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君
-
民国成都茶馆极盛时有六七百家 多用锦江水
民国的成都茶馆极盛时有六七百家。知名者如皇城坝贡院有吟啸楼,登楼品茗,倒真是不妨一抒胸臆;鼓楼南街有归去来,店堂雅洁,相传老板曾经宦海;总府街有茶楼濯江;此外还有消闲处、会友轩、停月居、掬春楼等…
-
古代人是怎么祛暑纳凉的?
扇子的发明人是谁,目前已无法考证,不过我估计这种办法原始社会时就有人掌握了,只是他们手里拿的很可能是一片大大的树叶,摇破了再爬树摘一片,很费事。 后来,扇子变结实了,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
-
“中国”一词在古代仅仅是个形容词
我们知道,在今天“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在这之前就一直有“中国”的称法。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它在当年的含义是:京师(首都)和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为中国。先秦时期,在中原地区分布着众多…
-
缇萦上书为父求情 汉文帝感其孝心废除肉刑法
淳于意是西汉初临淄人,精于医道。由于求医者众,他不常在家,病家常失望,日久愤懑异常。汉文帝十三年,有权势之人告发淳于意,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地方官吏判他有罪,要处肉刑(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
-
揭秘第一代领导人妻子的工资中谁最低?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中工资最高的不是毛泽东,而是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宋庆龄领的是国家一级工资,每月579.5元,另外还有300元活动费。文化大革命时,她将活动费退还国家。 毛泽东夫人江青的工资,也不是夫人…
-
探秘“万岁”一词是怎么成皇帝专利的?
宋人高承曾谓:“万岁,考古逮周,未有此礼。”此说颇有见地。“万岁”与封建帝王划上等号,成了皇帝的代名词,是有个发展过程的。 在甲骨文中,无“万岁”,亦无“万寿无疆”的记载。在西周中…
-
“契丹”一度是中国代名词在中亚欧洲影响广泛
在中亚和欧洲曾经有广泛影响 “契丹”一度是中国的代名词 契丹族是古代活动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秦汉时期,由东胡鲜卑族发展而来。自建立辽国以后,契丹族采取“因俗而制”的政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
-
中国古代火药的应用史
火药发明之前,火攻是军事家常用的一种进攻手段,那时在火攻中,用了一种叫做火箭的武器,它是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如果…
-
揭秘古代皇帝的“职业套餐”都吃啥?
《南亭笔记》、《清稗类钞》中都有一些关于皇帝用餐的记载。 从一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即便是乾隆的御膳,也没有后人演绎得那么富贵,比如其中还有一道摊鸡蛋。 我是个美食记者,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
古人如何过“大暑”:发冰票 赏荷花 暑月游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暑”,此时正值中伏前后,为农历六月大热之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之一。同时围绕大暑前后又有许多消暑习俗,在“吃”这方面尤为显著。23日,著名民俗专家萧放接受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