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厂(明朝四大厂)

内行厂是明朝设立的特务机构,与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合称“厂卫”。,别名为大内行(háng,办事之意)厂,又叫“内厂”、“内办事厂”。

明朝内厂(明朝四大厂)

大内行厂

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明武宗正德初年,以当时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管东厂,以八虎的另一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

当时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在京师荣府旧仓地(即四司之一的惜薪司)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例,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东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行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

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

厂卫是明朝时期的反贪局和国家安全局、情报局;和勋贵系统一样,是明朝皇帝用于压制明朝文官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木堡之战之后,明朝勋贵凋零,厂卫系统也遭受严重损失,再也无力压制日益庞大的文官利益集团,尽管后面几位明朝皇帝努力恢复厂卫,但由于勋贵系统缺失,无法像以往那样严密监视文官集团,导致文官利益集团不断败坏国事。

到天启皇帝病逝时,新上任的崇祯皇帝在文官的怂恿下,扳倒了了著名大太监魏忠贤的同时,也差不多完全摧毁了厂卫系统,导致皇帝对文官集团再无任何监控和压制力量,厂卫沦为“大汉将军”,几乎彻底失去反贪、监视、情报收集等一切职能,直至南明灭亡也无力回复。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国内外情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皇帝整顿吏治和防治腐败的机构。有明一代,一直存在。

结局

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後,内行厂与西厂亦一同被裁撤。虽然内行厂仅存在五年,但亦残害了不少忠良。《明史·刑法志三》载:“得颛刑杀,擅作威福,贼杀良”。

厂的职能

厂卫用刑非常残酷。一种是廷杖,名义上是皇帝在朝廷上刑责官吏,由司礼监监刑,校尉行刑,每打五棍换一人,初期仗数满而停刑,后期至打死为止。正德、嘉靖年间的两次廷杖,受刑官吏二百八十人,当场打死二十八人。刘瑾当权时使用重三百斤的立枷,几天即将受刑人压死。锦衣卫的南北镇抚司拷问犯人的刑法五毒备具,是明太祖时建立的诏狱。其后亦由宦官负责。

到魏忠贤时,又设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酷刑,荼酷之下,何狱不成。天启(1621~1627)年间,东林党六君子,就都是死于厂卫的秘裁。厂卫还派人侦伺官吏。东厂还拥有一些土地庄田,岁收子粒,有的为修理刑具之用。

明代的刘瑾、魏忠贤等专权的宦官,大多倚靠锦衣卫、东厂、镇抚司狱等类带有特务性质的专设监察机构,不断陷害、诬杀正直大臣,多用酷刑,魏忠贤的狗腿子们,拷掠杨涟、左光斗等正直官僚时,械、镣、棍、拶、夹棍,五毒俱用,血肉溃烂,即是一例。这也使明代后期政治在中国历史上的暗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明朝小吏明朝小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