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异数:姜太公发迹前的倒霉事儿

奇人异数:姜太公发迹前的倒霉事儿

姜子牙钓鱼渭滨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末年人。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声名显赫的人物。他满腹经纶,文武兼备,无论是治国安邦还是用兵作战,都能够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巧用谋略,表现出高人一筹的决策方法和指挥艺术,因此被史学界誉为治国的能才与谋略家的开山鼻祖。

不遇于时,隐于屠肆

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所以姜尚又称吕尚。但到姜子牙出世以后,家境已经败落。故姜子牙年轻时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他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

军事

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施展才华。

姜子牙曾经做过商纣王的官,可惜生不逢时,仕不遇主。商朝自武丁之后,开始逐渐走向衰亡。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

美女

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和各方国也与商王朝离心离德。在这样的昏君手下,进不能施展雄才,退难以保全性命。于是,姜子牙断然离去,到各地游说诸侯,无所遇后,便决意归隐东海。

客居他乡,宦游多年,官场失意,落魄困顿的姜子牙终于踏上山东大地。生他养他的故乡给了他片刻的宁静、安适,然而姜子牙并不是一个长于生计的人。他种地,收不回种籽;捕鱼,捞不回网纲。他更不甘于淡泊生活,东归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不是终极目的。当他听到周西伯姬昌(后被称为周文王)兴起的消息后,兴奋异常。强烈的使命感召唤着他重新西上。

姜子牙又一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经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朝歌是商纣的都城,孟津是朝歌的咽喉。姜子牙打着屠牛、卖饮的幌子,搜集商纣王的政治、军事情报,观察、熟悉中原地理形势,以便制订伐纣灭商的

战争

方略,并以此作为晋见周西伯姬昌的礼物。

姜子牙经历数日风餐露宿,终于到达朝歌。想到旧地重回,物事人非,姜子牙心中不免惆怅。商朝奴隶主贵族嗜酒成性,因而朝歌街头酒店林立。

有一位吕国人氏,姓宋,名礼,字异人,是姜子牙表兄。他找到宋异人家。宋礼见表弟到来,急忙迎出庄去。两人携手进庄,施礼坐下。宋礼兴奋异常道:“分别以来,时常思念你。今日重逢,幸甚,幸甚!”姜子牙长叹一声说:“自别表兄,实指望重返仕途,所以重返朝歌,以观殷政。”宋礼却说:“当今朝歌,诸臣不得面君,有旨都是奸佞费仲传奉。君门万里,贤弟怎么能进得去?表弟乃有识之士,可隐匿于朝歌,勤以待时,日后必会发达。”

姜子牙住在宋家,安闲自在,匆匆已有半月过去。一日,姜子牙说:“表哥,人生天地间,当自食其力。”宋礼问:“你想做什么?”姜子牙道:“我只会编笊篱。”宋礼道:“后园有竹,你可砍竹劈篾,编些笊篱,往朝歌城中去卖。大小都是生意。”

姜子牙编出一担笊篱来,挑往朝歌去卖。从早晨到中午,直转到红日西斜,也没卖出一个,只得挑回宋家。宋礼问明情由,长叹道:“是我的过失。朝歌城中不用笊篱,让你受了辛苦。我家仓中有麦子,可叫后生每日多磨些面。表弟挑去朝歌卖货,利钱归你!”

次日,姜子牙挑着进朝歌去卖。他四街走遍,却没有卖出一斤。走出南门,他决定少憩片刻,停脚放下担儿,靠着城墙坐下来。姜子牙坐了一会儿,正要起身上路,只见对面有人叫道:“卖面的,站住!”姜子牙立即歇下担子等那人近前,姜子牙问:“君子,要多少面?”那人说:“打糨糊用,买一文钱的。”姜子牙不是久挑担子的人,竟把扁担抛在路旁,绳子撒在地下。此时刚好惊了一匹战马,溜缰奔走如飞而来。姜子牙没有看到,也不曾提防,忽听身后有人高喊道:“卖面的,马来啦。”姜子牙忙侧身站起,飞马已到面前。他扁担上的绳子撒在地上,奔马来得急,绳子正巧套在马蹄上,把两箩面拖出五六丈远。箩筐一翻,白面统统泼在地上。姜子牙急忙跑去收面,谁料就地刮起一阵狂风,将面裹了他浑身上下一片白。风过之后,地上的面已经刮得干干净净。买面的人见姜子牙这等模样,放下一文钱走了。

