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与赵盾连环刺杀事件:机关算尽自丧命

晋灵公与赵盾连环刺杀事件:机关算尽自丧命

时间:公元前607年

地点:赵盾家

刺客:鉏麑,屠岸贾家的门客

目标:赵盾,晋国执政大臣

指使者:晋灵公

策划者:屠岸贾,晋灵公的宠臣

凶器:剑

结局:鉏麑自杀

配图文字:等到五更,赵盾所要乘的车已经驾到了门外,见重门洞开,鉏麑趁机溜了进去。鉏麑看到堂上灯光影影绰绰,有一位官员,朝衣朝冠,垂绅正笏, 端然而坐。此位官员,正是赵盾。

在前几年张艺谋所拍的《英雄》中有一个刺客名叫无名,他在最后一刻为了天下万民,放弃了精心策划长达十年的刺杀之举。这个无名刺客虽然只是电影中虚构的一个人物,但历史上却有一个人,宁愿自己舍身自杀,也不肯杀一个忠臣,这个人虽然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连生平事迹都没有留下太多,但却成为古代平民义士的代表,而围绕其后的赵穿刺杀昏君,以及史官董狐的秉笔直书、赵盾不杀史官宁愿自己承受弑君之名,都成了历史上的美谈。

拒绝纳谏,晋灵公要杀忠臣

齐桓公与管仲开创了春秋五霸的局面,但常言道花无百日红,齐国的霸业随着管仲与齐桓公的先后去世,如昙花一现终成了泡影,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却让其他诸侯羡慕不已,继齐桓公之后,春秋五霸中最强的霸主晋文公重耳诞生了。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晋献公因为宠幸骊姬,以致酿成了内乱:大儿子申生被骊姬害死了,二儿子重耳也被骊姬逼走了。重耳先后流亡过狄、卫、齐、曹、宋、郑、楚等国,在这场长达十九年的流亡中,除了齐桓公对他态度较好外,其他时间他更像一只丧家之犬,既怕国内的

杀手

忽至,又要受流亡所到之处各国贵族、平民的白眼,可谓是吃足了苦头。板荡识忠臣,晋文公最后之所以能够咬着牙坚持下来,除了坚强的毅力,当时他身边一批忠心耿耿的臣子功不可没。这其中最有名的分别是先轸、赵衰、魏仇等人。

在外整整流亡了十九年后,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重耳终于返回晋国做了国君。虽然这一年,重耳已经六十二岁了,那群跟着他共患难的老臣也都是两鬓斑白,但长期的磨难不仅没有消磨掉晋文公的斗志,反而激发他要像齐桓公那样,做一个可以号令诸侯的霸主。晋文公大封功臣,使随从他流亡的先轸、赵衰、魏仇等人掌握大权。此后,趁着周王室内乱,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消灭了反叛势力,从周王那里取得了名正言顺干涉、讨伐其他诸侯的权力。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晋文公重耳的霸业达到了顶峰,晋国大军在城濮之战中采用诱敌深入的战略一举打败了强大的楚军。此一役,令天下诸侯震惊,就连周天子也亲自从洛阳跑到晋军的军营去慰劳晋军,齐、宋、鲁、郑、陈、蔡、莒等国诸侯纷纷推举晋文公为盟主。从此,晋文公就成了名正言顺的诸侯霸主。

齐国的霸业随着齐桓公与管仲的去世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而晋国的霸业却在晋文公去世后蒸蒸日上。在晋文公之后,晋国又先后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如崤山之战使西方的霸主秦国几百年也无法渡过黄河一步。晋国的命运之所以与齐国大不相同,除了晋文公打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外,更离不开晋文公留下的一批老臣子。晋文公之后,先轸、赵衰等卿大夫先后执掌晋国的大权,使晋国的基本国策保持了一个持续稳定的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先后执掌晋国大权的卿大夫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力量,就连晋国的国君也要看他们的眼色行事。好在这些卿大夫们权力虽然很大,但对国君还是执之以礼,两方很长时间都相安无事。

