江以荆州公安藕池口为界,可以分为上荆江(167公里)和下荆江(170公里)。

上荆江从湖北宜昌至藕池口,下荆江则从藕池口至湖南岳阳城陵矶。下荆江河段从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由于当时长江在藕池口溃口分流,这使得藕池口以下的下荆江河段由于江水减少、流速变缓,泥沙不断淤积,河段也越来越蜿蜒。

河段蜿蜒,一旦遇到水流增大和洪水时节,就容易导致河道自然裁弯取直、泛滥成灾。

1860年以来,下荆江河段的湖北荆州石首及监利境内,已经发生了多次洪水时节,长江河段自然裁弯取直,以致形成多条长江故道的情况。

例如今天湖北监利境内的长江东港湖故道,就是发生在明朝末期,当时由于长江洪水,出现了自然裁弯取直;到了清末的1909年,当时长江在湖北监利境内又再次出现裁弯取直,因此形成了长江老江河故道。

到了1949年,下荆江河段因为长江洪水自然裁弯取直,又出现了碾子湾故道;

1972年,因为长江自然裁弯取直,又形成了沙滩子故道。

以上都是长江由于洪水造成的自然裁弯取直,新中国建立后,为了确保荆江河段安全,国家又对长江进行了人工干预,实施人工裁弯取直。

例如1967年在湖北石首中洲子实施人工裁弯取直,缩短河道28.9公里;到了1969年,又在湖北监利上车湾实施人工裁弯取直,缩短河道35.8公里。

从1949年至今,长江在下荆江河段经过几次人工裁弯取直,缩短流程近70公里,从而使得下荆江河段更加直畅,降低了洪水泛滥的隐患。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长江故道卫星图 · 锦绣人文地理

在李白漫游楚地300多年后,另一位浪漫文豪被贬入楚。

北宋元丰年间,苏轼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在城东开垦荒地,种田补贴家用,取“东坡居士”的雅号。

那些年,苏轼常在闲暇时游览荆楚之地,泛舟长江上,扣舷而歌,与客问答,排解忧闷。

黄州城的赤壁山因他的名作,有了“文赤壁”之称。

后世认为,苏轼酹江邀月的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发生地。

他游览的文赤壁,其实是古黄州城外西北、长江北岸一处赭红色的临江断崖,因为被时人误传为“三国周郎赤壁”,才有了这个美丽的误会。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湖北黄冈市文赤壁遗址 · 摄图网

东汉末年的赤壁大战,也发生在长江边,但确切的地点一直存在争议。

其中,蒲圻(今湖北赤壁)赤壁位于长江南岸,由赤壁山、南屏山和金鸾山三座起伏相连的小山组成,岸边的山峦宛如利剑,直指江北岸的乌林。

相传,乌林是赤壁之战时曹军营寨所在地,那里原本有一片原始森林,在那场大战中化为灰烬。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湖北赤壁市武赤壁遗址 · 图虫创意

古人言,“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近几十年,湖北赤壁市出土了大量东汉晚期与孙吴文物,似乎印证了这里是“武赤壁”所在地。

文武赤壁今犹在,当年的王侯将相早已作古,唯有江上清风,亘古不变。

长江流域在中游最为重要的支流和湖泊,主要是三江两湖,三江指的是主要流经湖北的汉江,和主要流经湖南的湘江,以及主要流经江西的赣江;两湖指的是位处湖南的洞庭湖,和位处江西的鄱阳湖。

公元前601年,楚庄王为了打通汉江和长江,下令开凿了扬水运河(也称杨水运河),从此得以更加便捷地控制江汉地区,在水利运输的支撑下,楚庄王最终先后兼并了50个小国,发展成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南方大国,并在前述的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击败晋国,进而逐鹿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不得不说,楚庄王及楚国的崛起,与楚国充分利用扬水运河沟通汉江与长江中游,打通物资运输,有着重大关系,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楚国境内纵横交错、便利往来的交通网络,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而扬水运河,更是楚国崛起的重大基建设施。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扬水运河示意图 · 锦绣人文地理

在中国军事地理史上,有几个关键地理区域,决定了王朝的兴衰胜败。在宋代以前,关中平原和淮河流域,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区域。

当初,秦国就是依托关中平原,才得以击败关东六国,最终一统天下;后来,刘邦也是在屡次被项羽击败的情况下,凭借着关中平原才能一再兴兵,最终反转战胜项羽、夺得天下;而北周灭亡北齐,隋朝灭南陈,唐朝李渊父子一统天下,也无一不是以关中平原为基地。

历史来到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755年-763年)以后,由于黄河中上游长期战乱动荡,加上人口南迁、江淮经济不断开发等原因,到了唐朝中后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逐渐从西向东、迁徙到了江淮流域,在此情况下,淮河的军事地理地位不断崛起。

以军事地理去看,中国南北战争的分界线,这个地点并非在长江流域,而是在长江以北的淮河和淮河流域。

三国时期,吴国就是凭借着长期坚守淮河流域,先后与曹魏和西晋对抗,才得以在魏蜀吴三国中坚持到最后,最终才被司马家族的西晋所灭亡。而吴国最终灭亡,也是因为在战争中逐渐失去了淮南地区,而西晋则在淮河南北大规模屯田经营,利用淮河流域进攻东吴,后来才得以统一天下。

在军事地理界,长期流传着一句话:“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历史来到南宋末年以后,公元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灭亡北方的金国,唇亡齿寒,第二年(1235年),蒙古人随即南下进攻南宋,从而掀开了此后长达44年的宋蒙战争。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秦岭淮河示意图 · 锦绣人文地理

蒙古人从1235年开始,几次试图通过突破淮河流域进攻南宋首都临安(杭州),但都受到了强烈阻击,从南宋建国伊始,南宋军民就意识到了淮河流域的重要性,因此重兵坚守,以致蒙古人始终无法从淮河流域取得突破。

此后,蒙古人又先后试图通过进攻四川沿长江之下、绕路大理(云南等地)偷袭等方式进攻南宋,但都先后受挫,蒙古大汗蒙哥甚至被南宋军民击伤,死于重庆合川钓鱼城下。

而南宋最终的灭亡,是从长江中游被突破的。

历经三十多年进攻受挫后,公元1267年,忽必烈接受南宋降将刘整的计策,决定从南宋的龙腰、长江中游进行突破。

此后,蒙古人集中兵力,对长江中游的上游、濒临汉江的襄樊进行了长达近七年的围攻,从公元1267年到1273年,蒙古人对隔着汉江对望的襄阳与樊城发起反复攻击,最终于公元1273年攻陷樊城,然后逼迫驻守襄阳的吕文焕出城投降。

