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和徐皇后(永乐大帝朱棣的儿子)

姓名:徐氏

生卒年:1362~1407年

籍贯:明朝濠州(今安徽凤阳)

婚配:明成祖朱棣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402年

子女:四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朱高爔)

谥号:仁孝文皇后

尊号(追尊):仁孝慈懿成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永乐大帝和徐皇后(永乐大帝朱棣的儿子)

良缘天配

徐氏,生于公元1362年,是明朝大将、魏国公徐达的大女儿。因为是第一个孩子,徐达夫妇爱若掌珠。徐氏自幼非常聪明,而且过目不忘,父亲给她讲的历史人物、事迹,她都能详确复述。因此徐氏夫妇专门为她聘请了一位老师。在悉心培养下,徐氏十几岁就精通四书五经,且能作诗行文。由于徐达桌案上经常摆放兵书战册,徐氏经常浏览,故而颇懂行兵布阵之法。徐达家里有个才女,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徐氏因而获得了“女诸生”的称号。

“女诸生”之事自然也传到了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四子朱棣“姿貌秀杰,目重瞳子,龙行虎步,声若洪钟”。朱元璋及皇后马氏对朱棣格外喜爱,为此,公元1371年朱元璋分封诸王时,对朱棣尤为推重,封为燕王,并派他驻守最重要的藩地北平(今北京)。为了给这个儿子挑选王妃,太祖夫妇没少费心,所以朱棣到了17岁仍未成婚。

当听说徐达有一才女后,二人不禁喜上眉梢。于是,朱元璋赶紧把徐达召来,迫不及待地对徐达说:“朕与卿乃是布衣之交,先后患难与共20余年,始终无间。自古以来,君臣契合无逆者,多结成秦晋之好。朕四子朱棣未婚,卿女儿尚未婚配,朕欲让他二人婚配,你意下如何?”徐达本对太祖突然召见感到不安,一听此言,万分高兴,可谓求之不得。于是这桩亲事顺理成章就被定了下来。

公元1376年正月,正式册徐氏为燕王妃。时朱棣17岁,徐氏15岁。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与朱元璋感情很好。在朱元璋创业过程中,马氏立下了大功。等朱元璋称帝后,马氏仍然勤俭朴素,宽厚仁慈,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徐氏嫁给朱棣后,处处以马氏为榜样。徐氏很通礼法,对朱元璋夫妇很是尊敬,为此颇得马皇后的喜爱。公元1381年,燕王朱棣要到北平去就藩,徐氏也只好辞别马皇后挥泪离开南京。到了北平后,徐氏把从马氏那学到的东西用到燕王府中,她把燕王府一整套机构,安排的井井有条,为燕王解除了后顾之忧,成为燕王的贤内助。

助夫立业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年仅10岁的皇长孙朱允炆成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朱允炆长大后十分聪明,可是性格柔弱。

公元1398年,朱元璋辞世,临终下遗诏命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即建文帝。

朱允炆虽然做了皇帝,可是那些王叔们拥兵自重,且早就对皇位觊觎已久,尤以燕王朱棣为最。建文帝也发现了他们的企图,于是在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协助下进行削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实力较弱的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以及代王都削除了。之后,朱允炆决心对最有实力的燕王下手。

公元1399年夏,建文帝密令官员逮捕燕王府的官属。朱棣先下手为强,打出“清君侧”、“靖难”的旗号,率10万大军起兵。史称“靖难之役”。

因为燕军起事早有准备,所以战争初始,燕军势不可当。不到一个月,迅速占领了北平北面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东面的蓟州、遵化、永平等州县。建文帝慌了手脚,急命长兴侯、65岁的老将耿炳文率军迎战。不料,中秋之夜,燕军偷袭耿炳文,朝廷北伐之师九千人全军覆没,接着真定一役,耿炳文军全线溃退。建文帝只好派大明开国元勋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去消灭燕王。

击败耿炳文后,朱棣感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他便和徐氏商量。徐氏认为,宁王朱权,占据大宁,拥有骁勇善战的突厥族骑兵,倒是可以利用。徐氏提醒之下,朱棣恍然大悟,假如用现有的军队和李景隆作战,胜负难料,不如先攻大宁(今内蒙古宁县西)收编宁王军队,然后再迎击李军更有把握。燕王决定留下徐氏及世子朱高炽守北平,自己率主力奔袭大宁。