赵盾是赵衰的儿子,当年赵衰陪着重耳流亡于狄国的时候,狄国人将两个俘虏的女奴隶季隗与叔隗送给重耳。当时公子重耳娶了其中的季隗,并将另一个叔隗送给了赵衰作小妾,这个叔隗就是赵盾的母亲。赵盾生在狄国,童年及少年时代也是在狄国度过的。公元前644年,在赵盾不满十岁的时候,赵衰随重耳离狄,踏上了充满艰难险阻的流亡旅途,客居异乡的叔隗母子也饱尝了离别后的寂寥、凄清和惆怅落寞的愁苦。直到八年后,在赵衰原妻赵姬一再恳求下,叔隗母子才回到晋国。这时赵盾已是年及弱冠的聪颖博达的青年了。不恃宠固位的赵姬深明大义,又固请于公,以赵盾为嫡子,而让自己所生的三个儿子位于赵盾之下。其贤如是,实属难能可贵。典籍中,关于叔隗虽无过多的记载,但也一定贤淑可风,教子有方,自是不言而喻。赵姬明义,叔隗贤惠,赵衰温厚,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赵盾知书达理、温文尔雅;而早年在狄地的阅历,又使他养成了豁达大度的性情,这些优秀的品质在赵盾身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他执政后得到充分体现。

晋文公去世六年后,赵衰也相继去世。由于赵氏家臣阳处父鼎力相助,时年三十岁左右的赵盾得以以中军

元帅

的身份成为晋国的执政。赵盾初执国政,便在内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胆识。他”制事典,正法罪”,补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条文,使赏罚量刑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可循;”辟狱刑,董逋逃”,昭雪沉冤积案,监督缉拿逃犯,稳定社会秩序;他还”续常职,出滞淹”,选贤任能,赋职任事,罢免那些庸才和政绩平平的官吏。这对于晋国政局的稳定以及法家思想在晋国的孕育产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世上的事实在难料,就在赵盾准备进一步大展身手的时候,晋国出了一位昏君,不仅差一点使晋文公创立的霸业功亏一篑,而且也给赵盾带来了杀身之祸。这位国君就是晋文公的孙子、晋襄公的儿子晋灵公夷皋。本来,当初晋襄公去世的时候,以赵盾为首的大臣们就发现夷皋举止轻佻,而且年龄很小,不适合做国君,所以当时赵盾打算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做国君,而当时大臣们也公认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可见,赵盾立雍完全是为了晋国大局着想。但由于当时另一个执政大臣贾季的反对,特别是夷皋的母亲大闹公堂,逼赵盾立夷皋为君时,赵盾竟动了恻隐之心,改变了立公子雍的决定,让夷皋继位,是为灵公。这项决定很快就让赵盾后悔了,晋灵公夷皋不行君道,荒淫无道,不仅向人民增加税收来满足个人的奢侈生活,还在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在晋灵公的统治之下,晋国国势再次出现危机,先后在西边和南边被跑来要报一箭之仇的秦国、楚国打败,终于酿成了晋国霸势日衰,”不竞于楚”的结局。