襄樊陷落后,蒙古人沿着汉江直下武汉,直接就切入到了长江中游,然后又沿着长江直下进攻南宋首都临安。

长江中游的门户大开,使得坚持了近四十年的南宋防御体系逐渐瓦解,此后,蒙古人沿着长江中游直下,沿岸的鄂州、黄州、蕲州、江州、德安、六安等城池守将全部不战而降,公元1275年,沿长江推进的蒙古人又在今天安徽铜陵的丁家洲之战中,击败了最后的南宋主力,并于第二年(1276年)攻占临安。

临安沦陷后,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人又连续拥立宋端宗和宋帝昺两位小皇帝,无奈大势已去,随后在1279年的广东崖山海战中,南宋最后的十万军民战败,大部分人不甘投降,选择了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而追究南宋灭亡的崩溃点,就是从1273年的襄樊沦陷开始的,襄樊的沦陷,其结果就是长江中游的门户大开,从此使南宋失去了整个国土防御体系的龙腰,最终走向崩溃。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襄阳失守后,元兵沿着长江中游直下,三年即攻克临安(杭州)

由南宋的灭亡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江汉平原、江汉流域的战略地位也越发突出。

作为长江中游的三大支流之一,汉江全长1577公里,发源于陕西秦岭南麓,分别有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三条源流,其中北源沮水是汉江的主源。

汉江源头从北向南流淌,其中干流在湖北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全长925公里;从湖北丹江口至湖北钟祥段为中游,长约270公里;从湖北钟祥至武汉段为下游,长约382公里。

汉江由于战略地位突出,在历史上也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汉江(左)奔流至武汉,在此汇入长江 · 摄图网

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了一个设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这,就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首次构想。

到了1953年,毛泽东前往武汉,并视察了汉江和长江两岸,在对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人谈话时,毛泽东特地提出:三峡问题暂时不考虑开工,我只是先摸个底,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

在毛泽东的指示下,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颁布,第一次正式提出南水北调。此后受文革等因素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一直未有大的进展,一直到1979年,水利部正式成立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

经过多年论证和反复研讨,2000年6月,南水北调工程最终定调,决定将工程分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

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动工,到了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进入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也实现了通水运行,当年12月,北京市民正式用上了来自汉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的汉江水,截至2020年6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输水达3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6000万人口,并使得中线工程所惠及的河北、北京等地的地下水水位逐渐回升。

不得不说,这也是汉江,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惠及的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四个省市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使得中国的水资源实现了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据统计,截至2021年,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其中仅从汉江流域北调的水流量就达到了441亿立方米。

汉江,对于中国北方的可持续发展,实在功不可没。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丹江口大坝 · 图虫创意

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后,汉江流域也出现了流量减少、生态、灌溉都受到影响等问题,为了解决弊端,2010年,国家正式启动引江济汉工程,并于2014年正式通水。

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州段龙洲垸,引水至汉江潜江段高石碑。工程连通长江和汉江,穿越长湖,全长67.1公里,是1949年以来建设的最大现代运河,其主要任务是补充南水北调后汉江减少的水量,并满足汉江兴隆段以下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灌溉、供水及航运用水需求。

工程通水通航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夕阳下的荆州市引江济汉工程鸟瞰图 · 图虫创意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引江济汉渠卫星照片 · 锦绣人文地理

汉江之畔,被淹没的千年古镇均州,曾是武当山连接北京紫禁城的起点。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成功篡位的明成祖朱棣下了一道诏书,敕建武当山。

圣旨中如此写道:

“我自奉天靖难之初,神明显助威灵,感应至多,言说不尽。”

用现代话说就是,我能顺利称帝,多亏神明保佑,感应之多,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周边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1米

方圆400千米的武当山,屹立于湖北十堰,取“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意,供奉着道教中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为加强皇权,对真武大帝顶礼膜拜。

他假托真武大帝旨意,在完成北京紫禁城工程的同时,调派工匠军民,从四川等地采购了10万根木材,耗费数十万人力营建武当山,将皇权至上的设计理念,融入道教建筑中。史称,“北修故宫,南修武当”。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武当山天柱峰 · 图虫创意

武当山天柱峰顶,铜铸鎏金金殿,用纯铜与黄金铸造。

据研究,金殿构件都是在北京铸造好,经过京杭大运河,沿长江运抵武当山,工匠们再依照榫卯结构,进行拼接安装。

金殿建成后,每当雷电交加之际,屋顶上一片电光石火,宛如真武大帝正在施受雷电涤身,这一奇观被称为“雷火炼殿”。

600年过去了,金殿完好如初,光彩夺目。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武当山金顶 · 图虫创意

在明一代,武当山作为“君权神授”的象征,被升格为“天下第一仙山”,朱棣也成了真武大帝在人间的代言人。相传,武当山的真武神像就是以朱棣的相貌为原型。

武当山在汉水之滨傲然而立,宛如仙境。山水之间,皆是动人的传说。

据说,东周时期的函谷关令尹喜,在得到老子传授的道德经后,一路南下,归隐武当山,成为开山祖师。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武当山山路,始于传说中尹喜开辟的古神道 · 图虫创意

南岩绝壁上的龙头石雕,因“龙头香”而闻名,以前,虔诚的信徒为敬第一炷香,常不顾坠崖的危险,到龙头之上焚香。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武当山龙头一炷香 · 图虫创意

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当派与少林寺齐名,现实中,以松溪内家拳为基础的武当拳术,早已名扬天下,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这座被誉为道教胜地的仙山,褪去以往的神秘,如今仍奥妙无穷。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武当山航拍 · 图虫创意

人类活动为大自然的造化,增添了传奇色彩,而在长江中游,有一处地方,保留了最原始的野性。

这,就是神农架。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属大巴山区,也是长江和其支流汉江的分水岭。

传说中,上古的神农氏,来到此地采药、遍尝百草,因山势陡峭,搭架上下,因而得名。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神农架风光 · 图虫创意

地理学上的神农架,为一处穹隆状构造山地。这里山川交错,云雾茫茫,境内有长江流域为主的河流300多条。

“华中第一峰”神农顶,在此撑起长江中游的屋脊,海拔3106.2米。

自古以来,神秘的神农架,常盛传有类似人形的野人出没其间,成为猎奇揽胜的一大秘境。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神农架大九湖秋色 · 图虫创意

如今,神农架林区,作为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受到国家重点保护。

当地保留了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成为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野生动物多达数百种,

还先后发现了30多种白化动物,如白林麝、白鬣羚、白蛇、白熊等。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神农架林区国宝金丝猴 · 摄图网