姜子牙心中痛苦。他挑起空箩筐,仰面长叹道:“此乃天丧我也。”姜子牙回到宋家。宋礼见他浑身是面,大吃一惊,急忙道“表弟,何以变成如此面貌?”姜子牙便把卖面的经过讲说一遍。宋异人忙唤出内人,为表弟找换衣服,一边安慰姜子牙道:“担把面值几个钱?贤弟不必气恼,朝歌城有三五十座酒店,掌柜的个个是我的熟人。明日让你到南门张家酒店开张一日,好不好?”姜子牙谢道:“多谢表兄抬举!”

朝歌南门地近教场,是个发财的地方。这一天,姜子牙让厨师们宰猪杀羊,蒸好点心,把酒饭收拾整齐,等待教场人马操练完毕前来食用。谁料将到午时,天降倾盆大雨,飞廉无法前来操练人马。当时天气炎热,猪羊肴馔被这阵暑气一蒸,顿时变味了。姜子牙叫过来伙计们,吩咐道:“你们把酒肴吃了吧。这叫姜子牙开饭馆–卖不出去自己吃!”众伙计们听了,齐声大笑。

姜子牙天晚才回到宋家。宋礼问:“表弟,今日生意如何?”姜子牙道:“惭愧,又折了许多本钱。”便把教军场不曾操练的事细说了。宋异人叹道:“表弟不走运。守时候命,另寻道路吧!”

宋异人怕表弟羞恼,兑换五十两银子,准备让后生领姜子牙走集串场,贩卖猪、羊。这一日太阳东升,姜子牙吃罢早饭,赶了猪、羊,往朝歌城中去卖。此时正值久旱不雨。为了祈雨,天子禁了屠业,当日张贴告示,晓谕军民人等。姜子牙不知,刚把猪、羊赶到城门,被张贴告示的看到了。那人高声叫道:“违禁犯法,将此人拿下!”姜子牙见守门甲士持刀过来捉他,抽身就跑。可怜猪、羊无知,俱被没入官家。姜子牙慌慌张张跑回宋家,面如土色。

宋礼惊问道:“表弟为何如此慌张?”

姜子牙长吁一声,叹气道:“多蒙表兄厚爱,却是件件生意都做不着,屡屡亏折。今日不知天子祈雨,断了屠沽两业,违禁入城,猪、羊入官,弄得本钱尽绝,使我愧身无地。”

宋异人笑道:“破几十两银子入官罢了,表弟何必恼它!今日煮它美酒一壶,与你散散闷怀!”姜子牙无语,点头应允。

次日,姜子牙醒来,抬头看去,目光正盯在那担笊篱上。心想:城里卖不掉,为何不下乡去转转?于是,姜子牙挑起那担笊篱,一直向东走去。走出十里,遇见一个卖缸的,卖缸人问:“师傅,笊篱是你编的吗?手艺不错。”姜子牙笑道:“你看着好?那咱俩换了吧。”那人见姜子牙有条好扁担,说:“连扁担也换吗?”姜子牙道:“好。”那个卖缸的挑起笊篱担子,掉头就走。其实姜子牙不知道,他那根扁担就能平换那人的扁担和缸,又被白白骗去一担笊篱!

姜子牙挑起两个缸来,想进城去卖!他想着,转身向朝歌走去。他走进东门,正巧有两个后生打架,前跑后追。跑的后生躲到姜子牙身后,追的后生便绕着姜子牙抓人。他举手一抓,“哐!哐!”两头的缸全跌碎了。跑的后生一看不好,立刻跑得不见人影。

追人的后生站住,向姜子牙赔礼说:“大叔!是我失手,我赔钱。”

姜子牙坦然道:“缸是我用笊篱换的,没花钱。再说,你也不是故意毁缸,不必赔啦。”

那后生却说:“就算大叔不要我赔,也得到我店中一坐,让我把事情说个明白。”

姜子牙正走累了,道:“那好吧!”