赵盾的一个政敌曾经评价赵盾为”夏日之日”,即盛夏酷日确实令人生畏。然而,赵盾却不是冷酷无情毫无同情心一流。他严厉、峻急,却又宽宏、忠厚。面对晋灵公的荒淫无道,尽管赵盾十分后悔当初的决策,但他还是恪守臣子之道,希望能够劝说晋灵公改正错误,重振国运。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灵公此后不仅变本加厉,而且对他的忠心越来越反感,打算除掉他这个成天在国君耳边进谏的人。晋灵公喜欢吃熊掌,当时没有煎、炒、炸的技术,一般不是煮,就有烤。灵公是一个急性子,有一次,厨师没有将熊掌炖烂,他竟然当场杀了厨师。事后他也觉得做过了头,担心要是让别人知道了,尤其是被赵盾知道了肯定不好,肯定又会来教育自己,于是便派宫女把尸体放在筐里,偷偷运出宫去。不巧的是,赵盾和另一个大臣士季在宫廷里说话,看到两个宫女鬼鬼祟祟抬着一筐东西,一看,发现从筐中露出一只手,便叫住她们,打开一看,大吃一惊。询问怎么回事,宫女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赵盾和士季很生气,觉得国君做得太过分了。于是商量好先后去进谏。灵公当时表现得很痛心疾首,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好好履行国君的责任,全心全意为晋国的霸业奋斗。赵盾听了很高兴,说出了”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名言。然而,口是心非的晋灵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赵盾的劝谏,不仅没有让昏君翻然醒悟,反而让晋灵公感到很反感,他认为赵盾才是他独掌大权的最大障碍,终于在赵盾的一次劝谏后,他”忍无可忍”决定对赵盾下毒手了……

猛然一撞,鉏麑为正义而死

晋灵公要杀赵盾,按人们对专制皇权的理解,晋灵公是君,赵盾是臣,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直接下命令就行了。可惜那时是春秋战国时代,孔老夫子那套理论毫无市场,当时各国不仅是贵族与国君共同治理国家,就连平民也常常参与政治,国君不仅不能毫无理由地杀害大臣,如果国君做了错事始终不改正,那么对不起,大臣们甚至老百姓还可以开个会将国君给废了,另立一个英明的人来当国君。比较典型的就是西周时期发生在共和元年(前841年)的”国人政变”,将当时的周天子都给赶跑了,天下诸侯反而认为周天子罪该如此。心虚的晋灵公自然不敢公开地杀害在朝野威望都很高的赵盾,于是他决定采用暗杀的手段。

虽然赵盾很有才干,但是他过于锋芒毕露,有专权的倾向。这不仅得罪了国君,也让其他一些无权的公卿们觉得心里不好受,也想取赵盾之位而代之。而这其中以灵公的宠臣屠岸贾最为活跃,他嫉妒赵氏的权力,他想消灭赵的实力,自己成为晋国的首席执政公卿。他看见晋灵公讨厌赵盾,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他开始煽风点火。

一天,灵公在桃园游玩。屠岸贾侍灵公游戏。正在欢笑之际,屠岸贾忽然叹曰:”此乐不可再矣!”灵公问:”大夫何发此叹?”屠岸贾:”赵盾明早必然又来聒噪,岂容主公复出耶?”灵公愤然作色曰:”自古臣制于君,不闻君制于臣。此老在,甚不便于寡人,何计可以除之?”屠岸贾向晋灵公献计说:”臣有个门客鉏麑,家贫,臣常接济他,他感臣的恩惠,愿效死力,可派他去行刺赵盾!”

鉏麑(音chu mi),从史书上看鉏麑家很贫穷,属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类型,他的家庭应该是一个没落的平民之家,而像这种家庭在当时一般是没有正式的姓名的。

虽然历史对鉏麑没有更多的记载,可是他应该是一个有勇力的人,一个勇猛坚强的人。否则身为大臣又心术不正的屠岸贾不会去接济他;他也应该是一名有点名气的任侠,作为屠岸贾家的一名食客,为了回报主公的恩德,他愿意为主人去做许多事,包括杀人。可是他是个好人,他要杀的人是该死的那种人,他心中有自己的尺度。

当天夜里,灵公和屠岸贾秘密召见鉏麑,鉏麑很惊讶,终于见到了国君,而且那个据说残暴的人很和蔼地接见了他,还赐给他上好的酒食,鉏麑从没有享受过国宴的待遇,他跪在食桌前,享受着国宴的美味,屠岸贾这时候告诉他”赵盾专权欺主,今天晚上派你前往刺,不可误事”。