长江水在湖北塑造山川形胜,也氤氲了烟火人间。

湖北省洪湖市与监利县之间,洪湖东西均通长江,如晶莹的碧玉,点缀于江汉平原南端。

这座荆楚第一大湖,还有“湖北之肾”的美称。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洪湖周边地图

洪湖水,浪打浪。

这里不仅有秀丽的湖光山色,还有丰富的水生资源,培育了鱼、虾、蟹、莲、藕、菱等

上百种水生动植物。

单单是洪湖的小龙虾,2017年产量就达8.53万吨,位居全国县市第二位,你吃过的街边夜宵可能就来自洪湖水中。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湖北洪湖盛产的菱角 · 摄图网

有学者认为,洪湖是古云梦泽分割、残留的一部分,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云梦大泽的遗产,至今藏身于浩荡的长江中。

远在长江南岸,与洪湖隔岸相对的,便是三湘大地的鱼米之乡——洞庭湖。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长江沿岸临湘段。左:湖北洪湖,右:湖南临湘 · 图虫创意

回顾整个长江中游的发展,人口的增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因为战争动荡导致的北方人口南迁浪潮,这也对长江中游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西晋永嘉之乱(307年-312年)以后,一直到公元5世纪中期的刘宋元嘉年间(424年-453年),来自今天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民众因为战争动荡等原因,纷纷南下迁徙,其中一条重要的迁徙路线就是沿着汉江南下,抵达襄阳(襄樊)以及更南方的长江中游湖北地区。

唐朝安史之乱(755年-763年)以后,北方移民再次大规模南迁,这次他们更加深入到了今天长江中游的湖南南部、江西北部地区,当时,江西北部的洪州、饶州人口增长量都在60%-80%左右。

在长江中游南岸的鄂南湘北地区,当时仅荆州的户口就暴增了10倍;另外鄂州在晚唐时期,户口人数统计,也比盛唐时期增加了1倍,并从一个下州,升级为观察使治所,下面还领着一个蕲州和黄州,成为晚唐时期,中央财赋主要来源的东南八道之一。

北宋在靖康之变(1127年)灭亡后,北方宋人再次掀起了大规模移民南下浪潮,在长江中游的江西,由于赣北的鄱阳湖流域开发较早,已经基本被占,于是北方移民渡过鄱阳湖、顺着赣江南下赣南、闽西、粤北山区,这些南迁的汉人与当地土著不断斗争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客家民系。

随着长江中游的不断开发,到了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湖广(湖北、湖南)地区,已经成了中国的核心粮食产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在长江流域的开发过程中,除了上游的巴蜀地区,下游地区的江淮流域,两汉三国以后也逐渐得到了大规模开发,到了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意思是说如果江浙地区的苏州、湖州粮食丰收,则天下都可富足。

宋代时,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当时,苏州、湖州、常州、松江等地区,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以致在“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之外,也有“苏常熟,天下足”“苏松熟,天下足”等谚语先后流传。

进入明清两代后,江浙地区的农村开始大规模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棉花和桑树,江浙地区也因此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国内的棉丝纺织中心,由于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加上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因此到了明清两代,江浙地区的粮食供应已经出现不足,就在此时,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核心区也从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转移到了长江中游的湖广地区。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当时从湖广地区的湖北、湖南地区调拨外运的粮米,就达到了每年500万石左右(约合9亿市斤),以致当时长江下游地区有说法是:“即在丰收之年,亦即仰食于湖广”。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2021年春季的江汉平原,湖北省监利县高速公路两侧的油菜花田 · 图虫创意

在物质交流之外,长江中游的文化,也不断沿着长江,输出到了长江下游地区。

1958年,毛泽东视察武汉,在听黄梅戏时,毛泽东突然问了一个问题,黄梅戏发源于湖北,为何传到安徽去了?

起源于明代后期的黄梅戏,大概在清代乾隆时期开始成型,对于黄梅戏的起源,有的说法是其起源于湖北黄梅,有的则说起源于安徽安庆,更有说法是起源于江西。

以湖北黄梅来看,这个位处长江北面、南望鄱阳湖的小县,早在明代时就开始盛行采茶歌,在经历“独角戏”、“三小戏”“三大七唱”等前期阶段后,黄梅采茶调开始进入黄梅戏的成型前期。

历史进入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后,长江水患逐渐增多,由于黄梅位处江北的低洼地带,这就使得大量黄梅灾民只能沿着长江不断东下,黄梅采茶调也因此得以不断东传到安徽,最终在安庆经当地艺人加工改进,并在吸取安徽本地徽调和青阳腔的基础上,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黄梅戏拥有《天仙配》等众多经典剧目 · 图虫创意

在黄梅戏之外,长江中游还先后涌现出了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南戏、湘剧、湖南花鼓戏、赣剧、采茶戏、宜黄戏等地方剧种。

以汉剧为例,民国元年(1912年),当时的汉调正式定名为汉剧,并逐渐发展进入高潮,1934年3月,当时京剧大师梅兰芳到武汉大舞台演出京剧《霸王别姬》,与之同时,汉剧大师陈伯华也在武汉长乐戏院演出汉剧《霸王别姬》,成为当时戏曲界的一大盛事。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汉剧大师陈伯华(右)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一起研究表演艺术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戏剧《扈家庄》 · 图虫创意

不仅是戏剧艺术星河灿烂,长江中游也成为了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基地。

佛教自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后,一直停留在翻译印度佛经、转介思想的阶段,这个转变,要一直到佛教禅宗的中国化,才出现真正的转变。

公元六世纪的南梁时期,后来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的达摩祖师从印度坐船东渡广州,后来又北上南京和嵩山少林。

达摩祖师带来的佛教禅宗,起初在中国传播并不顺利,到了唐朝武德七年(624年),禅宗四祖道信来到了位处长江北岸的湖北黄梅双峰山,并在此处创办道场,是为后来的四祖寺。

四祖圆寂后,承继衣钵的五祖弘忍,又于黄梅另外开辟道场,也就是在黄梅,后来将禅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改造的六祖惠能出场了。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位处长江边的湖北黄梅五祖寺 · 图虫创意

六祖惠能(638-713年)本是孤儿,他出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三岁时,惠能的父母就已去世。这位孤儿此后孤苦成长,以砍柴卖柴谋生,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念诵《金刚经》。

惠能心生颤动,于是,这位目不识丁的小伙子经人指点,决定北上位处今天湖北黄梅的凭墓山,听从弘忍大师讲解佛经。

弘忍见到这位卖柴的孤儿,就问道,你从哪里来?

惠能回答:岭南。

弘忍问道:你想干什么?

惠能回答:求法作佛。

弘忍又问:岭南蛮荒之地,人民野蛮,怎能学佛?

惠能于是反问说:我听说人有南北,难道佛性也有南北吗?