两人走进一个肉铺,后生喊道:“爹爹,我给你请到一位贵客!”

门帘掀开,从内室走出来一位老者,须发半白,双目有神。盯住姜子牙看了一会儿,惊喜地说:“我认出来了,你是下大夫姜子牙。”姜子牙道:“你怎么认识我的?”老者道:“你我同宗。我单名一个直字,原住乡间,屠牛为业。两年前,是我把乡里的房屋卖给了宋礼,才盖起来这座肉铺。”

姜子牙惊喜道:“宋礼是我嫡亲表哥。真是天缘有巧。”说罢,哈哈大笑。

姜直又问:“下大夫为什么来到我店?”后生说:“爹,光你讲,一直没让孩儿插嘴说话。”于是,将追人、砸缸的事讲说一遍。

姜直说:“那后生原是本店学徒,手脚不大干净。我儿姜吉今日查账,见他又有偷窃行为,教训几句,他不认错,反而动手打人。于是店内相斗,打出店外,碰上了下大夫。你诸事可好?”

姜子牙说:“百事不顺。”就把经商屡挫的事说了一遍。

姜直听罢笑道:“此乃天意。两月前,本店账房病故,如今还没有聘得合适的人。你如情愿,可屈尊作小店账房。”

姜子牙痛快答应道:“好。”

姜子牙从此在牛肉铺供职。一月过去,他也学会了屠牛。姜子牙在朝歌实是手中屠牛,心中屠天。他走遍了城中的大街小巷,察看了城外的山川地理,熟悉了朝中的君臣近况,记住了殷商的兵力部署。

一日,忽听门外有人喊:“西岐来朝歌进贡啦!”姜子牙急步走出店门,果然看见一队人马从街心走过。中间一人骑在高头大马上,体态魁伟,令人望而敬之。

姜子牙相问,姜直道:“我认识这位侯爷,他是西伯姬昌。此人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是个积善累德的好君主。”

姜子牙听罢,不禁心中想道:“我的前程,莫非要应验在此人身上吗?”直到西岐人马走远,众人散去,姜子牙还怔怔地站在门口。

姜子牙从此借住在肉店之内,为的是多认识几位天下贤者。两年后,姜直病故。姜吉继任掌柜,他自记账目,命姜子牙当店卖肉。

一日,酷暑难当。肉店无人登门,姜吉心头有火,便训斥姜子牙道:“姜子牙,你终日谈什么成汤、武丁,现在是纣王当朝,你成不了伊尹、傅说!你是个屠夫,连肉都卖不出去。你只是个废屠!朝歌之废屠!”

姜子牙想:他说的也是实情。在朝歌长住,我哪能有出头的日子?我已年过花甲,垂垂老矣!世上敬老国君,只有西伯姬昌,我何不西去周原?想到此,姜子牙一语不发,回到住处,背起行囊,离开了朝歌。

垂钓渭水,终遇明主

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壮心未已的姜子牙搜集了大量有关灭商的资料。一来这些资料需要加以系统整理,二来需要就近观察周西伯昌的动静,等待晋见机遇。于是姜子牙隐于秦岭,钓于蟠溪。这里山势挺拔,古柏参天,蟠溪河畔,有一座古钓鱼台,台下是深约两公尺的潭水,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相传姜子牙就在此隐居垂竿。这是一个再理想不过的地方了,环境幽静,利于潜心研究;地近周室,便于捕捉晋见机遇。栖身于磻溪,垂钓于滋泉,企盼着“钓上大鱼”。

早在孟津卖饮和朝歌屠牛时,姜子牙就和“文王四友”中的散宜生等人建立了友谊。凭这层关系,他可以到岐周城谋上一官半职。但姜子牙的志向不在此,他要观察文王是否贤明,伺机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80高龄的姜子牙隐居在磻溪河边,每日在滋泉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垂钓。这块石头现在叫跪钓石。跪钓石上有两道深半拃长约一尺的凹痕,传说是姜子牙钓鱼时留下的膝印,名曰跪石骭印。