鉏麑嘴里的肉还没有咽下去,他知道这顿饭不是白吃的,虽然有许多种想象,可是没有想到国君竟然要他去杀一个在晋国执掌国政的大人物。可是国君、主人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何况自己还吃了人家的东西。

鉏麑领命后,带了匕首,后半夜潜伏赵府左右,察看形势,伺机动手。等到五更,赵盾所要乘的车已经驾到了门外,见重门洞开,鉏麑趁机溜了进去。鉏麑看到堂上灯光影影绰绰,有一位官员,朝衣朝冠,垂绅正笏,端然而坐。此位官员,正是赵盾,天没亮,赵盾已经起来了,正准备离家去上朝呢。因为时间还早,赵盾坐在堂厅,端端正正穿着肥大的朝服,思索着国家的大事,不觉间睡着了,一派日理万机、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公而忘私的样子,场面非常感人。古代没有手表,国君宫殿里用漏壶,铜壶滴水,水尽了,表示时间到了,就敲鼓。城里的官员们听见鼓声,就出发上早朝。大臣们家里也自行掌握钟点,也用漏壶,但跟国君的壶未必同步,偶然起早了,像赵盾那样,等着国君敲鼓来喊,也是常事。赵盾在等候上朝的时候,举止惟庄惟敬、神态肃然,活脱脱一个持重守正、一丝不苟的元老重臣形象,人民所依赖的领路人,把刺客都给感动了。史书上这画龙点睛的一笔,使赵盾的形象顿时无限美好,给人以信赖和无比的安全。

鉏麑觉得惭愧了,他从门里退出来,叹道:”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自己身为晋国的臣民,应该为能有这样的忠臣感到骄傲和庆幸啊,可是,自己是奉国君的命令来的啊,自己是谁?是刺客啊!刺客应该履行自己的使命,可是在正义和使命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前者。刺客杀的人不应该是忠臣良将,想到这,他站在门外大声说:”我是鉏麑,国君派来杀你的,但你是个忠臣,我宁肯违背国君的命令也不能杀你这样的忠臣啊!我现在自杀,以后怕还会有人来,你小心了!”言罢,鉏麑怀着对心中正义的追求,怀着痛苦的矛盾,勇敢地向门前一株大槐树撞去,脑浆迸裂而死。这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走到鉏麑尸身旁,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叹息不已,命令下人将鉏麑埋于槐树之侧。

一些人不认为鉏麑是刺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但鉏麑的历史身份的确是刺客,虽然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刺客,可是他是一个伟大的义士。鉏麑为了保全忠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无愧于”闻义能徙、视死如归”,被誉为刺客中的义士。他是所有刺客中最独特的也是最勇敢的,因为他为了心中的正义,选择了不杀与自杀。鉏麑的行为正体现了春秋时代人们身上最宝贵的品质,为了正义,即使是君主的命令也不执行,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鉏麑这个普通的刺客,这个没落的士人,他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春秋时代忠义的悲歌,教育着无数后来的古人与今人。

酒宴伏兵,义士再救赵盾一命

鉏麑被赵盾忠公亲国的精神所感动,不忍杀死赵盾,又不愿弃君之命,遂触槐而死。这成为春秋时期各阶层流传的一段佳话。这事不久就传到了晋灵公的耳朵里,晋灵公不仅没有悔过反而恼羞成怒,下定决心一定要杀了赵盾不可。

公元前607年九月的一天,晋灵公又布置好了另一个阴谋。这一天,他请赵盾来宫中喝酒,又在室外伏下甲士,准备一击

成功

。突然收到吃饭的邀请,赵盾深深感到忧虑,他深知自己一手带大的国君密谋害他,但是为了社稷稳定,赵盾还是昂然赴宴。

晋灵公与屠岸贾一切准备就绪,谁知这一场阴谋一直被一双神秘的眼睛悄悄监视着,那神秘的目光来自一名甲士。

有时候,人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赵盾做梦也没想到,两年前一桩不经意的善举竟然救了他一命。两年前的一天,赵盾在路上走,看见桑树底下有一个饿得快死的人。赵盾停下车问:”你为什么被饿成这样?”那人回答:”我回家的路上断了粮,我又羞于乞讨,又不会偷,所以饿成这样了。”赵盾取出干粮和肉干递与那人。那人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半,又将另一半小心翼翼地包好。赵盾很奇怪,那人说:”我在外游学三年,不知家中老母是否健在,请让我留一些带回家去吧。”赵盾见他如此孝义,深为感动,又多分给了他一些食物。