这番对话或许让弘忍心生一颤,于是,他决定留下惠能,让他在碓房踏碓舂米,平日里也跟着门众一起听法。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五祖寺内景 · 图虫创意

惠能开始舂米八个月后,弘忍宣布自己要授传衣钵,选择禅宗的下一代传人。按照当时的规则,传法要作偈以见高低,于是,弘忍座下的首席弟子神秀作偈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不识字的惠能则口诵偈句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位目不识丁的勤杂人员,随口诵出的真经,即将在此后剧烈地改写中国的思想史,五祖弘忍知道,他的传人来了。

于是,弘忍悄悄来到惠能舂米的碓房,用法杖在石碓上敲了三下。

惠能悟出了真意。

半夜三更时分,惠能悄悄进入了弘忍的方丈卧室,听取弘忍授传真经。

大概几天后,弘忍决定在夜间,偷偷授予惠能作为禅宗传嗣的法物:据称来自禅宗初祖达摩的钵盂和袈裟。

当时,在弘忍门下和大唐国内,对禅宗衣钵野心勃勃的大有人在,而以弘忍门下首座弟子神秀为首的众僧,更是对禅宗衣钵虎视眈眈,当夜授传衣钵后,弘忍立马对惠能说,你手持衣钵,已入险境,速速离开此地。

于是,弘忍与惠能师徒二人连夜来到长江边,弘忍为惠能送行,让他逃难岭南,以避杀身之祸。

惠能邀请弘忍一起南下,他说,和尚请随徒弟南下,弟子摇橹送师傅渡过长江。

弘忍坚持留在凭墓山善后。弘忍说,本来该我来度你。

惠能明了,于是向弘忍告别: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弘忍慨叹一声说:三年后我将圆寂,禅宗佛法,就有赖于你了。

于是,惠能拜别弘忍南下,在东躲西藏五年后,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他现身于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最终在此亮明身份,剃度后升坛讲法。

大唐先天二年(713年),六祖惠能最终仙逝于故乡、今广东新兴,他的真身则被迁回他长期讲法的广东韶关南华寺,至今保存完好。

门人弟子则将惠能生前讲法的内容汇集成书,这就是后来的《坛经》,作为禅宗中国化的最重要著作,《坛经》也是唯一一本由中国人所创作的被尊称为“经”的佛教经典。

这场中国禅宗往事,话说起来,它的故事源头,正是在长江中游的湖北黄梅。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六祖惠能渡过长江、南下广东后,曾在韶关南华寺驻锡多年 · 图虫创意

让我们把视野继续回到荆江,长江在蜿蜒东下至湖南岳阳后,在岳阳城陵矶接纳洞庭湖水,然后继续奔腾,开始了它的下一段旅程。

有意思的是,荆江在岳阳城陵矶接纳洞庭湖水之前,它本身有一部分,就已经分流成了四条支流流入了洞庭湖,然后再从洞庭湖,继续流入长江,这四条支流,就是著名的“荆南四河”。

“荆南四河”指的是位处荆江南岸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

在长江荆江河段,这四条支流分流了荆江河水,向南蜿蜒流入洞庭湖,然后又在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构成了复杂的江与湖分流又合流的关系。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荆南四河”: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

接纳“荆南四河”的洞庭湖,向南向西,又分别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最终汇成洞庭湖,然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

以水系格局来看,湖南全省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湘、资、沅、澧等四水共聚洞庭一湖。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湖南岳阳城陵矶港口,长江和洞庭湖的交汇处 · 图虫创意

古代的洞庭湖,南横五岭,北连云梦,极盛时期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

唐代诗人刘禹锡路过岳阳,登岳阳楼,遥望洞庭湖水色,写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别出心裁地将八百里洞庭比作掌中的银盘,湖中俊秀的君山则为盘中一枚青螺。

如今从岳阳楼看去,这个比喻依然传神。

洞庭之名,即源自湖中的洞庭山,即现在的君山岛,有“神仙洞府”之意。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岳阳楼,屹立于洞庭湖边 · 图虫创意

宋代,范仲淹受好友滕子京之托,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当时,范仲淹因公务繁忙,未能亲自来到洞庭湖,多亏滕子京写信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让他得以想象这一方烟波浩渺的水土。

到了明代中后期,洞庭湖地区取代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出产地。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洞庭湖航道 · 图虫创意

即使在现在,洞庭湖区的粮食总产量,仍占湖南全省的1/4,而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一半,堪称“鱼米之乡”。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洞庭湖周边

如今,洞庭湖扼长江之中游,被称为“长江之肾”,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其湖泊容积多达160多亿平方米。

在古代,洞庭湖一度号称“八百里洞庭”,但根据1995年的测量数据,洞庭湖的实际湖泊面积,已从古代最鼎盛时的6000多平方公里,萎缩至当年的2625平方公里,降格成了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转而将第一宝座让给了江西的鄱阳湖。

尽管洞庭湖因湖面萎缩,面积已不如鄱阳湖,但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为鄱阳湖的3倍,它吞吐着长江洪水,守护沿岸的生灵。现已濒危的长江江豚,也曾在洞庭湖中露出微笑的面容。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洞庭湖演变图

洞庭湖的水量来源中,向北主要来自长江下泄的“荆南四河”,向南主要来自湘江、资水、沅水、灃水四条河流,其中,湘江是洞庭湖最主要的水量来源,洞庭湖所处的湖南,也正是因为湘江而简称“湘”。

中国的江河,大多走向是从西向东,但流入洞庭湖的湘江,与流入鄱阳湖的赣江一样,都是从南向北走向。

湘江有东源和南源两个源头,其中东源白石河是主源,其发源于南岭山脉的广西兴安县;南源则发源于南岭山脉的广西灵川县。

在从南向北奔腾867公里后,湘江在湖南湘阴注入洞庭湖。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衡阳石鼓湘江江景航拍图 · 图虫创意

对于湖南为何有“三湘”之称,有一种解释是,因为湘江上游与漓水合流,简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简称潇湘;下游则与蒸水合流,简称蒸湘,所以合称“三湘”。

作为洞庭湖主要支流,湘江上游有秦始皇时期开凿的灵渠。秦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派屠睢率兵50万南征百粤,但由于翻越南岭山路崎岖,军粮物资转运艰难,为了解决运输问题,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督工,在广西兴安境内的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河耗时五年,最终于公元前214年凿成,是为灵渠。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灵渠示意图

灵渠出现的作用,是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为一体,这对于秦朝军队从北向南的军事征服和物资运输意义重大,灵渠凿通后不久,凭借着便利的水路运输,秦朝军队最终征服百粤,占领了今天的广西、广东等地,将南粤大地纳入了中华帝国版图。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灵渠航拍图 · 图虫创意

湘江的中游,则有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传说北雁南飞,至衡山而返。而道教所称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就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衡山祝融峰祝融殿清晨日出 · 图虫创意

