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南宋和南明不是同一个概念。

南宋主要是北宋被金国占领首都开封以后,建立的南方政权。

北宋之所以灭亡,根本上是在于北方的防御存在问题。

北宋将首都建立在开封,本来就是一个昏招。

因为当时燕云十六州控制在契丹人手中,后来又被女真人占领。

而燕云十六州已经进入了华北大平原,游牧民族骑兵根本不需要突破以往的长城防线。

从燕云十六州出发,如果没有军队拦截,游牧骑兵数日就可以沿着平原攻打到开封城下。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而北宋的灭亡,主要还是军事战略的失败。

在夹击打垮辽国时,北宋尚且有一定军事实力,但面对强悍的女真人是打不过的。

随后,女真在2年内连续两次南下围攻开封,第一次勉强守住,第二次开封被攻破,这就是靖康耻。

但北宋灭亡,只是宣布宋朝北方领土大体沦陷,南方地盘却完好无损,并没有遭到战火波及。

而北宋和汉代不用,此时国家的经济中心和人口中心,已经在之前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逐步转移到南方。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南宋有人口3000多万,金国则只有2000万人口。

南宋仍然保持很大人口数量以及经济上的优势,具备长期抵抗能力。

而且,由于南宋基本没有遭遇大规模战火的破坏,国家比较完整,还保住了四川、陕西等地,一度地盘推进到淮河以北。

相反,金国虽兵力强大,但长于平原野战,对于山地战、水战、丛林战则并不擅长,导致始终无法攻占南宋。

而蒙古人进攻以后,面对的也不是四分五裂的宋朝,而是完整的南宋政权。

所以,南宋可以抵抗蒙古人40多年时间。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但南明就完全不同。

明末由于国家常年遭遇各种天灾、人祸、农民叛乱、外敌入侵,全国都很残破,国家经济崩溃。

当时明军主力在关外对付满清,但挡不住,松锦会战洪承畴主力被歼灭,导致辽东明军主力其实已经大体覆灭。

而孙传庭在汝州被李自成打败,主力被歼灭,也就意味着明军最后一支关内野战部队覆灭。

由此,南明时期其实并没有像样的军队。最强的左良玉,表面上有十多万人马,其实之前被李自成击溃,战斗力很弱,类似于武装难民,只是虚张声势而已,不堪一击。

所以清军南下以后,左良玉儿子左梦庚将 清军击溃李自成部,知道自己不是对手,直接率部投降。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除了没有像样的军事力量以外,南明也没有统一的领袖,各地四分五裂,各路王爷就有好几个人。这些南明军阀之间,还有互相内讧行为,不能统一。

而且很重要的是,南宋时期国家经济发达,国力昌盛,人口众多,处于王朝中期的枪声时期,所以可以御敌。

但南明是王朝灭亡时期,国家各部分都已经腐败、混乱,官僚机构崩溃、军队崩溃、财政崩溃,是改朝换代到了,无法抵御外敌。

答: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的“最怂王朝”,干了一票“杀良将”“认大爷”“送岁币”破事,至今被千人踩万人锤的南宋,显然呼声很高。但要细细一比,南宋其实还有个“垫背”:南明王朝。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要是乍一看去,虽然南宋开国皇帝“臣构”槽点不少,“开国”早期除了跑还是跑,沦落北方的亲爹亲妈都不管了,还因此和金国将领完颜宗贤成了“疑似实在亲戚”。可人家南宋好歹命硬啊,接下来又熬了一个半世纪。再瞧瞧南明呢?别看“小朝廷”换了一茬茬,却都是“起得快灭得快”,加起来才撑了三十九年,其中最“正统”的“弘光政权”,更是一年不到就灰飞烟灭。比起“槽点满满”的南宋来,这差距都有点大。