那快要饿死的人是个恩怨分明的侠义汉子。此后他来到国都谋生,竟做了晋灵公的甲士。如今他知道了灵公的阴谋,知道是自己报恩的时候了。于是,他等到酒过三巡以后,便来到席间对赵盾说:”君赐臣酒,三巡过后,礼数已尽,还不快快谢恩退席?”拉着赵盾便往外走。赵盾早忘了两年前的事,奇怪地望着他,但仍被拽着身不由己地来到户外。户外的甲士未及出手,灵公已放出一只巨大的獒犬攻击赵盾,被那名甲士徒手击杀。赵盾叹道:”弃人用狗,虽猛何为!”晋灵公的杀手追踪而至,又被那名甲士一一击退,赵盾遂得脱险。分手时,赵盾问其故,那名甲士只说了一句:”我是桑下饿人。”再问姓名,甲士只是深深一揖,转身消失在黑暗深处,从此不知所踪。

赵盾知道在晋国待不下去了,连夜逃往国外。可是还没走出晋国边境,就传来消息说,赵盾的族弟赵穿

将军

在桃园袭杀了晋灵公,正派人追赶前来迎接自己回国。

灵公无道,赵穿设计除昏君

赵穿是赵盾的族弟。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春秋时代家族不仅是个人精神寄托的场所,更是其事业成败的关键,对于国君来说,这个国就是自己的家业,而对于大臣来说,家就是一个小国。为了家族的利益不惜放弃自己的性命。更有些人只知有家不知有国,而赵穿就是这种人!

说起来,赵穿还和赵盾有点矛盾,当年赵盾率领大军与秦国沿着黄河边准备大战,赵盾手下一个谋士给赵盾出主意,让军队在黄河岸边设下埋伏,伏击秦军,结果这个赵穿对这个主意很不满意,认为打仗应该光明正大地进行,而不应该搞伏击这种”下三烂”的手段,于是他故意当着秦国使者的面乱喊:”你们不行了就快跑吧,我们晋军不会在岸边设伏的。打埋伏,赢了也不算好汉!”

因为赵穿泄露了军机,晋人也不好设伏了,秦军遂顺利逃遁。赵穿因此被革职,远远地发配到边疆。因为这个原因,赵穿和赵盾这位老哥长期没有联系,但赵穿不愧是个一切以家族为重的汉子,虽然晋灵公说起来还是赵穿的亲妹夫。但由于晋灵公一向喜欢在外面拈花惹草,赵穿的妹妹一直不太受宠爱,因此他对不问朝政、只顾淫乐的灵公也深恶痛绝。因此,当赵盾以及家族遇到麻烦的时候,他立刻起来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掉晋灵公。

那天赵盾离开都城绛城西去时,赵穿正在绛城西郊狩猎,望见烟尘滚滚和家族的旗帜,吃了一惊。他疾驰上前,拦住车马,看见赵盾,非常吃惊。赵穿问明缘由,对赵盾说:”哥,先别离境,我去面见他,给你调解调解吧。你暂时先找个地方避一避,等我几天,有消息后再做决定。”

赵盾说:”好吧。我先住首明山。等你的好消息。”怎样给已经势如水火的赵盾与晋灵公调解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除掉灵公,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赵穿寻思一阵,终于想出一计。于是赵穿便前去求见灵公。