李景隆“寡谋骄横,不知用兵”,他把数十万军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东去攻打通州,以防止通州守军与北平相呼应;一部分主力在北平与通州之间的郑村坝,准备阻击朱棣的回援之师;一部分攻打北平九门。从他的兵力布署上,不难看出,他把主要兵力放在对付朱棣的回援之师上,并且亲自坐阵指挥。这无疑减轻了北平城的压力。

尽管如此,北平九个城门前的战斗,仍然十分激烈。朝廷军队人多势众,轮番攻击,日夜不停,作为北平城正门的西正门,战斗尤其残酷。平素端庄文静的王妃徐氏,面对危局,镇定自若,她一面鼓励将士英勇杀敌,誓死守城,一面组织城中健壮妇女,发给武器,上阵杀敌,她也亲自登上城墙督战。在她的影响下,守兵士气大振,拚命厮杀。徐氏又让妇女们端水泼城,寒天冻地之中很快结冰,更增加了攻城的难度。在徐氏的带领下,燕军万余人终于守住了孤城北平,为燕王回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十月十八日,朱棣率领着明显强大的军队回师北平。朱棣一到,李景隆败逃德州。第二年的四月初一,朱棣又率军南进,到公元1402年,攻陷南京城,朱棣终于在这叔侄争皇位的“靖难之役”中取得了胜利。

国之贤后

公元1402年,朱棣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元永乐,故称永乐大帝。同年十一月,册徐妃为皇后。

朱棣当上皇帝后,首先就是要清除旧朝廷中反对自己的人。看到朱棣乱杀老臣,徐皇后就力谏成祖在选拔任用时,不存新旧之分,要一视同仁,如此方能使得臣下只能忠心效命。

新帝初登基,百废待兴,徐氏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她体察民情,关心老百姓疾苦,常劝朱棣要与民休息。朱棣深以为然,当政不久就发布诏谕,安定人心:“帝王图治,必审于用人。或取诸亡国,或举于仇怨,惟其贤而已。”看到朱棣的告示,徐后也非常高兴,称赞道:“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就当破格录用,这样地方工作才有生气。如果一味论资排辈,那就会埋没人才。”

另外,在徐后的帮助下,朱棣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故而成祖时期,“为政之道,在宽猛适中;礼乐刑政,施有其序”。

徐后看到明成祖操劳国务很是辛苦,十分心疼。一次,明成祖下朝回到宫里,徐后便问:“陛下经常和谁一起商讨治国大事呢?”成祖答道:“六卿理政务,翰林职论思。”徐后于是请求让她召见六卿的妻子,成祖答应了她的请求。徐后和六卿的妻子一一相见,对她们说:“作为妻子,不但是给他们准备好衣食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关键是要他无后顾之忧,事事都为他们多分担一点。朋友之间有些话可以不听,可是妻子的话,丈夫就比较容易接受。

我朝夕侍奉皇上,我们之间就经常谈论如何使百姓安居乐业,我的很多建议,皇上都采纳了。”接着又说:“你们的丈夫都是国家的栋梁之臣,成祖对他们都很信任,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要积极地支持他们的工作,让他们一心一意,精忠报国。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徐后最后赐给她们很多衣服和一些丝织的布匹。这些大臣的妻子,都非常感动,下决心要做丈夫的好后勤。徐后的召见收到了奇效,自此以后,朝廷内外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这不能不说是徐后的功劳。

徐皇后还建议明成祖朱棣广纳贤才,可她始终牢记太祖马皇后的训示,严格约束外戚。徐增寿是徐后的弟弟,官至右军都督,曾随同朱棣出塞征战,素相友好。在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前,徐增寿驻守南京城,建文帝对燕王谋求篡位的事已有所察觉,于是想扣留朱棣在南京家中的三个儿子。徐增寿知道后非常着急,于是他跑到建文帝那儿,大讲朱棣的好话,并说:“你要扣留他的三个儿子,不是逼他造反吗?”