那么问题来了,崇祯上吊后,看上去“法统正确”且“坐拥富庶东南”的“南明王朝”,为何会混到连南宋都不如?首先一个原因,就是与地方的实力对比问题。

先看南宋,一场“靖康之耻”,一直让后人有“金人很强大”的感觉。但事实是,金朝从一个东北小部落,到快速吞并大辽北宋的“大金国”,看上去“满万不可战”的名号响当当。但实际上,也正因“膨胀”的太快,金国的经济生产都长期落后,“战争后劲”也有限。比如金国名将完颜杲,对这事儿就十分“门清”:一旦南宋缓过这口气,稳住脚步发展生产军备,那真是“复故土如反掌”。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南宋这边呢?虽然叫“弱宋”,其实宋高宗登基时的形势,还是好的多。初立国的南宋,还掌握着黄河以南以及关中平原的大片要地。而且北宋当时最精锐的“西军”,也是实力尤存,多次硬杠金军主力。后来又打出了岳飞、韩世忠等一群精兵猛将,外加早年南宋,还有赵鼎等能臣主政,生产恢复的不错,岳飞在郾城痛打金兀术时,南宋的粮草还充足,不但没加税还给百姓减税修义仓,可以说是越打越强。

这样的实力对比下,到了《绍兴和议》签字前,更成了奇现象:金军五万主力在西线被宋军合围,眼看就要在蜡家城全军覆没。东线金兀术的大军,虽有秦桧故意放水,一口气打到六合,却也到了“不击自溃”的地步。所以《绍兴和议》签字后,金国方面非但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反而是“不觉喜感天神”——这真是捡了大便宜了。

看过这一幕就明白,“签字”的“臣构”,哪里是什么“中兴之主”,反而应了一句老话:崽卖爷田不心疼。就是败家玩意啊。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而到了南明这会,比比北方的清朝,这“实力对比”,却是真不同。在“清军入关”前,清太宗皇太极就一直在苦心经营,先后多次破关南下,掳掠了大量人口财富,等于是最小代价换最大收益,足以支撑大规模战争。外加当时的清王朝,已经建立了近二十万规模的精锐部队,以往明朝引以为豪的火器装备,清王朝更是早已反超。以明末辽东巡抚黎玉田的话说:“(清军)铸炮造药十倍于我之神器也。”

所以,看上去明朝这边有兵力优势,但在崇祯年间明清的松锦会战里,清军动用的部队,数量就已多于明军。《明季北略》甚至认为清军动用了二十四万大军。崇祯上吊后,南明表面上拥有大量军队,但真正能战的精兵,却是少之又少。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清军对上“南明”“大顺”“大西”各对手,至少在野战里,都是绝对的压倒优势。

而且对于经略天下,虽然清太宗皇太极在世时,一直在谋求着与明朝的“和议”。但他在临终时就遗言“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后,眼前的形势,更注定了清军必须南下:一边是战斗力方面的压倒优势,另一面北方经过多年战乱,粮食物资稀缺,原本每年的粮食供应都依赖漕运,这下清军二十多万人杀进来,漕运也断了,控制北方大片土地,粮草物资就是大难题。正如清朝河道总督杨方兴的所说:如果不能拿下东南半壁,清军就算占领了北方,也肯定守不住,所谓“入关”,就是空忙一场。

这样的实力对比,也就意味着,如果说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还对“和议”望眼欲穿。那么换成多尔衮,“和议”就是笑话——必须往南打!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如果说实力对比是客观原因的话,那么南明“混得不如南宋”,却也有更主观原因:一把好牌打稀烂。

其实,虽说清军实力够强,但至少南明弘光政权立国后,手里的“牌”也是相当不错:当时富庶的东南半壁尽在手中,军队虽然战斗力差劲,但起码数量没问题,左良玉黄得功外加各省兵马,加起来也有百万之多。最重要的契机时,清军入关后,紧接着和李自成杀得你死我活,根本无力顾及南明。有李自成们在“挡刀”,南明原本有充足的时间整顿内部,甚至打造坚硬防线,至少顶住清军南下没问题。