作为千古第一钓翁,姜子牙在中国钓鱼史上的地位无与伦比,使他获此殊荣的并不是钓术有多么高超,而是他的不钓而钓。

姜子牙钓鱼的特点是:用直针做钓钩,从不挂钓饵。后来形成这样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樵夫武吉看到姜子牙的钓针直而不曲时,很是调笑了一番,并教给姜子牙一法:“将此针用火烧红,打成钩样,上用香饵;线上系浮子,鱼来吞食,浮子自动,便知鱼至。望上一提,钩钓鱼腮,方能得鲤,此是捕鱼之方。否则莫说3年,就是百年也无一鱼到手。”姜子牙回答是:“老夫在此,名虽垂钓,我自意不在鱼。吾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阴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自信与豪迈呼之欲出。但姜子牙真的就那么有信心吗?真的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稳坐钓鱼台吗?真的只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吗?“武吉耻笑道:“你个老渔翁也想做王侯?你倒像个活猴!”姜子牙回敬道:“你一脸晦气,小心进城打死人!”武吉认为姜子牙出口咒人,一生气,挑柴走了。

武吉到了城里,由于人很拥挤,挑柴的扁担换肩时,被人撞落一捆柴,失去重心的扁担头正好打在一个人的耳根,这人立刻倒地就死了。人命关天,正好被文王撞见。文王念其事出意外,而武吉又孤苦伶仃,家有老母,便赏给他一些银两,准其回家安顿老母后回城服刑。

武吉回到家,把事情经过向老母哭诉一遍。母亲连说那钓鱼的姜子牙肯定是位高人,能未卜先知,也一定能帮你消灾解难,将你搭救。武吉急匆匆赶到蹯溪,见到钓鱼的姜子牙倒地便拜,长跪不起:“姜老爷,救我母子性命吧!”姜子牙手握钓竿,头也不回,沉吟半晌,最后说:“我要救你,你就拜我为师吧!”又如此这般嘱咐武吉一番。武吉从此惟命是从,在姜子牙身边学习兵书和武艺。

姜子牙在渭水蹯溪钓鱼时,还教给附近居民唱“朝中有昏君,百姓多遭殃;何日有明主,拨云见太阳”一类歌曲。

古人迷信,凡事总要先占卜吉凶。周文王要打猎,占卜的结果是:所获猎物不是虎豹豺狼,而是可以成就霸业的王佐之才。周文王十分惊奇,自然格外留意,加之因梦见飞熊而动了访贤的心思。于是,文王等人乔装打扮,在这一带察民情,访贤臣,听到这一类歌曲时很受感动。

在访贤的途中,他首先听到了一群渔人在唱歌,歌词内容包括夏朝末代国君桀的灭亡、商朝的建立和其后600年的政通人和、后来纣王的荒淫无道,以及尧帝访舜的故事,并说:“日逐洪涛歌浩浩,夜观星斗垂孤钓;孤钓不知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一字一句无不牵动着西伯侯的心弦。他认为既然能唱此歌,内中必有大贤,赶忙让手下去请,一问才知众渔人是从35里外的一条小河边的一个老钓翁那里学来的。文王曾到蹯溪求贤而不遇,为此作诗:“求贤远出到溪头,不见贤人只见钩。从来未遇垂竿叟,天下人愁几日休。”

有一次,西伯侯一行继续寻贤,遇见了一个唱歌而行的樵夫。樵夫的歌词对西伯侯来说比渔人的更具吸引力,因为它干脆告诉未来的周文王:不是没有贤士,贤士就在山野之间,只是世人不识罢了,并且用“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鱼未遇隐磻溪;世人不识高贤志,只作溪边老钓矶。”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这个樵夫不是别人,正是姜子牙新收的徒弟武吉。武吉告诉西伯侯,歌是他师父东海许州人氏,道号飞熊的姜子牙唱的。文王回朝,传旨百官,在宫中斋戒三天,然后倾朝出动,去聘请大贤人–姜子牙。第四天,文武百官沐浴焚香,整衣束冠,跟随文王一起去蹯溪请姜子牙。