衡山山体由雄伟的花岗体构成,呈南北走向,坐拥大小山峰72座,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最为著名。

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为尊崇传说中的火神祝融氏而命名。

由于地处湖南,南岳的气候也如火般热情,山上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季郁香,并建有万亩植物园。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衡山上封寺 · 摄图网

与其他四岳一样,南岳衡山也有专属于本地的信仰。

南岳集贤峰下,有一座供奉衡山夫人的黄庭观。相传,魏晋大臣魏舒生有一女,名叫魏华存,她酷爱老庄,志慕神仙,后来出家成为一名女道士。正逢永嘉之乱,魏夫人携二子南渡避乱,隐居修道,被后世称为“衡山夫人”。

衡山夫人在湘江流域留下诸多传说,也开创了古代女子出家修道的先河。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眺望衡山 · 图虫创意

湘江的下游,则有岳麓山等风景名胜区。作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岳麓山坐落于湘江边,俯瞰江中的橘子洲,每逢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岳麓山所在位置

岳麓山脚下,是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的湖南大学,而其前身,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

历史上,朱熹、张栻、王阳明等大师,与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等风流人物,都曾在岳麓书院留下足迹。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长沙橘子洲头夜色,背后便是岳麓山 · 图虫创意

清嘉庆年间,岳麓书院来了一位新山长(相当于院长)——湖南宁乡人袁名曜。

袁名曜接手书院掌门人后,门人请他题写书院大门联。袁名曜说,我出个上联,你们对出来就是大门联。

“惟楚有材!”他说。

学生们苦思良久,这时,湖南贡生张中阶走进来,应声对道:“於斯为盛!”

袁名曜所出的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的“惟楚有材,晋实用之。”

张中阶的下联则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二联皆语出典籍,又一语双关,可谓天下绝对。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岳麓山爱晚亭 · 摄图网

而今,岳麓山上,处处皆是典故,爱晚亭在红叶簇拥下尽显诗意;黄兴、蔡锷、陈天华、禹之谟等近代爱国志士的墓碑静静伫立;儒、释、道三教遗址遍布山间,天人合一。

“惟楚有材,於斯为盛。”那副天下闻名的门联,至今仍是岳麓书院的门面担当,也承载着大江两岸的楚湘文化。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岳麓书院 · 图虫创意

洞庭湖水系中,湘、资、沅、灃四水中的资水也称资江,资水全长653公里,沿岸山高谷深、行船险峻,有七十二险滩之说。

1962年,位处资水干流的柘溪水电站开始投入运营,这使得资水航路从此被阻断,虽然险滩和英勇船工的风光不再,但他们的故事,却仍然流传在资水两岸。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湖南省安化县资江南岸江南镇航拍图 · 图虫创意

湘、资、沅、灃四水中的沅水,全长达1033公里,是洞庭湖水系中最长的河流,

沅江流经贵州、湖南,其西北是武陵山,东南是雪峰山,皆呈东北-西南走向。

东汉时,在沅水注入洞庭湖处,曾经设立武陵郡的郡治临沅县。东汉时的武陵郡包括了今天的整个湘西地区,以及今贵州的东部地区。汉末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后,约定两分荆州,双方约定长沙、桂阳、江夏归属孙权,刘备则控制武陵、零陵、南郡,相当于孙权控制原来的北荆州地区,刘备则控制南荆州地区。

由于刘备控制武陵郡,一旦其越过武陵山,则长沙等郡基本无险可守,为了解决北荆州的隐患,于是孙权决定趁着关羽北伐襄阳,趁机偷袭南荆州,从而使得关羽进退失据、最终被杀,而刘备则因此彻底丧失了从荆州北伐的可能,在三国的军事战略上从此陷入被动。

三国虽然已成往事,但到了后代的东晋,出生在今江西九江的诗人陶渊明,却对这个南方不远处的武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耳濡目染之下,怀揣着对安宁生活的渴望,陶渊明在乱世之中,写下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因为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世外桃源”从此成了人们心生畅想的浪漫名词。而位处湖南省桃源县的桃花源风景区,也留下了李白、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杜牧、刘禹锡、韩愈、苏轼、陆游等古代文化名人的诗词墨迹,桃花源也被称为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享有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誉。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湖南常德桃花源古镇全景图航拍图 · 图虫创意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洞庭湖周边水系

除了桃花源,沅水的二级支流沱江,也因为孕育了湘西名城凤凰而名闻遐迩。

凤凰县在汉代时隶属于武陵郡,到了民国时期,凤凰名人辈出,例如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教育家熊希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等人都是凤凰人。

1934年,作家沈从文发表了中篇小说《边城》,在小说中,沈从文以1930年代的一座湘西小城为背景,叙述了一个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小说中所描绘的纯美湘西山水和风土人情,使得作为沈从文故乡的湖南凤凰县声名鹊起,从此,凤凰开始成为国人心中浪漫纯美的名词象征。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凤凰古城 · 摄图网

湘、资、沅、灃四水中长度最短的灃水,全长388公里,灃水的上游,有世界地质公园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其分别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天子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等共同组成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 摄图网

以绝美风光闻名于世的张家界,原为大庸县,是古庸国所在地。

明朝弘治年间,永定卫大庸所指挥使张万聪镇守有功,朝廷就从这片土司占据的山林中,划出一块作为其封地(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一带)。

张万聪那叫一个感动,举家上山,守山护林,传了几代人后,这一带被老百姓叫成“张家界”,再到后来,“张家界”成为一个景区,甚至是城市的名字。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张家界风光 · 摄图网

上世纪80年代,画家吴冠中对张家界的评价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当时,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华名山大川几乎都已被人踏遍,神秘的张家界却才开始露出真面目,并在此后成为火爆几十年的“网红打卡地”。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张家界乾坤柱 · 图虫创意

张家界中,大自然雕刻的天门山,巍然支撑在天地之间,四面绝壁矗立。

远眺过去,穿过999级台阶,那个巨大的天然石洞,宛如通天之门。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张家界天门山 · 图虫创意

湘、资、沅、澧等四水共聚洞庭一湖的水系格局,是长江中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的水系命脉所在,但是由于开发较晚,湖南全省在晚清以前,一直人才凋零。

曾经在晚清担任两江总督的湖南安化人陶澍(1779年-1839年),曾经在国史馆参与编纂《嘉庆一统志》,编书过程中陶澍感慨说,当时湖南除了王夫之以外,几乎没有产出多少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这让陶澍觉得很没面子。

民国社会活动家丁文江,曾经对“二十四史”列传中的人物进行籍贯考订,统计出有籍可考的人物共5780多名,属于湖南籍的只有50多名,占比不到1%。比起雄霸前五位的省份——河南(912人)、河北(619人)、浙江(528人)、陕西(505人)、江苏(505人),湖南的人才历史简直惨不忍睹。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西汉至明代历史人物地理分布

