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背后的历史真相:屠岸贾是否存在?

赵氏孤儿背后的历史真相:屠岸贾是否存在?

  赵氏孤儿背后的历史真相

  四个隐含讲述人 解读各异

  ——历史解读派代表作家郭灿金访谈录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河南大学教师、历史解读派代表作家、杂文家郭灿金先生,请他给我们讲讲赵氏孤儿背后的历史真相。

  记者:历史上,围绕赵氏孤儿事件的真伪,自汉代王充始,到唐代李翰的《蒙求记》、刘知己的《史通》,宋代的《容斋随笔》、《困学纪闻》、《梁氏史记志疑》,一直到当今的各家学者,从未停止过探究与争鸣,为何这段历史如此扑朔迷离?

  郭灿金:当下,“赵氏孤儿”的确是个比较热的话题,大家都饶有兴味地探讨赵氏孤儿事件本身的真伪。表面上看,这个话题的产生和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电影上映有直接关系,其实并不尽然。近几年来,“赵氏孤儿”一直是一个比较热的话题,只是原来的“赵氏孤儿热”多局限在戏剧圈或者文化圈里,现在演变成了一个大众话题。争论本身,一是说明了这段历史有文化含量,二是说明了这段历史自有其纠缠不清之处。

  我们暂且不说“赵氏孤儿”故事的文化含量,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段历史如此纠结。

  除了显在的原因——这段历史年代久远之外,还有潜在的原因,那就是“赵氏孤儿”故事的源头包含了四个隐含的讲述人。四个讲述人又分为两组,一组是源头组,他们分别是晋国的史官、赵国的史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晋国,所以晋国的史官会有所记载;而“赵氏孤儿”又是后来赵国的先祖,“赵氏孤儿”故事的走向影响着赵国,所以赵国的史官也一定会追述。一个故事各自讲述,立场的不同决定了晋国和赵国史官不同的视角,也从源头上注定了赵氏孤儿的故事是一笔糊涂账。但我们不要忘了,还有另外一组讲述人,这组讲述人的身份其实是转述者,他们是《左传》的作者,《史记》的作者。《左传》的作者生活在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赵国还没建立,所以,《左传》的作者只能接触到晋国的史料,因而,他的镜头只能聚焦于晋国。而《史记》的作者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他不仅能见到晋国的史料,也能见到赵国的史料,他的视角应该更为宽广。所有这些决定了他们二者转述之时,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一个故事,牵连进来两个国家,由四张嘴来讲,想不纠结,难啊!

  记者:您觉得《左传》和《史记》哪种更符合历史史实?

  郭灿金: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应该抱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应该具备一种多元的视角。不能人为地将《左传》和《史记》对立起来,觉得要么《左传》接近历史事实,要么《史记》接近历史事实,为什么二者不能同时接近历史事实呢?历史是个多面体,《左传》和《史记》只能记录其中的一个面,有时二者的角度是重合的,有时二者的角度是不同的。二者的角度重合之时,他们的记录或者叙事就大同小异;二者的角度不同之时,他们的记录或者叙事就会各说各话。我们不能因为二者视角相同之时所记述的事实是准确的,他们视角不同之时就一定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将《左传》和《史记》相互参照,将他们提供的事实看作是互为补充的材料,由此来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很多时候,恰恰是他们的不同,才有可能为后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我们依据这些更为丰富的信息,才有可能还原出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场景。

  记者:在《左传》中,庄姬根本不是这起事件的受害者,而是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赵氏灭族最直接的罪魁祸首。这是怎么回事?

  郭灿金:这就说来话长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从赵氏孤儿说起。赵氏孤儿的母亲是庄姬,父亲是赵朔。依据《左传》中,赵朔是晋国的将军,曾参加了公元前597年的晋楚大战,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去世了。在他死后,他的妻子也就是庄姬和赵婴齐有了私情。赵婴齐是赵朔的叔父,因此,庄姬和赵婴齐的感情就有些乱伦的感觉了。赵氏在晋国属于上流社会,出了这样的事情,大家感到很没有面子,赵朔的另两个叔叔赵括和赵同看不下去了,就把自己的兄弟、奸夫赵婴齐赶到齐国去了。