姜子牙背坐溪边,执竿垂钓。文王悄悄走到跟前,站在姜子牙身后。姜予牙明知文王驾临,却故意唱起了歌:“西风起兮白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为?王风鸣兮真主现,垂竿钓兮知我稀。”唱罢,姜子牙回头看到文王,慌忙把鱼竿扔到一边,伏地叩首道:“子民姜尚不知大驾光临,有失迎候,请贤王宽恕姜尚无礼之罪。”文王连忙扶起姜子牙,献上厚礼,表明求贤之意。姜子牙谦让一番后说道:“蒙圣明大王不弃,姜尚愿意竭心尽力辅佐大王,共成伟业。”

在渭水之滨遇见姜子牙,姬昌被他一番富有哲理的话语所折服。姜子牙说:“凡是河流源头渊远者,河水必然奔流不息,于是才有鱼群栖息;树大根深者必定枝繁叶茂,于是才能果实丰硕。同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唯有相互理解,心灵相通,才有发展伟大事业的前提。比如在溪边垂钓,小鱼总是盯着小饵,若有若无的钓线使它放松了警惕;稍大些的鱼儿总是看好块大味香的饵料,即使是钩就在身边,为求得香甜的美食,它也会忘掉危险而冒险一搏。而要想钓到大鱼,就要安上大块饵料,钓线也要粗壮结实,否则就会鱼饵两空。鱼一旦吞下钓钩,钓线就牢牢地牵住它;用人也是如此,人才一旦接受了相应的待遇,便会为施恩者尽心竭力地服务。用网捕鱼,还会有漏网的;可用饵钓鱼,却可以把水中之鱼陆续钓尽。同样的道理,提供相应的待遇,就可以把天下的人才都招揽而来。悬纶垂钓与治国平天下,虽事有大小之别,目标也有高下之分,然而其中的道理却是相通的。钓鱼的三大要领无非是钓点判断、饵料设计和提竿溜鱼,而治国平天下也有三大法宝:提供优厚的待遇是为了让所用之人贡献聪明才智,提倡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为了让士兵英勇善战,设立高官厚禄是为了让贤臣良将帮助君王成就大业。”

姜子牙这一番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周文王怦然心动,他从这位头顶斗笠、身披蓑衣的老者身上看出了智慧的灵光,意识到这是一位满腹韬略、高瞻远瞩的栋梁之才。西伯侯请姜子牙乘坐自己的銮舆,姜子牙跪地谢绝,最终西伯侯乘銮舆,姜子牙骑西伯侯的逍遥马去岐山。

姜子牙纵论天下大势,口若悬河,字字珠玑,对于治国要领,提出了“君以举贤为常,官以任贤为常,士以敬贤为常”的“三常”之说,姬昌称赞他为“太公望”,拜为国师。

助武王灭商,奠定周朝基业

姜子牙出山,被周西伯昌委以大任,正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也因此而揭开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历史。

姜子牙到岐周后,积极协助周文王修德理政,抚民治军,为灭商做准备。首先是以进为退,一方面向商朝表示诚心臣服,消除其戒备心理;另一方面进献贡物,广行贿赂,派人到商都制造舆论,竭力讨好商朝臣民和各方诸侯。再就是选贤任才。姜子牙提出在任选官员时,必须去“六贼七害”,即:“大建宫室,优游倡乐;民犯历法禁,不从吏教;结党营私,埋没贤士;自仗高势,不尊其主;轻视爵位,贼害上官;强宗大族,凌侮贫弱。”“无智略权谋,却有尊爵;有名无实,投机取巧;外表朴素,语言乖巧;外貌壮伟,高谈虚论;陷媚逢迎,冒死贪禄;营建殿堂,伤害农桑;以符篆咒语,欺骗善良。”此外,姜子牙还帮助西伯昌争取同盟国,扩大岐周的影响。在他的运筹下,先后有40多国叛商归周,咸尊西伯为王,使岐周的国力和影响日益增加。