但是从晚清陶澍之后,湖南的人才开始井喷般出现。

后来官至两江总督的陶澍,一生大力提倡实学,认为“有实学,斯有实行,斯有实用”,主张“研经究史为致用之具”,强调读经的目的是为了经世济时,为现实所用。

在他的提拔赏识下,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才开始出头,而胡、曾、左三个人,曾同时名列个别版本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中,尽管有的版本没有胡林翼,但是曾国藩和左宗棠,却是各个版本都公认的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

作为湘军的三大主将,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三个人的出现,也标志着近代湖南人才井喷的开始。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湘军三大佬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因为母亲去世辞职返乡丁忧的曾国藩,在天平天国席卷东南的危急形势下,主动请求建立地方团练武装对抗太平军,在获得清廷批准后,曾国藩以自己的老乡湖南人为班底,开始组建起一支此后影响中国百年的武装部队:湘军。

此后,以曾国藩为首,湘军队伍中涌现出了左宗棠、刘锦棠、王德榜、曾纪泽等大量人才,到了1864年,由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的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最终平定了历时近14年的太平军之乱。

在鼎盛时期,仅曾国藩名下,就坐拥湘军达30万人。后来,曾国藩为了规避清廷的猜疑,激流勇退,主动裁撤湘军。

整个晚清时期,当时从湘军中共走出了15位总督、14位巡抚,其他文武官员更是不计其数。

而从1842年到1912年的整个晚清最后七十年中,当时大清帝国境内的375名总督、巡抚中,湖南就占据了40人,高居各省榜首,占全国的10.67%,以致晚清有“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说法。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晚清督抚籍贯统计

湘军的创办者曾国藩于1872年去世后,湘军另外一位主将左宗棠,又率领大军先后平定陕甘回乱和新疆的阿古柏之乱,为晚清平定西北、收复新疆立下了不世奇功。

在此后进行的中法战争中(1883-1885),由左宗棠派出的湘军将领王德榜和其所率领的恪靖军,也在镇南关战役和谅山战役中立下了大功。

当时,湘军势力几乎把持了半个大清帝国的军政大权,而湘军从士兵到将领,也以“耐得烦、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而闻名天下。

湘军的兴盛,也直接带动了湖南的崛起。

近代以来,有个说法是“湘运之兴,从湘军起”,随着湘军的崛起,经济富有的湘军将士纷纷返乡建设,这直接带动了长沙乃至湖南全省的公共建设和经济发展。

作为“湘运之始”,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势力,也开始在湖南境内大规模举办文化教育事业、创办书局、刊印书籍,为近现代湖南的人才崛起,奠定了教育和思想基础。

湘军崛起之后,湖南人才不仅是在军政两界称雄全国,而且在文化科教领域,各类人才也开始不断涌现,如数学方面人才丁取忠、黄宗宪、左潜、曾国藩之子曾纪鸿等;外交人才郭嵩焘、曾纪泽等;文史人才王先谦、王闿运、周寿昌、周带钧等。

而参与戊戌变法,在1898年遇害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就是湖南浏阳人。

对此,史学家谭其骧评价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左右。”

对于这种局面,湖南人也非常自豪,并喊出了:“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的口号。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北面天堑长江,东西南三面崇山峻岭,这就是湖南

清末民初的湖南湘潭人杨度(1875年-1931年),有一句话曾经广为流传:

“凭兹百战英雄气,先救湖南后中国……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湖南人的这种地域自信,是其他省份的人所无法企及的。

尽管湘军后来衰落了,但湖南这个人才库,依然源源不断走出一流人物。紧接着湘军人才群,就先后涌现出两拨湖南人才:

一是光绪年间,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为代表的湖南维新志士。他们是全国变法维新运动的左翼激进派,在湖南建学堂、办报刊、设学会、倡办近代工矿企业,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二是辛亥革命时期,以黄兴、宋教仁、蔡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是同盟会的核心,多次武装起义的组织者、领导者。湖南是武昌起义后的首应之省,湖南人又是反袁护国战争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人。

在蒋介石当年北伐统一全国的国民革命军中,高级将领也是湖南人最多。

据统计,黄埔军校1-7期毕业生中,湖南学生2526人,占比高达28.9%。

另外,湘军对湖南的影响,不仅深远绵长,而且形成了伟人影响伟人、一流人物影响一流人物的格局。

到了当代,1955-1965年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湖南虽然排第三,落后于江西、湖北,但是其开国将帅的“含金量”是最高的。

湖南有204名开国将帅,其中元帅3名、大将6名、上将19名、中将45名、少将131名。就全国占比来看,湖南籍元帅占了将近1/3,大将超过一半,上将占1/3,中将占1/4。中将以上将帅人数,湖南绝对全国第一。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新中国开国将帅籍贯统计

长江吸纳洞庭湖水后,转弯北上武汉,然后出湖北黄梅进入江西九江,在九江,长江将与鄱阳湖进行融合。

江西省名出自唐玄宗设立的江南西道,流经江西九江的这段长江,也有一个古老的名字——浔阳江,而在江西境内的鄱阳湖,犹如一个宝葫芦,系于万里长江的腰上。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江西省湿地资源分布,审图号:赣S(2019)095号 ·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与中国其他大湖一样历经沧桑,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彭蠡诸渚,阳鸟攸居”的说法。

唐宋时期,古彭泽随着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逐渐向东南扩展,遂为鄱阳湖。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江西庐山含鄱口:清晨,可在这里远眺鄱阳湖上晨光微熹,天水一色 · 摄图网

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此,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最终,朱元璋以少胜多,陈友谅6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一个新生的王朝,逐渐崭露头角。

如今,鄱阳湖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接纳赣、抚、饶、信、修五水,补充长江水量,形成了南北长173公里、东西宽70公里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流经鄱阳湖的五大支流,以赣江最大,江西因此有了“赣”这一简称。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赣江东岸的滕王阁 · 图虫创意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鄱阳湖水系 · 锦绣人文地理

鄱阳湖地跨长江中下游平原、华东南山地两大地貌单元,地势低平,四周山丘环绕,在九江湖口向北开敞,不像洞庭湖那样有四口相通,可承泄大量洪水,因此,鄱阳湖的泄洪功能相对不如洞庭湖。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鄱阳湖风光妩媚。秋冬之际,鄱阳湖水位回落,珍禽翔集,正所谓“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江西庐山市落星墩,每到枯水期,鄱阳湖水位下降,草滩浮现,这座千年石岛就会露出全貌 · 摄图网

