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秦汉历史
-
强国穷民:商鞅如何从改革家变成人民公敌?
一 读《史记》中的商鞅传,商鞅是一个令人敬、令人惜、令人怜的人物。 令人敬,乃是由于他意志坚定,理想执著,目光远大,行起事来雷厉风行,果断斩决,一意孤行,不计…
-
害死魏延的杨仪结局:后悔未投魏国 遭流放后自杀
诸葛亮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本文倒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神人多疑的一面。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
-
其实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
曹操 近日,河南郑州的彭帮怀将一纸诉状递交当地法院,被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郑州市新华书店。起诉书称,彭帮怀购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郑州市新华书店销售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后,发现该书“存在编写…
-
韩非妒才忌能进谗言 反遭秦始皇诛杀
韩非,战国时韩国人,为韩国公子(即国君宗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
-
鸿门宴项伯为何帮助刘邦?保住项氏集团的实际利益
项伯为什么会傻到为敌人通风报信,置自己的侄子于不顾?范增“素好奇计”,为什么范增的“奇计”却不为项羽所用?项羽为什么会放走刘邦,以至于弄得自己最后一败涂地,无可挽回? 按正常的逻辑,鸿门宴是不可思…
-
秦朝简介及秦朝历史概述
帝王 在 位 时 间 备注 起 始 年 终 止 年 帝王纪年 公元前 帝王纪年 公元前 秦仲 → 庄公 →襄公 →文公 →宁公 →出公→武公 →德公→宣公→成公→穆公 →康公 →共公→桓公 →景公→哀公→惠公 →悼公→厉公 →躁公→怀公→灵公→简公→…
-
诸葛亮的战略与大战略
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他那时只有二十六岁,要比刘备小二十岁。诸葛亮对刘备的贡献是尽人皆知,在此不必细述。 陈寿把诸葛亮列于和管仲、萧何平等的地位,可以说是非…
-
安徽潜山地名与三国故事
二乔 安徽潜山,作为“皖国古都”,地处吴头楚尾,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三国时期,这里既轰鸣过吴魏征战的金戈铁马,也发生过“小乔初嫁”的浪漫缠绵。因此,潜山的许多地名,承载着…
-
诸葛亮为何娶丑妻:纯粹为了积攒政治资本?
诸葛草庐 说起诸葛亮,大家都会想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独创木牛流马……千百年来,他被人们当作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渲染下,一个神秘莫测而近乎完美的智者形象出现在大家眼中…
-
作法自毙:商鞅死在自己制定之恶法下
“作法自毙”这个成语今人常用,查其源头,应该是典出《史记·商君列传》。2400来年,这个典故一再被人使用,说明在中国———甚至是人类历史上,作法自毙的故事一再上演。 商鞅是卫国公室之后裔,源出姬姓,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