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犹太者,神勇能斗之士也。上古时有亚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即以色列。以色列处极沙之地,乏水,无以能活人。雅各遂率子孙西至埃及,居四百年,子孙复归之。商纣王时,扫罗王建以色列联合王国。传至所罗门时已历三世。所罗门贪,鱼肉国内,民多忿。所罗门在位四十年崩,国分为二,北国以色列,南国犹大,数百年乃亡。后数百年并入罗马,罗马役之如奴隶,犹太人不忿,斩木为兵,或有狐鸣鱼书。
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罗马总督弗洛鲁斯以计诱其反,杀二万人。有杰罗特者,当世之雄,语于众曰:“我辈岂能为人奴!”遂起兵,败罗马。历五年,兵败,市(卖)为奴者七万。
以色列居于地中海东,东有大洲(亚洲),西有万里极沙(撒哈拉沙漠),南临红海。四战之地,诸雄世于此逐鹿千余年,犹太人流离无所居。
清德宗光绪初,有犹太人思乡,买佩塔提克瓦之地。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有人著书《犹太国》,语人曰:“礼不亡其本,狐死正丘首,仁也。祖宗之灵,岂可独黯于风沙乎!”越岁,一百九十七人聚于瑞士巴塞尔,歃曰:“周室何罪?楚民其辜!吾其复之。”众泣曰:“如命!”
英吉利图中东,以彼能为我之利,于民国六年(1917年)示天下曰:“巴勒斯坦,犹太人之居,英吉利必倾囊为助。”阿拉伯人世居于此,闻之皆忿,“我祖居之地,彼何人哉!”然其兵戈不足以夸人,故犹太人强之,归于巴勒斯坦者众。
己卯之殇(1939年二战爆发),德国执政官希氏恨犹太,嗤曰:“蝼蚁之徒,浊吾世也。吾在一日,靡有孓遗。”数岁间,犹太人暴骨如莽,死者六百万,其余者多归巴勒斯坦。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联合国议其事,割巴勒斯坦之半予犹太人,耶路撒冷为公土。阿拉伯人一则不愿分其地,二则所分之土零落贫薄,而其民占所居者之大半。犹太人喜曰:“我地肥,人且稀,足为百世之居。”虽有联合国之议,阿拉伯人不从。
图-以色列沙漠公路
三十七年四月已亥(5月14日),建以色列国。执政痛犹太人数千载之流离,电檄天下犹太人尽至,共为一家。四海强者如苏、美、英,皆正其名号,遣大使。
图-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
次日,阿拉伯诸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外约旦、黎巴嫩同盟攻以色列。彼时,阿兵四万三千,其战机一百三十一、火炮一百四十。以色列兵少阿兵万余,战机三十三,无炮。阿拉伯喜曰:“彼弱,可灭此朝食。”方战,阿兵几克耶城,犹太多降。观其势不利,美利坚等挟联合国强要之停火。美利坚复命英吉利止军械售于阿拉伯。以色列速购军火,以壮其军。阿拉伯军虽势,然齐楚各怀异,为以军所破。俟以军休养足备,再攻,大胜。是役,以色列得地二万里(平方公里,下同),逐六万阿拉伯人。
丙申岁(1956年),英吉利与法兰西共图苏伊士运河,其河界于欧、亚、非三洲之汇,谚曰:“得苏伊士,如扼长鹿之颈。”以色列久欲图埃及,与英、法盟,出兵十万助之。以军虽胜败埃及,美苏怒英法以郑、宋之弱敢触晋、楚之威,复致书于以色列执政官,“公不闻危卵不可以当泰山,小溪不可以阻江河。如公逆于天时,恐以色列国不能国矣。” 执政官惧,遂罢兵。虽停火,以色列犹解蒂朗(海峡,位于西奈半岛与沙特之间,扼以色列在印度洋唯一出海口)之围,舰船可通四海。
以色列虽强,北有叙利亚如悬首之剑,西有埃及如抵腹之刃,举国难安。二国欲灭以,合为一国称阿联,甚于吴蜀朽木之盟。东有伊拉克亲苏远美,复有约旦、黎巴嫩同谋之,以色列大惧。执政官相聚而谋,或曰:“昔秦失鹿,会稽守通谓项梁‘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以炮火击叙利亚之战机,埃及复围蒂朗,战遂起。时,丁末岁(1967年)五月也。
美利坚重金援以色列三十六亿钱,坦克四百,战机二百五十。以色列大奋,督战机袭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约旦机场,彼机不能翔。以军乘机击之,三日尽得西奈半岛六万里。其约旦、叙利亚之属,一溃千里,以色列复占戈兰高地,断叙利亚之剑,国门无险矣。自与阿拉伯人战,无有此捷之大盛也。是役,阿拉伯人视为国辱,埃及执政官曰:“吾军能进数微尘,即能洗前耻矣!”
图-戈兰高地
癸丑岁(1973年)九月间,埃及以战机袭西奈,大奋,进击三十里,以军败。及军心渐定,以色列购法兰西之旧货,以架浮桥,渡河击埃及,近彼都开罗不过二百里,埃人惧。其时,以色列北击叙利亚,大胜,近国都大马城不过八十里,叙利亚惧。阿拉伯力不逮,请和。后数年,以色列执政度埃及毕竟大国,数胜不能以灭其国,而能燃其伍子胥覆楚之志,以色列,小国也。遂与埃及盟,许以还西奈,辛酉岁(1982年)还之。阿拉伯诸国怒埃及之与和,然则有毛之用耶?
图-戈兰高地本属叙利亚,现为以色列所占
其岁,天下乱,以色列度其时,言袭我驻英吉利使,必有以报矣,攻黎巴嫩。此托言耳,实北有黎巴嫩,扼以国之门户,必扩其门户而后能安。黎巴嫩,更小国也,以军至,溃如乌合。而巴勒斯坦之自卫军,亦于黎巴嫩为以军重伤。以军破其都贝鲁特,屠之。其将霍贝卡命曰:“洗如青天,不可遗其迹。何之?天下必欲死以色列者,如齐人之过街,车毂击,人肩摩。”联合国劝和,以色列撤其兵,然此役亦获大利。
图-加沙地带
及其后,天下稍安,阿拉伯虽众却如六贵(南朝齐末六贵执政),上下失其一(统一的意见)。以色列之患,只巴勒斯坦之散兵也。四海皆悯巴勒斯坦,谓以色列曰:“巴勒斯坦之流散,国人亦不能饮空中之气而食云松也,忆公等先人数千载之流散乎?”以色列虽颔之,却不能释之(让步于巴勒斯坦)。拉宾之难(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人和解,却被犹太激进分子刺杀身亡),足以证之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