长江干流在中游流经广阔平原,几乎一马平川,唯独在九江市以南、鄱阳湖之畔,“一山飞峙大江边”。

雄伟的庐山拔地而起,跃然出现,在湖光潋滟之中托出了匡庐奇秀。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庐山牯岭晨光 · 图虫创意

传说中,千百年前,匡俗七兄弟在庐山筑庐修道,此山被称为“神仙之庐”,得名庐山。

庐山置于江西的北大门前,北望长江,东临鄱阳湖,素有“奇秀甲天下”之称。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庐山瀑布 · 图虫创意

云雾缭绕的庐山,有陶渊明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有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有苏轼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界,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唐代,李渤及其兄长李涉,曾在庐山五老峰南麓读书隐居。

据说,李渤养过一头白鹿,世人又称他为“白鹿先生”。

后来,李渤隐居的地方被辟为书馆,题名为白鹿洞书院,经宋代朱熹重修,名列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庐山雾景 · 图虫创意

到了近现代,1937年7月,著名的《抗战宣言》在庐山发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8年7月,日军开始进攻庐山,当时3000多中国官兵奉命坚守庐山,他们在山上与日寇展开激烈争夺战,一直坚守到了1939年4月,才因汉奸出卖、阵地被日军攻破而不得不撤退,坚守庐山9个多月时间里,过半数官兵在此牺牲殉国。

庐山孤军的英勇流传后世,他们护卫了庐山的山河壮丽。

改革开放之初,电影《庐山恋》赋予了庐山新的浪漫,中国人第一次在电视中看到了庐山,也开启了对新时代的向往。

为了纪念这部电影,山上有专门的电影院不间断地上映该片,至今已连续放映了三十多年,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庐山风景 · 图虫创意

庐山之外,龙虎山作为江西和道家的宝地,也驰名中外。

龙虎山位处鄱阳湖下游的江西鹰潭,东汉中期,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也因此而得名。

作为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龙虎山也是中国道教发祥地,根据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就已在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代定居在龙虎山,至今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四大名著中,《水浒传》开篇第一回故事“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讲的就是宋仁宗因为京师开封瘟疫蔓延,特地遣派太尉洪信前往江西龙虎山,延请张天师前来祈禳瘟疫,没想到洪太尉上山后求见张天师不成,竟然不顾众道士劝阻,强行打开“伏魔之殿”放出妖魔,以致酿成大祸。

《水浒传》虽然写的是小说,但反映的却是在宋元时期,当时龙虎山就已成为全国性的道教仙山,其在道家系统中的至尊地位,非其他名山所能撼动。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龙虎山落日 · 图虫创意

作为鄱阳湖的五大水系之一,信江全长359公里,它发源于浙赣边界的江西玉山,并在江西余干一分为二,分别汇入鄱阳湖。

唐朝安史之乱期间,陆羽为了躲避战乱南下长江流域定居,期间,陆羽实地考察三十二个州,前后历时十余年,最终写成了世界史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在今天的信江沿岸、江西上饶信州境内,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茶山寺,寺内有陆羽泉,传说,茶圣陆羽曾在这里写作《茶经》。

而信江中游的铅山县,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1140年-1207年)的晚年定居之地。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秋,南宋朝廷决定再次起用辛弃疾,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重病卧床不起,同年农历九月,辛弃疾在铅山病逝,据说他临死前,还大声叫喊着:“杀贼!杀贼!”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信江河谷 · 图虫创意

在信江流域,还有另外一座道教仙山三清山。

传说,早在晋代时,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葛洪,就曾在三清山结庐炼丹,唐宋元明时期,三清山的道教传播渐趋鼎盛,并建设了一系列遗传至今的道观建筑。

2008年,三清山获评成为中国第七个、江西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

2012年,三清山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三清山云山雾海 · 摄图网

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为九江市湖口县,这也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

在湖口临江而立的,是被称为“千古奇音第一山” 的石钟山。

石钟山,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有如钟鸣之声得名,此处居高临下,如同扼守长江的“江湖锁钥”。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石钟山,位于九江湖口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 · 摄图网

宋代,苏轼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江西德兴)为官,路过湖口,夜泊石钟山下,在鄱阳湖畔写下《石钟山记》,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

长江自此东去,带走了似水流年,道不尽,永世不老的万古山川。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江西九江西海码头 · 摄图网

全长823公里的赣江,共有东源、西源两个源流,其中东源出自江西石城,西源出自广东大庾岭。

赣江与湘江一样,流向都是比较特殊的从南向北,最终汇入鄱阳湖、注入长江。江西的省名简称赣,正是来自于赣江。

在今天看来,江西是一个略显偏僻落寞的省份,但在古代,因为赣江通联鄱阳湖和长江,这种水运优势,也让江西在唐宋明清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大省。

中唐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迁到长江下游的江淮地区,而位处长江中下游衔接处的江西,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红利。

唐朝安史之乱(755-763年)和北宋靖康之变(1127年)后,北方人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继永嘉之乱以后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规模南迁,这些南迁的北方人民,又从江淮地区沿着鄱阳湖、赣江南迁到了赣南地区和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成为今天汉族客家民系的祖先,并补充了江西原来人口存量不足的缺陷。

在经济上,唐宋元明清以后,广州、泉州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国际贸易港口,由于农业社会陆路运输不便,因此在沟通南方贸易上,水运就成了一种特殊优势。

因此,利用鄱阳湖-赣江水运路线,江西在北京—大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大庾岭(北江)—广州,这条长达3000公里的南北黄金水道上,占据了核心地位,而鄱阳湖—赣江水道全长1000来公里,占到了这条南北黄金水道1/3长度,江西因此在鸦片战争以前,崛起成了中国沟通南北的最重要通道之一。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江西水网联通全国 · 锦绣人文地理

以江西境内的景德镇为例,景德镇在唐宋时期隶属于浮梁县,当时那里出产的瓷器和茶叶已经非常有名。手工业发展,刺激了商业兴起。南宋人汪肩吾说,浮梁之民,“富则为商,巧则为工……士与工商,皆出四方以就利”。

通过水路运输,江西商人一方面将本省景德镇的瓷器、长江三角洲的丝绸、闽浙的茶叶等“外贸三大宗”运往广州供出口;另一方面在帝国内部从事大规模的贸易往来,将本省的大米、木材、纸张、药材、夏布等南调北运。

如今看起来交通相对闭塞的江西,在明清时代的人眼里,全省都是“水上高速公路”。以木材为例,江西抚州、赣南出大木,砍伐后运入赣江,溯流而下,就能一路漂浮到鄱阳湖,然后入长江,一路东下转销江南,或入大运河运往华北。