赵穿别了赵盾,回至绛城,知灵公住于桃园,假意谒见,稽首谢罪。对晋灵公说道:”我虽然跟赵盾是一个家族,但我们两个的关系一向不好,上次他还撤了我的职,这个仇我一定要报!”灵公信以为真,高兴地说他只是不能忍受赵盾,与别人无关。其实晋灵公当时只是对赵盾不满意,并没有想把老赵家一网打尽的想法,他也知道赵家在晋国民间威望比较高,现在见到赵家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自己,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姐夫,自然是求之不得,马上命令赵穿留在自己的身边,予以重用。

一天,赵穿上奏:”我听说贵为人主者,唯能极人生声色之乐也。主公钟鼓虽悬,而内宫不备,何乐之有?齐桓公嬖幸满宫,正娶之外,如夫人者六人。先君文公虽出亡,患难之际,所至纳姬,迄于返国,年逾六旬,尚且妾媵无数。主公既有高台广囿,以为寝处之所,何不多选良家女子,充牣其中,使明师教之歌舞,以备娱乐,岂不美哉?”这句话虽然很绕口,但核心意思只有一个,就是建议灵公遍选晋国绝色美女,纳入宫中。灵公更加高兴,问谁可以做这件事。赵穿建议由屠岸贾操办。灵公就命屠岸贾去选美了,要求不拘城内郊外,有颜色女子,年二十以内未嫁者,咸令报名选择,限一月内回话。

遣开屠岸贾,赵穿又上奏,说桃园的侍卫力量太弱,自己可以从上军选二百名精勇兵士,日夜守卫。灵公照准。赵穿回营,果然挑选了二百名甲士。

一天,赵穿对那二百甲士说道:”主上不恤民情,终日在桃园行乐,使我挑选汝等,替他巡警。汝等俱有室家,此去立风宿露,何日了期?”军士皆嗟怨曰:”如此无道昏君,何不速死?若相国在此,必无此事。”赵穿曰:”吾有一语,与汝等商量,不知可否?”众军士皆曰:”将军能救拔我等之苦,恩同再生!”穿曰:”桃园不比深宫邃密。汝等以二更为候,攻入园中,托言讨赏。我挥袖为号,汝等杀了晋候,我当迎还相国,另立新君。此计何如?”

军士皆曰:”甚善!”赵穿密令二百亲兵,看自己信号,二更行事,杀灵公,迎还相国,另立新君。当夜,月色满园。赵穿在高楼上陪灵公饮酒赏月。二更天,二百兵士集合起来,闯上高楼。灵公的卫队抵挡不住。灵公听见喧哗,问赵穿怎么回事。赵穿说:”他们思念相国,想请主公召他们还朝。”

灵公瞪大眼睛,刚喝下一口酒,含在口中。赵穿一只手揽过灵公的肩,另一只手持剑刺进灵公的腹部,又抽出剑,再刺进去。再抽出来,又刺进去。连刺了二十多剑,晋灵公尸体倒在地上,上面沾着酒菜,满面愤懑凄惘,抽搐了一会儿,不动了。

因为晋灵公无道好杀,百姓怨苦日久,反以晋灵公之死为快事,绝无一人归罪于赵穿。

第二天,赵盾回到首都绛城,驱车直奔桃园。文武百官都集合在此,看着赵朔扶他下车。赵盾身着睡袍,满面憔悴。赵盾跌跌撞撞,来到晋灵公尸前,跪叩在地,放声恸哭。文武百官受他传染,一时哭声成片。赵盾哭完,吩咐将灵公殡殓,安葬到曲沃祖庙。接着,赵盾现场办公,与众臣讨论立谁为晋国新君。

众臣都不发表意见。赵盾提议拥立晋文公的另一个儿子,外号黑臀,继承君位。众臣都表拥护。黑臀这时在周王朝做官。赵盾为解赵穿的弑君之罪,就派赵穿出使周王朝,迎请黑臀归晋。黑臀继位,成为晋成公。晋成公即位,专任赵盾为国政,把女儿庄姬嫁给赵盾的儿子赵朔,与赵盾结为亲家。