因为姜子牙熟悉商朝统治情况和中原地理形胜,又有丰富的军事经验,所以对周族的军队建设贡献极大。他先后率军讨伐并灭掉了商的盟国祟(今陕西陇县)、密须(今甘肃省一带)、犬戎(当时的少数部族,在今陕西凤翔一带)。又扩建半邑(西安市西),让姬昌迁治于此,从而巩固了周的后方。在政治上,联络各地诸侯和西南各族,使周的力量逐渐强大,致使商朝统治下的大部分地区被周占有,后人形容当时的形势,有“三分天下,二分归周”的说法。

周西伯姬昌没有完成灭商大业,带着遗憾和期望死去,谥号文王。其子姬发即位,是为武王。武王仍以姜子牙为师,并尊为“师尚父”。在姜子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下,武王励精图治,准备了9年后,率军东进,对商纣政权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在这次战斗中,姜子牙任前线总指挥。兵至孟津,得到800诸侯的响应。但武王和姜子牙认为还没有取胜的绝对把握,便暂时撤军。

又过了两年,商纣王杀了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准备伐纣王,但占卜结果不吉利,而且兵未出行,又遇到暴风雨。众大臣都很恐惧,只有吕尚坚持出兵,他说那些占卜用的龟甲和蓍草根本不懂什么吉凶。武王最终听从了吕尚的意见。

前1046年(一说前1057)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部落的部队会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今河南孟县南)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师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故开进顺利,仅经过6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与斗志。接着,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要保持队形,以稳住阵脚;不准杀害降者,以瓦解商军。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吕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武王乘势以“大卒(主力)冲驰帝纣师”,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于当天晚上仓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灭亡商朝。尔后,武王分兵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商朝灭亡。

对姜子牙在牧野之战中的功绩,姬周的后代们以赞美的笔调写成歌来唱道:“牧野战地宽又广,檀木兵车多堂皇,四匹花马多强壮。啊,这个太师吕尚父,就像苍鹰在飞翔。扶助那个周武王,快速出兵伐大商,一朝天下都清明。”在灭商的同一年,建立了统一的周政权,建都镐京,史称西周。

分封齐地,发展经济

武王夺取天下后,采取了“封邦建国”的方法,以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和对周王室的屏藩。姜子牙以首功封于齐地,建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姜子牙率领一队人马,日夜兼程赶到封地,打退了前来争国的莱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此后,姜子牙不顾年迈,在齐国孜孜求治。他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十五字方针,即“因其俗,简其礼”、“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齐地本来是夷人的家园,夷人的势力很大。在对待夷人问题上,姜子牙采取“因”、“简”措施,灵活得当并且颇见成效,齐国的政治文化也因此而带有民主色彩。“修道术”对齐国的政治文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其在春秋时就形成了道家传统。战国时则分裂为黄老道家、阴阳家、神仙家三个既不同又有联系的学派。秦汉以后,黄老之学和神仙方术结合演化为道教。“尊”、“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计出身,唯才是举;二是以功为尚,不重名分。此后齐以此为继,形成一个良好的政治文化传统。

齐国虽依山傍海,但太公初封齐时,经济基础并不好,负海泻卤,地薄人少。太公因地制宜,随事而化,采取“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劝女工“极技巧”、“宜桑麻”等经济政策,结果,男女老少以及运送货物的车辆从各地涌向齐地。这显然让姜太公尝到了甜头,所以“工”和“商”在姜太公的《六韬》一书中,和“农”一道被列为国之“三宝”。齐国俨然成了一个生产制造大国,这里出产的衣带鞋帽遍及天下。从东海到泰山之间的各诸侯都前往朝拜致敬,因为他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史记》记载,姜太公主政齐地,“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发达的手工生产业和商业活动,一下子使得齐国变为令人刮目相看的东方大国。

齐地生产的商品之所以行销天下,与便利的货币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姜太公正是巧妙地利用了他手中重要的经济杠杆–货币制度,让自然资源、劳动生产和贸易流通衔接并流动起来。

按照周朝制度,以商通货,以贾易物。当姜太公还在周朝为官时,就在日益频繁的货物交换的基础上创立了九府圜法。所谓“九府”,指的是太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币、职金9个政府管理部门,它们负责掌握调控财币。“圜”,均而通之意;圜法,指的就是货币制度。

