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学堂
-
骑兵: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兵种,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谈及古代兵种,自然绕不开步兵、骑兵与水兵。汉末三分天下,魏、蜀、吴三国便曾各自倚重一支兵种,形成掎角之势。当时,曹魏虽同时兼顾步兵、骑兵与水师,但曹操能顺利统一北方,主要还是因为其麾下强大的骑兵部队…
-
吞辽灭宋的金国,为何在巅峰时期没能吞下蒙古
我们都知道,金国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发展壮大,实现了吞辽灭宋的大业,有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称号。然而金国在灭亡辽国之后,并没能趁着兵强马壮去征服辽国之前统辖的蒙古高原,反而让蒙古部落骚扰地非…
-
非刘氏不可称王:为什么曹操打下汉中后,就敢进魏王了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攻汉中;秋七月,至阳平关,败“大天师”张鲁,直逼与汉中毗邻的益州。 这时,司马懿向曹操建议,不如趁势攻蜀:“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
-
什么是策文,为何策文是明朝科举殿试中的核心部分
科举制度作为古代的“高考”,能够给士子们提供展现才学、进入仕途的绝好机会。以明朝为例,士子们如果经过院试、乡试、会试,就将在会试当年的三月迎来当朝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也称廷试,以会试中式者为应试人员,…
-
上千年里姜太公的武圣地位牢不可破,为什么最后被关羽取代
姜太公,又名姜子牙、吕尚、飞熊、吕渭、太公望等,他是商末周初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与政治家,也是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中的常见角色。很明显,后一种存在方式有更好的传播效果。于是,后世读者了解姜子牙的一…
-
民国陆军中的补充团和教导团是什么团,和普通的步兵团有何区别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官兵浴血奋战,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守住了祖国的河山。 然而,阅读抗战书籍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抗战时期民国陆军的团级作战单位有一些相当“特别”的名词。比如补充团和教导团,这两个团级作战单位…
-
苻坚的大将吕光,是如何成为“西域之王”的
五胡十六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先后十六个国家在北方大地互相攻杀,但谁都没能一统天下,只有前秦和后来的北魏做到了统一北方。而苻坚虽然没能统一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好几个将军后来都成为了称霸…
-
1950年底美国希望“停战”,志愿军为何要突破38线拿下汉城
195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志愿军6个军在炮兵火力掩护下越过三八线,向韩军和“联合国军”展开全线进攻。经过激战,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歼敌19000多人,志愿军攻克韩国首都汉城。 值得一提的是,…
-
操有张辽,吾有甘兴霸:得孙权赏识的甘宁,为何没接过吕蒙的担子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亲征孙权,号称四十万大军南下。来年正月,曹军行至濡须口,破其江北大寨,迫使孙权亲赴濡须,以拒曹军。就在江东形势因江水上涨而趋于好转后,甘宁却做了件大壮军威之事。 据《三国志·甘…
-
康熙帝为何要将南书房这一“文艺沙龙”,升级为“机要中枢”
对于很多帝王来说,在忙于处理繁重国事之余,与一群文人才子们一起吟诗作画、探讨文史,乃是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点缀。且不论沉迷此道不可自拔的陈叔宝、李煜、赵佶这些“亡国之君”,即使像李世民、朱瞻基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