明朝中后期至清代前期,江西商业繁荣,沿着水路形成了樟树、景德、吴城、河口四大著名商镇。

在独占优势的鄱阳湖-赣江水路运输刺激下,早在北宋时期,赣商就开始兴起,到了明朝初期,被称为江右商帮的赣商,更是成为一时翘楚,当时甚至有“无江(右)不成市”的说法。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赣江南昌段景色航拍 · 图虫创意

江西在唐宋以后的经济地理崛起,也带动了江西的文化和人才崛起。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除了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外,其他六人均属于宋代,其中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三个人都是江西人。

除此外,江西还走出了晏殊、晏几道、陆九渊、文天祥、汤显祖等文学、哲学大家和仁人志士,由此可见宋明两代,江西的文化与人才之鼎盛。

根据统计,全宋词1397位词人中,江西词人就有170人,占比八分之一。

中国科举史上十万进士,十分之一在江西。

江西在科举史上的辉煌地位,更是在明朝初期的百年间达到巅峰。建文帝在位第三年(1400年),当年科举结果公布后,大家才发现一甲三人中,状元、榜眼、探花,胡广、王艮和李贯等三人,竟然都是江西人,而且还都是江西吉安人。

不仅如此,二甲头名和第二名,依然是江西人。也就是说,这场科举全国前五名,被江西人承包了。

四年后,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举行的科举中,前七名,竟然全是江西人。

统计整个明代进士籍贯分布可以发现,明代时,江西全省共有进士3114人,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后来崛起的浙江(3697人)。

但是,从中唐以后开始发展,宋明两代趋于鼎盛的江西,却在鸦片战争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1853年,太平军开始进入江西,一直到1865年太平军余部最后退入广东为止,13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江西连年对峙争战,导致江西省境化为焦土,根据历史学家曹树基的测算,1851年,太平天国战争刚爆发,尚未波及江西,江西人口达到2400多万;1865年,太平天国战争结束,江西人口锐减为1200多万。

13年太平军之乱,导致江西人口锐减一半。

与太平天国之乱中,湘军崛起带动湖南发展不同的是,太平天国之乱带给江西的,却是彻头彻尾的破坏和打击,太平军之乱期间,清军对江西商民课以重税支持战争,导致江西商民被敲骨吸髓,经济遭受重创。

对近代江西更致命的影响,则是来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转变冲击。

在19世纪中期两次鸦片战争以前,江西凭借着北京—大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大庾岭(北江)—广州的南北黄金水道,多次在战乱中重生崛起,但是随着鸦片战争以后上海的开埠,中外贸易重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加上后来外国轮船获许在长江上通航,全国的内外商货流通改道,这使得鄱阳湖-赣江的南北通航区位优势一去不返,传统由江西至广东的商业运输路线完全衰落。

江西,一下子从经济干道变成商路死角,地位陡然失落。

在丧失水路优势后,晚清时期,中国也跟随世界开启了铁路时代,在这波晚清的铁路兴建浪潮中,当时的南北通道京汉-粤汉铁路,选择了从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的走向,此后,原本与江西毗邻、一直默默无闻的湖南,在湘军和铁路等多重优势扶持下迅速崛起,而被南北运输干道“抛弃”的江西,则在中国近代化的交通格局中被彻底边缘化,尽管此后又修建了浙赣铁路,但其仅从赣北穿境而过,整个赣中、赣南远离交通线,过境贸易稀少。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这是厦深铁路开通那年,央视播出的一张地图,感受下。如今江西也通高铁,但人家周边省份高铁已成网

至此,江西成了中国陆运(铁路)和水运(海运)的双重盲区,最终,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江西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军之乱以后,逐渐从原本的全国经济、文化翘楚,沦落成为边缘落寞省份。

此后180年来,江西唯一让人称道的,就是诞生了全国最多的开国将帅。据统计,新中国开国将帅中,江西共有325人,占比20.14%,是全国各省份中最高的。

但是,革命事业在江西的蓬勃发展,和江西在民国时期走出来的新中国将星群体,恰恰是利用了江西的落后,而不是发达,尽管祸福相依,但从经济文化角度,其根本原因也值得深思。

但江西的文化影响力仍然顽强地持续至今,并走出了像修水陈氏这样的名门望族。

修水,是鄱阳湖的五大水系之一。籍贯江西义宁(今修水)的陈氏家族,其祖上是于清朝雍正末年,从福建上杭迁居江西义宁的的客家移民,在当时,他们被称为“棚民”。

但是,经过几代奋斗和耕读,这个家族培养出了一位晚清的湖南巡抚陈宝箴。

陈宝箴是维新派积极拥护者,戊戌变法期间,陈宝箴积极支持光绪帝变法,使得当时的湖南在全国风气一新。变法失败后,陈宝箴被革职永不叙用,后来甚至被慈禧赐死。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陈宝箴(中)与子孙合影

陈宝箴虽死,但他的儿子、诗人陈三立却不屈不挠,维新变法期间,陈三立与谭嗣同等人一起,被称为“维新四公子”,名动一时。陈三立擅长诗歌,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

1937年抗战爆发后,陈三立拒绝逃难,他对人说,“我决不逃难!中国人岂狗彘耶?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

当时,日本人试图招降陈三立,陈三立让佣人拿扫帚逐客。之后,为表抗议,这位当时已经85岁的老人连续绝食五日,忧愤而死。

陈宝箴、陈三立两代人为理想而死,而陈三立的五个儿子、修水陈氏的第三代,也个个都是人杰。

陈三立的长子陈衡恪(陈师曾),是著名书画家,是吴昌硕之后、齐白石之前,中国画坛最重要的人物,没有之一;

陈三立的次子陈隆恪,是著名诗人;

三子陈寅恪,更是蜚声国际的史学大师;

四子陈方恪,也是著名诗人,风流倜傥,被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五子陈登恪,则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中文系“五老”之一。

什么是中国龙腰?

图片|陈门五杰:左上陈宝箴,右上陈三立,中间陈寅恪,左下陈师曾,右下陈封怀

而修水陈氏的第四代、陈衡恪(陈师曾)的儿子陈封怀(1900—1993),也是中国近代植物园的创始人之一。

可以说,修水陈氏,也是江西乃至长江流域的文化巨族,堪称赣人之光。

而浩瀚的长江中游流域,从湖北宜昌至江西九江,流经湖北、湖南、江西三地,无论是山川河湖,还是物华天宝,这段中国长江的龙腰地带,都以深沉的历史、壮阔的地理、多姿的人文影响着中华文明,并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长江中游,不愧龙腰之称。

… 完 …

文字为锦绣人文地理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最爱历史新书大促,欢迎入手

什么是中国龙腰?

最爱历史新书《疑案里的中国史》

今日优惠价,喜欢可入手

更多走心内容,值得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锦绣人文地理锦绣人文地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