“秉笔直书”,史官之权大如天

晋国更始,皆大欢喜。不料,有名的史官董狐这时候却出来了,他在国家档案里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看后很惊诧,瞪着眼珠问董狐有没有搞错。

董狐回答:”你是国家正卿,你出逃但没有逃出国境。只要在国境内你就是政府负责人,就要对国家安危、主子性命负责。你从国境回来以后,至今也没杀死作乱之人(赵穿),赵穿是你的族人,我不说你弑君说谁呢。”赵盾有口难辩,无奈何,替赵穿背了这个弑君恶名。这就是所谓”董狐直笔”,传为史学美谈,一边是夸董狐刚直不阿,一边也推崇忠君思想,被美美地大书特书在《春秋》一书之中。

但赵盾没有借助自己的冲天势力强求董狐改写史书,也不杀这个直笔的董狐,可见赵盾的确”心古”一些,比起后来连杀两个史官的齐国弑君犯崔杼,或者大兴文字狱的康熙、乾隆大帝,要雅量高致得多了。世人也都挺同情赵盾,毕竟赵盾是个好官。实际上,董狐之所以要写”赵盾弑其君”是觉得赵穿弑君很大程度上是在帮赵盾,赵盾虽然出逃但没有出境(没有出境就等于在职,就还有玩忽职守之责),回来又没有惩治凶手(这等于说赵盾也认为故君该杀),因此董狐就直接写”赵盾弑其君”。赵盾被”诬赖”了,也不过感叹一下自己而已。这样胸怀的人怎么可能再去杀害董狐。而《左传》的记载也就此作节。孔子在感叹”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的同时,也感叹”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这里孔子的意思是赵盾是一个良臣啊,如果说为了自己的名声,直接逃出晋国就行了;但为了承担国家的危难而背负恶名,真了不起啊。之后也再没有相关记载,可见赵盾并没有杀董狐,成就了董狐的生,也成就了自己的名。

虽然赵盾勇毅宽容,但因为董狐的笔法,使得他之后不免缩手缩脚。也为之后赵氏灭门案埋下了伏笔。当晋灵公死后,屠岸贾正在操办选美之事,赵穿私下提醒赵盾,屠岸贾与赵氏有仇,此人不除,恐赵氏不安。赵盾劝赵穿息事宁人,先修补和君主的裂隙,不宜寻仇太过。由于屠岸贾表现谨慎,对赵氏恭敬有加。所以赵盾放过了屠岸贾。赵盾老于世故,精明无比,放过屠岸贾,却是他一生所犯的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错误。若不是程婴和公孙杵臼救下赵氏孤儿,赵氏便从此绝后了。

其实董狐完全可以费些笔墨,把他应对赵盾的那段话写出来的,为什么平白无故放过真凶?比较起来,还是喜欢”春秋笔法”,孔子述”郑伯克段于鄢”,褒贬已明,但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却分毫不差,不会因为觉得郑伯不兄、段不弟就说”郑伯与段非兄弟也”这样的话。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灵公被杀,是赵盾与赵穿的”预定阴谋”,是赵氏专权,而”灵公长,思收政权”所致。这种看法未免失之偏颇。赵盾权力很大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灵公之”侈”,典籍也有确凿的记载,赵盾力谏失君之道的灵公,招来杀身之祸也在情理之中。灵公被杀时,赵盾逃奔在外,岂能预谋弑君?晋景公三年(前597年),司寇屠岸贾欲诛赵氏家族,也曾说:”盾虽不知,犹为贼首。”可见,赵盾确实不知道弑君一事。

公元前601年,赵盾去世,终年五十岁。四年后,赵氏遭难,几乎惨遭灭门。但赵盾所开的异姓卿族执政的先河却不可遏止,并终于导致韩、赵、魏三家分晋。而他后代子孙赵襄子也演绎了一段与刺客豫让的故事,留下的千古美谈不次于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吾爱历史吾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