姜太公确立的“九府圜法”是一整套的货币制度:规定黄金方寸见方,重量1斤;钱,外圆而内方,轻重以“铢”来计量;布帛宽2尺2寸为幅,长4丈为匹。在姜太公创造的货币体系中,以黄金最宝贵,刀币最便利,人们使用起来像泉水那样周流不息,像布帛那样分布在民间各地,像帛那样可以卷束起来。

《尚书·洪范》中就记载了古代国家施政的8个方面,即所谓的“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食和货,因为关系到百姓生活的日用起居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位居前列,显得尤为重要。食,指田地的垦殖,谷物的种植;货,指布帛的生产和金、刀、龟、贝等货币的流通。看来,姜太公在商品经济生活中紧抓货币制度的建设,还是颇有几分眼力的。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史记·平准书》),货币产生的时代很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帝喾之前,只不过没有文字记载可以参考了。有了货币,就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积聚财富。姜太公在周朝退职之后,把这一货币制度推行到他受封的齐地,使得齐地的物品买卖更加便利。这才最终使得齐地商品行销天下,誉满东方。

周成王时,管叔、蔡叔勾结商纣王之子武庚作乱,淮夷也乘机叛周,周王朝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当时姜子牙年事已高,仍奉命派兵配合周公旦东征平叛。周王室派召公奭去授权给他“五侯九伯,汝实征之”,在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今安徽淮南)、北至无棣(今山东无棣)的广阔地面上,齐国有权进行征伐。这为齐国以后的对外军事扩张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政治条件,齐遂为大国。周康王六年(约前998),姜子牙与世长辞了。

太公兵法,泽惠后世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颇享盛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尚武功,重智谋,轻鬼神,军事思想博大精深,用兵打仗无往不胜。在渭水垂钓遇到明主后,他协助周文王、周武王修德理政、兴国安邦,带领军队纵横驰骋于战场,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兵家始祖。

姜子牙给后人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之一,是《太公兵法》。关于姜太公的著述,《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曾有著录曰:“《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六韬》书名,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题“周文王师姜望撰。”清沈钦韩说:“《谋》者即太公之《阴谋》,言者即太公之《金匮》,《兵》者即《太公兵法》。”战国时苏秦曾得《太公阴符》,汉初张良得《太公兵法》。可惜的是,太公之学而今已多数散佚,仅有《六韬》传世,即人们通常说的《太公兵法》。

《六韬》以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之问的形式写作,其书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共60篇,是齐桓公时期齐官府根据西周原始档案整理而成,但其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核为姜太公所言则无疑。

《六韬》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详尽的兵学理论体系,它作为先秦兵学的集大成者,举凡战略进攻、战略防御、军事训练、统帅部构成,特殊地形下的作战原则,步骑兵的相互配合、战场通讯、武器装备以及用间等都有详细的论列,堪称古代的政治军事百科全书。

《六韬》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关于全胜的战略。《六韬》认为:“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从而提出了文伐十二节,或因其所喜,彼将生骄;或亲其所爱,以分其威;或阴赂左右,国将生害;或辅其谣乐,娱以美人等,以扰乱敌国内部,削弱其战斗力为宗旨。二是关于战机的选择,《守土》曰:“日中必慧,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慧,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兵道》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土寂若无生,敌不知我备,欲其西,袭其东。”三是关于将帅要量才录用各种人才,取其各自所长。如王翼的72人分工。将帅要具有五材,为将者要礼将、力将、止欲将等。四是详尽阐述了武器装备及利用地形攻守等思想,“兵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成为历代兵家的取胜法宝。五是关于敌情判断的方法,要保守机密,制造种种假像迷惑对方,对天道、人事、阴阳、内外皆予以考察,最后做出正确的决策。

《六韬》是一部光照千秋万代的完备的兵学理论专著,姜子牙也因此受到了历代兵家的敬仰。张良、

诸葛亮

等都将《六韬》视为至宝。

姜子牙的民本思想、人才思想、权谋思想都很著名。他尚武功,重智谋,轻鬼神,军事思想博大精深,用兵打仗无往不胜。在渭水垂钓遇到明主后,他协助周文王、周武王修德理政、兴国安邦,带领军队纵横驰骋于战场,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兵家始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吾爱历史吾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