可南明在做什么呢?首先在做春秋大梦。无论是南明主政的马士英,还是“清流”里的实力派史可法,都幻想着和清军议和。当年崇祯年间与皇太极“议和”时,各级“清流”们抱团反对,到了反对黄了。这会不用多尔衮提,同一帮人上赶着要“议和”,甚至还表示主动放弃北方失地,和清王朝“以南北朝之例平等待之”,而且每年送上“十万岁币”。只要不打我,怎么着都行啊。

可这群“清流”们的脑筋,完全是形而上,时代不同了,形势不同了,谁还稀罕你那“议和条件”?结果,南明眼巴巴的求和,正好中了清军下怀,一面敷衍一面放心剿灭李自成,然后调转矛头,朝着南明打了过来。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更可笑的是,虽然南明的“重臣”,平日各个高谈阔论,但真到了事儿上,却是昏聩不已。比如后来死守扬州的史可法,作为南明的督师大学士,当清军正在陕西与李自成鏖战时,他正好撞上了“江北兵变”,驻守睢州的高杰被部下叛变杀害。这个时候为国防大局,史可法要么应该稳住局势,收拢残兵,要么应该趁清军兵力空虚时收复山东河南,可这位“名流”却吓破了胆,撒腿跑回到扬州,给接下来的南明覆亡挖了大坑。

而且史可法这样的“清流”,放在当时的南明,都算是“良心”。南明政权立国后,各级的高官们,就真以为能偏安了,根本不去想外部的威胁,把明末崇祯年间“卖官鬻爵”“党争”等破事全弄来了。以至于“中书随地有,翰林满街走”。各派势力也你争我夺,富国强兵的事儿一件没干,反而在清军南下时再闹出活剧:驻守武昌的左良玉打着“清君侧”旗号,向南京大规模进发,双方打得热闹,却叫清军紧接着捡了现成。

结果,号称“天险”的长江,清军兵不血刃就渡了过去。龙椅上坐了不到一年的弘光皇帝,也沦为了俘虏。曾经梦想“划江而治”的弘光政权,不到一年就亡国了。虽然接下来,南明就冒出了好些小朝廷,但天下大势走向,已经没了悬念。如果说南宋的悲剧,是宋高宗“崽卖爷田”,南明的悲剧,却是战略的昏聩与统治阶层的集体作死,两家的“比烂”,又有多少回味,值得后人警醒长叹。

参考资料:顾宏义《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顾城《明末农民战争史》、覃仕勇《明灭》、李湖光《大明龙权下的火器战争》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就是因为南宋尚且有宋高宗在也就是说有一个政治中心在,而且当时的宋高宗还是全国兵马大元帅,因此很好将剩余力量重新聚集在一起。而反观明朝末期,崇祯皇帝宁死不南迁,自缢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他这一死影响就很大了。今天猥员长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我们先来分析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攻入汴京城,活捉徽钦二帝及一大帮皇室宗亲。然而宋高宗赵构却没有遇难,宋高宗可不简单。首先他曾经只身去金营谈判过,他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是很高大的,同时他的政治地位除了是徽宗的直系儿子还是钦宗的弟弟,又是全国兵马大元帅。无论是从合法继承的角度上来看还是从政治军事上来看,以及个人能力上来看高宗赵构绝对是继承皇位最合适的人选。国家有了新的政治中心,那么力量就好聚集在一起。这个国家也就松散不了。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再来说说明朝。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要知道明朝此时的情况是比宋朝时期要好很多的,起码明朝的陪都南京应天府还有一整套政治核心班子在,也就是说如果崇祯皇帝南撤到南京的话,是所有一切一应俱全的。然而崇祯皇帝选择了自缢,南明慌忙选出了一位继承人,这位继承人上不能服众,同时自身能力还糟糕透顶。一手好牌打的细碎,不是说南明 的实力不行也不是说满清的实力太强大,就是因为明朝在崇祯帝驾崩后再找不到一个合法且服众的政治中心,导致力量发散得不到集中,最终被敌人消灭。

南宋与南明北伐(为什么南宋能维持而南明不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banquan@lishi.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