建文帝一听也有道理,就放弃了扣留朱棣儿子做人质的想法。等儿子们回到北平,朱棣也就再无后顾之忧了。另外,徐增寿在京城内部还常为朱棣通风报信。建文帝知道后,就杀了徐增寿,可以说徐增寿对朱棣霸业是有功的。等到朱棣为帝后,决定追赠他为阳武侯,谥号忠愍,并追加公爵。徐氏却不同意赠爵。朱棣自己私下决定加封徐增寿定国公,由增寿的儿子景昌世袭。在徐后在世之时,她没有为一个亲戚争官夺利过。

子之良母

徐后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她因人施教,为稳定明室江山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棣一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均为徐皇后所生。四子朱高爔,不幸早亡。长子高炽,生于公元1378年,他自幼体弱多病,性格柔弱,沉静好文,为人仁厚、豁达。徐后深知其秉性,为了让他将来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徐皇后注意从小培养他遇事果断、大智大勇的能力,并且经常教育他要体恤百姓,待人宽厚。

公元1395年,长子的地位,使朱高炽被册为燕世子。

徐皇后为了进一步帮助儿子成就大业,决定给儿子找一位贤德的王妃,因此,她没有注重门第,而是选中了出身农民家庭的张氏。张氏聪颖贤慧,待人和蔼,举止端重大方,做事细心。张氏入宫后,徐皇后对她言传身教如何为后为妻。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张氏,仁宗的帝位方得保住。

朱棣本性刚毅,不喜欢拘守礼法,朱高炽与他的性格截然相反。他并不喜欢这位世子,总想废长立幼,改立二子朱高煦为世子。朱棣多次在高炽与高煦之间权衡,拿不定主意。

徐皇后认为高煦即位必是暴君,因而主张立高炽为太子。也是徐皇后教育有效,高炽很通爱民之道。太祖朱元璋健在之时,曾命他与秦王、晋王、周王等四世子分别检阅皇城卫卒,其他三个世子,很快检阅完回来交令,唯独他迟迟不见回来。等他回来后,朱元璋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朱高炽回答:“早晨天气寒冷,卫卒们正在吃饭,我等他们吃完饭才检阅。”

朱元璋对他的回答很满意,就故意问他:“古代尧、汤时候,如果发生水旱灾害,百姓们靠什么生活呢?”朱高炽毫不犹豫地说:“靠的是圣人恤民之政。”朱元璋不由对高炽另眼相看。另外,朱高炽跟徐后也学了一些带兵打仗之道,北平保卫战也有他的功劳。

公元1404年,朱高炽被正式册为皇太子。他就是以后的仁宗。

对另外两个儿子,徐皇后也极是关心。因为他们性格比较暴躁,恃功骄横,徐皇后就经常教育他们要顾大局,兄弟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不能任意胡为。因徐皇后的努力,高煦、高燧虽早有不臣之心,但在母亲在世之时,终没有敢胡作非为。

贤明遗世

徐皇后还致力于女子教育事业,极力主张女子入学读书。

明朝教育制度、机构已经比较完备了。可是绝大多数学校都为男子学校,而女子可读的书很少。为此,徐皇后决定编一部适于女子读的书。于是,她广泛浏览有关女子教育的资料,并结合孝惠马皇后的一些言论,像“求贤纳谏,慎终如始”、“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等,著成《内训》20篇,主要内容涉及德性、修身、谨言、慎行等方面。该书一开篇便提出了对待子孙的教育要宽严适度的原则,指出“本之以慈爱,临之以严恪。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恪不至于伤恩”,她把自己对子孙教育的经验也写在了书里。

另外,她还派人广泛搜集古人的佳言善行,集成一个集子,命名为《劝善书》。明成祖看后,深为满意,下令颁行天下。

公元1407年夏天,徐皇后因身染重病而去世。终年46岁。最后按照徐皇后的要求,丧事从简。朱棣对于徐皇后的死,十分伤心,为她在灵谷寺、天禧寺举行了隆重的大斋仪式。群臣对徐皇后都十分敬仰,听到她去世的消息,所有大臣都来祭奠她,都为失去了这样一位贤后而悲伤。朱棣追赠徐氏谥号为“仁孝文皇后”。

公元1409年,朱棣在北京天寿山营建了陵墓长陵,工程很宏伟壮观,公元1413年方始完工。然后把徐皇后安葬在里面。

徐皇后的死对成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忘不了和他志同道合的妻子。徐皇后死后,成祖朱棣再也没有册立皇后。

仁宗即位后,追尊徐氏为“仁孝慈懿成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后人简称为仁孝皇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明朝小吏明朝小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