  眼见自己的情人赵婴齐被家族里面的多事者赶走,庄姬不干了,她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一心要出这口恶气。可是谁能为她打抱不平呢?她想到了对赵氏有积怨的栾氏、郤氏,栾氏、郤氏都是晋国的贵族,他们当然也愿意利用这个机会。于是,庄姬和栾氏、郤氏等人就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氏谋反。晋景公信以为真,诛灭了赵氏,只留下了庄姬和她的儿子赵武。赵武本来就死了父亲,现在全族都被杀掉,因而成了真正的赵氏孤儿。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场因为奸情引发的血案。从这个意义上说,赵武的母亲的确是始作俑者。

  当然,我们不要忘了,这是《左传》上的观点。

  记者:为什么《史记》对庄姬的通奸和诬陷行为只字未提,反而把她的罪责全都安在屠岸贾的头上呢?历史上真有屠岸贾这人吗?

  郭灿金: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在经历了家族被灭的灾难之后,赵氏孤儿也就是赵武后来曾任晋国的卿,实现了赵氏在晋国的复兴,赵氏和知氏、魏氏、韩氏等一起成为了晋国响当当的势力。到赵武的曾孙赵襄子时,赵、魏、韩三家分晋,赵国建立。因此,赵武可以称得上是赵国最直接的祖先。

  古人有修史的传统,赵氏当然也要修自己的历史。建立了国家的赵氏,对于自己的历史显然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因此,在他们所修的史书上会对一些历史进行揭秘,会贡献自己所掌握的独家资料,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会提供对于历史的另外一番解释。

  《左传》成书较早,一般认为,《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既生活在春秋时期,那他对于“三家分晋”之后的事情就不可能有过多的了解,“三家分晋”是重要的历史事件,被认为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也因此,《左传》的作者不可能见到由赵国所修的历史,他对于“赵氏孤儿”那一时期历史,只能通过晋国的历史记载来了解,而掌握晋国这一段历史话语权的,不可能是赵氏家族,因而,赵氏家族的负面形象难免被强化。因此,我们在《左传》中看到了相对负面的赵氏家族形象——乱伦、骄横、咎由自取……而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作为太史令,他有条件接触到更多、更详尽的历史资料,当然,也会看到赵氏后人对于历史完全不同的解释。因此,他有力量据此做出自己的判断,决定自己的取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和《左传》不同的结论。

  记者:实际上韩厥是赵氏复兴最为关键的人物?

  郭灿金:和历史记载相比,在陈凯歌的《赵氏孤儿》里,对韩厥做了“大手术”。最大的一个手术就是对韩厥“降级使用”。目前,对于屠岸贾这么一个人物,是否存在还有争议,即使历史上存在屠岸贾这么一个人物,他的官职也不可能超过韩厥,更不可能是韩厥的上司。因为,韩厥是晋国的卿,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那就是韩厥直属中央领导,政治地位极高。所以,他不可能受屠岸贾的节制,更不可能出现陈凯歌版《赵氏孤儿》中的场景——韩厥被屠岸贾毁容。

  韩氏是晋国政坛的常青藤,韩厥的政治生涯也一直一帆风顺,他的后人建立了韩国。

  不仅如此,韩厥在赵氏复兴的过程中,也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晋景公晚年多病,让人占卜的结果是赵氏的阴魂不散。韩厥借机劝谏晋景公为赵氏平反昭雪,赵氏孤儿因此得到了晋景公的重用,赵氏再次确立了在晋国的地位。

  记者:不同的时代对赵氏孤儿有着不同的解读,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郭灿金:你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赵氏孤儿的接受史。有的时代接受的是其中的“义”,有的时代接受的是其中的“侠”,有的时代接受的是其中的“忠”,有的时代接受的是其中的“命”……

  春秋时代,是个大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我们今天应该有极大的差异。在那个时代正常的行为,今天就会被视为难以接受。这也是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为什么会对故事做出这么大的调整的原因。

  赵氏孤儿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文学形象,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不要说充满传奇色彩的赵氏孤儿,就是孔子的形象不是也随着时代在变吗?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人心目中的孔子形象。

  也许我们这个时代对于赵氏孤儿的解读和接受会被后人取笑和超越,但这是历史的宿命,我们自己没有办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吾爱历史吾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